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自考重点总结.pdf

    • 资源ID:5133805       资源大小:170.9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教育技术自考重点总结.pdf

    1 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部分教育技术发展的简史和概念的演变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的简史和概念的演变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委托伊利组织了数百名专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发表了教 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一文,总结了以往美国50 年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 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它们是:一、视听教学的发 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 的思想和形式。二、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论)在教学中 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思想和方法。三、系统化设计 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 设计, 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一、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和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与媒体辅助、传播教学模式的形成 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正式更名为视听教学部(1947 年) 。1946年戴尔在总结视 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以“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 学中的视听方法”。 1961年视听教学部成立了 “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目的是要定义这个领域和这个领域有 关的术语,这标志着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的发展。 从传播理论的角度来认识教学过程,媒体已成为教学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从 而形成了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依靠教 / 学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和媒体 辅助传播的教学方式。 二、程序教学方法的发展和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形成。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 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1954年斯金纳 (B. F. Skinner) 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指出 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提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的程序 教学运动的发展。他依据自己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教学机器和程序 教学,后来发展成为不用教学机只用程序课本的“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强化理论的应用。早期程序教学的特点是: 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即时反馈、自定步调,以及低错率。 2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发展与系统设计思想和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教学系统方法) 的形成 系统化设计教学又称为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过程 的方法。 1、系统设计教学的方法来源于设计和改进教学的一种经验主义方法。 2、由斯金纳等人所描述的关于编制程序教学的过程是利用经验主义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的一个典型实例,是系统化设计教学概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 3、有关行为科学的一些概念如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和形成性评价为系 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60 年代初,加涅、格拉泽、布里格斯等将上述任务分析、行为目标和标准参照测试 等理论、概念与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早期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型,当时称为系统 化教学和系统开发。 60 年代后,布朗等人提出了系统化教学的模型,其模型的一个显 著特点是所有的教学设计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能力,根 据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情况而修改教学。 四、教育技术的形成是三种概念的结合 在 20 年代到 50 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和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三者基 本是各自发展的。但到了50 年代和 60 年代,这三种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则相互 影响,如传播理论影响到视听教学领域,从传播模型中已明确提示了教学过程中影响 传播效果的众多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而在以后的程序教学运动中才真正 认识到对教学过程中系统分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影响和决定效果的变量是如此 复杂,只有对教学过程应用系统研究的思想与系统方法才可能对教学过程中系统分析, 才能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教育技术是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学习和利用系统方法三个概念整合而形成 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五、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 (一)概念的演变 首先,是与视听教学运动有关,教育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工具的使用技术。它指的是利 用设备、媒体硬件的硬件来达到教学目标。和使用视听设备辅助教学是同义词。那个 时期使用教育技术这个词用来强调媒体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新传播工具的开发利用。 3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是同这些硬件技术相适配的携带 有教学信息的软件制作及其开发和利用。这样教育技术就被认为是由电视、电影、投 影机、计算机等软件和硬件组成的。 再次,随着软件、硬件的开发、利用的深入,另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是这些硬件和 软件在教育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才能获得更有效的学习。因而开始在方法论的高度上来 考虑教育技术问题,所以教育技术又被看作是一种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学总体过程 的系统方法。 因此,教育技术的概念演变为媒体的软件、硬件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教与学的过程的 设计、实施、评价技术的总称,即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二)关于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术语出现的原因:一是在我国有的学者把教育技术的概念作了延伸,认 为教育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切方法、手段的总称。二是把现代教育技术 概念界定为教育中的现代技术。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定义实质和知识体系 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定义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定义 阐明教育技术“是什么”,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教学媒体的硬件 和软件)和技术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或教学系统方法)。 二、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 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 方面都有关系。 可以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概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 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三个概念的整合应用。其基本的实践原则是首先要鉴定问题,弄 清所要解决问题的本质,然后根据问题的实质来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操作 程序是按照系统方法的程序和步骤来操作实施。操作过程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 设计、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改与推广。亦可概括为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和解决 问题,即首先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或需求),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寻 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4 三、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 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两个术语: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教育技术应用的范 围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而教学技术主要指在微观层次中的应用。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94 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资源与 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研究 对象是过程和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研究方法是系统方 法。 第二节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体系 一、关于教育技术1994年定义的结构 这个定义由四部分构成: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资 源与过程,为了促进学习。 第二部分教育媒体 第三章教学媒体概述 第一节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一、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定义 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源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即存储并传递信息 的载体和任何物质工具。从广义的角度讲,媒体的范畴是很广泛的,从书本、图片、 模型到电影、电视,以及录音机与录音带、录相机与录像带、计算机与各种软件等, 只要实现了信息传递都属媒体范畴。 媒体用于存储并传递以教学和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时,成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了教学与学习的资源环境。 二、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 (一)语言媒体阶段 语言媒体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在交流方面特别是在记忆和传递知识以及表达较复杂的概 念的能力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语言媒体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符号的功能。语言是实物、现象的声音符号; 5 促进思维、表达思想的功能。语言能用来概括并形成概念,从而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 展,扩大了认识范围,提高了认识的能力; 具有交流、传播的能力。 由于语言媒体具有符号、表达、交流的功能,因此,语言媒体发展在促进人类社会及 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即使在发展了多种多样现代媒体的今天,语言媒体仍 具有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力量。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媒 体。 语言媒体的局限性:语言符号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手势、表情、体态去辅助。口头 语言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交流,而且瞬间即逝,难以保存。 (二)文字和印刷媒体阶段 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产生经历了几万年。最初采用文字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000 年。手写、手抄形式的书本大约出现在3,000 多年以前。文字是书写的符号,语言的 抽象表达,具有和语言同样的功能,文字的产生还使得语言得以保存,生产、生活经 验得以记录下来,使得人们有可能把信息传播得更远更久。大约在公元前2 世纪,中 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 年,中国的蔡伦造出了一批良纸。纸是书写文字的方便 工具,文字和纸的发明开创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篇章,人类除了口耳相传,还可以利 用书写文字来传达信息,引起了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从文字的出现到印刷术的发明又经历了几千年。公元450年,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出现 的雕版印刷术;公元1045年宋朝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公元15 世纪,德国人古 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发明了效率更高的用金属活字印刷术书籍。从此,书 籍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存储并广泛传 播,教科书的大量印刷使得大规模公共教育成为可能,17 世纪产生了班级授课制,各 种类型的学校相继开办,引起了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化,教科书成为学校教育的最重 要的媒体。 (三)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人们把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传播媒体称为电子传播媒体。例如,幻灯、 电影、投影、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录像、录音、计算机及其课件等等。电子媒体 的发展大大增进了信息的存储、传递和人类的信息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电子传播媒 体用于教育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6 电子媒体使教学信息能够即时传播于广阔的范围,扩大教学规模和学习资源,打破时 空的限制,为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提供了新的手段; 电子媒体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而且能传送活动图像,增强了信息的表 达能力和教学的直观性,弥补了传统媒体在形象逼真、记忆检索、技能技巧和动作描 写等方面的局限,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电子媒体可以记录、再现现场实况。还具有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能力,从而为个别化 教学、继续教育以及教学模式、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 电子媒体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实现非线性的资料查询; 新的电子媒体虽然具有上述优势,但它却不能替代传统媒体。比如印刷媒体在今后相 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各种媒体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又有其局限 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四)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 媒体及相关设备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 电子传输系统急剧发展和增加; 各种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和媒体的融合; 媒体的交互功能更强; 各种信息网络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教学传播与传播过程模式 一、传播和教学传播 传播 (Communication) 原意为通讯、传达、交换 ( 意见) 、交流等。传播是人类社会信 息交流的过程。一般含义是利用各种媒体把信息从信源传递到接受者的过程。在人类 社会中,传播按方式可分为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两大类。 教育传播泛指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选定合适的教学信息 内容,通过媒体,把这些教学信息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这种传播活动一般称为教学 传播。 二、传播过程的模式 (一)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这个模式,把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项过程包括了信息源、发射器、信道、接收 器、信息接收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这里的发射器和接收器起到了编码和译码的功能。 传播过程中,还有一些噪声来源对它起干扰作用。 7 (二)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施拉姆对香农的传播模式作了改进加入了反馈,强调了只有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的经 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 在施拉姆提出的循环传播模式中,标明了传播的双向性。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 受者都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编码和译码。本模式的着重点强调传播双向性, 传授双方同时是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 (三)贝罗模式 贝罗模式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信息源和接受者:影响信息源和接收者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水 平、社会系统以及他们所具备的文化背景。 信息:影响信息的因素有:符号、内容、处理 8 通道:指传播信息的各种媒体。包括了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触觉媒体、嗅觉媒体、 味觉媒体。 该模式着重描写了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基本特征。 (四)传播过程中的要素 1、传播者 传播者的任务:提供信息、信息编码、信息再反馈 影响传播者传播能力的因素:传播技能(语言传播技能、非语言传播技能)、态度(对 自己的态度、对学科的态度、对接受者的态度)、社会文化地位对传播能力的影响。 2、信息 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和事实。 (1)信息的符号:语言符号(口头符号和文字符号)、非语言符号(动作性符号、音 响符号、图形符号、目视符号) (2)信息的编码、译码 信息编码: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信息译码: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3、媒体 (1)媒体使用的符号系统 数序符号:包括书写、印刷和口语所用的符号,也就是语言符号,语言是有序的,不 能打乱,如同按数字序列排列一样,所以称数序符号。 形状符号:包括图画、图表、地图等,是一种实际事物的抽象符号。 模拟符号:包括音乐和动作的符号,模拟符号可分为视觉模拟符号(如动作)和听觉 模拟符号(如音乐)。 数序符号也称语言符号,形状符号和模拟符号为非语言符号。 4、接受者 主要任务:译码,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 一、单项选择题 1.1美国于 (B) 成立了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A1918 年 B1923 年 C 1924 年 D1928年 9 1.2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为(C)A 19181928年 B 19141918 年 C 19181942 年 D19411945年 1.31946 年戴尔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理论为 (B)A程序教学 B经验之塔 C 系统化设计教学D微格教学 1.4我国于 (B) 创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A1946年 B1978年 C1979 年 D 1985 年 1.5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以(C) 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A计算机辅助教育B网络技 术应用 C 电化教育 D虚拟技术 1.61924 年心理学家 (B) 设计了一台自动教学机,主要用于对学生测试自动化。A伯 克 B普莱西 C斯金纳 D 克劳德 1.7谁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器解决许多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 (C)A伯克 B普莱西 C 斯金纳 D克劳德 1.8由斯金纳等人所描述的关于编制程序教学的过程是利用什么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 典型实例 (A)A经验主义方法B实证主义方法 C演绎方法 D 推理方法 1.9我国电化教育大约出现在什么时期(C)A19 世纪末 B辛亥革命时期 C20 世纪 20 年代 D20 世纪 30 年代 2.1教育技术从一项教学方法改革运动到形成教育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与研究领域, 到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经历了约(A)A60 余年 B70 余年 C 80 余年 D90 余年 2.2下面选项中不是理解教育技术含义的背景的是(A)A一部著作 B一项运动 C一 个研究实践领域 D一门专业和学科 16.8下列对评定效度的论述,正确的是(D)A是指评定的一致性程度B测试题目的 主观性会降低效度C不能鉴别出学生能力高低的题目具有高效度D是指测验是否有 效地测到了想要测量的东西 16.9总结性评价的主要标准是(C)A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B教师是否有效地运 用了教学方法 C 学生通过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D 学生的听课气氛是否活跃、积 极 16.10高考一般使雨的评定模式是(B)A标准参照评定B常模参照评定 C入门技 能评定 D 前置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0 1.119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委托伊利组织的专家研究,总结提 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哪些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ABE)A视听教学 B程序教学 C 多媒体教学 D网络教学 E系统化设计教学 1.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特点是(ABCDE)A 小的步子 B积极反应 C即时反馈 D自 定步调 E低错率 1.3教育技术概念在1970年以后,被总称为 (BC)A计算机技术 B媒体技术 C 系 统技术 D 实验技术 E网络技术 2.1在视听教学运动等背景下,所得出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 (ABCD)A 技术手段 B媒体技术 C 系统技术 D技术方法 E以上答案都不对 2.2教育技术领域的运作关系的构成有(ABDE)A 学习者 B学习资源 C教育者 D教 育开发职能 E教育管理职能 2.3 教育技术领域的运作关系构成中学习资源包括(ABCDE)A 信息 B 人员 C 材料 D 设 备 E技巧和环境 16.2 一个好的以目标为基础的测试应具备几个必要的性质有(ACE)A 效度 B 效标 C 信 度 D必要性 E可行性 16.3 形成性评价和修改, 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ABCE)A 设计审查 B 专家审查 C 对 学生试行 D教师总结 E进行评价并修改 三、名词解释题目录 1.1视听教学方 法 1.2个别化教学 1.3系统化设计 教学 1.4教育技术 1.5程序教学法 2.1教育技术的 基本定义 2.2教育技术领 域的定义 2.3教育技术学 3.1 媒体 3.2 教学媒体 3.3 电子传播媒 体 3.4 计算机辅助 教学 3.5 计算机管理 教学 3.6 媒体炉 3.7 传播 3.8 教学传播 3.9 传播者 3.l0 信息 4.1 非投影视觉 媒体 4.2 展览 4.3 图片 4.4 图示材料 4.5 挂图 4.6 简略图 4.7 图表 4.8 统计图 4.9 漫画 4.l0 广告图 4.11 实物教具 4.12 模型 5.1 投影媒体 5.2 单片 5.3 基图片 5.4 复合片 5.5 活动片 5.6 固定镜头 5.7 变焦镜头 5.8 负一正拷贝 法 5.9 反转冲洗法 5.10景深 6.1 视觉暂留 6.2 动画 6.3 射频信号 6.4 音频信号 6.5 视频信号 6.6 数字电视 6.7 文字剧本 6.8 讲授型文字 稿本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教育技术自考重点总结.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