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简明音乐知识讲稿.doc

    • 资源ID:5189208       资源大小:932KB        全文页数:14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简明音乐知识讲稿.doc

    简明音乐知识讲稿 周大风 204547 目 录 (一) 对音乐艺术的认识 1、到音乐殿堂中去享受美 2、爱好音乐是人的本性 3、辨别音乐的品位 4音乐是什么? 5、乐者之灵魂乐感 6、打开想象之门 (二) 文艺活动常用名词1 题材 2 素材 3 音乐形象 4 意境 5 体裁 6 风格 7 形式 8 思想性 9 艺术性 10 主题 11 表现手法 12 典型 13 人称 14 渲染、夸张、强调 15 铺垫 16 反衬 17 伏笔 18 背景 19 灵感 20 传统 21 艺术流派 22 复调音乐 23主调音乐 24 纯音乐 25 标题音乐 26 无标题音乐 27 音乐语言 28 严肃音乐 29 流行音乐 30 经典音乐 31 乐谱 32唱名 33 美声唱法 34锣鼓经 35声腔 36 程式 37 模仿 38 共性及个性 39 创造 (三) 漫话组成音乐诸因素 1 音律 2 音阶 3 节拍 4 节奏 5 旋律 6 调式 7 宫系 8 转调 9 曲体10 力度 11 速度 12 休止 13 音程 14 音区 15 音色 16 装饰 17 和声 18 复调 19 配器 20 织体 ( 四 ) 音乐的体裁 1 民歌 2 托卡塔 3 创意曲 4 小夜曲 5 夜曲 6 诙谐曲 7 浪漫曲 8 叙事曲9 摇篮曲 10 幽默曲 11 即兴曲 12 练习曲 13 牧歌 14 杜姆卡 15 序曲 16 间奏曲 17 宣叙调 18 咏叹调 19艺术歌曲 20 弥撒亚 21 赞美诗 22 礼仪歌 23 丧葬曲 24 进行曲 25 军乐 26 体育音乐 27 配乐 28 交响诗 29 幻想曲 30 随想曲 31 狂想曲 32 无穷动 33 无词歌 34 音画 35 圆舞曲 36 小步舞曲 37 探戈 38 玛祖卡 39 加伏特 40 波尔卡 41 哈巴涅拉 42 萨拉班达 43 恰空 44 库朗特 45 波罗涅兹 46 帕萨卡利亚 47 基格(五) 音乐的形式 1、独唱 2 对唱 3 领唱 4 齐唱5 重唱 6 合唱 7 室内乐 8 康塔塔 9 管弦乐 10 交响曲 11 协奏曲 12 铜管乐 13 钢琴曲 14 歌剧 15 大歌剧 16 喜歌剧 17 音乐戏剧 18 歌舞剧 19 歌表演 20 教材音乐 21 舞剧 (六)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 民歌 2 曲艺音乐 : 鼓书、弹词、牌子曲、杂曲、道情、摊簧、走唱 3 戏曲音乐 : 曲牌联套 扳式变化 俗曲变化 戏曲音乐的功能及特点 昆曲腔系、 高腔腔系、 梆子 腔系 皮簧腔系、俗曲腔系一 ( 歌舞基础上发展) 俗曲腔系二 ( 说唱基础上发展 ) 乱弹 4 民间器乐曲 : 吹打、丝竹、独奏、近百年来器乐发展情况 ( 七 ) 欧洲音乐简史 (纲要) 引言 1, 单声部音乐时期 2, 多声部音乐的产生 3, 欧洲文艺复兴 4, 巴洛可风格 5, 古典主义 6, 浪漫主义 7, 印象主义 8, 现代音乐 ( 八 ) 中国音乐简史 (纲要) 引言 1, 周代以前 2 ,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3 , 秦汉两晋时期 4 , 隋唐时期 5 , 五代宋元时期 6 ,明清时期 7,近百年来的音乐 (九) 学习音乐的途径 1 从爱好起步 2 从听乐入门 3 轻松愉快学技术 4 关键是感悟 5 乐曲的处理艺术 6 扩大生活面和见识面 (十) 学习音乐的具体方法 1, 怎样学习钢琴 2 怎样学习唱歌3 怎样学习中西器乐 4 怎样学习指挥 5 怎样学习作曲 6怎样做个称职的音乐教师 7 怎样的歌词才能谱曲 8理想中的中学音乐教育、 (一)对音乐艺术的认识 到音乐殿堂中去享受美 832 音乐使人愉快,音乐使人思维灵敏,音乐使人想象丰富,音乐使人情趣高洁,音乐使人生活更丰富故多听音乐,多唱多奏音乐是人生一乐,更是人们的精神营养品,不过它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即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人们的心灵。当然,这里指的是高洁的音乐,而不是低级的媚俗音乐。 对于低级的媚俗音乐,多接触后,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会不知不觉使人的情趣低下庸俗,不过它也是潜移默化式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总希望能做一个高尚的人,但怎样才能进入高洁的音乐殿堂呢?关键是多听高尚正派的音乐。即在平时多听CD.VCD.DVD.MP3中高洁的经典性中外音乐,多听之后,会使你渐渐地感到乐趣无穷。即在“一生、二熟、三爱、四迷”的过程中,使你成为一位高洁音乐的爱好者。 当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一生除钻研物理及数学之外,平时就与小提琴、钢琴、听高洁音乐为伴。把音乐作为他乐生的要素来看。我国的科学家如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等等,他们也都是把音乐作为人生的伴侣来看。至于中国古代,琴棋书画本是文人作为陶冶性情及丰富业余生活和爱好来看。二千年前成书的乐记还把音乐提高到社会学的高度“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衷心希望您能成为一位高洁音乐的爱好者,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滋润。但也希望你能了解一些有关音乐的知识, 它会帮助你更快更好地进入到音乐殿堂中去享变美。学习知识很重要, 每个人总是从不知到知 ;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从知之不全面到知之较全面 ;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从知之不正确到知之较正确 。这是认知的必由之路 。但愿在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终身受教育 ”的精神下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结出丰硕的果实来,希望您能成为一位真正的高洁音乐的爱好者。本书以简明的方式 ,把中外古今的各种音乐知识 ,作些介绍 ,供爱好音乐者或初学音乐者作些参考 ,或作为资料查询 。至于更高深、更专冂、更详细、更高深的音乐知识 ,那是专业音乐工作者所要具备的 ,本书不列了 。爱好音乐是人的本性 2437 爱好音乐是人类的本性 。人人都有进入音乐殿堂 、享受音乐之美的权利 。更潜在着学习音乐专门知识或学习音乐技艺的机会 。特别是想做一位“ 音乐爱好者 ”的人 。 不要把学习音乐看作是高不可攀 ,深不可及的神秘之事 。很多音乐大师是自学成材的 ,都是从“ 爱好者 ”起步的。如全球流传己1 5 0余年的名歌 故乡的亲人 、 苏珊娜 等作曲者福斯特 ,原是棉花仓库的检验员 ,完全因爱好而自学音乐而得到成功 。也有不少音乐家原是从业余爱好中冒出来的 ,如 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 作者鲍罗丁,原是位化学家 。大作曲家穆索尔斯基 ,以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原是从军的 。另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又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英国前首相希思 ,也是一位出色的交响乐指挥 。外国有好几位总理也兼事钢琴演奏 。至于能奏一、二件乐器或唱歌的人,在音乐文化发达的国家里比比皆是 。他们可临时邀请邻居亲友 ,来家中视奏各种室内乐 ,以获得美的享受,悦己又悦人 。 中国古代文人 ,也多有“琴棋书画 ”的爱好 ,来自娱又娱人及聚友切磋技艺 ,并作为“ 滋身润心 ”的雅趣来看 。民间的丝竹集会 ,千百年来一直盛行,他们夏日纳凉时奏几曲 ,冬日围炉时奏几曲 ,乘兴而来 ,乘兴而去 ,来日再聚 。因 “ 乐(yue)者乐(le)也 ”,本是文明之邦的文化传统 。 学习音乐是人们的赏心乐事 ,各人都可以凭自己的爱好及兴趣去接触音乐 。故“各取所需, 各择其好 ,各选其美 ,各悟其妙,各循其趣 ,各展其长,各尽其兴 ,各得其乐,各享其美 ” 是最顺心循势之举 。即使是专业音乐工作者( 包括专门学习音乐者)也可以顺其兴趣而数易专业项目 ,成为一专多能的音乐专家 ,况“ 专家还须杂学 ”。 故在学校中,对音乐各分支学科太死板的定向 ,或过早定向 ,是不大合乎个性发展 ,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因为在缺少兴趣的情况下去强制学习 ,效果并不会太大,宝贵的吋间及精力也会白白浪费 。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好指爱好 ,乐指愉快 )。 但也有另一种情况 ,某些人 ,原来对社会上泛滥成灾的,低层次音乐、或低级媚俗音乐非常迷恋 ,后由于老师或友人的诱导 ,听一些高尚的音乐 ,并从中得到些真趣 。于是 ,对两种音乐 ,再经过多次比较后 ,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更感悟了过去迷恋过的的低层次音乐 ,是低级趣味的 ,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 。或者是万歌一格 ,千曲一味 ,尽是一字一音 ,一泄而尽,象念经 ,又象念快扳 ,文辞也似通非通 ,内容上也多是无聊的 ,或无病呻吟的 ,伴奏更是喧嚣吵闹 。于是 ,在经过多次接触到高尚的,艺术性较高的音乐后,在接触中又感到“原来天外还有天” ,于是就来了个度大转弯 。以后每听到高洁音乐时 ,会在感性促使下 ,把过去曾认为“ 美 ”的低层次音乐 ,却一屑不顾了 。特别是学校中音乐老师教的方法 ,并不只讲大道理 ,而是通过实际音响的对比 ,以及对高洁音乐的熏染感召下,使真正领会到音乐表现感情的细致性、微妙性、多样性,使学生美的观念改变 。因此 ,对此类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宜疏不宜堵 ,宜诱不宜禁,宜谆谆善诱 ,因势利导 ,不可心急 ,更不可粗暴。要相信 :水向低头流 ,人往高处走( 指品位、精神境界 ) ,当文化和音乐知识普及又提高的时候,相信他们会在正派、高尚、净洁的音乐感召之下 ,在雅乐化俗耳,妙文启才智下, 走向纯净多样的音乐之路的 。关键是目前学校的某些领导者及某些音乐教师,特别是某些广播电视编审及音响制品的制造者,对此是否有一定的认识及修养 ,以及有否引导和啟发听众向高洁的境界上去,作为自己的社会职责。 分辨音乐的品位, 866 前面己经说过, 提出要多听高尚正派的音乐,不耍迷恋层次极低的媚俗低糜音乐为友。那末, 怎样来认识及辨别呢, 这不可能用一二句话说得清,因为这些极低层次的媚俗低糜音乐, 也是多种多样。 下面只提供一些参考性的看法:世界上 不论任何时代,不论任何地方的文化艺术作品中, 总有著高品位与低品位两类不同的情况, 它们同时互存,也同时两者各有一部分人迷恋它, 一部分人冷淡它, 一部分人抵制它, 一部分人批评它, 这是历来的夹米事实。 如中闰古代文人只认为古琴、箫、笛、笙、琵琶、阮等乐器是最高雅的,其他民间乐器及民间歌唱等,都是不屑一顾的, 并把乐曲也分成雅乐及俗乐两大类别。 后来,因百年前,唱片、电影,广播 逐步风行,出现了几支品位较高的通俗歌曲,内中也有几支艺术歌曲,情况还是好的。只在日寇侵占的沪、穗、津一带,由无聊文人仿效西方泡制了一些酒吧间音乐,为敌伪粉饰太卡平。抗战胜利之后,在社会上就形成了高洁的、通俗的、低糜的三种音乐鼎立局面。解放后,由于大批的革命歌曲流行了,低糜音乐才偃旗息鼓。但文革十年禁锢,一旦改革开放之后, 因受香港及境外传入的低俗、庸俗、媚俗歌曲的影响,某些人肄意仿制,再加上网吧及某些娱乐单位提倡,使低糜媚俗音乐泛滥成灾。 远些低糜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呢? 1、有的歌词,不堪入目,低级下流,污言秽语时现时隐,诱人想入非非,诱人情趣低下。 2。有的歌词,冗长不堪,且言之无物,语言也直来直去,形容词特多。 3、有的歌词,无病呻吟,或朦胧隐晦,不知讲些什么。 4、曲调简单无味,似在哪里听到过, 有的还句法不顺,倒字、倒声、倒音节比比皆是。 5、全曲语言堆垛,通曲一字一音,一泄而尽, 象念快板,又象念经, 6、伴奏滥用低音, 喧嚣吵闹,使人听后烦燥不安 .7、伴奏多是西洋最初级的功能和弦, 有的还全曲只用主三和弦,单调乏味。 8、低音浓重, 且击乐篷擦篷擦仝曲如此, 使人听后味同嚼腊。 9、乐器音色单调,且直来直去,因多是用midi制作, 更缺乏亲切真实感。 10、 唱法上矫蹂造作, 嗲声嗲气,打扮得珠光宝气, 奇装异服,再加少女伴舞以取媚观众 11、音乐教育足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 12、 我们提倡高洁的,情趣高致的,艺术性更强的音乐, 因我们正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作为一个公民,也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 较高的情趣, 较高的道德, 具有较高的欣赏艺术的水平。 对于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有的需耍提倡, 有的耍帮助加工提高,使层次稍为高些。 对干低级趣味的文艺, 应循循善诱, 引导它走向正派,高致的境界,但又不失其娱乐性。 音乐是什么? 6202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乐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精神的营养品之一。缺少它,就会无形中影响人的精神健康,或者会使人心理健康不全面,甚至会无形中影响人的健康或寿命。音乐是什么?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情感的滋润。音乐是什么?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城、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这里所称“语言”是形容词)。所以,不同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宗教的人们, 其接受音乐的直觉性是一样的,但因为习惯势力主使下, 以及受教育程度及教育是否得当的原因下,其中的感受程度有些差异。音乐是什么?音乐是用声音作原料的艺术,在一听即逝下给人以印象,因此,它又是时间性的听觉艺术或时间性的表演艺术。音乐是什么?音乐并不从属于某一政治或宗教,只是在听到政治性或宗教性有关的音乐时,可能会在人们心灵上、感情上,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更多的是由于歌词内容所引起。更不是道德信条及理性概念背诵记忆的载体。音乐是什么?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剌激 ,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 ,从而又参生及发展了美感,但美感程度因人而异。音乐是什么?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音乐本身的音响,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糁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来滋润心地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情感教育最好的渠道及工具,它比之语言更为直接来传达感情及感化听者的心灵及感情,去爱什么及憎恨什么。音乐是什么?通过对音乐所产生的音响,使人迅速地联想翩翩,故音乐有促人思维敏捷、反映灵敏、想象丰富的促媒作用。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不同层次的人们,其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语言、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 。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下面再深入一些来谈谈有关的问题。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不论是唱、或奏、或听 ,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 ,音乐也并不全依靠歌词语义来传达内容 ,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音乐语言 ”和在音调中赋予情和美的因素 ,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故附有歌词的声乐曲 ,其表现感情 ,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歌词则是一种由头或诱发感情的促媒作用 。故在综合艺术中( 如戏剧、舞蹈、影视等 ),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 ,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 ,借音乐的抒情性能 ,把情感更细致生动地表露出来 ,即有所渲染、有所强调、有所夸大 。( 但过去也有某些人,视音乐作为帮助记忆的工具来利用,把标语、口号、概念信条等配上曲调,那必定是少情缺意境 ,这怎能引发人们的美感呢?)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 ?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 ,就产生了高低 、疏密 、强弱 、浓淡 、明暗 、刚柔、起伏、断连、厚薄、复合等等 ,它与人的脉膊律动和感情起伏浓淡等等 ,有一定的关连 。特别对人的心理 ,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 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为主 ,带语情起伏的语气语调讯号为辅 ,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 ,但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或地域不同尚须翻译 ,那就麻烦及费时了 。而音乐 ,它可以直接的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 ,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阶层等等限制 。因此 ,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 ,虽语言不通 ,却都能通过音乐 ,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 ,因为喜、怒、哀、乐、忧、思、惊、恐、狂、逸种种感情(包括深浅程度不同 ),只要是人类,总是基本相同的 。因此 ,“ 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 ”,“ 音乐是感情的语言 ” ( 这里称语言是形容词 ) “ 音乐无国界 ” ,这些 ,于近百年来 ,已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 ,即“ 乐与情通 ”。近年发现的我国二千多年前成书的 诗经 残简中 ,有“ 诗毋离志 ,乐毋离情 ,文毋离言 ”的记述 。说明二千年前左右 ,先人对音乐 ,已认识到音乐是擅长于表现和抒发人们感情的 。在欧美也一样 ,许多人总是把音乐作为表现情感的手段来看 ,即使是描写景物风光为主的音乐作品 ,也多是借景抒情 。( 例如贝多芬 田园交响曲 ,有很多是借了大自然的音响化成表现感情的音乐 ,他自已却说“ 情感多于写景 ” )。至于单纯摸拟大自然中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音响( 如鸟鸣、兽叫、风雨声、机械运转声等等 ),其品位及艺术价值 ,则并不会太高 ,但易于被音乐欣赏水平不高的人所接受 。但这些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音响 ,如融进了感情因素 ,那情况就不同了 ,先人也早己有“ 借景抒情,借声抒情 ” 的阐述音乐的另一功能是给人以美感 。它是通过美感 ,给人以精神愉快 ,来达到心怡情悦的目的 。因此说 ,它又有一定的娱乐消遣, 悦耳润心作用 。所以 ,音乐艺术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就是娱乐消遣 。在娱乐之中 ,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的滋润 ,美的陶冶 。同时 ,在接触正派 、高尚 、净洁的音乐中 ,又无形中会促使人的心地善良起来 ,精神境界高致起来 ,或振奋起来 ,或起着陶冶性情 、鼓动情绪的作用,( 但绝不是文字语义的图解作用 ,而是如入兰芷之室, 久而不不知其香。即己被音乐所感化)。这对社会安定、社会风尚高致、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等 ,又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但它是潜移默化式的 。但反过来说 ,低级、庸俗、 萎靡、暴戾、疯狂、下流的音乐 ,也同样会不知不觉地来侵蚀人心 ,使人意志消沉 、或性情暴戾、或趋向庸俗、萎糜及低级趣味 。这对社会安定、社会风气 、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人问关系等 ,又有着不可估量的促退作用 ,正如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也。 对于美 ,各人自有各人不同的标准和趣味,要求划一是不可能的 。因为各人的学历、知识、修养、阅历、情趣、习惯等不同 ,或受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周围环境、人际交往,人们的互相的影晌程度也不尽相同 ,这里有个层次问题,因层次不同,各人艺术趣味就有差异。于是 ,各人对于“美”与“不美”的感知 ,也是不尽相同的 。 百货卖百客 ,故要求艺术上的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尽量多样化 ,以适应不同人们的需求 。同时 ,还需要用层次较高的、高尚的、正派的、纯净的音乐 ,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心灵,正如明文学家杨维儒在小窗幽记中所云 “雅乐化俗耳。这对社会风气的导向高致及安定和睦+ ,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故2 0 0 0多年前成书的 孝经 中 ,又有“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的阐述 。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 原料 ”的 ,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 也可在乐曲中组织进极少量音乐专用的噪音 ,来烘托乐音 ) ,用以表达及抒发人们的内心感情 ,使听者在一刹那之间 ,迅速地有所感知及激起内心共鸣 。因此 ,音乐又是富有表情性的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艺术 。 音乐並不擅于状物描形 ( 状物描形是绘画、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的擅长 ) 。至于听乐时脑海中 “ 似看到什么” ,“ 似听到什么” ,“ 似感到什么 ” , “ 似接触到什么” ,那是人们受到音乐的音响激发及启迪下 ,所产生的生活联想或艺术想象 。是一种听乐时的心理反映 。並可以从不确定性 ,逐步达到主观上的确定性 。同时 ,又因为听音乐时发挥了生活联想和艺术想象作用 ,久而久之 ,习惯成自然 ,在能力可“迁移”的情况下( 如“ 移情 ”“ 由此及彼 ”“ 相似习惯借体移用 ”等等) ,思维也会由此而更活跃 ,反映更灵敏 ,联想更多样 ,想象更丰富起来 。于是 ,日积月累, 人也就无形之中趋向更聪明了 ,但这种迁移也是潜移默化式的 。另一种情况 ,是听到某些音乐时 ,会在内心里感到愉悦非凡 ,或兴奋无比 ,或焦虑烦燥,或悲愤无已 ,或内心忐忑不安 ,或伤悲消沉 ,或蠢蠢欲动 ,这是音乐所表现的感情(不一依靠概念及文字词义),打动了人 ,使听者内心发生共鸣 ,这正是音乐的主要功能 ,即是用音响表现出来的“ 情态 ”( 喜、怒、哀、乐、忧、思、惊、恐、恋、逸、狂等等 ),来唤起听者内心的感情共鸣。有时还与人们在音响中感知到的,或想象中的形态、动态、声态、色光态、环境态等联系着,( 如“ 音画 ”体裁的乐曲 ) 。当然 ,它与听者的阅历、修养、理解能力 ,或听乐时心情会有所关连( 如 淮南子齐俗训 中所云 “ 喜者闻哀乐而不知其哀 ;哀者闻喜乐而不知其喜,何也?载使然也” ),情况是复杂的 。研究这方面的学科 ,称“ 音乐欣赏心理学 ” 。 音乐是意识形态的一种 ,有人类的共性 ;也有民族的个性 ,地域的个性 ,流派的个性 ,作者的个性 。並且有它一定的时代特点 、群体特点 、地方特点、环境特点 、个人特点等等,更有一定的不同风格特色 ,作品本身 程度上差别, 虽然,有的只是微小的或点点滴滴反映在具体音响之中 ,但却是诱人去爱好它 ,或去迷恋它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任何艺术都要讲究个性和特色 ,缺少个性特色的艺术 ,大多是日常称“ 一般化 ” 、 “ 共性化 ” “ 雷同化” “概念化” “ 模仿之作 ”,其感染力就不大 。 音乐文化的发达与否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程度高下的标志之一 。多数人是否对正派高尚的音乐 ,有所了解或爱好 ,这又与每一个公民 ,音乐文化涵养高下有关联 。中国自古来就有“ 文明古国 ” 及“ 礼乐之邦 ”的称誉 。故今日 ,普及和发展较高致的音乐文化 ,也是人人都应该关心的事 ,并且希望每一个中国公民 ,都应有马克思说的有“ 听音乐的耳朵 ”。 我们不愿再听到某一大城市的垃圾車及洒水車 ,在大搖大摆 ,招榣过市 ,成天播放着音律不准 ,只单旋律的 ,又使人啼笑皆非和文不对题的世界名曲 圣母颂 ( 舒伯特曲 )、 婚礼进行曲 ( 华格纳曲 ),这是对伟大的作曲大师的侮辱 ,更暴露了某些人的无知 ,缺乏最起码的音乐知识和修养 ,是有损文明国家形象,使人汗颜! 为此 ,应认识到 ,知识非常重要 ,不论任何学科 ,不论办什么事 ,都需要有知识 ,且知识愈丰富愈好 。许多愚昧、落后 ,多是由于缺乏知识而产生 ,许多使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也都是从不学习 ,缺乏知识和见闻狭窄而产生(如清代末年 ,李鸿章访英,在谈判仪式上 ,英人唱起英国国歌 God Save the King , 李鸿章问为何唱 ?随员告是英国国歌 ,并告他我们也要接着唱中国国歌 ,当时中国哪有国歌呢?李鸿章急中生智 ,叫大家同唱低糜的“ 孟姜女哭长城 ”小调 ,出了个大洋相 ,实有辱国格 ,但李鸿章仍蒙在鼓里 )。故莫以为唱唱歌 ,听听音乐的人 ,不需要知识 ,这是极大的误会 。 试看前一时期,有几位相当著名的歌星 ,在电视里 ,节目主持人问他们一些有关音乐的知识 ,就当众大出洋相 ,不但暴露出他们根本不识谱 ,有的还暴露了他连自己的国歌也不知道的 “ 著名公民 ”实质 ,这样的人能胜任“ 高台教化 ” 的任务吗 ? 但他们为什么会红得这样发紫呢 ? 这也暴露了社会上正有一批缺乏知识的人 ,以及某些新闻媒介无知 ,为此类无知的歌星去瞎吹捧,有的还瞎为他们“封王” “封后”。长期以来 ,因某些人不了解“ 音乐是什么?”, 总认为音乐是从属于政治的 ,是为政治服务的 。于是 ,歌词中出现了大量标语、口号、豪言壮语 ,或长篇累牍的概念性歌词 ;在音调上也高强快硬、通曲一字一音 ,直而无味 。还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佳作 ”。 有的还动用行政手段来推广 ,殊不知艺术的爱好 ,是姜太公钓鱼直勾子 ,愿者来 ,不愿者不来 。再者 ,音乐不能离开“ 以美诱人 ,以情化人 ”的前提( 毛主席也曾反对过标语口号化的文艺作品 )。这一点 ,西方的某些宗教音乐给我们作出了一些启示 ,几百年来 ,他们曾创作了大量感染力很强的带宗教色彩的艺术作品 ,促使人们趋向善良、友爱、和睦 、温和 ,但并不是简单化的标语口号、或大话空话式的所谓歌词 ,而是用以情动人方式来感化人们的心灵 ,且大多是多声部的 。几十年来 ,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中 ,也曾有一些人 ,因对“音乐是什么”这个问题认识摸糊片面,于是 ,把音乐课象知识课一样来施教 。就出现了几十人同唱一首歌 ,象数学课一样来灌输“ 乐理 ” ,有的还提倡“把美育从属于德育”范围之内 ,或单一地把音乐作为政治鼓动工具 。于是 ,出现了歌词概念化、音调共性化 ,甚至还出现了 “ 道德歌 ”、“ 守则歌 ”、“ 语录歌 ”等等 ,这些豪言壮语充斥的“ 标语口号歌 ”“ 理性概念歌 ”,把音乐降低为帮助掀念化条文记忆及帮助背诵的工具 ,来愚弄学生 。 殊不知音乐的对于道德和政治的作用 ,也并不单依靠歌词的语义来达到。而是通过长期的接触优美动听的高洁音乐后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使人生活情趣高致起来 ,审美情趣高致起米,举止仪表庄重起来 ,日常言行高尚净洁起来 ,感情丰富起来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这就是艺术促进德行的结果 ,它的魅力是藏在音乐自身存在的音响之中 。故学校的音乐教育 ,主要是大搞大大小小的正派高洁的音乐活动 ( 包括声乐及器乐的欣赏及唱奏 ,特别是艺术性甚高的多声部合唱及合奏 )至于某些有关的音乐知识及技术 ,可化整为零 ,在活动中随时渗透 。至于活动方式,那可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不同条件制宜 ,千万不能“吃大锅饭”,吃大锅饭是违反艺术上个性发展及美育原则的 。同时 ,更应进一步认识到“ 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学 ,美感的教学 ,感性为主的教学 ,兴趣的教学 ”,施教方式主要是“以兴趣为主导” “长期熏陶及感染 ”,有关技艺 ,则在“ 兴之所至时 ,无形渗透 ” (而缺少兴趣的教学,其效果总是不理想的 )。这里特别要提到感情的教育 。因人为万物之灵 ,灵者 ,无非是“ 智 ” “情 ”( IQ及EQ )两个字 。而音乐的特性又是擅于描绘情感及抒发感情的 ,故通过音乐来影响和锻练人的感情 ,是恰到好处 。我们并不提倡“ 千人一种情 ”,而要使感情上也具有“ 个性 ”( 或程度上不同 ),但对某些事物的正邪、良莠、高下、雅俗 ,还应该有基本的看法和态度( 与世界观及知识有关联,这是共性部分 ) ,而当基本态度确立后 ,你对此的情感是淡还是浓 ,浓淡程度又有多少 ?这就是音乐上感情抒发的依凭 ,也是听奏音乐时产生的同情或爱憎的根本原因 。再一方面 ,音乐表现感情又是多样化的、细腻的( 特别是听交响音乐或各类协奏曲,有时如万马奔腾 ,或有雷霆万钧之势 ,奔放激昂 ;有时如涓涓细流 ,绵绵不绝 ,如怨如慕 ,情意缠绵 ;有时如,变化万端 )。这正是通过音乐 ,来磨练人的多样、丰富、细腻、强烈、奔放、豪迈等等感情和气质 。故音乐教育中 ,应认识到情感的锻练是内中一项主要内容 ,不过它也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来。音乐有先天的遗传因素 ,但主要是后天的熏染及教养 ,故音乐教育很重要 ,宜从幼抓起 ,贯穿干家庭、幼儿园、小学、中学、职校、大专及社会音乐活动之中 。具体施教方式一是大搞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也可与舞蹈、戏剧、诗朗诵、体育等兄弟艺术相结合 ); 二是见缝插针 ,随时介绍正派、高致、多样的各类音乐作品 ,给人以美的滋润、美的享受、美的陶冶 ,来影响人们的心灵 ;三是化整为零式的随时插入各种音乐知识及技艺 ,特别要让受教者能辨别音乐的正邪、良莠、高下、雅俗的知识 ,并帮助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主要的还是通过听、唱、奏的艺术活动中 ,感性上的感染和悟得 )。四是培育大批对音乐艺术有兴趣的音乐爱好者 ,使人人都成为真正的有艺术上起码修养的合格公民( 包括听、唱、奏、创各种技巧,但可以有侧重面 ,且因人而异 ,因火候而殊) ,这对文明进程是极有促进作用的 。但要在听、唱、奏艺术活动中 ,千方百计地注意到诱发兴趣是首要的前提 。然后则是艺术上个性的培育。故要尊重及提倡学生们能 “各取所需 ,各择所好 ,各选其美 ,各得其趣 ,各展所长, 各悟其妙,各尽其兴,各享其乐”的美的规律 ,不要强求一致,以“吃大锅饭”为满足 。“乐行(普及)则伦清(人间关系及道德、社会凤尚 ),耳目聪明 ,血气和平(性情 ,情趣 ),移风易俗 ,天下皆宁 ”。2000年前的儒家这几句话( 乐记 ) ,倒是比较全面的说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 ,可资参考。 乐者之魂乐感 5758 不论是音乐爱好者 ,还是专业的音乐工作者 ,都会经常听到一个名词一一一乐感。什么叫做乐感呢 ?从字面上作简单的解释 那就是“ 对音乐的感觉 ” ( 或对音乐的感知 ), 似乎已得到音乐界的共识 。并且,许多人还认识到在学习音乐及各种音乐活动中 ,技术、技巧及知识虽重要 ,而乐感似乎比技巧及知识更重要 。有了它 ,学习音乐及各种音乐活动 ,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并会带来更强大的音乐艺术的活力和魅力 。但乐感却是看不见 ,听不到 ,摸不着 ,只能感觉到的一种精神性质,甚至有一些连自己也感觉不到 ,而只有他人才会感觉及发现 。假如再详细一些来解释“ 乐感 ”的含义 ,即是指人们对音乐艺术感知上的灵敏度、准确度、接受能力 ,模仿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生活联想能力、艺术想象能力、艺术上平衡及对比、统一及变化的感知能力 ,并反映在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过程中 ,具体反映在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发展延伸能力、创造能力各个方面 。至于它的具体范围 ,那就相当广深了 ,几乎可包含组成音乐艺术的所有分支项目( 或因素。见本书 组成音乐诸因素)等章节。若单从技能方面谈 ,又有音乐知识基本技能、音乐各项表演技能及创作技能等等。现把目前能经常听到的 ,所指 “ 乐感 ” 的范围 , 与具体内容联系起来。大致上就有 对节拍的稳定及变换、复合、交替的感知能力 对节奏音型的疏密、变换、复合、叠置、呼应等等的感知能力 对乐律、音阶、音高的感知能力及准确度( 音准 ) 对音区高低对比等等的辨别和感知能力; 对旋律( 曲调 )起伏、疏密、重复、移位、再现、变奏、转折、高潮,韵味等等的感知能力; 对各种曲体组织结构。如逗、句、段落、( 包括压缩、延伸、插句、重复 )主题音调、变化再现、对比、对称、对仗、呼应、排比等等的感知能力; 对调式和调性,如动静、主属、明喑的感知,对调性交替、移宫;转折、变换、复合、叠置等等的感知能力; 对多声部乐曲中的和声及复调的感知能力( 如主次感、层次感、呼应感、以及协和感、动静感、清浊感、转折感、厚薄感、色彩感、明暗感、变奏感等等 ); 对织体变化及其内涵的形象、意境、背景、转折、变换的感知能力; 对乐器组合( 包括人声 )的纯音色及混合音色的浓淡、音区变换、层次、统一、对比等的感知能力; 对速度及力度上的层次感及渐突感、变换、交替、对比的感知能力,且要相当细腻及灵敏。上面这些还是属于技术性方面的感知,但都要反映在思维活动中,艺术想彖中。故上述各项,都要再加上“内在” 两个字( 如“ 内在和声感 ”、“ 内在音晌感 ”、“ 内在调式感 ”)特别是指挥、作曲者,一看到总谱就会在脑海中响起乐曲的音响 ,且非常准确生动 ;还要从音乐的本义上来考虑,( 音乐是表现人们内心最隐深的感情艺术 ),因此,乐感的给人的感知,还应该是 对于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能感染到多少?能理解多少( 主要指聆听音乐或默读乐谱时的反映 )?即对整个乐曲内容的理解,对音响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其综合属性、层次、转折、等等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你心灵上的感受程度。 对音乐中的感情、形象、意境等,能体会到多少?表达出多少 ?音乐中赋有的内涵及外延 ,能感知到多少 ?能表达出多少( 主要指表演及创作中的收放、藏露 )?这似乎是最重要的( 当然也要结合前述各个技术因素表现出来 ,或与之密切联系 )。 在聆听、演唱、演奏、指挥、作曲过程中,能否感知及辨别乐曲的风格?能否辨别出乐 曲所具有的特色所在?并能分清中、外、古、今、东、南、西、北( 指地域或民族风味的特色 ),甚至能分辨出艺术上的流派或作家的特点所在 。 灵敏地能把接触到的音乐 ,立即有正邪感、雅俗感、时代感、美丑感、良莠感等等。而不是正邪不辨,良莠不明,美丑不分 ,中外不清等。这是最起码的 ,这一点主要是对某些“ 音乐爱好者 ”而言。如能较全面的具备上述诸项 ,那当然是一位乐感相当强的人 ,他必定会在学习音乐时接受程度特别快 ,感受特别多 ,想象能力特别丰富多样 ,模仿及创造力特别强 。或在演奏演唱乐曲时 ,会展示出表演力 、艺术感染力等 ,都相当惊人。 如果只对上述诸项目中某一项或某几项 ,有相当好的感觉及有特别强

    注意事项

    本文(简明音乐知识讲稿.doc)为本站会员(yyf)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