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最新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计划方案.pdf

    • 资源ID:5217822       资源大小:119.4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计划方案.pdf

    . . 最新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最新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 明委发 20153 号) 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建设做好医养结合和分级诊疗工作的通知( 明医改组 201512 号 ) 精神,加强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建设,做好医养结合和分级诊疗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努 力建设健康三元, 最新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现结合三元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做好医养结合及分级诊疗工作的部署为 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群众自愿的原则,整合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养老等各项 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促进社区居民的医疗和养老方式转变,全面提 升群众健康水平。 二、目标要求 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合理配置并整合各类医疗和养老等服务资源,推动医养结 合和分级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使社区居民能够在居住地就近享受医疗、康复、健康体检、 养老等各项医养服务,促进社区居家养老、分级诊疗等制度的落实,降低群众医疗费用,提 升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水平,实现以医带养、以养促医、医养结合的工作目标。 . . 三、方法步骤 由区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实施,采取统一部署、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方法,落实社 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和分级诊疗工作有序开展。 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5 年 5 月底前 ) ,在充分调研论证并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成功 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三元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做好医养结合和分级诊疗工作的实 施方案 ; 第二阶段 (2015 年 7月底前 ) ,在城关街道建新社区、富兴堡街道富兴社区进行试 点,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和相关制度措施; 第三阶段 (2015 年 9 月底前 ) ,完成城关、白沙、 富兴堡三个街道的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四、实施办法 ( 一) 设置统一服务平台。 1. 设置及要求。由区政府统一设置医养结合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医养服务网络平台。 城关、白沙、富兴堡街道原则上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置1 个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 以下简 称服务站 );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社区,由该中心加挂牌子并履行医养结合的工作任 务,不再单独设置服务站。非新建的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50 平方米,新规划建设 的面积不少于200 平方米,挂 “ 三元区卫计局XX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 牌子。 2. 举办方式。采取“ 公办托管、购买服务” 的方式举办,由区政府提供服务站业务用房,市 财政补助设施设备购置费用,区卫计局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个体医疗诊所转型为服务站,各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延伸托管。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与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相结合, 与民政、 残联等部门的老年人日间照料和残疾人康乐等服务项目相结合、与 .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结合、与社区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相结合、与养老机构的医疗服 务相结合。 3. 加强服务站规划建设。区规划、住建部门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和每个社 区设置一个服务站的要求,在规划新区、住宅小区、 商品房开发等项目时,做好服务站点设 置规划,规划建设面积200 平方米以上并处在该社区相对中心位置、交通便利 ( 以临街为主 ) , 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无偿使用。具体布点安排: (1) 城关街道 ( 共 9 个社区 ) :红印山、崇宁、芙蓉、建新、新亭、凤岗、复康、新龙社区各 新建 1 个服务站 ; 下洋社区由城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服务站牌子或延伸服务,不再 另行设置。 (2) 白沙街道 ( 共 7 个社区 ) :台江、长安、桃源、桥西、群一、群二社区各新建1 个服务站 ; 白沙社区由白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服务站牌子或延伸服务,不再另行设置。 (3) 富兴堡街道 ( 共 5 个社区 ) :东霞、 永兴、 富文社区各新建1 个服务站 ; 富兴社区由富兴堡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服务站牌子或延伸服务,不再另行设置; 由于新南社区毗邻市中 西医结合医院,且人口偏少( 约 2500 多人 ) ,日常诊疗业务量不足,因此采取由永兴社区服 务站统一提供服务的方式解决,不再另行设置服务站。 4. 加强养老机构的医疗机构设置。由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集中养老机构创造条件,依法按 有关标准设置卫生所、医务室、门诊部、护理站等。 5. 推进老年康复医院、临终关怀医院等老龄型医疗机构建设。鼓励辖区内市级医疗机构设 立老年人服务窗口或老年病专区,鼓励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康复 . . 养老医疗机构, 并经民政部门审查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新增养老床位,可享受社会资本 办医的优惠扶持政策; 对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聘、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 育等方面,享有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 二) 建立多方投入机制。 1. 明确服务站投入责任。 (1) 市级。市财政对服务站的设施设备购置给予适当补助。 (2) 区级。 区财政负责统筹安排服务站业务用房所需资金的筹集; 区民政、 人社、残联、卫计 等部门对养老服务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医养结合项目 做大做强 ;区国资委统筹全区国有房产资源,提供部分位置合适的房产作为服务站业务用房, 缓解区政府租赁或新建服务站的资金压力。 (3) 街道。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统筹各自街道及所辖社区的房产资源,提供部分位置 合适的房产作为服务站业务用房,缓解区政府租赁或新建服务站的资金压力。 (4) 服务站承办人。区政府提供服务站业务用房后,由服务站承办人负责内部整修、科室设 置以及开办服务站所需的其他经费开支,保证服务站正常运营。 (5) 社会各界。鼓励社会各界为实施老年人日间照料、残疾人康乐服务的机构进行捐助,鼓 励志愿者提供护理、卫生清扫、帮厨等志愿服务。 2. 明确服务站收入来源。 . . (1) 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考核办法,经区卫 计、财政部门考核后拨付。 (2) 服务站的诊疗服务收入和签约服务收入。 (3) 区民政、人社、残联、卫计等部门的有关康复养老等服务项目经费和政府的适当补助, 在相关部门考核后拨付。 3. 支持享受相关医保政策。由区卫计局协调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对服务站和养老机 构卫生所、医务室、门诊部、护理站等符合医疗定点条件的,依申请并经验收纳入医保(城 镇职工医保、 城乡居民医保 ) 定点医疗机构, 签订定点服务协议。参保人员在服务站就诊的, 按照规定享受优惠的医保待遇。 ( 三) 探索建立多种服务模式。 1. 普通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 基本公共卫生、 双向转诊、 预约诊疗、 社区医生签约等服务,并为本社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残疾人提供上门诊疗、体检、康复等服务,推动基本医疗与养老健康服务有机结合。 2. 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有条件的社区,将服务站与社区居委会业务 用房统筹, 把医养服务与社区居家养老及日间照料服务相结合,在普通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 基础上, 为在社区居委会进行日间照料的老年人以及社区居家养老的对象实施上门诊疗、体 检、康复等服务。 . . 3. 与部门养老服务项目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积极与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对接,将服务 站与民政部门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残联部门的残疾人康复等服务项目相结合,在普通医养结 合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对部门养老项目服务点的对象实施定向诊疗、体检、康复等服务。 4. 与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建设的同时,鼓励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台江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一医院分院以及区基层医疗机构、服 务站与市、 区两级民政部门直属养老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协作关系,建立急救、 转诊等合作机 制,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定期主动上门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 四) 规范服务行为。 1. 建立档案和台帐。区卫计局与各服务站签订托管协议,并委托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负责日常管理。 各服务站要建立每天业务开展和财务收支情况账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社 区医生签约服务档案、需提供养老医疗服务的人员资料档案和上门诊疗服务台帐,以便区卫 计部门业务考核和经费拨付。 2. 明确药品进口渠道。服务站临床用药可自行采购,也可采购三明市药品限价采购目录内 药品,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一律按三明市药品限价采购药品价格结算。 3. 细化医养服务内容。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公布联系方式及服务流程,制订完善服务承诺、 服务公约、 服务规范等制度,严格规范静脉输液和抗菌药物使用,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等提供 及时、有效的健康服务。 4. 健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基层一体化卫生信息管理,充实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 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互联互通、有效协同、共享应用的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 . 5. 规范医养服务范畴。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对象主要是病情轻的常见病、慢性病和经医疗机 构住院后的康复老年人患者,残疾人家庭、 计生家庭行动不便的人员。处于急性或重大疾病 的老年人,应采取医疗机构住院的方式解决,不适合医养结合范畴。 6. 实施慢病统筹管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具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确认证明。对明确 诊断的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服务站就诊的,给予免费提供限定的 基本药物,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按医保规定比例报销。 五、有关要求 ( 一)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宣传栏等媒介,以及社区居委会入户走 访等时机, 大力宣传医改工作成效,宣传医养结合服务的内容,让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医养 结合的内容、实施方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的“ 三好一满意 ” 和基 层医疗机构管理年活动为载体,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逐步实现 “ 看病就医方便经济、医疗服务安全可靠、公共卫生服务可及、内部管理规范有序、 城乡居民满意信任” 的目标。 ( 二) 加强队伍建设。 1. 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和具有资质的个体开业医护人员到服务站或养老机构卫生 所、医务室、门诊部、护理站等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取待遇报酬。 2. 鼓励各专业的医师到服务站开展多点执业。 3. 在服务站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其它医疗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 核、职称评聘、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 . 4. 集中养老机构要组建专业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承担老年人的生活照护。重点培养和引进 医生、 护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 工勤技能人员。 ( 三) 提升服务水平。 1.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并结合工作实际,选派服务站、养老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到市级医疗机 构进行老年医学和康复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基层老年医疗康复水平。 2. 服务站要针对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员,给予免费上门诊疗、康复、送药等服务,以及 体格检查、 测血压、 快速血糖测定, 有条件的可以上门开展生化血采样、便携式心电图检查 等服务。 3. 区卫计局负责定期组织医师和护士到服务站、养老机构开展巡回医疗和护理保健服务。 4. 养老机构、服务站要与就近的市级医院建立急救、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转诊等 合作机制, 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和接收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的病 人,同时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 5. 积极探索建立护理转移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服务站承接医疗机构内需长期照 护的半失能和失能老年人,解决医疗机构中老年人的“ 压床 ” 问题。 ( 四) 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 1. 由区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开展,及时研究解决医养结合和分级诊疗 工作中的问题 ; 区卫计、财政、民政、人社、残联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严格履职,加强 组织协调及督导考核,落实相应政策措施。 . . 2. 将开展医养结合卫生服务情况纳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年薪考评体系,督促街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能。 3. 由区卫计、民政等部门负责将服务人群的满意度作为考核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 准,建立健全服务站和养老机构卫生所、医务室、门诊部、护理站等的准入、考核评估、退 出和监管机制,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4. 建立健全服务信息公示和服务满意度评价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养老机构老年人的 意见和建议, 同时要把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对在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机构 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管理混乱、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存在重大隐患、不能很好履行职 责的机构,依法依规予以处罚或取消托管资格。 最新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市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安徽省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素有“ 西山药库 ” 之称,具有丰富的中医药 历史、文化、生态和自然资源,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基础坚实。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 年 ) 的通知 ( 皖政办 20154 6 号) 要求,为加快推动我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绿 色发展为总取向,突出特色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创新体制机制,挖掘市场潜力,鼓励多元 投资,加快构建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 求,不断提升中医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 . 二、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建立涵盖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中药产业、基本医疗、 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服务等为主要业态,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中医药健康服 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成为我市健康服务业的优势领域、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能力大幅提升,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制造、流通与消费规模不断壮大, 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 资料共享平台 最新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http:/www.unjs.com)。重点打造1 个集中医药医疗、 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 六位一体 ” 共同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使中医药健康 服务业总规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 ( 一) 中医养生保健。 积极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支持中医养生 保健机构聘请有资质的中医师提供咨询和调理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养生保健机构提供 规范技术支持, 推动我市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创品牌、上规模。 大力开发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中 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产品。依托大别山丰富的道地中药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建设一批集中药 材加工、炮制、制剂、保健品开发和研究、旅游、养生和养老产业为一体的中药生态产业园 区。 . . 拓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范围。发挥中医药行业学会作用,积极实施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规 范和标准, 督促各类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按照规范和标准提供服务。推广太极拳、 五禽戏等中 医传统运动, 开展群众性中医养生保健活动,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精神追 求。大力发展药膳产业,开发药食同用产品,倡导合理饮食调养。积极运用云计算、互联网 +、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进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的使用,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 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打造中医药健康管理新模式。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 病为核心, 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商业保 险机构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 护理保险和失能收 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通过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等方式,提供与商业健 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 专栏 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建设项目 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建设项目 沿“ 茶谷 ” 主要线路,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医养结合,建设集中药材加工、炮制、制剂、 保健品开发和研究、旅游、养老为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 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综合医院、 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科,将中医体质辨 识纳入医院体检项目。 指导专业体检机构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 ( 二) 中医医疗服务。 . .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以基层中医药服务为重点、公立中医医院为主导、非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院。鼓 励开办传统中医门诊部、诊所 ( 含坐堂医诊所) , 放开规划限制。 规范和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 鼓励具备资质的执业中医师到非公立中医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开展 “ 三名 ( 名院、名科、名医) ” 建设,把市中医院打造成“ 老百姓心目中的中医院” ,创建优 势突出、疗效显著、社会公认的中医专科( 专病 ) ,着力培养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中医。 创新中医医院模式。开展集团化和托管试点,加强医疗联合体和中医专科联盟建设,鼓励县 级中医医院组建县域医共体,实施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健 康服务,拓宽公立中医医院服务领域。 实施中医馆 ( 国医堂 ) 进社区工程。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集中医医疗、预防、 保健、 康复为一体的中医馆,传授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鼓励社会力 量参与中医馆建设。 专栏 2 中医医疗服务建设项目 名院建设项目 市中医院在现有基础上,建设二期综合楼、三期医疗综合楼工程,力争把其打造成中医特色 突出、专科优势明显、创建全国示范中医院。霍山县中医院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院和“ 三乙 ” 中 医院,霍邱县中医院创建成“ 二甲 ” 中医院,金安、裕安区新建二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科,80% 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 . . 大力支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积极引进中医医疗机构,支持举办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护 理院,对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给予政策支持。 名科建设项目 在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基础上创建3-5 个全国重点中医专科( 专病 ) 、 1-2 个全国示范中医科、 15 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专病 )和 25 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 专病 ) 。 名医培养项目 支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设立 1-2 个国医大师传承工 作室、 5-10 个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广泛开展市级名中医带徒工作。培养10-15 个省级名 中医、 15-20 个市级名中医。 中医馆建设项目 依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40-50 个中医馆,提供规范化中医药服务。 ( 三) 中医特色康复。 支持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拓展服务领域,开展慢性病管理、残疾人康复、工伤康 复等服务。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合作开展中医康复技术服务,推动中医医院与 境外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合作。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中医康复机构。 专栏 3 中医特色康复建设项目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项目 . . 三级中医医院建设康复中心,二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妇幼保健院建 设康复科。支持各级中医医院与省内外大型康复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合作。 社区、养老机构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支持各级中医医院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康复中心建设,与残疾人康复中心、民政康复 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合作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 四) 中医药健康养老。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 鼓励有条件 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 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 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鼓励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在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区,为养老 机构老年病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 优惠服务。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 服务。 有条件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医疗契约服务 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慢性病管理、保健咨询等服务。 促进中医药与养老产业相结合。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建设1-2 家融中医药养生、中药材加工、 保健品研发、 健身休闲、 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养老基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专栏 4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试点项目 中医医养结合试点项目 . . 在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给予政策、 资金支持, 探索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模式 和运行机制。支持霍山县中医院建设医疗康复中心,开展医养结合和康复保健服务项目。 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兴办中医养老院、护理院,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养结合试点。 ( 五) 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 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学科教学内容。 中医药机构要定期开展社会开放日活动,让群众参与体质辨识、针灸推拿、 中药识别等活动。 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充分利用我市生态旅游资源和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 与旅游产业、农林产业融合发展,在“ 茶谷 ” 沿线、重要景区景点,依托具有一定中医药产业 发展基础的种植培育基地,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促进生态旅游向休闲疗养旅游转型。 建设若干个中药种植园,形成一批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制剂、保健品开发与研究、旅游、 养生产业为一体的中药养生保健基地。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及国家级中医药健 康旅游基地。大力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旅游服务品牌。 专栏 5 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建设项目 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建设项目 在“ 茶谷 ” 沿线、重要景区景点,开发中药材特色旅游线路,重点建设响洪甸、佛子岭、万佛 湖等大别山湖群为核心的生态养生旅游休闲基地,着力打造黑石渡霍山石斛文化展示中心和 太平畈霍山石斛“ 十里长廊 ” 等大别山国家风景道旅游精品线路。 中医药文化宣传项目 . . 通过中医药科普宣传、中医药文化宣讲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 六) 中药产业发展。 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整合国家级、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林下经济扶持项目等专项资金, 加大中药材基地建设投入,积极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抓住重点特色药材基地的生态化、规范 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以中药材主导品种、特色品种为依托,大力推行“ 企业 +基地 +农 户” 、“ 企业 +基地 +合作社 +农户 ” 等模式,打造集约化、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产 业园区, 由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转变。全力重视野生动植物中药种子资源库和人 工种植 ( 养殖 ) 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多个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基地、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积极 参与省级中药材专业村镇建设,协助做好中药材土地流转、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无公害产 品及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质量安全追溯等工作。推动我市中药材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 力培育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加大中药材产业的招商力度,促进资金、人才、 技术等向中药材企 业集聚。积极引导企业走“ 产学研 ” 相结合的路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中药材产业化科 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专栏 6 中药产业发展项目 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 建设以六安为中心的大别山绿色有机中药材种植、种苗组培基地、 栽培基地、 研发基地和产 品深加工基地, 探索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支持市中医院招商引资,建设中药饮片厂和配方 颗粒厂建设。 . . ( 七) 国际交流和服务贸易。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建立境外 营销网络。 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成立国际医疗部或外宾服务部,在境内为境外消费者提供 高端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支持在我市大别山区建设以“ 康复理疗、养生保健、药膳食疗” 为核 心的国际养生保健旅游基地,推动涉外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发展。 开展涉外中医药信息服务。积极组织收集整理国外中医药服务和传统医疗需求、准入、 政策 法规、 人员交流等方面信息,为企业提供相关中医药信息咨询服务。组织中医药机构参加境 内外中医药服务贸易展会、项目推介会,帮助中医药机构融入国际市场。 发展中药国际贸易。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中药企业在国外同步开展临床研究,扩大 中医药老字号和知名品牌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生产,逐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 专栏 7 中医药国际交流和服务贸易项目 中药服务贸易示范区建设项目 选择九仙尊、回音必、乔康药业、康美来、德源堂等中药企业发展中药国际贸易,形成一定 的规模和水平,打造中药服务贸易示范区。 涉外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项目 选择有条件的中医机构在我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开展涉外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 八) 相关支撑产业发展。 . . 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鼓励医疗机构、 中药生产企业等相关单位研制便于操作使用、适 于家庭或个人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以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产品。 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积极配合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第三方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认证、 评估等服务,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认证、医疗管理服务认证等服务评价模式。 开展传统医药知识调查和保护工作,建立传统医药知识评价认证工作机制。完善中药材质量 认证体系, 建立第三方中药材质量控制中心和流通溯源系统,实现中药种植养殖、流通、饮 片生产、 消费使用等环节全程贯通追溯,做到 “ 来源可知、 去向可追、 质量可查、 责任可究 ” 。 专栏 8 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项目 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推广项目 开展民间医药及技术的筛选、验证和推广应用。对特色中药制剂、名老中医验方进行深度开 发,研制生产中药新药和保健食品。 中医药健康产品及食品协同创新研发项目 研发适宜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健康食品、饮品及保健设施设备。 第三方平台建设项目 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 评估及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开展质量 检测、服务认证、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 四、保障措施 . . ( 一)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六安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领导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卫计委、发改委、财政局、民 政局、人社局、旅游局、商务局、农委、食药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服 务发展的领导。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组日常联络和服务工作。组建市中医药管理局, 挂靠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各县区、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 重点任务, 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各县区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中医药 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 ( 二) 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政策保障。 对于社会资本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门诊部,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 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 供经核准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中医诊所。 完善补偿机制。 各县区要加大对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投入,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药健康 服务机构。 落实社会办医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的运行补偿政策,加 大对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建设等投入。规范中医养生保健( 服务包 ) 收费,探索建立中医治 未病收费标准, 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技术 纳入基本医保。 加强用地保障。 各县区要优先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用地计划,优先 保障符合产业政策的非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用地。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 . . 地产兴办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可继续使用原 划拨土地 ;对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但连续经营1 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 续。 加大金融支持。 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通过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投资形成的房 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用于贷款抵押。加大中医药健康服务招商引资力度,落实招商引资优惠 政策,吸引境内外投资。 ( 三)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行业监管。 鼓励支持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增设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在相关专业增设中医药健康服务 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大力开展“ 工学一体 ” 就学就业 工作。 鼓励行业协会与相关院校和培养机构联合培养、培训中医药健康服务专门人才。采取 用人单位委托培养、与培训基地合作、政府适当补助等方式,加快推进中医住院( 全科 )医师 规范化培训。 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推行属地化管理。建立 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失信惩戒以及强制退出机制,将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 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引导行业自律。 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 引入认证制度,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应用。 ( 四)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舆论引导, 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充分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信息平台等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 . . 及活动。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依法严厉 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中药、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计划方案.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