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甘肃省高考政治复习指导方略与教学心得.doc

    • 资源ID:5079965       资源大小:9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省高考政治复习指导方略与教学心得.doc

    理性反思 直面问题 优化轮次 高效推进2014年高考政治复习指导方略与教学心得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梁宇宏一、新课程高考第一季反思:直面问题,追求高效这是一些不能说、说不清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搞清这些问题无以确立高考复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也无法保证高考复习的实效性。1.必须直面新课程价值取向与高考性质与功能相冲突的问题。新课程的价值追求:(1)教材编写上: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2)在课程评价上:把学校内部的评价视为真实描述、记录反映学生发展历程和状况的过程,视为教育过程、学生发展过程,而非高考的预演(高一高二是教育而不是教学);在外部评价方面,作为高中新课程评价的一部分,大学入学考试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把真实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校本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有机地联系起来(至目前为止只有入学考试而没有校本评价);注重评价学习的过程,强调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即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逐步转向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试教育强调量化评价、知识评价。新课程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高考的性质和功能: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追求的是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政治课高考的能力目标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分析二者关系可以发现:政治课高考的信度(可信程度,由知识的科学性和试题的严谨性及教考分离来体现),必须由学科知识的精准度、完整性和逻辑性来保障,而高考的区分度和难度又必然与学科知识的纵向深度和横向广度相联系。这种关系决定了高考就是一种外部评价(就是常说的教考分离原则)、终结性评价(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容易操作,标准统一)和量化评价(只有量化结果才能成为选拔依据)。这种情况表明,现有高考制度中的高考性质和功能实际上是对现行课程体系价值目标的部分背离甚至反对。这种冲突和背离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由此我们必须要清醒地面对如下现实:第一,新课程体系中的教材编写方式、知识组成方式与高考的要求是相脱节的,或者说新课程教材就不是为高考服务的。或者至少说,高考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与课程改革的力度深度广度是不同步的,和课程教材的发展相比,高考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因此对于高考复习来说,“以纲为纲”尚可成立,而“以本为本”则不太靠谱。而在现有教材之上重新构建适应高考要求的那个“本”,这对高三任课老师的教学经验、理论素养、思维水平是一种更大的挑战,高三老师将在多重重压下度日如年。第二,高一高二的学科教学与高三高考复习严重脱节。高三文科学生的高考复习不得不建立在对高一高二阶段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否定基础上。高一高二阶段只描述现象的感性表达要变为高三阶段的理性阐释;高一高二阶段的支离破碎的知识残片要转变成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完整内容的理论体系;高一高二养成的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自由发挥、不得要领、只有观点没有知识的答题方式要转变为对知识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和答题的规范性、针对性、有效性。一句话,高三阶段既要回头为高一高二的新课程实验买单,还要迎头面对高考复习的新目标追赶高考指挥棒的新方向。我们不得不从新课程改革的高调忽悠和亢奋热浪中回到冷酷的高考现实中。第三,新课程高考复习使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不减反增。一方面,新课程必修模块设置本身就使高考的复习盲目性增加,学生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因新教材淡化知识表述、不求逻辑严谨、解构知识体系所造成的高考复习中的障碍和陷进必须由我们教师带领学生去跨越,去填补。也就是说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不同步所造成的困难和问题都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和承受,我们不得不又一次成为改革不彻底的受害者和改革失败的替罪羊。就如同广大医务工作者成为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彻底的受害者和改革失败的替罪羊一样。(这不是闹骚抱怨,而是理性思考)。2.自我审视第一季新课程高考复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探寻高效复习之路。问题一:割裂知识和技巧的联系,片面强调技巧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始终认为,答题技巧的问题属于能力范畴,它不是孤立存在凭空产生的东西。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重要的概念、观点、理论的掌握不准确、不深刻、不全面,是制约考生能力提高的根本因素。高考所要求的考生的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在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过程,不是刻意培养和精心雕琢出来的东西。在多年的教学观察和思考中我发现,学生所谓的能力不高问题,基本都是因为对知识掌握不到位所造成的,单纯意义上的所谓能力是根本不存在的。有的学生说:我对知识已经背得很熟了,但答题还是答不好,说明这不是知识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但我认为问题的本质还是知识掌握的问题,因为背得滚瓜烂熟不等于掌握了知识本身。还有的同学认为,我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好,所以不需要强化对知识的记忆,靠临场发挥就可以得高分。这更是一种误区,有点类似于海市蜃楼式的幻境,他所谓的能力只是一种虚幻的假象,根本靠不住的。事实上,由于他对知识掌握不到位,所以每次考试答卷时离题万里,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自己答得过瘾,但就是得不了高分。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表现在复习冲刺阶段,就是过分强调方法、技巧、绝招的作用和对方法技巧的训练,更有甚者,将选择题划分成十几种类型,分别告诉学生每种类型的解答方法,同时将非选择题分成若干类型,并要求学生按照即定的套路去死套,但从客观效果上看并不划算,因为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多少,反而在答题时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里,我无意否认训练答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任何方法、技巧、套路的形成是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应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离开这一基础,所谓技巧、套路、绝招都是“忽悠”人的玩意,万万信不得。那些能考出高分的同学,都是依靠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才形成能力获得高分的,他们从来就不迷信近乎投机取巧式的技巧和绝招。他们的高分数往往来自于被大多数学生普遍忽视的对知识冷点和细节的关注。其实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制约学生分数的最主要障碍就是知识冷点和知识细节,而这两者都属于基础知识范畴。所谓知识冷点,就是那些最容易被忽视的知识角落,或者是最让考生和老师感觉难受的部分,我把它形象地概括为“在经济学中最不像经济学,在哲学中最不像哲学的那部分”,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会扫清高分路上的障碍。因为常规性的,面上的,整体上的知识主干和热点其实大多数同学都基本掌握,你要超越大多数就必须在基础知识的这两个点上进行超越(冷点和细节)。问题二:将教材理论知识和时政热点材料的关系本末倒置高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政治课,更是强调教材理论知识和时政热点的结合,并视其为生命线,所以高考复习阶段特别是最后冲刺阶段重视对时政热点素材的整理和分析,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在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到位的情况下,过早或者盲目地将大量时政素材引入练习或者课堂复习中,或者要求学生记忆大量时政内容也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这样做容易分散学生的精力,削弱基础理论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误导学生偏离复习重点。政治高考涉及时政内容的方式基本有三种,一是纯时政试题,二是作为试题背景材料呈现,三是非选择题答案要点中渗透时政内容。自从实行三加综合高考模式以来,由于受文科综合考试模式下题量的限制,每一学科所能考察的知识范围缩减,所以高考命题中舍弃了单纯考察时政内容的试题,而更多地将时政内容作为命题背景和素材来贯彻考纲的要求。从我省采用的全国卷来看,以纯时政为素材的试题在选择题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但非选择题一般从背景材料到答案要点基本都涉及热点时政,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理论知识和热点时政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理性处理。个人认为,基于上述情况,在复习冲刺阶段,正确对待热点时政材料必须把握三点:1.热点时政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学科理论知识的复习,不能反客为主,本末倒置;2.热点时政的复习重点是党和国家新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而不是具体时政事件或具体措施;3.对于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也不一定非得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而是能理解和明白热点词汇或关键术语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即可。比如:社会事业改革、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等;4.解答以热点时政为背景材料的非选择题,要适当借用时政素材,不能偏离基础理论表述完全依靠时政语言,应该以教材理论术语为根本,再辐射热点和材料,做到答案要点的“三位一体”(理论知识术语、时政热词、背景材料用语三者相结合)。问题三:第二轮复习中以练代讲和光练不讲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讲解讲析的作用和学生动手练习的作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做题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活化知识、强化巩固知识和查漏补缺,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训练题本身往往淡化知识的原型,肢解知识体系,容易造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分散化、表面化、孤立化。而教师的集中讲解,其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纵横网络,深化知识层次,特别是揭示隐藏在教材显性知识背后的隐性知识,提炼题型特点和答题套路,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对于提高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来说是不能缺少的。高考复习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片面强调其中任一方面,都不会有好的复习功效。现在有一部分同学往往只重视习题训练,忽视教材基础,他们喜欢做题但不喜欢看书,导致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没有准确把握,据了解,现在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较多地存在着以练代讲,弱化教师主导作用的倾向,学生埋头于题海,教师也埋头于题海,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提高很慢,甚至学生不做题或无题可做时竟然不知自己该干什么!高三教师除了会讲题而外其他都不会讲。说实话一部分老师也喜欢这样做,因为这是一种省力而简单的办法。导致进入第二轮复习后教师的备课就是做卷子,学生的复习也是做卷子,甚至教师通过对答案的垄断权来主导课堂,我觉着有偷懒之嫌。由于教师对二轮复习目标的模糊和复习方式的简单化导致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成效打了折扣,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明显,这就是所谓第二轮复习的低效化现象。我个人认为,第二轮复习中教师主导地位不能弱化,适当加强课堂讲授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因教师过多的讲解会无形中剥夺挤占学生消化、巩固、应用知识的时间空间条件,故需要适时科学地安排才行。第二阶段我的基本做法是(1)试题讲析的“两不讲两少讲三多讲”原则。不讲:重复题不讲,无疑问不讲;少讲:陈旧题少讲,非典型题少讲;多讲:高考原题比普通训练题多讲;非选择题比选择题多讲;有争议有歧义有错误的多讲。(2)专题讲授(内容见后)问题四:不注重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任何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是有着严谨完整的体系结构的。高中政治新课程编写不追求逻辑的严密性和体系完整性,但这不等于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没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事实上,高中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内容更繁杂,理论性更强。那些重要概念、观点、理论间的逻辑关系也非常密切,所以在高考政治总复习中,特别需要教师贯彻系统论思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理清知识体系内部的纵横联系,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和措施。在高考复习中,有的教师不清楚学科知识的基本体系结构,没有对模块知识进行系统整合,而是只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机械罗列和归纳,或者以考纲规定的考点为依据,将考点与教材进行简单对应,或者遴选出几百个所谓重点知识交给学生去背的做法。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进入学生头脑的都是些零碎、散乱且相互干扰打架的知识“点”,造成越是到复习的后期,随着知识积累量的增多,满脑子知识相互打架的现象很突出,在解答综合性较强的非选择题时由于视野狭窄,打不开思路,得分要点不全,导致考试分数不仅没有随着复习进程的推进而上升,反而出现考试分数下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就是由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点没有形成树型体系,“点”和“点”之间没有建立起纵横联系,使得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需要检索应用知识点时信息传输通道不畅,即“花”找不到“叶”,“叶”找不到“枝”,“枝”找不到“干”,“干”找不到“根”,至于“花”和“花”之间的联系更是无从谈起,结果就只能是思维阻塞,出现认识“滞胀”。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各个学科模块的知识体系,这种体系既要有横向宽度,也要有纵向深度。例如:高中四个模块的基本体系结构: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知识体系的构建线索基本相似,横向线索1:逻辑内涵,横向线索2:行动主体;纵向线索:三个层次。横向线索1:生产理论(包括所有制、企业、劳动者);分配理论(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国家分配);交换理论(包括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对外贸易);消费理论(消费与生产、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横向线索2:根据三类不同经济活动主体来构建:整体性主体(社会国家政府)、团体性主体(企业、行业、产业)、个体性主体(劳动者、消费者、储蓄者、纳税人、投资者、经营者等)纵向线索:可以按每个知识点的纵向三层次来归纳掌握:是什么(内涵、外延;内容、形式;性质、构成、类型等);为什么(原因、意义、地位、作用、功能、必要性、必然性等);如何做(态度、方针、政策、途径、举措、建议等)。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交换理论消费理论所有制、企业、领导者个人收入分配、国家分配商品货币市场经济消费作用形式结构水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政治生活知识体系的构建线索:横向线索1:国家理论(国家的内容(国体)、国家的形式(政体、机构、结构);公民理论(权利与义务、政治参与);政党理论(执政党、政党制度);民族宗教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原则、宗教政策)、国际政治(国际社会、国际形势、对外政策)横向线索2:三大类不同主体:整体类主体: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团体类主体:政党(执政党、参政党);个体类主体(公民、人民、人大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员干部等)纵向线索(同前)国家知识公民知识政党知识民族与宗教国际政治内容、形式权利义务参与执政党、制度制度原则政策社会主体外交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生活与哲学线索清晰,知识体系构建相对容易。(如图)横向五大板块(哲学概述、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纵向三个层次:世界观(原理)、方法论、对立面。(如图)文化生活知识体系构建:横向两大部分:文化一般、文化特殊。两大部分各自包含文化静态存在和动态发展两个板块。纵向依然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基本知识结构如图:文化一般(文化概述)文化特殊(中国文化)静态存在动态发展静态存在动态发展文化的含义、形式、作用文化的继承、传播、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问题五:片面追求复习的轮次和遍数。关于复习的轮次,记得十年前市面上流行一套叫做四轮复习法的高考复习资料,这套资料按照考试复习的四个环节(单元知识复习、综合专题复习、热点专题复习、模拟练习)或者四个轮次来统一安排复习内容,确定复习目标,强调不同复习阶段复习目标、复习方式、复习效果的依次递进,从而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四轮复习法”所强调的这种理念是符合认知规律和考试规律的,因而其科学性不容否认。但在实践中如何落实和操作,情况就要复杂很多。据我所知的情况,有的地方有的学校高二最后一学期能把四个必修模块都复习一遍,然后到高三第一学期又来一遍,到高三放寒假时已经有两轮复习,过完年就已经进入第三轮复习。我一直不太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也很怀疑这种轮番重复式的复习是不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重复?也许学生情况不同,有些地方只能靠简单机械的重复就能解决问题,所谓“熟读三遍其义自现”?但与我而言这样做就是在做噩梦。因为我深知没有质量的重复会产生很多“夹生饭”,而解决“夹生饭”又得回锅“热剩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热剩饭”就会倒胃口,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信奉“饭热三遍比肉香”的情况。我省新课程高考的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在高一高二两个学段就已完成,这意味着整个高三学段整整一年时间只能进行高考复习,不仅如此,据我了解,有些学校从高二第二学期就开始高考复习,这样算来用于高考复习的时间就是一年半,这和之前高考复习相比时间要充裕的多,如何科学安排高效利用高三学段,是个心得课题,需要不断探索。我个人认为,安排复习的轮次和计划,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要明确每一轮次的复习目标,复习的方式,而且各轮次要形成梯度互补关系。二是要充分考虑三个基本因素:1.各必修模块的特点(难易、考试比重);2.学生前段学习成绩、学生的构成;3.教师教学的深度广度等等。我们的做法是:按照三个阶段来安排高考复习总体计划:第一阶段:时间安排:2013年暑假开始至2014年3月兰州市诊断考试前,共历时8个月(240天左右)。目标任务:完成全部高考四个模块的第一轮复习具体要求:1.教师按考纲要求和模块顺序整合、归纳知识要点,形成范围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纵可深入,横可联结、适当拓展的知识板块,这是全部复习的基础性工程,要做扎实,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在这一复习阶段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整合、归纳、提炼、拓展上,尤其是在新课程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与高考的功能及价值取向存在冲突的情况下,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要求学生的课堂笔记能够完整呈现知识板块及其结构,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复述和再现80%以上的原始知识和显性知识;同步完成课时作业、单元检测、高考真题导航及单元综合训练等书面作业;在能力上掌握并能熟练使用高考答题的基本技巧和规范,能独立正确应用知识解答70%以上的各类试题。3.这一阶段的复习重点为必修一和必修二,约占第一阶段复习时间的70%左右。原因:内容难,知识生,比重大。4.为保证第一轮复习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任课教师及时按复习进度收阅检查书面作业,按进度和学生需求讲析书面作业中的问题;课代表、小组长检查监督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利用早读检查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情况。5.充分利用每一次考试分析的机会进行个性化一对一诊断,找问题,补短板,鼓干劲,教方法,指方向。教师的口头禅:带着试卷来找我。第二阶段:时间安排:兰州市诊断考试后至五月上旬(50天左右)目标任务:1.巩固知识;2.专题专攻;3.提升考能专题内容:1. 知识专题(高频考点、疑难问题、综合应用)2. 题型专题(分析题型特点、训练审题过程、归纳答题套路)3. 热点专题(掌握时代热点、分析命题角度,建立知识联系,组织答案要点)第三阶段:时间安排:2014年5月下旬(20天左右)目标任务:查漏补缺,模拟演练。二、新课程高考第二季冲刺:专题专攻,提升考能1.知识专题:确定专题的依据:(1)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第二轮专题复习中的知识专题,我们选择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2)选择疑难程度高、综合应用性强、考试频率高的那部分知识做专题强化复习。经济生活知识专题:(见复习教案)政治生活拟定知识专题:一、公民的政治参与问题:包括如下五个层次:1.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律依据政治权利和义务2.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平等、统一、结合3.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基层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的民主管理、参与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1)民主选举(方式、因素、态度)(2)民主决策(方式、意义)(3)民主管理(途径、意义)(4)民主监督(方式、意义)5.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1)有序参与的标志: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2)有序参与的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二、政府相关三大重点:(一)职能行使及转变问题;(1)职能和作用(内容、关系)(2)职能和作用的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应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不等于政府干预一切包办一切;转变政府职能不等于弱化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时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一定要“到位”。即不该管的放开,该管的管好。(二)依法行政问题:1.依法行政的含义:(1)行政权力由法律授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不禁止即自由)(2)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即:是否有权,如何行使都由法律规定。2.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2)意义:对人民: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对政府: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对社会: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3.政府如何依法行政(1)依法行政的要求:合法行政:实施行政管理要依法律规定合理行政: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程序正当:公开内容,遵循程序,保障权益高效便民: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人民群众诚实守信:信息要全面、准确、真实、兑现承诺权责统一: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理念(2)依法行政的措施: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指制定行政性法规)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系审慎行使行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三)政府权力的监督问题1.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原因为什么要监督,可从三个角度来概括原因:(1)从权力的特点和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看:权力是把双刃剑,对政府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2)从我国政府的性质和政府权力的来源看: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3)从政府权力接受监督的现实意义来看,主要有: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能有效防止滥用权力和权力腐败;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树立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2.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民主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法制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和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人大代表质询制度、官员问责制度、重大经济决策的责任审计制度、责任官员引咎辞职制度、官员罢免制度等。(2)完善和实施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督:监察机关监督:是指在行政系统中设置的专司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行政活动及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我国国务院监察部设部长一人、副部长四人,定期召开部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监察部及全国监察机关的重大事项。监察部部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命,每届任期五年,可以连任。监察部下设23个职能部门,其中:负责工业能源、经济监督、科教文卫、农林交通、政法新闻等中央国家机关监察司5个;负责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地方监察司4个;综合部门14个,包括办公厅、监察综合、案件审理、宣传教育、法规建设、信访举报、执法监察、人事管理、理论研究等。法制机关的监督:政府法制部门包括法制办、司法局、公安局等。但不包括法院和检察院,他们是与政府平级的司法部门。审计机关的监督。主要是经济监督部门。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及与政府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党的地位、作用及领导和执政方式人民政协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社会监督和公民监督:社会舆论、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等。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思路: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四、中国共产党执政专题思路:执政的原因(历史、理论、现实)、执政的方式(内涵、关系)五、民族政策专题六、外交政策专题2.题型专题:(1)计算选择题(价值量、汇率、税收、理财、分配)(2)坐标类选择题(明确变量、曲线轨迹、运动方向、幅度比较)(3)数据图表类(表头看标题,表尾看附注;宏观看大势,微观重细节;术语表现象,理论析本质。)(5)主观题分类及审题要求。附:高考政治题型特点及解答要求一、高考题型的基本特点l 文综政治学科试题设置:第一卷:一般从题目序号24开始至35题,设置12道单项选择题,每道4分共48分,内容顺序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排列,每个学科4道题。第二卷:序号38题为政治学科,一般设计三个学科的问题,赋分32分,为政治学科压轴大题。序号39题为文科综合试题,最后两小问为政治学科(一般考经济和哲学两个学科),赋分20分。l 选择题的基本特点:1.就题干选材来看:主要有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科技成就、名言典故、图表漫画和一般性描述等。2.就题肢构成来看:主要有单一选项和多肢组合两种,多肢组合这几年一直采用2肢组合,以降低试题难度。多肢组合在平时训练中多见3肢组合和不定项组合,目的是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3.就能力要求来看:一是对知识掌握的准度、深度和灵活度;二是文科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包括文字理解力、文字敏感性、信息筛选能力);三是思维能力(逻辑判断和推理、辩证思维能力)。4.就考察的知识内容来看:命题者一般选择那些易错、易混、且带有综合性的知识点来作为选择题的考察点。l 非选择题的基本特点:1.命题素材:素材形式常见的有文献摘录、现象描述、统计图表等;素材内容一般涉及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民主法治问题、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问题等;为了保证一定的文字阅读量,命题素材字数一般在700-1000字左右,共 2-3则。2.条件限制:非选择题都有或明或暗的答题条件限制,否则考生将无从解答。一般而言,设问中条件限制越多,题目的指向性越强,也越容易解答。近年高考题在设计试题的时候同时规定知识范围、分析角度、问题的方向、解答的要求等等。3.设问方式:非选择题具体的设问方向和表述方式很多,但从本质上讲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表述句式一般有两种:疑问句和祈使句(近年来祈使句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是什么”一般要求回答内容、含义、结论等描述性问题。“为什么”一般要求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出事件的原因、理由、依据、意义、价值、作用、必要性、必然性等;“怎么办”一般要求综合列举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方法、路线、方针、政策等。近年高考题设问方式主要是后两种,尤其以第三种方式居多,因为它更能体现出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知识内容:文综政治非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一般都是主干知识,这些主干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往往起框架性支撑作用。当然,只有那些和时政热点问题相交叉的主干知识才有可能出现在第二卷非选择题中。二、解答高考政治试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l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1.单项选择题的实质是“最佳答案”选择(或“最符合题意”选择)。能否成为“最佳答案”(最符合题意)的根本标准是:能够最必然、最直接、最本质、最全面地反映题干要求,而不是偶然、间接、现象、片面地反映提干要求。2.题干和题肢的对照顺序是“题干题肢”,而不是“题肢题干”,即按照题干的中心思想去选择题肢,而不是从题肢含义去对照题干,以避免对题肢的无限制联想和扩展。3.选择答案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反向排除法和正面提取法。反向排除:一般遵循依次排除错误无关间接、片面、表面化的顺序。正面提取:即在准确全面理解题意、准确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原型的前提下,通过读取题干题肢直接可以指向某个答案,不再进行反面推理、对照、筛选而获得正确答案。4.审读题干要善于把握关键词,对特定的关键词语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同时要注意干肢联接处的指导语,明确选择题的指向和限制。5.对于个别似是而非的题目,要善于利用选项的排列组合方式,通过逻辑判断和推理排除干扰性题肢。l 解答非选择题的基本要求1.审读试题:(1)审读材料(文字、图表)要掌握两个东西:一是要能掌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核心思想),二是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敏感点,因为这两个东西掌握的准确与否直接会影响到答题的方向和思路。(2)审读设问要明确两个东西:一是弄清题目要你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几个层次;二是准确把握命题者要求考生解答这一问题的条件限制和具体要求,如学科知识范围和角度、借用什么辅助材料、解答到什么程度、用哪种方式解答(解释、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判断)?2.构思答案:(1)圈定知识要点的范围及其层次。(2)综合性、多元化考虑答题的角度和要点的数量,并按其重要程度排列顺序。3.撰写答案:(1)注意答案的要点化、术语化及每个要点的层次性(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2)解答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展示知识,因此要有针对性,具体性,忌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大而化之。(3)突出核心答案,适当补充边缘性答案(要点顺序及详略)。(4)观点与材料要保持高度一致。(5)综合运用三种语言组织答案(教材语言、时政语言、素材语言三者相结合)。l 解答经济类图表题的要诀:表头看标题,表尾看附注;宏观看大势,微观重细节;术语表现象,理论析本质。3.热点专题:(1)确立2014年高考热点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初步确定核心热点: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美丽中国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强国建设等等。方式:热点背景及热点词汇介绍;学科知识视角提示;例题示范和总结验证。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省高考政治复习指导方略与教学心得.doc)为本站会员(哈尼dd)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