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群文阅读砥砺操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

    • 资源ID:5153399       资源大小:88.1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群文阅读砥砺操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单元群文阅读·砥砺操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限时15分钟)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成“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合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思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代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B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阐述与评价。C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即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很广。D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阐述与评价”错误,混淆范围,第一段第二句话“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并没有对“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阐述。“升华和瑰宝”“精神食粮”“民族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成为历史美谈。B中国的士人虽“志在天下”却因不当官、不掌权而缺乏社会影响力,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书呆子”。C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并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D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第三段内容“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作用”判断,B项中“缺乏社会影响力”错误,曲解文意。“士”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B中国士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C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社会,具有爱国色彩。D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文中的观点概括。D.“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错,逻辑关系判断失当,由原文最后一段中“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可知,士文化的与世长存与“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限时15分钟)一把抓徐国平“一把抓”是宗家中药铺百年不倒的招牌。据说这招牌还是慈禧太后亲赐的,只可惜那块金匾不慎毁于战火。宗世良的后人,衣钵相传,几代为医。在草药的选料和炮制上,家规要求甚严。自然,同样的病,在其他药铺要抓三五服,甚至十服八服,而在“一把抓”一服即可。后来,“一把抓”传至宗瑜手上。时过境迁,浞城的西药店林立各处。宗瑜没有“理所当然”顺时造势,反而将中药铺开在一条偏僻老巷深处,三间门面,狭小逼仄。他还将先人的牌匾换下,改名为“一把抓中药馆”,令人费解。宗瑜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中药馆的生意冷冷清清。无人光临时,宗瑜便泡上一壶清茶,一边细细呷品,一边静心翻览历代医书。不过,仍有一些老主顾,贪图“一把抓”的药价便宜,一服药少到几元钱,贵点的也不过几十元钱。不比其他一些药店,贵得让人咋舌。有人讥讽宗瑜这都啥年代了,一点经济头脑都没有。也有几个同行气不过,找上门当面质问,说他这是搅乱市场。宗瑜坦然一笑,说,祖上留的规矩不能破,你我都是悬壶济世,道合志不同,又何必争执。同行自觉没趣,也拿宗瑜没辙。宗瑜配药,从不用衡器,每味药全凭手拿捏。有人曾打过赌,结果,从宗瑜手中抓过的药,数次衡量均毫钱不差。宗瑜轻淡一笑,说,雕虫小技,药在心间,手上自然有准。夫人耐不住清贫,屡劝宗瑜,凭着百年招牌,何不将药铺搬至人来人往的繁华地段。宗瑜笑笑,摇摇头说,又不卖萝卜白菜,干我们这行的,得把日子看淡一些,看淡了,心底便是清风明月,便是辽阔旷远。夫人嘁地一声,茫然不解,清风明月?辽阔旷远?哪跟哪呀这是!好在近几年,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增强,冷落多时的中医又回归热门。有一段时间,好几家私立医院纷纷高薪聘请宗瑜坐诊,也有些投资商贪图“一把抓”的招牌,出巨资收购或入股,均被宗瑜婉言谢绝。夫人免不得抱怨宗瑜过于清高迂腐,这年头哪行不是挖空心思把钱赚到手。宗瑜却嗤之以鼻,说医病先要医心,铜臭气太浓,再好的良药也会失去根基。一天过午,药馆来了一位中年男子,自称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开春患了一种怪病,浑身虚软,气喘无力,跑遍了各大医院,钱花了不少,病却毫无起色,这才慕名而来。宗瑜一番望闻问切下来,心平气和道,你只是气火太盛,并无大碍。你有没有带来别处大夫开的药方?中年男子闻听,脸色放松,从皮包里掏出一大把处方。宗瑜接过,一一过目后,哂然一笑,说,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你的药方,开的尽是冬虫夏草之类名贵补药,反而失之平衡。庸医误人,只图牟利,一服药少说也千儿八百吧。中年男子连连点头称是。随后,宗瑜配齐一服药,说,我抓了一服贱药,治你的病或许有效。中年男子忙说,只要病愈,价钱不惜。宗瑜淡淡一笑,说,不要以为钱多就是良药,贱药不贵,20元足矣。中年男子难以置信。数日后,中年男子驱车来到“一把抓”中药馆,兴奋地说,一服药下去,病真的就好多了。随后,执意要重金酬谢,硬是被宗瑜推辞。眼见中医馆红火起来。谁也没想到,宗瑜却失手了。一天早上,人们发现“一把抓”铁将军把门,那块悬挂多年的牌匾也被摘走了。一打听,才知一位患者服过宗瑜抓的药后,上吐下泻,患者家属便闹上门,要说法要赔偿,引得不少同行大老远也跑来看热闹。宗瑜疑惑,自己一向抓药谨慎,怎能出此纰漏?羞愤之下,按先前那位患者的药方,抓了煎熬好自己喝下。没出半日,竟也上吐下泻,浑身泛起红斑。宗瑜开始怀疑从市场进的那些草药,吩咐夫人将那服药方上的草药取样送检。结果很快出来,其中三味草药的农药残留物严重超标,服下必然引起中毒。尽管不是自己药方的问题,可祸根毕竟出在“一把抓”的草药上。没有把好草药货源一关,宗瑜依然愧疚难当,遂做出摘匾关门之举。后来,有浞城人在外地一山野,偶然发现了宗瑜,当时他正在山间平地躬身翻晒着草药。一问才知,宗瑜承包了一大片地,亲自把关,雇人种植中草药。(选自天津文学2014年第7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宗瑜将中药铺开在老巷深处,是因为宗瑜不愿与铜臭气太重的西药店为伍,主要表现出宗瑜对自己医术的自信。B宗瑜的同行说宗瑜的廉价药搅乱了市场,但又拿宗瑜没辙,反映出同行对钱财的贪慕与对宗瑜医术的信服。C宗瑜认为抓药之准是雕虫小技,表现了他谦虚的品格,所谓“药在心间”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宗瑜悬壶济世的职业操守。D宗瑜“失手”之后摘掉牌匾转而承包土地种植中草药,表现了宗瑜在理想破灭之后调适的智慧与一贯的冲淡与平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A.宗瑜把药店开在老巷深处,只是因为他为人低调,自甘淡泊,心胸旷达。从他的话“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上也可看出他为人低调,而不是为了表现他“对自己医术的自信”。B.于文无据,“对宗瑜医术的信服”错误,“同行自觉没趣,也拿宗瑜没辙”,只是说没办法让宗瑜和他们一样抬高药价,并不能直接表现出对其医术的信服。D.“理想破灭之后调适的智慧”错误。文中一直写宗瑜宁静淡泊的处世态度,并未写他的“理想”,自然谈不上“破灭”。“失手”之后承包土地种药材,显然并非什么“调适的智慧”,而是为了能够提供优质药材,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5小说写宗瑜的夫人对他不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小说中两次写宗瑜夫人对他不满,都是为了从反面衬托宗瑜这一人物形象。第一次是以宗瑜夫人的难耐清贫,来突出宗瑜的淡泊自守与旷达坦然。第二次是以宗瑜夫人抱怨宗瑜过于清高迂腐,进一步突出宗瑜的不慕名利。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及表现手法。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来作答本题。6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除,也有人认为不能删,请说明你的观点并结合全文阐明理由。答:答案(示例一)不能删。小说最后一段作为补记,使小说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了宗瑜对传统医德的坚守与对责任的担当,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对传统医德的呼唤这一主题。(示例二)可以删。小说戛然而止,含而不露,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删除最后一段,表现了宗瑜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心理,突出了宗瑜的隐忍;折射出中医面临的困境,同时增强了小说对现实的批判力度。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情节设置。考生要注意先明确观点,然后陈述理由。本题是开放型题目,两种观点均可。解答时要立足文本,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旨几方面来思考回答。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限时20分钟)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学府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他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致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相关链接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朱自清教学认真,做事原则性强。他的选修课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B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亲自验证,还专门写文章。C文中引用了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这些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感染力,直接突出传主的高尚的人格与气节。D朱自清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引用了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直接突出传主的高尚的人格与气节”错误,引用名人对传主的评价应该是“侧面”表现其高尚气节。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B“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C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D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有利于突出后文朱自清虽然处于贫困的生活中,依然拒绝美援的崇高气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有误,由文章第四段,“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学府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可知,增加人文色彩的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B.“机械刻板的一面”不当,从文中来看,“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应该是表现了朱自清生活中“严格自律的一面”。C.“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不当,可能是“豁达”,也可能是出于无奈,文中并没有表现其“乐观”。9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答案“生不逢时”是指他身处在战事混乱、政治动荡、物价飞涨、生活困难的不幸时代。朱自清处境困窘但毫不妥协,这更能体现他人格的完美。他身处困境,虽然生活清贫,但写作时仍然注重质量,每天最多写500字,这更能显出他的认真严谨。他身处动荡乱世,但不愿同流合污,改名“自清”以自励,取字“佩弦”以自警,这更能显出他的洁身自好。物价飞涨,生活艰难,但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他第一个在声明上签字,这更能显出他的无畏和勇气。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但他仍嘱咐妻子拒绝美援,这更表现出他的坚定的君子气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用“生不逢时”来凸显朱自清的“完美人格”,回答问题时要关注朱自清生活的社会状况,即找出“生不逢时”的内容,再看朱自清在这样的状况下,保持了怎样的人格。从文中来看,朱自清生活在抗战时期,这个时期民心混乱,物价飞涨,但朱自清却坚持认真写作,不为获得更多的稿费而违背自己的原则;他改名自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自己处在极端贫困的状况下,却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支持拒绝美国的援助面粉,体现了他的勇气和无畏;即使在临终前,“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体现了他的气节。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限时20分钟)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怠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节选自晋书·虞喜传)注信宿:表示连宿两夜。徽猷:音hu yóu,美善之道。蒲轮纡衡:蒲轮,指用蒲草裹轮的车子,转动时震动较小,古时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礼敬;纡(y)衡,征召。殷祭:盛大的祭祀。指三年一次的祖庙大祭及五年一次合祭诸祖神主的大祭。祧室:祧,音tio,祖庙。毁主:毁本义为瓦器缺损,引申为缺少;主,祭祀的主人。浑、盖:指浑天说和盖天说两种天体学说。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B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C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D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兴”的宾语是“化”,“致”的宾语是“政”,故应在“政”后断开,排除B项;“乎”相当于“于”,“于”一般不能放在句子的末尾,而应在句子中间,故排除A项;“崇”的宾语是“道教”,故排除D项。选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以西为右,所以江西可以称江右。B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三部书。C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D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古人在地理上以南为左,江左也叫江南”错误,应是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喜年少时就树立德行,博览群书,为人称道。同乡贺循说他高深莫测,太常华恒举荐他为贤良,内史何充也称赞他天资卓越。B虞喜操守高洁,嫉恶如仇。东晋的历任皇帝都曾要征召他委以重任,他都没有赴任,就是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C虞喜贞纯朴实,治学勤勉。他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至年老也不厌倦,他的勤奋也没有人比得上,可以与古代贤人媲美。D虞喜专心钻研经传,著书立说。他撰写安天论志林,又解释了毛诗略和孝经,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当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嫉恶如仇因为他对当时晋朝的黑暗统治不满”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只是说皇帝征召他,他没有赴任,但并没有说不赴任的原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译文:(2)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译文:答案(1)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不就任。(2)应该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有助于(或辅佐)广远深入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改变不好的风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看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1)句中,“为”,担任;“察孝廉”,被动句,“察”,举荐,被举荐为孝廉;“屈”,屈身;“举”,举荐;秀才,优秀人才;“辟”,征召;“就”,就任,赴任。第(2)句中,“宜”,应该;“旌”,表彰;“翼赞”,有助于(或辅佐);“大化”,广远深入的教化;“敦励”,鼓励;“薄”,鄙薄,不好的。日积月累文言实词:1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2每诣喜,信宿忘归3丧乱以来,儒雅陵夷4会国有军事,不行5束脩立德,皓首不倦6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7耽学高尚,操拟古人8其见重如此9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文言虚词:1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2宜 诸廊庙文化常识:1察孝廉2研精坟典3廊庙4有司奏称十月殷祭5元帝初镇江左参考译文虞喜,字仲宁,是会稽余姚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他被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司徒来征召,虞喜全不就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为司空,是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连宿两夜(而)忘记回家,他自己说虞喜高深莫测。太宁年间,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但)都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儒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咸和末年,皇帝诏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此事)没有落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治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敬肃明察,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旦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品行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治学深广,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应该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守,一方面有助于(或辅佐)广远深入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改变不好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媲美。从前虽然有征召他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永和初年,有关官员上奏说十月盛大的祭祀,京兆府君应当迁居祖庙,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刚缺少祭祀的主人,内外广泛商议也无法决断。当时虞喜在会稽,朝廷派人前往虞喜那里去询问。他就是如此被看重。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浑天和盖天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篇。注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七十岁去世,没有子女。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限时10分钟)木棉花歌清陈恭尹粤江二月三月天,千树万树朱花开。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注木棉:即木棉树,是一种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落叶大乔木,树干可高达25米。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清初诗人。明朝遗民,著名抗清志士阵邦彦之子,其父因抗清殉难。14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近及远”不正确。诗的前十二句是由远及近,对木棉花进行了细致地描绘。“粤江二月三月天”四句,诗人似乎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从高远着笔,到处是花的海洋。接下来,“覆之如铃仰如爵”四句又仿佛诗人伫立在木棉树下,澄神凝视,仔细玩味着木棉花。选取一个具体的木棉花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后出棠榴枉有名”四句为虚写,以棠榴桃杏之花与木棉花相对比,显示出木棉花的磊落不凡。15诗歌中以“棠榴桃杏”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D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衬托手法。A项,诗句意思是“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这句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诗句意思是“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用黄鹤和猿猱衬托出蜀道的高与险。C项,诗句的意思是“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这句诗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的意思是“野生的桃花越过竹篱含笑绽放,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这句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本题答案应为B项。16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答:答案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不惧环境艰难,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从木棉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两方面来思考。从外在形象上,由“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描绘了木棉树的高大,花色如“十日”“万炬”般鲜艳,“如铃”“如爵”般硕大的花形,突出其伟岸的形象。从内在气质上,由“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可知,诗人用“棠榴”和“桃杏”来反衬木棉花的超凡脱俗和大气沉稳;“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来赞美木棉花不畏环境艰难,年年独自绽放以及牺牲自我温暖天下的伟大情怀。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诗歌赏析木棉花歌是陈恭尹仿乐府旧题而作的乐府诗。木棉,亦称“攀枝花”“英雄花”。它是产于南方的落叶大乔木,有的高达三四十米,早春先开花后长叶,花单生,形大,红色。在清朝初年,民族矛盾非常尖锐,陈恭尹作为明代遗民,更因其父陈邦彦因抗清殉难,他对南明王朝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木棉花歌这首诗就通过对木棉花热情洋溢的歌颂,暗喻诗人对南明王朝的深切怀念。诗的前十二句从不同角度,对木棉花进行了描写、歌颂和推崇。“粤江二月三月天”四句,诗人似乎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到处是花的海洋。由于早春时节那高大的木棉树先开花后长叶,这样,“千树万树朱花开”就形成了一片辉映天际的红彤彤的世界。“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十日并出于沧海之上,写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神奇世界里,那种恢弘壮观,璀璨夺目的景象。“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魏文帝迎接美人薛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沿途高烛之光相继不绝,以此比喻木棉花的海洋,又给人一种辉煌迷离、富贵豪华的感觉。这四句从高远着笔,辉煌壮阔,气势宏大。接下来,“覆之如铃仰如爵”四句又仿佛诗人伫立在木棉树下,澄神凝视,仔细赏玩着木棉花。一个个花冠覆之如铃,仰如酒爵,厚实华美;赤红的花瓣像闪烁跳跃着的星光,熊熊然喷射出夺目的光芒,这样的描写把花写动了,写活了。“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木棉花之所以又称“英雄花”,这大概就是其原因所在。仅此刻画和渲染,诗人犹恐不能尽致,又以“好英雄”“何落落”这样的惊叹来直接表现自己对木棉花的赞赏和欣羡。这四句选取一个具体的木棉花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活脱逼真,气韵生动。最后“后出棠榴枉有名”四句,以枉有芳名和自惭轻薄的棠榴桃杏之花与木棉花相对比,显示出木棉花的磊落不凡。“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炎帝也是以火德而王,由他们的主司,火红的木棉花生长在五行中属火的南土,就当然地要冠压群芳,卓然傲放。诗的前十二句就是这样由远及近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群文阅读砥砺操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罗志祥3)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