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协调发展探微.pdf

    • 资源ID:5184530       资源大小:337.7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协调发展探微.pdf

    第7 卷第6 期 2 0 0 8 年1 2 月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J o u m a lo fG u a n g d o n gC o l l e g eo fF i n a n c ea n dE c o n o m i c s V 0 1 7 N o 6 D e c 2 0 0 8 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协调发展探微 李翠兰 (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广州5 1 0 4 2 0 ) 摘要:“两大板块、四个层次”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对广东经济发展的重新定位。这四个区域的经济 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本文将对比分析各区位的优劣势、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配置状况及人口素质水平,从 而明确各区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状况,并以此探索各区域发展策略。 关键词: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 1 2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 8 2 0 8 ( 2 0 0 8 ) 0 6 一0 0 7 0 一0 5 “协调发展”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出发 点和归宿。在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作用下,第十次广东省 党代表大会提出广东区域经济的新格局,按地域特 点将广东的区域经济格局重新划分为两大板块,四 个层次。“两大板块”是指将全省分为“沿海经济” 和“山区经济”。“沿海经济”板块包括广东海岸 线及相关交通枢纽所形成的带状空间经济体和产 业走廊,包括整个珠江三角洲和东西两翼地区。 “山区经济”板块主要指清远、河源等山区地带,属 于近邻大珠三角、近年来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的地 区。四个层级是将广州和深圳两个中心城市作为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增长极;另三个层次分别 是珠三角城市群、粤东粤西两翼城镇群和北部山 区。以此将广东构筑成为四个区域经济板块。本 文主要就四个层次的区域经济进行比较分析,探讨 如何更有效地使四个区域协调发展。 一、四个层次的具体区位与基本现状 ( 一) 中心城市 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部,濒临南海,毗临港 澳,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总面积7 4 3 4 7 平方公 里,人口1 0 0 4 5 8 万。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 7 0 毗邻香港。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 9 5 2 8 4 平方公 里,其中,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 9 5 8 1 平方公里。 2 0 0 7 年末常住人口8 6 1 5 5 万人。两地区生产总 值分别是7 1 0 9 1 8 亿元和6 8 0 1 5 7 亿元。中心城 市的人口密度大,其所占面积是全省的5 2 2 ,而 人口数量却达全省的约2 0 。 ( 二) 珠江三角城市群 包括不含广州、深圳两市在内的的珠海、佛山, 东莞等7 个市,绝大部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是我 国最大的南亚热带平原,毗邻南海,东西两侧分别 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珠江三角洲地区 面积为4 5 4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 2 5 2 3 。2 0 C r 7 年,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2 8 5 8 8 3 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 0 2 6 。地区生产总 值1 1 6 9 1 2 亿元,比上年增长2 0 3 2 ,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 7 0 6 1 亿元,约占全省的4 0 。 ( 三) 粤东粤西两翼城镇群 包括东翼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 市和西 翼的湛江、茂名、阳江3 市。全区面积共4 7 4 万 平方公里( 东翼1 5 7 万平方公里,西翼3 1 7 万平 方公里) ,约占全省的2 6 4 ;2 0 0 7 年末常住总人 口3 1 3 3 1 6 万人( 东翼1 6 1 1 9 6 万人,西翼 1 5 2 1 2 0 万人) ,约占全省常住总人口的3 3 1 6 。 万方数据 李耀兰: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协调发展探微 东部地区2 0 0 7 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 1 0 7 4 8 亿元, 该区域是广东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也是全省 城镇密度最大的地区。西部地区的非城镇人口比 重达5 9 6 9 ,比全省高2 3 个百分点,该地区生产 总值为2 3 2 5 0 2 亿元。 ( 四) 北部山区 北部山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 五市,面积共7 7 1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 3 。 2 0 0 7 年末常住人口为1 5 9 0 8 8 万人,占全省总人 口的1 6 8 4 。同年地区生产总值虽然仅为 2 0 7 5 3 6 万元,但同2 0 0 6 年比,增长率达到 2 5 2 3 ,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仍为全省最低仅 1 3 0 9 3 元。 二、区域经济新格局下四个区域不均衡现状 及原因分析 ( 一) 自然区住与条件的迥异 自然地理位置条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一。中心城市及其所处的珠三角区位于珠江口的 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区位优势明显。与港澳的经济来往及投资带动经 济较为快速的发展,从而使得整个珠三角地区的 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其它地区。粤东为山地丘陵 区,其间多小盆地,沿海还有狭窄的冲积平原;粤 西包括珠江三角洲以西的广大地区和雷州半岛, 山问多开阔的盆地。粤东粤西虽然有临海优势, 但区内地形较为复杂,加之与港澳的经济联系不 多,因此,经济较珠三角地区落后。粤北山区的大 部分地形地貌是由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大丘陵组 成,虽然自然和生态资源都较为丰富,但由于部分 地区位于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石灰岩地带,地形 复杂,交通不便,长期以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为 主,经济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 ( 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当地工业化 水平的情况。广东省经济的工业总产值中,外源 型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占据广东工业化的主 导地位旧1 ,这使得靠区域外部的力量来实现经济 增长的地方经济发展较快,这种外源型经济主要 是依靠香港的物流中心和服务中心;另外由于中 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与省内其他两个地区的 关联度不强,自身的扩散与辐射能力又不强,使四 个层次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如表l 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无论是从地区生 产总值还是人均生产总值而言,四个层次的经济 水平都是依次呈阶梯式的下降。各项经济水平最 高的是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省的 4 4 7 4 ,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的2 2 5 倍,与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相比,分别为 5 2 3 倍和5 6 9 倍。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 粤东西两翼,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3 7 6 3 和1 4 2 6 ,前者的人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后者的人均水平则不及全省水平的一半。经济 水平最低的北部山区,面积最大,约为全省的一 半,但该地区的生产总值较低,仅占全省总量的 6 6 7 ,人均生产总值也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3 9 4 9 。就单位面积产值来说,这种阶梯的差异 更为明显,中心城市的产值高达1 4 8 1 9 1 6 万形 平方公里,珠江三角地区为2 5 7 8 8 6 万衫平方公 里,而另外粤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产值却较低, 分别仅为9 3 4 7 7 万元平方公里和2 6 9 3 5 万元 表1 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状比较 占全省珠三角 占全省东西占全省 北部占全省 指标中心城市 比重城市群比重两翼比重山区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1 3 9 l O 7 5 4 4 7 41 1 6 9 6 1 23 7 6 34 4 3 2 5 01 4 2 62 0 7 5 3 66 6 7 人均生产总值 7 4 5 4 32 2 4 4 0 9 1 21 2 31 4 2 4 44 2 9 61 3 0 9 33 9 4 9 ( 元) 单位面积G D P 产值 1 4 8 1 9 1 62 5 7 8 8 6 - 9 3 4 7 72 6 9 3 5 ( 万元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通过广东统计年鉴( 2 0 0 8 年) 数据整理得出。 7 1 万方数据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 0 0 8 年第6 期 平方公里。从中可以看出,全省的经济主要是由 中心城市所在的珠三角地区所贡献。由于区域间 这种巨大的差距,使广东省的平均水平已落后于 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省市。可见,由于 区域的不均衡发展,使广东的在综合竞争力方面 也落后于京、津、沪和浙江等省。 ( 三) 产业结构差距明显 地区间产业结构结构明显是导致地区经济发 展差距扩大和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重要因素之 一。【3 1 中心城市、珠三角城市群、东西两翼及北部 山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总量上,更体现在产业结 构上。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心城市和所在的珠江 三角洲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只有1 1 3 和 4 0 0 ,远比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的要小很多,说 明这两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较高;后两个区域的 第一产业比重约为1 6 ,说明这两个地区还比较 依赖第一产业生产。珠三角地区的第二产业最 高,达到5 8 4 4 ,说明这一地区的工业程度较为 发达;中心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超过5 0 , 而其他三个区域的第三产业则相对比较落后。四 大经济地域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反映出经济发展 水平发展阶段的差异。前两个区域比较接近上中 等收入国家( 为1 0 :3 9 :5 1 ) ,而后两个区域则更 接近于下中等收入国家( 为2 2 :3 5 :4 3 ) 。此外广 东省四个区域的产业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特征。许 多企业都是规模小,成本低,技术水平低,科技要 求低,生产效率低的制造业。这导致整个地区的 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 四) 基础设施配置差异大 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与该与地区的 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同时, 表2 四个区域三次产业构成情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中心城市 1 1 34 4 6 5 5 4 2 2 珠三角城市群 4 0 05 8 4 43 7 5 6 东西两翼 1 5 。9 84 7 8 23 6 2 0 北部山区 1 7 2 l 4 9 4 23 3 3 7 7 2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2 0 0 8 年) :。 交通、电力、供水、能源、通信、文化、教育、科技等 基础设施也是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广 东省四个区域的基础配套设施现状相差较大。东 西两翼、山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落后是造成其投 资吸引力不足,经济总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 一。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没有出现大 规模向东西两翼、山区转移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双 方之间的交通设施尚不够快捷、完善,或者说是后 者的基础设施配套程度还不够高,这增强了劳动 密集型产业滞留珠江三角洲。然而,在落后地区, 地方政府缺乏足够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基 础设施瓶颈又反过来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由此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比如,就全社会的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而言,从图1 中可以看出2 0 0 7 年广州和 深圳两市与其所在的珠三角城市群的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分别占全省的约三分之一左右,而人口与 土地众多的东西两翼、山区分别只有全省总额的 八分之一左右。 ( 五) 人口素质的差异大 在中心城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历史积 累的经济水平较高及丰厚的经济待遇,吸引了大 批各种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特有 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中心城市及珠江三角洲 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于其它地区,这又有利于高新 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形成良性循环。反之,较低的人口文化素质,决定 了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有限程度以及较低的开 发资源的能力,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会导致大量 人才的外流,从而使得中心城市与珠三角地区经济 水平远高于其他两个区域。同样由于这些地区的 图12 0 0 7 年四个区域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情况表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2 0 0 8 年) 。 万方数据 李翠兰: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协调发展探微 基础设施较完善,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也较多,程度 也较高,思想观念较其他地方更新,更容易接受新 事物;而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由于交通及讯息相 对比较闭塞,人们的观念相对落后,同时对教育的 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这些地区人们的文化素质较 低,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促进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协调发展的 对策 ( 一) 以非均衡发展理论指导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 在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和新的发展态势下,不 仅要将政策向东西北部地区倾斜,加大扶持和开 发的力度,还应增加对这些地区的投入,实现优势 互补的发展战略。在政策方面,从产业结构、投资 结构、财政转移、价格政策、人才及干部政策、地区 宏观政策等方面适度向东西部和北部山区倾斜, 比如省级财政可逐步增加其公共投资预算用于较 为落后地区的比例,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等。或 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产业优惠替代区域优惠; 在两翼和山区的经济开发中设立一批新的政策优 惠开发区,实行比珠江三角洲更为优惠的政策等。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立法手段,建立专门的经济发 展政策的实施机构,监督和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在 关键的项目上,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顺 利实施,使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要保证区域间 的协调发展,除了政策的倾向外,还应注意对生产 源头一一要素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力。 一方面是引进区域外的资本,无论是外资还是其 他区域的投资,对东西部及北部山区的发展都是 有益的,劳动力方面主要是对人才的引进。 ( 二) 通过产业转移优化资源配置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 展”的地区分布原则,将四个区域的特色结合起 来,通过产业的梯度转移,升级产业结构,建立以 地区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 潜力得到最大挖掘,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广东 省经济的整体持续快速的发展。 具体而言,现阶段首先要将实现工业化作为 改变经济不发达状况的重点,可以通过产业梯度 转移来实现,运用的途径是双转移模式和园区建 设模式。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工业化初、中、 后期分别对应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 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双转移”就是将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 移,推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 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通过产业和劳动力 “双转移”,珠三角地区才能把部分低附加值和劳 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腾出更大空间承接国内 外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降低外来人口数量,缓 解未来面临的人口和社会管理压力。产业的梯度 转移可使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并达到企 业做大做强的目的。产业梯度转移的目的是为了 让周边地区能分享珠三角发展的优势,使整个地 区得到均衡发展。 ( 三) 大力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 产量,大力发展农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这对平 衡区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要继续调整农业内 部结构,积极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努力开发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特别是北部山区和东西翼,应 立足优势,突出特点,调整结构,形成规模,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基础。 在北部山区应立足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高产优 质高效农业,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合理调整 产业结构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同时面向国内外 市场,发展一条龙生产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 营,把第一,二,三次产业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与 农产品加工增值、市场销售连接起来,提高农业的 综合产出能力和经济效益;另外还应继续实施科 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科技投 入,大务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并通 过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对国内外的先进农 业技术进行必要的引进推广,推动农业现代化进 程,最终使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通过放活土 地使用权,利用新土地政策对资源进行充分挖 潜,进一步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取得了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 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促进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重视落后地 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落后地区的开发,必须 7 3 万方数据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 0 0 8 年第6 期 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特别是交通、通信、水 利等投资比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通盘考 虑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应给予重点扶持和安排。 在投资方式上,除了国家投资、省财政投资外,还 应当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乃至个人和外资共同 投资和建设。通过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为 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乃至起飞创造条件。 ( 五) 提高人口素质,引进人才,自主创新 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与该地区经济的增长有 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尤其在当 今信息社会,人力资本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生产 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以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3 0 0 0 美元为标志,广东( 3 3 1 5 l 元人民币,即约 4 8 7 5 美元) 已进人工业化后期阶段”J ,对外开放 的区位优势与廉价成本等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弱 化,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下跌,以及经营成本的上 升,迫使广东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要大 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发展以内源经济为主,提高 产业附加值的产业就需要素质高、技能强的高级 人才。数据分析显示,人才比重与经济总量比重 一致,人才密度比重与人均经济总量比重一致,人 才与经济发展差距一致,人才的增长与G D P 的增 长同步,人才密度的增长与人均G D P 的增长同 步怕1 。因此,为了缩小广东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 距,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快速发展,可采取人 才发展对策:第一,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促使人才 向人才短缺的地方流动;第二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发挥人才市场功能;第三,降低人才进入门槛,优 化人才整体结构;第四,对本土人才实行特殊政 策,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 六) 加强区域间的相互协作与创新 把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和珠三 角地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注重产业链形成,完 善和创新四个区域的合作机制。发挥各区域的比 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提高专业化水 7 4 平,扩大产业间及区域间的分工,充分发挥分工的 网络效应。四个区域要加强行业的配套能力,向 优势产业集合,走规模联动和品牌效应之路,加强 它们之间的经济技术联合与合作;东西两翼处于 珠三角城市群的扩散范围内,应主动创造条件,积 极承接其分流出的产业;北部山区还是以发展特 色经济为主,同时加强保护环境。一般来说,在欠 发达地区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其 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其附加价值率也相 对较低;发达地区则多从事深加工、技术创新及服 务业的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 高,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区域类型与 产业链的层次之间产生了内在的关联关系,欠发 达区域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链环,其下游链环 一般则布局在发达区域。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区 域经济协作,应尽量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在追求 本地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自发地加强横向经济 联合,并组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促进整个产业链 条的形成,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整个 区域的经济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广东构建发展新格局,深圳商报 E B O L c n f b Lc o m , 2 0 0 7 旬5 - 2 5 2 丁力广东隐患 J ,经济,2 0 0 5 ( 5 ) 3 徐逢贤,等跨世纪难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9 4 陈佳贵,黄群慧,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 9 9 5 2 0 0 5 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7 5 李培祥广东人才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分析 J 人 才资源开发,2 0 0 7 ( 7 ) 责任编辑:安凡所 栏目负责人:安凡所 万方数据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区域经济新格局协调发展探微.pdf)为本站会员(椰子壳)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