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课讲稿:学党纪正党风强党性党课: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党课:抓好党性、党风、党纪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党纪教育党课: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党课讲稿:学党纪正党风强党性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党纪学习教育不仅是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涵养党风、锤炼党性的重要举措。从“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的高度把握党纪学习教育,对于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全党目标一致、团结一致、步调一致,具有重要意义。一、学党纪,党规党纪是坚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2、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党规党纪的重要作用,丰富完善了党规党纪的内容体系,指明了党员干部学习和遵守党规党纪的科学方法,为新征程持续开展纪律教育、深化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深刻阐明了党规党纪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是体现党的统一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专门规章制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管党治党
3、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党的纪律包括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严明纪律是我们党的鲜明特点,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学好了党规党纪,就能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党规党纪作为规范党员干部的准绳,是党中央对全体党员提出的严格要求,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坚强制度保障。丰富完善了党规党纪的内容体系。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本次条例修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时
4、俱进完善纪律规范: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进一步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失职渎职怠政懒政、维护国家安全不力等新问题提出了严厉的纪律处分措施。对党的纪律建设新现象、新问题进行及时回应,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清晰指明了纪律教育的方法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均涉及党的纪律建
5、设和纪律教育,努力营造遵规守纪的浓厚氛围。此次党纪学习教育,以学习新修订的条例为重点,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突出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加强对条例的解读和应用;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真正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绳。通过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
6、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正党风,涵养求真清正的党风政风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优良作风的呈现是纪律教育成功开展的成果,也是党员干部锻造坚强党性的外化表现。学习遵守党规党纪,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生动体现为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求真务实和永葆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新修订的条例在总则部分增写“坚守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同志发出了“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蕴品格一脉相承,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忧患意识与时俱进。党员干部要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纪律滋养,牢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
7、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求真务实,实干苦干、不务虚功。党纪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国之大者”的胸怀确立献身党和人民事业的崇高情怀,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新发展理念,领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树立正确事业观,强化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踏踏实实干、兢兢业业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永葆清正廉洁,一身
8、正气、两袖清风。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风的晴雨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权力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以敬畏之心对待职责使命,不仅要严于律己,还要加强对身边亲属、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的教育,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指示要求,在行事作风、小事小节上坚守原则,涵养新风正气,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三、强党性,锤炼绝对忠诚的坚强党性严党纪,正党风,落脚点都在于强党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性是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使命任务等党的固有特性在党员个人身上的综合
9、体现,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和根本。提升党性修养,需要党员干部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不断锤炼,在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上终生努力。筑牢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准确掌握新修订条例的主旨、要求和重要意义,把党的纪律当作“戒尺”,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涵养优良党风、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以学习新修订的条例为契机,党员干部要全面系统学习党规党纪,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将党纪学习教育同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学习共产党人依靠严明党纪、优良党风、忠诚党性取得的伟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对党忠诚是锤炼党性的政治要求,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通过学习党规党纪,党员干部要始终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核心、党的组织、党的信仰、党的宗旨,把加强忠诚度修养作为党性锤炼的终生课题,以绝对忠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和坚强领导。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把坚强党性转化为阵厉奋发的实际行动,毫不动摇、不折不
11、扣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将一切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实实在在的“行”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党性的实践尺度。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党纪学习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同推动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以行增效,以一流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一体推进锤炼党性、纯洁党风、严明党纪
12、以严格纪律规范保障优良作风,以过硬作风展示党性坚强、党纪严明的良好形象,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持续推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党课: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同志们:“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二从历史上看,注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坚持与弘扬“三大优良作风”,是一百多年来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与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之一。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13、中央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把严整“四风”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同时,清醒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四风问题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J如何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如何防范和查处各种隐性的、变异的、改头换面的“四风”问题,这依然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一大难题。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一个基本答案,即在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新要求与新思路。借此机会,由
14、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一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理论逻辑与历史轨党的二十大之后,“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便成为一个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政治议题,并得到理论界的关注。比如,有人认为,“党性、党风和党纪,都是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强党性、正党风、严党纪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体现的是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要完善惩、治、防工作全链条”,等等。虽然理论界的相关认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从根本上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概念,而是一个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的重大政治判断,是致力于实现党
15、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思路。要深刻认识“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时代意蕴,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其理论逻辑与历史轨迹。(一)“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理论依据与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我们党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各种优良作风,因而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已经成为党的优良传统与显著标志,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从根本上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
16、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同时,这一讲话也深刻说明了“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内在的理论逻辑,概括说来,至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党性是无产者阶级性、本质和利益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决定着党风党纪的根本性质与发展方向。其中,先进性是党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在实践上的先进性和在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的有机统一,纯洁性则集中表现为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行为等方面与党的性质、宗旨的一致性,其与党的先进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从表面上看,党性似乎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它一旦同党的工作与活动联系起
17、来,例如,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组织进行的活动,或党员个人的言论、行动等,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党风。故从根本上看,“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也是“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根本依据与逻辑起点。其次,党风既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与党的兴衰成败,也是观察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的“晴雨表”,还是观察党纪张弛的“晴雨表”。从根本上看,”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党员干部作风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立场、群众观点、价值取向等问题。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党风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是广大民众对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
18、的言行的观感与反映。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广大民众对党的心理认同与政治认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反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最后,党纪是管党治党的基本保障、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党纪“保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优良传统作风,保障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对于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按照民
19、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注重建制立制、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明党纪、强化纪律约束等,这既是党的鲜明的组织特点与政治优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与成功之道。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明确提出纪律要求,如要求党员在入党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入党后必须保守党的秘密、自觉接受监督等。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出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共六章29条,第四章以“纪律”专章形式规定了党的八条纪律,初步形成了以“四个服从”为基本内容的党的纪律,同时,明确规定了开除党员的六种情形,开启了依章治党、依纪治党的历史先
20、河。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党的纪律是建立在党员自愿入党等政治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一方面,“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另一方面,“共产党的纪律从根本上说是靠党员的自觉性来维护的,是靠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来维护的“,严明党的纪律必须以增强党性为条件,党员干部要把遵守纪律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时常用“镜子”检视自己的言行。(二)“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历史轨迹与历史逻辑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从严明纪律开始的。例如,毛泽东在带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开辟井冈山
21、根据地的过程中制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主要针对的就是党和军队的作风问题。在此意义上看,“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不仅在党的历史上开启了正风肃纪的“先河”,而且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正风肃纪的光辉典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2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开辟了集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先河,“整风运动”一度成为集中整饬不良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模式。毛泽东曾经将党性修养和整党整风相提并论,明确指出,刘少奇讲修养,我讲整风意思是一样的”,最终都指向建设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整党”“整风”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管党
22、治党的传统长盛不衰,一直延续到19831987年的最后一次“整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围绕“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等问题,着重“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始着力强调党性、党风、党纪的内在关联与相互促进作用。例如,1980年10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康生、谢富治问题的两个审查报告的批语中要求“增强党性锻炼,注意品质修养,做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共同努力严肃党纪,搞好党风,把我们的党建设好二这一批语把党性、党风、党纪一并强调。1985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统一思想,整顿
23、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四者缺一不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抓好党性党风党纪等经常性工作对“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一方面强调“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把抓好党性党风党纪作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强调“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就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明确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要求在县级以
24、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从此以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整党”“整风”运动模式开始为党内主题教育活动所取代。从1998年11月一2000年12月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到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党先后集中开展了五次“集中教育活动”或“主题教育活动”。在不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党进一步强调党性、党风、党纪的协同作用与整体功能。2010年1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构建充分发挥教育说服力和制度约束力整体功效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机制”。二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25、的实践逻辑与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我们一定要引为借鉴,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同时,他明确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不可蜻蜓点水,不可虎头蛇尾,不可只是一阵风,否则不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导致作风问题不断反弹、愈演愈烈,最后失信于民。”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整“四风”,成效显著,并不断深化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提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新要求与新思路。(一)新时代整饬“四风”的实践进程
26、与显著成就新时代整饬“四风”问题,犹如医治“发烧感冒”,需要先治标,“吃药退烧”,然后“祛虚止咳”,最后才能康复。从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余年驰而不息整饬“四风”,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大以后。这三个实践阶段,从“治标”到“标本兼治”,再到致力于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既是一个不断拾级而上、不断深入推进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对党的作风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过程,既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坚定不移严整“四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基本推进过程,也充分彰显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决心与信心。2012年11月,党的十
27、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着力点与基本目标,要求“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那么,面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复杂而严峻形势,如何有效解决“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把“四风”问题视为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以严整“四风”为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加强党性修养、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8、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客观而言,新时代整饬“四风”,最初以治标为主,这正如2015年10月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的王岐山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言出纪随,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凸显,遏制腐败蔓延、形成高压威慑,丰富的实践为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同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光靠纪律是守不住的,必须立根固本,树立高尚精神追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努力解决好不想的问题。”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29、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旨在把廉洁自律“高标准”与党的纪律“底线”结合起来,把“立德”“正风”“肃纪”紧密结合起来,把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结合起来。经过几年严整“四风”,“四风”问题尤其是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复杂性,如何巩固作风建设新成果并有效解决“为官不为”等新问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新要求,要求“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工党的十九大以后,新华社发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文章,面对各种隐性、变异的、改头
30、换面的“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批示中明确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第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要求,既要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也要防范和查处各种隐性、变异的、改头换面的“四风”问题,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面对党的作风建设新形势、新问题,如何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
31、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同时,明确提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新要求、新思路,要求“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这一新要求、新思路,在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得到进一步强调与贯彻落实。从新时代整饬“四风”的显著成效上看,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9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9.7万人;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3193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62054
32、人。根据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五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8.2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2.5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3万人”。党的二十大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8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7.5万人。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新时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整“四风”成效卓著,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二)“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问题导向与核心
33、要义针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复杂性、反复性、长期性问题,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么多年,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针对严整“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解决四风问题,要标本兼治,既治标又治本。治标,就是要着力针对面上四风问题的各种表现,该纠正的纠正,该禁止的禁止。治本,就是要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风。”
34、在严整“四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要求“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从根本上看,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党的作风建设,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党的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党不仅要管要治,还要重在建设“。我们必须“要从历史和
35、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间的关系,明确内涵、厘清责任”。上述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尽管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等,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三者之间有整体与部分之分、大系统与小系统之别。比较而言,党的建设是一个“大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时代特色,是党的建设大系统之内的“中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子系统”;而党的作风建设属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整“四风”又属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在此意义上看,严整“四
36、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都只能属于党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子系统”中的“子系统”。这要求我们,无论是建立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还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都必须树立整体的、系统的党建观,强化对党的建设各项问题的系统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党的建设在“四个伟大”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建设长期执政的、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而且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系统工程”,“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不仅强调“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
37、向发力、同时发力”,而且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道德使人向善,是纪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纪律用来惩恶,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着力强调要“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全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正确认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有效实现党的各项建设之间的“耦合”衔接与协同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立破并举、扶正祛邪;必须正确认识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德治党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同向发力。对党员干部而言,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38、总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坚持先进性与高标准,又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规矩,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其中自然包括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性要求。从根本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与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与系统思考,是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与实践导向。“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既是党的性质、宗旨与组织纪律的根本要求,也是“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时代要求。概括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
39、起抓”的问题导向与核心要义主要在于:要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必须把整饬“四风”置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性中来深入思考,把党的作风建设置于整个党的建设的系统性中来深入思考;既要克服那种明显存在的“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想倾向与工作倾向,也要克服“以偏概全”乃至“各自为政”倾向,克服与避免单纯就党的思想问题谈思想建设、单纯就干部问题谈组织建设、单纯就“四风”问题谈作风建设、单纯就腐败问题谈廉政建设等就事论事现象;必须对包括党的作风建设在内的各项党建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与综合治理,形成全党上下“一盘棋”、统筹与协调党的建设各部门工作来协调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有效形成管党治党的
40、强大合力,切实增强管党治党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与长效性。进一步而言,面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要求统筹思考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制度上齐抓共管、同向发力;要求全党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要求综合运用管党治党各种手段与各种方式,“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思想
41、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要求使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要求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有效解决好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一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把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因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坚
42、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系统性与内在要求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既要用系统论来科学分析“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系统要素与相关关系,也要用系统论来科学分析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内容结构、相关关系,将“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置于党的建设大系统中进行思考。一般而言,系统论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其“抛弃了片面分析的、线性因果性的研究方法,而是把主要重点放在分析客体的整体的、综合的属性上,放在揭示其多种多样的联系和结构上”,将整体性、开放性和协同性作为任何系统所具有的共性特征;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不是“把对象分成几个部分进行
43、分析,然后再综合起来,而是把对象作为整体对待,即从整体出发,并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中经过综合一分析一综合的辩证结合的认识发展,来揭示系统整体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实际上,系统论所蕴含的系统观点、系统原则和系统方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已经充分体现,坚持系统观念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组成部分之一,强调“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
44、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一系统观念及其基本要求适用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自然也适用于包括党的作风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正如有的学者所言:”系统论的许多思维方法、研究视角和观点原理,对拓宽党建研究的思路以及提升研究的学理颇有裨益,值得积极借鉴J”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必然要求用系统论来分析,“把事物放在普遍联系的系统中来把握,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层次、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动态过程中把握”。对党的建设而言,要树立系统观念,首先必须树立党的建设的整体观念。对党的建设而言,”系统整体性不是它组成部分性质的简单拼盘,而是系统整体涌现的结
45、果”。从系统与整体观念出发,党性、党风、党纪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并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系统性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必须打破党内思想教育、严查“四风”问题、严明党纪等的“内容分离”“条线分割”与“部门化”现象,必须使加强党性教育与增强党性、严整“四风”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明党纪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等齐抓共管、同向发力、一体推进、统筹联动、相互促进。只有以系统观念对党性、党风、党纪的整体布局与具体环节统筹考虑、整体部署、配套推进,才能实现“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工作格局与良性运转。具体而言,对“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
46、起抓”进行系统分析,需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深刻把握“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内容结构与内在层次。从系统论角度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具有不同的内容要求与内在的层次结构,是一个以思想教育、党性修养、权力监督、权力制约、制度规范、纪律约束等为基本构成要素,以党的组织体系、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党的精神文化为依托,系统性、结构化的系统工作;“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整体性效果,既取决于作为系统要素与载体的每个相关子系统的良性运转,又依赖于各要素、各载体之间的有序配合与良性耦合。从系统要素看,“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党
47、员领导干部做道德表率”,既是共产党人坚持道德高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之“良方”,也是“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基本内容与内在驱动力;“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是消除不良作风滋生土壤、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也是“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外在驱动力,”依靠制度规范、纪律约束,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明规矩、破潜规则”;既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也是“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支撑要素与法规制度保障。总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要在明确思想教育、党性修养、权力监督、权力制约、制度规范、纪
48、律约束等基本要素的具体内容、价值定位、作用机制等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联动机制来形成合力、协同作用,而非简单的“就事论事”或“胡子眉毛一把抓”。从载体依托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必须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立足党内法规制度与精神文化、在党的组织体系与组织结构中来推进。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组织与个人关系以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更好发挥党内法规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作用、党的精神文化的激励作用等,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党的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完备、党内政治文化健康向上,才能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必须系统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战略布
49、局。从根本上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无疑属于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小工程”与具体要求,必然要从属于党的建设“大系统”,在党的建设大系统中来有效运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党性、党风、党纪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部署。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具体要求看,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部分,将“抓好党性教育”“讲党性”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任务要求,将“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任务要求,并单独对“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作出具体部署。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部分,将“加强党性锻炼”,“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任务要求加以部署;把正风肃纪紧密联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