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pdf

    • 资源ID:5102697       资源大小:54.8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pdf

    第 1 页 共 14 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 高一语文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题。 重阳节是“吉日”,由历朝历代沿革至今,遂成“敬老节”。殊不知,汉代之前,先民一直视农历九月九日 为“恶日”,佩戴茱萸、喝菊花酒、郊外登高等都是为了消解灾祸。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曰:“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 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之名源于 古人对数字阴阳属性的神秘解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为两阳重合,意味阳气 已达极盛,凡事盛极而衰,是不祥的征兆。为避开所谓“恶日”,古人除了开展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佩 戴消灾除邪中草药或登高野宴等方式消灾避邪。 为“重阳”正名并使其成为“吉日”的第一人是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对“九”这个数 字作了全新的注释:“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 宴高会。”他以“九九”寓意“久久”,将农历九月九日主要内容由“避祸,消灾”改为“祈寿、祈福”。到了唐朝, 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载 :“九月丙午,诏曰:尚齿重旧,先王 以之垂范。”也就是说,九月丙午,唐太宗李世民发布诏令,尊崇老年人,看重旧臣,先代的圣王以此为后 人留下了榜样。而武则天选在公元690 年的重阳节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67 岁的高龄君临天下,看重的恐怕就是重九的“久久”寓意。自从重阳节成为“吉日”,文人墨客不断用诗文歌赋 为其注入文化元素的同时,老百姓则将流传下来的重阳节俗发扬光大。 于是,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 “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来新辉煌。茱萸是一种常绿带 香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是著名的中药。晋周处风土记谓:“茱萸九月初九日,气烈, 折茱萸插在头上,可以辟恶气、御初寒。故而,人们不仅把茱萸插在头上,还佩茱萸于臂、悬茱萸于屋, 并将茱萸栽于居所、水井等周围。 到了经济繁荣、 社会安定的北宋,重阳“延寿客”菊花的风头很快盖过茱萸。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介绍了当时开封重阳节盛况首先说:九月重阳,京城人观赏的菊花有数种:其 第 2 页 共 14 页 中黄白色的花蕊像莲房似的叫“万龄菊”,粉红色花蕊的叫“桃花菊”,白色花瓣而浅红色花心的叫“木香菊” 酒店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而南宋的重阳节已发展成大喜节日。南宋文学家周密史 料笔记武林旧事卷三“重九”曰:“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 略 如元夕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以茱萸浮于酒面饮之),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黏 米做的面粉)。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至于人们缘何重阳节赏菊、咏菊、采菊、 饮菊花茶、喝菊花酒,除了取其谐音近似“九”,菊花也是道家仙方中的“不死草”和一剂中药。(摘编自赵柒 斤重阳涵义的演变,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本文论证了重阳节由“恶日”到“吉日”再到“老年节”的演变过程。 B 文章引用了史料,运用事实分析论证了不同历史时期重阳节的演变。 C 文章在分析重阳节的演变时作者是以并列式论证结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 xk|b|1 D 文章第四段分析论述了“茱萸”“菊花”迎来新的辉煌,与本文论述中心关系不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论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重阳节成为“吉日”后,“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来了新辉煌,北宋时人们对菊花的喜 爱很快就超过了茱萸。 B. 武林旧事卷三“重九”记述了皇宫里重阳节的盛况:按惯例八日准备,习俗有点菊灯,饮新酒, 头插菊花等。 C. 东京梦华录介绍了开封重阳节盛况,酒店皆以“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 可见重阳节已向着大喜节日转变。 D. 曹丕、唐太宗、武则天的倡导,使农历九月九日变为“吉日”重阳节,文人墨客又以诗词歌赋不断 向其注入文化元素,百姓也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依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人们一般把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安排在农 作物丰收之时的农历九月九日进行。 B. 唐太宗诏令中“尚此重阳,先王以之垂范”的提法,为重阳节纳入尊老、重老的新内容,使其含义 更丰富。 C. 菊花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之一,到北宋更受欢迎,因为它有消灾避邪、延年益寿、长生不 老的功能。 D. 重阳节经历由“恶日”到“吉日”再到“老年节”的演变过程,显现出我们民族对生存、健康、幸 福、长寿的美好愿望及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第 3 页 共 14 页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 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 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 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 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 他 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 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 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 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 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 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 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 ,我找 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 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 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 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 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 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第 4 页 共 14 页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 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 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 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 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 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 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怎么了, 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 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 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当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时,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 他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 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 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 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 个人他又是谁呢?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节选自铁凝自选小说集)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作者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老马第一次听见门铃声响起时非常紧张,透露出老马平日在家对老婆的 畏惧心理。 B.老马随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门厅的餐桌上,这个情节不仅说明老马不在乎钱,而且也 为下文“水工”拿走钱埋下伏笔。 C. 老马“不由分说”地把“水工”“请到”家里来,是因为他老婆临走的时候交代了家里的水表有 点问题需要修理。 D. 老马在谴责“水工”时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的满足感,而正是这种满足感让他失去了警觉, 导致最终丢失了工资。 第 5 页 共 14 页 E. 当“水工”假装被吓晕以后,老马心里既惭愧又有莫名的满足,这暗示了老马性格的复杂。 5. 小说主人公老马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6. 小说开头写了老马非常喜欢吃蒜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12 分)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 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 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 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 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 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 青蒿素的抗药性等, 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 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 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 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节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材料二: 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新华社北京1 月 9 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 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第 6 页 共 14 页 1999 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 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 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 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 年 12 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 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 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 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 100% 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 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上世纪90 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 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 过去 20 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 年采购量达3 亿人份以上。 2015 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 年到 2015 年,由于采取包括ACT 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 救了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 ( 来源:新华网2017 年 1 月 9 日,有删节 ) 材料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 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 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 万元高额奖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1.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2.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3.在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 选人 ;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 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来源:百度百科) 第 7 页 共 14 页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 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 “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590 万儿童的生命。 D.前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 守。 8. 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中, 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平实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 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形象生动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 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 观、真实的报道。 C.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 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材料二作为一篇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时,通过列举一 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9.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 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 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 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 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 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 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 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日:“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 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 第 8 页 共 14 页 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 不报。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 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 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 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B 太祖怜其果于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 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C 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 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D 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 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 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 C 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 D 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毅然辞去镇国军节度使官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 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 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 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 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观望时,他假托诏令, 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激发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扣押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 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