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无线专业考试复习资料熟记.pdf

    • 资源ID:5061689       资源大小:174.5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无线专业考试复习资料熟记.pdf

    无线专业考试复习资料(熟记) 1.0.5 在设计 GSM 900/1800 双频网时,要充分考虑到 1800MHz 频段上的空间传 播特性,研究 GSM 900/1800系统的组网结构。一般情况下,GSM 1800 系统应 以承载市区高话务量为主要目标。 1.0.6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数据业务对网络结构、容量及服务质量的影响,研 究并建立数据业务模型。 2 名词术语 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 /发信台 DPC: Dynamic Power Control 动态功率控制 DTX: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不连续发射 FH: Frequency Hopping 跳频 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网关 GPRS支持节点 GMSC: Gateway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关口局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 HSTP: High level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 高级信令转接点 MSC: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 OM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re 操作维护中心 PCU: Packet Control Unit (GPRS) (GPRS)分组控制单元 SCCP: 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oint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GSN:Switch GPRS Support Node 服务 GPRS支持节点 SMSC: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 短消息中心 SSP: Service Switching Point 业务交换点 STP: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 信令转接点 TMSC: Tande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汇接中心 VLR : Visit Location Register 拜访位置寄存器 3.1.1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GSM 900/1800 移动 网)采用 GSM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组网,由移动交换子系统(NSS)、基站 子系统(BSS)、操作维护中心( OMC)、移动用户设备、中继线路及其传输设 备组成。 移动交换子系统( NSS)由移动关口局( G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 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用户鉴权中心( AUC) 和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等组成。 基站子系统( BSS)由基站控制器( BSC)和基站收 /发信台( BTS)组成。 3.1.2 GSM 1800系统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决900MHz 频段频率紧张,不能满足高 话务密度城市和地区业务发展的需要。从其系统组成来看,可有与GSM 900 系 统混合组网或独立成网两种方式, 但为了减少移动用户的移动性引起的越区或越 局切换对系统资源的过多占用,宜采用混合组网方式。 3.1.4 GSM 900与 GSM1800 混合组网有以下四种, 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采用第 3 种和第 2 种。 1 共用 HLR/AUC 、EIR、OMC 和 SMSC; 2 共用交换子系统; 3 共用交换子系统和基站控制器; 4 共用整个网络系统。 3.1.5 网络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要适应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用户密度不均匀的特点; 2 要适应各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需求和发展策略; 3 既要考虑局部地区的容量要求,又要尽可能地扩大无线覆盖范围; 4 应便于完成越局频道切换和自动漫游通信; 5 建网要经济合理。 3.1.6 网络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 1 话路网、 GPRS网及信令网组网方案 2 移动网内各种节点设置方案 3 话路路由、 GPRS路由及信令路由选择原则 4 无线覆盖区及业务密度设计 5 双频网建设方案(存在双频网时) 6 频道配置方案 7 编号计划和拨号方式 8 信令点编码方案 9 IP 地址分配方案 10 中继、信令链路配置方案,数据电路带宽配置方案 11 计费话单的采集方式 12 时钟同步与时间同步的提取方式 13 与网管中心的连接方式 14 局、站址选择 6.1 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6.1.1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中的无线网络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 1 无线网络设计应满足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服务区的覆盖质量和用户容量需 求; 2 无线网络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在技术方案和投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合理 性。 6.2 无线覆盖区设计 6.2.1 无线覆盖区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覆盖移动通信网的目标服务区; 2 满足网络服务质量指标及频道干扰指标; 3 频谱利用率与网络质量的统一。 6.2.2 数字移动网的无线网应按蜂窝结构规则进行设计。 6.2.3 每个 MSC 区可划分成若干个蜂窝式小区。根据频率复用方式和选用的天 线为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决定将若干个基站区组成一个无线区簇。由全部无线区 簇覆盖整个服务区。 6.2.4 900/1800MHz TDMA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覆盖区设计宜遵循如下基本步骤: 1 确定移动通信网的目标覆盖区及网络容量、覆盖质量; 2 预测覆盖区内话务分布,并确定基站初始布局方案; 3 选择传播模型和计算传播损耗; 4 覆盖预测; 5 容量测算; 6 频率规划和干扰分析; 7 调整基站初始布局方案; 8 确定最终方案。 6.2.5 在无线覆盖区设计中,应依据增强覆盖、减少干扰的原则选择天线类型, 并应在工程设计中对基站各小区天线的方向和俯仰角度进行合理设置。 6.2.6 对于需要覆盖而增设宏蜂窝基站不经济的局部地区或基站区内的盲区,或 为了增加系统容量,可采用直放站、微蜂窝、微微蜂窝、室内分布天线系统、塔 顶放大器来满足覆盖或容量需求。 6.2.7 在应用直放站时, 应满足 5.5.4 条频道干扰指标, 并应充分考虑时延影响和 隔离度指标。 6.2.8 微蜂窝可应用于室内或室外较小范围内无线覆盖,解决信号盲区,也可用 于在用户密度较大的区域增加系统容量。 6.2.9 微微蜂窝小区覆盖半径一般小于100 米, 主要用于解决重点场所室内覆盖。 6.2.10 室内分布系统一般配合宏蜂窝、 微蜂窝或者直放站的使用, 主要用于解决 某些有一定的话务量潜力的大型建筑物的室内覆盖。 6.2.11 塔顶放大器可用于改善小区上下行无线链路平衡,或者用于在边远地区进 行低成本大面积覆盖。 6.2.12 在省界和国界地带,当双方均采用GSM 900/1800 系统工作时,除了应进 行频道分配的协调外, 还应针对边界的具体情况, 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做好邻 边地带无线覆盖区控制的设计,使得无线覆盖区和行政区划尽量保持一致。 6.3 无线网网络扩容 6.3.1 为了适应用户密度增长的需要,应对无线网络进行扩容。 6.3.2 首先应对覆盖区内的话务密度进行调查和预测,得出今后一定时期内的话 务密度分布预测结果,作为选择不同扩容方式的依据。 6.3.3 可采用下列方法来扩充无线网网路容量: 1 增加新的频道; 2 进行蜂窝分裂,增加新的基站或小区; 3 提高频率复用系数; 4 采用微蜂窝和微微蜂窝; 5 采用双频网。 在设计中应对以上方法作出技术上及经济上的比较。 6.3.4 蜂窝分裂有下列两种方法,可结合工程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 1 采用定向天线,将全向基站区分裂成扇形小区; 2 增设新基站,将扇形小区再分裂成若干小区。 6.3.5 提高频率复用系数的方法可参照第5.5 节频道配置的相关条款。 6.3.6 在采用微蜂窝可以解决某些话务热点地区的容量受限问题时,宜采取如下 方案: 1 初期采用微蜂窝时,可将微蜂窝零散地分布在话务量比较集中、覆盖面积 较小的热点地区。 2 随着无线网用户的发展,话务热点地区已由点逐渐连接成片时,可将多个 微蜂窝相连, 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连续覆盖,甚至组成微蜂窝层, 并通过基站小区 参数设置将低速、固定的用户留在微蜂窝层中, 将高速移动用户留在宏蜂窝层中。 6.4 双频网建设 6.4.1 无线网扩容应尽量挖掘900MHz T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容潜力,若 900MHz TDMA系统在某覆盖区已无较大的扩容潜力,则可在该覆盖区采用 900MHz TDMA 移动通信系统和 1800MHz TDMA 移动通信系统双频组网, 从无 线网络方面考虑时, 双频组网主要有独立BSC 的独立组网(又分为独立 MSC 和 共用 MSC 两种方式)和共用 BSC 的混合组网两种方式, 在具体组网时宜以共用 BSC 的混合组网方式为主。 6.4.2 双频网话务流量及参数设计。在双频网的设计中,应根据所考虑的话务流 向采用合理的组网方式,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计。 6.5 频道配置 6.5.1 工作频段、频道间隔、双工收发间隔、频率容限及发射带宽应符合表5.5.1 的规定。 表 6.5.1 工作频段 (MHZ) 频道间隔 (KHZ) 双工收发间隔 (MHZ) 频率容限发射带宽 (KHZ) 890915 200 45 10 7 271 (移动发)(移动台) 935960 10 8 (基站发)(基站) 17101755 200 95 10 7 271 (移动发)(移动台) 18051850 10 8 (基站发)(基站) 6.5.2 频道配置采用等间隔配置方法。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为: 1、900 MHz 频段 fl(n)=890.200MHZ+(n-1)*0.200MHz 移动台发 fh(n)= fl(n)45.000MHz,基站发 N1124。 2、1800 MHz 频段 fl(n)=1710.200MHZ+(n-512)*0.200MHZ移动台发 fh(n)= fl(n)95.000MHZ,基站发 N512735。 6.5.3 频道分配方式。频率复用有N7、4×3、3×3 等多种方式,在设计中应 按下列原则选用。 1 在建网初期以及用户密度不高地区如郊区、乡村,宜选用N7 复用方式, 并采用全向天线。 2 在用户密度较高的市区, 宜选用 4×3 复用方式,并采用定向天线组成三叶 草形小区或菱形小区。 3 在用户密度高的市区,当采用空间分集、跳频、动态功率控制(DPC)和 不连续发射( DTX)等措施能满足5.5.4 条干扰保护比指标时,可选用3×3、1 ×3、 1×1、 2×6、 同心圆(Concentric Cell)、 多重复用(Multiple Frequency Reuse Pattern )方式或混合复用方式。 4 考虑到在 BCCH 信道上无法采用跳频和不连续发射(DTX )等技术,同时 由于 BCCH 信道承担大量信令信号的传送,必须保证BCCH 信道受到的干扰较 小,因此, BCCH 信道应采用 4×3 或者更宽松的频率复用方式。 5 GSM 系统的跳频方式从时域概念上分为帧跳频和时隙跳频两种方式;从载 频实现方式上分为包括基带跳频(BFH,Baseband Frequency Hopping )和合成跳 频(SFH,Synthesiser Frequency Hopping )两种方式。在设计中应立足于频段资 源和满足网络质量及容量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跳频方式。 6.5.4 频道分配应考虑同频道干扰、邻频道干扰和互调干扰等因素,并使干扰保 护比满足如下要求。 同频道干扰保护比: C/ I (载波 /干扰) 12dB 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C/ I (载波 /干扰) -6dB 偏离载波 400KHZ时的干扰保护比: C/ I (载波 /干扰) -38dB 6.5.5 频道分配应充分考虑到其他各运营商网络的频道使用现状,考虑必要的保 护频带(一般应大于400KHz,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核算),以满足干扰保护 比的要求。 6.5.6 在采用跳频技术的市区和不参与跳频的郊区之间的区域,应设置隔离带。 一般可利用山体等自然屏障或低载频配置基站作为隔离带,从而保证网络质量。 6.5.7 频道分配应考虑本期工程的合理性和将来网路发展时,增加新基站的频道 配置合理。 对省内网,应对整个区域进行统一的频道协调。 在省界和国界地区, 当双方采用同一频段工作时, 双方应进行频道分配的协 调。 6.5.8 无线频道是十分宝贵的和有限的资源,在无线网络设计中,应提高基站设 计中各小区所配置频道的利用率。 6.5.9 蜂窝式结构中,应根据地形条件、频道配置及基站设计参数核算载干比, 并根据核算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满足频道干扰保护比的要求。 6.5.10 蜂窝分裂后的频率配置也应满足5.5.4 条干扰保护比的要求。 6.5.11 微蜂窝的频道分配,可采用专用微蜂窝频道或偷频方式。 6.6 引入 GPRS 时的无线网络设计 6.6.1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无线网络是在 GSM 无线网络基础上增加分组控制单元(PCU,Packet Control Unit ),采用基 于数据包的分组交换技术,为移动用户提供无线分组数据接入服务。 6.6.2 GPRS无线承载网络可采用GSM900 网络、GSM1800 网络或 GSM900/1800 双频网络等承载方式。 工程中可结合各地无线网络的覆盖状况及容量等具体情况 选择。在初期应同时在GSM900/1800 双频网络上承载 GPRS业务。 6.6.3 GPRS对网络容量的影响。 GPRS可以提高 GSM 系统的无线资源利用率, 但系统同时服务的用户数会相应减少。 6.6.4 确定 GPRS所覆盖目标区域时,应考虑到经济上的合理性。 6.6.5 GPRS覆盖分析。 GPRS覆盖范围和信噪比、信号强度及编码方案有关。应 以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 (即误码率性能) 为前提,在指定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信道 编码方式。 6.6.6 GPRS频率规划和信道配置。 为保证 GPRS信道的质量, 应采用疏松的频率 复用方式。应尽可能采用其他抗干扰措施,增强GPRS网络的性能。 在引入 GPRS 业务的初期,可以采用在BCCH 载频上配置 PDCH 的方案; GPRS业务有一定发展后,可根据当地业务情况,采用GPRS专用层及 GPRS和 TCH 共享方式。 6.7 系统间干扰协调 6.7.1 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与其他各运营商相同或相近频段无线网络的干 扰协调,除了考虑必要的保护频带外,工程设计中还可合理利用地形地物、空 间隔离、天线方向去耦或加装滤波器来满足隔离度要求。 6.7.2 与广播电视系统干扰协调。基站不宜与广播电视系统同址建设,在同址的 情况下,应对干扰进行计算,并实地测试,做好系统间干扰协调。 电波传播主要有直射、反射、绕射和散射等几种形式。 到达接收天线的超短波不仅有直射波,还有反射波,这种现象就叫多径传输。 电波在传播途径上遇到障碍物时,总是力图绕过障碍物,再向前传播。 这种现象叫做电波的 绕射。 移动通信中的损耗主要有以下几种: 由传输距离引起的路径损耗,如自由空间损耗; 由阴影效应一起的损耗(收、发端之间存在阻碍物时),称为阴影衰落或慢衰落; 由多条路径传播导致信号随机叠加而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多径衰落或快衰落。 电波传播受环境的影响, 移动通信中电波通常都受到自然的或人造建筑物 等阻挡物的阻挡而造成信号的损耗,这种影响叫做阴影效应。 由阴影效应造成的 信号的衰落叫做阴影衰落或慢衰落。 5Wslfisch-Ikegami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工作频率 :8002000MHz 、基站天线高度 :4 50m、移 动台天线高度 :13m、传播距离 :0.025km。适用于基站覆盖半径小于等于1 公里,高层建 筑密集的市区。 标准 Okumura-Hata 模型的适用范围是:工作频率 : 100 1500MHz、 基站天线高度 :30200m、 移动台天线高度:110m、传播距离 :超过 1km。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的关系,可用式 / 表示。式中,为速 度,单位为米 / 秒;为频率,单位为赫芝;为波长,单位为米。 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时,其电场方向是按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的,这种现 象称为无线电波的极化。 无线电波的电场方向称为电波的极化方向。如果电波的 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 我们就称它为垂直极化波。 如果电波的电场方向与地面平 行,则称它为水平极化波。 天线的频率带宽。 有几种不同的定义: 一种是指天线增益下降三分贝时的频带宽度; 一种是指在规定的驻波比下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是按后一种定义的,具体的说,就是当天线的输入驻波比1.5 时, 天线的工作带宽。 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 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 处所产生的场强的平方之比, 即功率之比。 增益一般与天线方向图有关,方向图 主瓣越窄,后瓣、副瓣越小,增益越高 方向图中,前后瓣最大电平之比称为前后比。它大,天线定向接收性能就好。基本半波 振子天线的前后比为,所以对来自振子前后的相同信号电波具有相同的接收能力。前后比 10log (前向功率) /( 后向功率 ),典型值为 25dB 左右, 目的是有一个尽可能小的反向功 率。 一般说来,天线的主瓣波束宽度越窄,天线增益越高, 12、基站分集天线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空间分集和极化分集。 其中空间分集是 最常用的一种分集形式。 13、 根据天线高度、基站距离,可由下式计算出天线倾角公式: aarc h/ (r/2 ) (式中 a 为波束倾角为天线高度,为站间距离) (1)对话务量高密集区,基站间距离300-500 米,计算得出a 大约在 10° 19° 之间。采用 内置电下倾9° 的+45° 双极化水平半功率瓣宽65° 定向天线。再加上机械可变15° 的倾角, 可 以保证方向图水平半功率宽度在主瓣下倾10° 19° 内无变化。经使用证明完全可满足对高密 集市区覆盖且不干扰的要求。 (2)对话务量中密集区,基站间距离大于500 米,a 大约在 6° 16° 之间可选择 +45° 双极化, 内置电下倾6° 的水平半功率瓣宽65° 定向天线, 可以保证主瓣在下倾的6° 16° 内水平半功 率宽度无变化。可满足对中密话区覆盖且不干扰的要求。 (3)对话务量低密集区,基站间距离可能更大一些,a 大约在 3° 13° 之间。可选择 +45° 双极化, 内置电下倾3° 的水平半功率瓣宽65° 定向天线,可保证主瓣在下倾的3° 13° 内水 平半功率宽度无变化,可满足对低密话区覆盖且不干扰的要求。 县城及城镇地区 话务量不大,主要考虑覆盖大的要求,基站间距很大,可以选用单极化,空间分集,增 益较高的( 17dB)65°定向天线(三扇区)、或17dB90°定向天线。 乡镇地区 话务量很小, 主要考虑覆盖, 基站大都为全向站, 天线可选高增益全向天线HTQ-09-11 。 根据基站架设高度,可选择主波束下倾 3 °、5 °、 7 °的全向天线。 在铁路或公路沿线及乡镇 (1)双扇区型,两个区180° 划分,可选择单极化。3dB 波瓣宽度为90° 最大增益为 1718dBi 的定向天线,两天线背向,最大辐射方向各向高速路的一个方向。 (2)公路双向天线:沿公路、铁路,若话务量很小,采用全向站的配置,天线可采用 全向天线变形的双向天线(例 HTSX-09-14 ),它的双向3dB 波瓣宽度为70° ,最大增益为 14dBi。 14、在设计天线倾角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有:天线的高度、方位角、增益、垂直半 功率角,以及期望小区覆盖范围。 15、天线安装要求总结如下: - 离开铁塔平台距离:1M - 天线间距:满足隔离度要求 - 同一小区分集接收天线:3M - 全向天线水平间距:4M - 定向天线水平间距:2.5M - 不同平台天线垂直间距:1M 16、基站子系统BSS 是 GSM 系统中与无线蜂窝方面关系最直接的基本组成部分,它通过无 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连,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的管理。 17、实际的GSM 网络可以分为不同的区域。具体有以下一些方面: 服务区系指移动台可获得服务的区域。不同通信网的用户无需知道移动台的具体 位置即可与之通信的区域。 PLMN 区是指整个陆地移动通信网的地理区域。它是独立于通信网中其它网络(如 ISDN 、PSTN 网)的一个网络。 MSC 区域指由一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所控制的所有小区共覆盖的区域构成的 PLMN 网的一部分。一个MSC 区可由若干位置区构成。 位置区域指移动台可任意移动不需要进行位置更新的区域,一个位置区可由若干 个小区(或基站区)组成。为了呼叫一个移动台,可在一个位置区内所有基站同 时发起呼叫。 基站区域由置于同一区域的一个或数个基站收发信台(BTS) 包括的所有小区所覆 盖的区域。 小区采用基站识别码或全球小区识别码进行标识的无线覆盖区域。在使用全向天 线结构时,小区即为基站区。在设计时,一个具体化的蜂窝就是一个小区。 18、一个 TDMA帧包含 8 个基本的物理信道。 19、每一个 TDMA 帧含 8个时隙, 共占 60/134.615ms。每个时隙含156.25 个码元, 占 15/260.557ms。 20、逻辑信道可分为业务信道(Traffic Channel)和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两 大类,其中后者也称信令信道(Signalling Channel)。 21、业务信道( TCH)载有编码的话音或用户数据,它有全速率业务信道(TCH/F )和 半速率业务信道(TCH/H )之分,两者分别载有总速率为22.8 和 11.4kbit/s 的信息。使用全 速率信道所用时隙的一半,就可得到半速率信道。因此一个载频可提供8 个全速率或16 个 半速率业务信道(或两者的组合)并包括各自所带有的随路控制信道。 22、1、话音业务信道 载有编码话音的业务信道分为全速率话音业务信道(TCH/FS)和半速率话音业务信道 (TCH/HS ),两者的总速率分别为22.8 和 11.4kbit/s。 对于全速率话音编码,话音帧长20ms,每帧含260 比特,提供的净速率为13kbit/s。 23、控制信道( CCH )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它主要有三种:广播信道(BCCH)、 公共控制信道(CCCH)和专用控制信道(DCCH )。 24、 25、基站控制器(BSC)担负着基站控制和话务集中的功能 26、BSC 容量主要以下指标 1、话务量处理能力 BSC 提供基站话务汇接和变码功能,不同厂家的BSC 根据软硬件处理能力有一定的话 务容量限制。 2、基站挂接数量 不同厂家的BSC 根据软硬件处理能力挂接的最大基站数量不同。 3、基站小区数量 不同厂家的BSC 根据软硬件处理能力可以控制的最大基站小区数量不同。 4、基站载频数量 不同厂家的BSC 根据软硬件处理能力可以处理的最大基站载频数不同。 如果在高话务地区存在多个BSC 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由于BSC 间切换频繁而使A 接口信令 流量超负荷,要考虑按照地理位置的关系划分BSC 区,不允许各BSC 下的小区互相交错, 或者在切换频繁地带设置BSC 区边界。 27、位置区是GSM 系统中寻呼区的基本单位,即寻呼消息将以位置区为单位进行寻呼,一 个移动用户的寻呼消息将在位置区中的所有小区中发送。一个位置区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 BSC,但它只属于一个MSC 逻辑 信道 控制信道 CCH 公共控制 信道 CCCH 专用控制 信道 DCCH 业务信道 TCH 独立专用 控制信道 SDCCH 随路控制 信道 ACCH 广播控制 信道 BCCH 下行线上行线 FCCH (BCCH1) SCH (BCCH2) BCCH (BCCH3) PCHAGCHRACHSACCHFACCH 下行线 下行 /上行线 28、位置区划分原则 位置区的大小将影响着寻呼和位置更新的信令流量,仔细分析如下: 如果位置区设置过大,网络侧将对位置区内的所有小区发某移动用户的寻呼信息, 这样同一寻呼消息会在许多小区中发送,很容易导致PCH 信道负荷过重,也导致 ABIS 接口信令流量过大,系统资源无端浪费。 如果位置区设置过小,移动用户很容易进行位置更新。由于进行一次位置更新的 信令量近似一次完整呼叫的信令量的3 倍,频繁的位置更新将导致信令信道和 ABIS 、A 接口拥塞。 29、无线话音信道分配 在工程设计中, 通常先对某地区建立话务模型,预测本期工程的建设容量,再通过查查 巴尔姆表来估算所需要的话音信道。例如,在设某基站覆盖区内,预测总客户数为2000, 每客户的忙时平均话务量为0.025ERL ,则该基站的总话务量为50ERL。设该基站按三扇区 定向天线设计,则每扇区的总话务量约为16ERL (考虑到三小区间重叠覆盖,故每扇区的 精确话务量要根据具体实际的话务模型进行计算,这里取估计值)。当呼损率为5%时(郊 区),每扇区需要话音信道数可由erlangB 表查得为21 个信道(约为3 个 TRX ),三扇区 共需 63 个信道(约为9 个 TRX );当呼损率为2%时(市区),每扇区话音信道查巴尔姆 表为 24 个(约为4 个 TRX ),三扇区共需72 个信道(约为12 个 TRX )。 30、 dbi=dbd+2.15 31、假设有 10MHZ 带宽, 50 个频点, BCCH 占用 14 个频点, TCH 用 36 个频点。 若用 4*3 复用模式,进行规划,每个小区分得3 个频点,站型为S4/4/4。 32、频率紧密复用技术的使用,依赖于抗干扰技术,通常所用的是跳频(FH)、功率控制 (PC)和不连续发射(DTX ) 33、一个 GPRS 蜂窝网络由以下主要区域组成。 GPRS 服务区 (SA) 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 SGSN 服务区 SGSN 路由区 (RA) 位置更新区 (LA) BSC 控制区 基站小区 34、 GPRS 无线组网有以下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GSM 系统的设备资源,保护GSM 的投资; 与 GSM 共用频率资源; 利用现有的基站实现无线覆盖,不单独增加GPRS 基站。 另外无线组网需要对BTS、 BSC、 MSC/VLR 、 HLR 等组件进行软件升级,并需增加 PUC 组件。 35、 GPRS 系统的容量,与数据用户类型、时延、速率、系统带宽有关。 36、通信电源一般由高低压配电设备、整流器、 直流配电设备、 蓄电池、 备用发电机组、 交流不间断电源(UPS)等组成。 37、通信局(站)用直流基础电源电压为48V。 48V 直流放电回路全程极限电压降要求小于3.2V。 24V 电源为 1.8V( 原有窄范围供电系统)或 2.6V( 新建宽范围供电系统)。 38、站址选择(或对站址选择有较大影响的阶段)步骤一般如下: 1)首先,前期应该针对上述地形地貌进行必要的传播模型校正,确定几类传播 模型和典型数据。 2)结合当地经济、人口情况判断是否具备建站条件,确定是否需要新增基站。 3)依据现场调查结果对当地地形地貌进行分析,确认可以适用的传播模型,提 取相关参考数据。 4)依据网络覆盖现状分析是否可以通过网优方式解决问题,可以则取消建站计 划。 5)对待建站点,参照典型数据,结合现场地形地物分布,估计能否达到覆盖效 果,确定该站址是否满足通信需求。 6)根据现场调查工程施工因素判断该站址是否满足工程施工条件。 7)是否符合通信工艺规范要求。 8)确认站址。 其中,站址选择首先需要满足国家强制规范,其次尽量满足国家、 地方相关 规范要求。移动通信基站选址要满足以下要求: A)远离加油站,至少保证: 油量: 12m ; 501000m 3 间距: 15m; 10002000m 3 间距: 20m。 B)不宜在大功率无线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和有电焊设备、X 光 设备或产生强脉冲干扰的热和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医疗单位附近设站。 C)站址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 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 D)基站尽可能避免设在雷击区。 E)严禁将基站设置在矿山开采区和易受洪水淹灌、易塌方的地方。 F)基站站址不宜设置在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或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业企业附近。 G)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并且需经 相关部门批准。 H)高压线附近设站时,通信机房应保持20 米以上的距离,铁塔离开高压线距离必须 在自身塔高以上。 39、确定基站无线参数 针对站址选择的每一种方案,制定相应基站参数,需制定参数如下: 1)基站预建站址经纬度、海拔。 2)塔桅工艺:塔桅类型(落地塔/ 屋顶塔 / 拉线塔 / 桅杆等),塔桅高度。 3)预建天线有效高度(相对于覆盖面)。 4)天线安装位置。 5)天线选型。 6)天线水平方位角、下倾角,天线隔离度。 7)站型选择。 8)设备选型。 40、5.2 开关电源与蓄电池电配置原则 开关电源的整流模块按N+1 方式配置 (N10 时,每 10 只备用 1 只)。 开关电源机架容量按一个基站的远期配置。 蓄电池按一个系统的远期配置,一般不小于两组,蓄电池放电小时按下列考虑: 三类市电: 2-3 小时; 四类市电: 3-4 小时。 在设计中,一般基站电源按4 小时放电时间配置,但不同的运营商往往有不同的要求, 但在设计中蓄电池放电时间不能小于最低值。 5.3 电源设备的计算与整定 5.3.1 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蓄电池的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KIT Q= 1+(t-25) 其中: Q:蓄电池容量(Ah) K:安全系数,取1.25 I:负荷电流 (A) T:放电小时数 (h) :放电容量系数 t:最低环境温度数值,无采暖,按5考虑;有采暖,按15考虑 :电池温度系数(1/) ,取 0.008 阀控式蓄电池放电容量系数()表 电池放电小时数(h)1 2 3 4 6 8 10 放电终止电压 (V)1.8 1.8 1.8 1.8 1.8 1.8 1.8 放电容量系数()0.45 0.61 0.75 0.79 0.88 0.94 1 例:有一移动通信基站,其通信用负荷近期为60A,远期为 120A,四类市电,无采暖, 请整定蓄电池容量,并配置蓄电池组。 计算: K:安全系数,取1.25 I:负荷电流 (A) ,按远期取120A T:放电小时数 (h) ,取 4 小时 :放电容量系数,查上表,取0.79 t:最低环境温度数值,无采暖,按5考虑 :电池温度系数(1/) ,取 0.008 经计算,蓄电池总容量须904Ah ,配置 500Ah 蓄电池两组。 5.3.2 整流设备容量的计算 II 蓄 I 负,按 N1 配置 I 蓄为蓄电池充电电流,I 负为通信用负荷电流。 I 蓄 Q/(0.84×T) Q 为蓄电池容量,T 为充电时间,一般取10 小时。 例:有一移动通信基站,其通信用负荷近期为60A,远期为 120A,四类市电,无采暖, 已配置蓄电池500Ah 两组,请整定50A 整流模块数量。 计算: I 蓄 Q/(0.84×T)(2× 500)/(0.84×10)119A II 蓄 I 负 119+60179A 直流负荷合计为159A,需 4 个 50A 整流模块,另备用1 个 50A 整流模块,共需5 个 50A 整流模块。 5.4 电源导线的选择 5.4.1 交流电源线选择 一般按允许载流量来选择导线的截面。 机房内的交流导线应采用耐压1kv 阻燃电力软电缆(如: RVVZ1kV) 。 通信用交流中性线应采用与相线等截面的导线。 5.4.2 直流电源线选择 机房内的直流导线应采用耐压1kv 阻燃电力软电缆(如: RVVZ1kV) 。 直流电源线选择:直流电源馈线应按远期负荷确定,除满足载流量外,还需满足该段导 线所分配的压降的要求来计算所需导线的截面。 接地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 直流电源线压降计算公式: U( I×L×2)/(57×S) 其中: U:压降,直流放电回路全程极限电压降要求小于3.2V I:设计电流 L:导线长度 S:导线截面积,单位mm2 直流放电回路全程极限电压降要求小于3.2V,根据本人多年的电源设计经验,蓄电池 至通信设备各段的压降一般分配如下: 电池至直流屏压降要求不大于1V; 直流屏自压降要求不大于0.5V ; 直流屏至各专业头柜压降要求不大于1.2V; 各专业头柜至通信设备压降要求不大于0.5V ; 若无专业头柜,则直流屏至通信设备压降要求不大于1.7V 。 例:有一移动通信基站,其通信用负荷近期为60A,远期为 120A,四类市电,无采暖, 已配置蓄电池500Ah 两组,蓄电池与直流配电屏的导线长度约为15 米,请整定电池电缆的 截面与根数。 计算: 每组电池的远期电流为60A,长度为15A,最大压降取1V S( I×L×2)/(57× U)( 60×15×2)/(57×1) 32mm2 电池电缆选取RVVZ1KV 1 ×70mm2 四根,二正二负,每组电池一正一负。

    注意事项

    本文(无线专业考试复习资料熟记.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