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训练及答案.pdf

    • 资源ID:5166524       资源大小:72.7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训练及答案.pdf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温度的变化 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 石油的是 () ABCD 3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4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 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外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 57 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 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6B 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7A 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只有 A 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 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 多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BCD 8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播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相同 D地震时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9地壳的平均厚度() A约为 33 千米 B约为 7 千米 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10冰岛中南部的埃亚菲亚德拉冰川火山于2010 年 4 月 14 日再次大爆发,给当地民众 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火山多次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A地壳B下地幔 C岩石圈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北京时间2009 年 9 月 2 日 15 时 55 分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7.3 级地震,震源深度60 千米,此次强震的震中在西爪哇省打横地区西南方142 千米处的海域。据此回答 1113 题。 11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 波)和纵波 (P 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 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 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 P 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1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13地震发生时,爪哇岛的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4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1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及岩石圈的上部 ABCD 二、综合题 16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FG 线的高度约为2 0003 000 千米,这个高度称为 _。 (2)图中 A、 B、 C、 D、 E 分别表示地球的不同圈层,其中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_, 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是_,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圈层是_。(填字母 ) (3)图中 D 层的分布特点是_。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显著差异是 _。 (4)简述图中C 圈层与其他圈层的关系。 (5)如果我们要了解E 圈层的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请 简要分析其研究原理。 巧学速记 1地壳 “厚薄 ”歌 大地厚,海洋薄 海陆差异; 山地厚,平原薄 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 海底差异; 高处厚,低处薄 海拔差异。 2地球圈层结构歌 同心圈层分内外,内外划界用地面。 内部圈层壳幔核,莫霍古登来分界。 气水生物同属外,一起构成自然界。 气圈最厚排在外,水圈水体分三态。 生物生存他圈界,外部圈层添光彩。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地球的内部圈层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的特点 和界面。地壳的结构特点和岩石圈的范围是重 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 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特别注意生物圈的 范围 答案 1A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A由于原油主要为液态物质,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在其中传播时波速变慢。 3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可见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4D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一部 分(软流层以上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5D6.B7.D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 圈等,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 合图示 A、B、C 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 为生物圈, B 为水圈, C 为岩石圈;水圈的水 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 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8D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 传播。地震波是弹性波而不是无线电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 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横波传到古登堡界 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显著减小。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故先从震源传播到 地面。 9C清楚地壳厚度、 岩石圈的界定是解此题的关键,学习时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理 解透彻,记忆要准确。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 千米,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 千米,海 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7 千米。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 10 D岩石圈包括地壳及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现代研究一般认 为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而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中。 11C12.B13.D地震波横波 (S 波)和纵波 (P 波)都能通过地壳和地幔,在地壳中传 播速度慢, 在地幔中传播速度快。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达60 千米, 应位于上地幔中。当地震发 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爪哇岛居民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横波传来,人们感到左右摇晃。 14 B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 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内部 圈层的关系也较密切,特别是和岩石圈关系最为密切。 15B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均有分布。但它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并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 系。 16 (1)大气上界(2)A 、B、CD、EA、B、C、D(3)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 大洋地壳较薄(4)C 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的生命活动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5)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 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 通过固体传播。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训练及答案.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