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pdf

    • 资源ID:5230909       资源大小:180.5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pdf

    . . 主体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述 1.1 编制目的 为了消除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确立对质量终身负 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 1.2 工程概况 1、建筑概述 工程名称:滨州实验学校教学楼 工程地址:滨州市黄河七路实验学校院内 建设单位:滨州实验学校 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工程东西长 90.22 米,南北宽 18.80 米,五 层,局部六层。建筑面积为7930.00 平方米。 该工程教学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是一座集教室、实验室、兴趣 活动/ 展示、计算机教室、阅览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楼。 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基基 础设计等级:丙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烈度7度、地震作用 6度; 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基础形式:桩承台基础。 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工程所在场地为 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地基土不存在液化现象。 防水等级:屋面防水等级为I 级,应设置隔气层;卫生间加设聚 氨脂防水涂层,涂膜厚度2mm (刷三遍),管根嵌防水胶。 . . 设计等级: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一级; 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类别:类; 基础垫层: C15 ;地下部分:基础、基础梁均为C30 。上部结构 中的构柱、梁、板等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为C35 、C30 。 承重砌体:基础砌体(± 0.000 以下)采用 M10预拌水泥砂浆砌 筑 MU20 烧结煤矸石砖; 后砌填充墙:采用M5预拌混合砂浆砌MU3.5加气混凝土砌块, 块材容重不大于 7KN/m3 。 二、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2.1 钢筋加工 2.1.1 通病现象 (1)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 允许值。 2.1.2 处理方法 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截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 返工;对于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 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2.2 钢筋绑扎与安装 2.2.1 通病现象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偏移。 (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 . . (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钢丝应绑 成八字形。 2.2.2 处理方法 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 某号钢筋偏度规定 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垫块间距应适宜,板筋垫块间距不大于1000mm , 梅花形放置,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板底露筋,上层板筋 应加马凳;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按规 定检查钢筋的绑扎质量,绑扎缺扣数量不超过绑扎数的10% ,且不应 集中;在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值班, 纠正和修复因混凝土工操作时对 钢筋的践踏。 混凝土振捣时发现钢筋移位立即纠正,随时检查钢筋保 护层厚度,特别是在现浇板的中部和与梁的交接处。 2.3 砼浇筑后钢筋 2.3.1 通病现象 主筋偏位。 2.3.2 防治措施 (1)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墙、柱筋的排列,尽量减 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2)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 禁将带料斗的混凝土直接灌注到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 混凝土浇捣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的 施工,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3)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 . . 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 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 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墙柱的钢筋、绑扎箍 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钢筋骨架不扭曲、 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2.3.3 处理方法 按照 16 的斜率调整柱筋位置,并在钢筋底部加设倒“7”字形 相同钢筋型号规格的加强筋。 三、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 对于保证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 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 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 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3.1 轴线位移 3.1.1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 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 置有偏移。 3.1.2 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 模板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 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 . (5)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 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 造成轴线偏位。 3.1.3 防治措施 (1)严格按 1/101/50 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 各部位编号、 轴线位置、 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 经复核无误后, 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 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 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 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 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 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 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 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 . 3.2 标高偏差 3.2.1 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 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3.2.2 原因分析 (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 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2.3 防治措施 (1)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测量水准点经换人测量闭合后才能施工,需经常检查水准 点是否被破坏。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 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 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 筑混凝土时, 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 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 板 。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3.3 结构变形 . . 3.3.1 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3.3.2 原因分析 (1)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 施,造成直撑部分地基下沉。 (5)预留孔洞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 偏。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 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 导致局部爆模。 (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 度。 (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 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3.3 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 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 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 . . 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 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模板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对拉螺栓间距、规格 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 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 梁、墙上口宽度。 (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 别是预留孔洞模板两侧, 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又要防止过分振 捣引起模板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 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 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10003/1000 。 (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 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3.4 接缝不严 3.4.1 现象 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3.4.2 原因分析 (1)看图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 .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燥造成裂缝。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 3.4.3 防治措施 (1)看图审图要认真,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 。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 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 缝要严密 (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 ) ,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3.5 脱模剂使用不当 3.5.1 现象 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 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3.5.2 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 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3.5.3 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 剂。 . .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 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 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 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 遭受破坏。 3.6 模板未清理干净 3.6.1 现象 模板内残留木块、 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 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3.6.2 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 (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 无法进行清扫。 3.6.3 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 ×100mm ,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3.7 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 . 3.7.1 现象 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 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 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 3.7.2 原因分析 (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 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 (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 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 3.7.3 防治措施 (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 ( 门窗洞等 )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 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2)高柱、高墙 (超过 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 灌和振捣。 3.8 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3.8.1 现象 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 变形。 3.8.2 原因分析 (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 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 (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 使模板变形。 . . 3.8.3 防治措施 (1) 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 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 力、刚度和稳定性。 (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 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 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 好。 (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 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 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 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 (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 应在支撑前对土层进行加固。 四、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4.1 轴线、尺寸偏差 4.1.1 产生原因 (1)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变形和位 移。 (2)模板自身变形,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 (3)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 . . 模板变形。 (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5)施工测量放线有误。 (6)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等。 4.1.2 预防措施 (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 (2)模板要有模板施工方案,方案要经过计算,保证足够刚度、 强度和稳定性。 (3)下料高度不大于2m 。 (4)振捣时振捣棒不要接触模板。 (5) 浇筑混凝土前 , 要对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检查核 对,确保轴线、尺寸准确无误。 4.1.3 处理方法 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可不进行处理。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 理方案。 4.2 混凝土结构裂缝 4.2.1 产生原因 (1)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 (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 (3)养护不好引起裂缝。 (4)拆模不当,引起开裂。 . . (5)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 裂缝。 (6)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 (7)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 (8)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4.2.2 预防措施 (1)模板使用前要经过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 性。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 (3)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 工缝。 (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 措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4.2.3 处理方法 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 用水泥砂浆抹补。当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混凝土凿成V 型凹槽,扫净并湿润,先刷一道水泥砂浆,然后用12 水泥砂浆分 23层涂抹,总厚度在1020mm ,压实抹光,并加强养护。 4.3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4.3.1 产生原因 (1)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 (2)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 . . (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 (4)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 度过大产生离析。 (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 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6)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 蜂窝麻面等。 4.3.2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 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2m ,超过 2m时要采取措施, 如用串筒等进行下料。 (3)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 2030秒(根据振点密度及振捣机械的功率调整),使混凝土不再显 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 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4.3.3 处理方法 (1)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 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2)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 净后,用 12 或 25 水泥砂浆修补。 (3)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 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 . (4)如果是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管或钢丝 刷洗刷干净,支模后,涂纯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或用压力灌浆。 孔洞较严重时,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 4.4 露筋 4.4.1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 拆模后露筋。 (2)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 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 造成露筋等。 4.4.2 预防措施 (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垫足垫块,固定好,同时保证保护层厚 度。 (2)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 处。如遇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4.4.3 处理方法 , 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压平整。 4.5 混凝土缺棱掉角 4.5.1 产生原因 . . (1)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或浇水不够。 (2)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混凝土强度低。 (3)木模板吸水膨胀,边角被拉裂。 (4)拆模时过于大力,棱角被刮掉。 (5)低温施工过早拆掉侧面非承重模板。 (6)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涂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 4.5.2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充分湿润。 (2)浇筑后要加强养护。 (3)拆模时避免使用蛮力,注意保护棱角。 (4)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 2 时才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4.5.3 处理方法 将松散地方凿除,冲洗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后,用12 或 1 2.5 水泥砂浆抹平,或支好模板用高一级混凝土捣好抹平, 并加强养 护。 4.6 混凝土板面不平整 4.6.1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捣完后, 表面仅用铁揪拍几下未用抹子找平压光。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 (3)模板没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或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 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4.6.2 预防措施 . . (1)混凝土浇捣完后,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用抹子找平、压光。 (2)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 2 才可以在板面上走动。 (3)模板要有施工方案并经过计算,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 强度和稳定性,并支在坚实的地基上,垫板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以防 止下沉。 4.7 混凝土缝隙及夹渣 4.7.1 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 4.7.2 预防措施 浇筑前对墙柱根端、 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 清理杂物、 泥沙、木屑等。 4.7.3 处理方法 按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8 墙柱底部缺陷 ( 烂脚) 4.8.1 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水泥砂浆。 4.8.2 预防措施 采取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在墙、柱根部支设模板处分别用4m 和 2m刮杠刮平,并控制墙体两侧及柱四周标高, 标高偏差控制在 2mm 以内,并用铁抹子找平,支模时加设海棉条或橡胶软管。 4.8.3 处理方法 . . 参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9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4.9.1 产生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 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 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 (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 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 4.9.2 预防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 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 (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 +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 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 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 (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 和水。 (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 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 4.10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 4.10.1 支立模板 砼的外观也即外露面的形成直接取决于模板,而模板的选择和支 . . 立质量,直接影响着砼的外观,如果模板本身质量低劣,生锈变形, 加之支立不规范,会导致砼出现蜂窝、麻面、表面无光泽、跑模等外 观缺陷。施工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1)模板要选择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易变形、表面光洁 的板材,防止浇筑砼时有明显挠曲和变形。砼外露面的模板板面适合 采用胶合板或钢模板。 (2)对大面积的砼,适合选择模数少单块表面积较大的模板拼 装,这样可以减少模板的拼缝数量,从而减少砼表面的错台和不平整 现象。 (3)模板拼缝要保证搭接平顺、严密,不能出现错台和大的缝 隙,对于局部缝隙难以整合的地方要加贴胶条,保证不漏浆。 (4)支架必须稳定、坚固,可以抵抗施工中偶然发生的冲撞和 振动。支架立柱要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保证浇筑砼后不发 生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沉降量。对于蹬立在土地上的支架, 做好排水 措施,防止雨水浸软。 (5)支架在模板背面的支撑要分布合理,两模板拼缝处可用木 条垫平,再加以支撑,防止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错动,形成错台。 4.10.2 涂脱模剂 (1)脱模剂最好选用干净的机油、色拉油或市场上出售的专用 脱模剂,其脱模效果远远好于一般调配的脱模剂。 (2)脱模剂涂抹时间最好在立模前30 分钟涂抹完毕并加以保 . . 护、防止污染。要均匀涂抹,厚度一致,不能有漏涂、沾有污渍和滴 流现象。 (3)脱模剂不可随意更换,要始终固定使用同一种,减少色泽 差异。 4.10.3 砼浇筑 (1)砼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 米。超过 2 米时要采用导 管或溜槽。超过 10 米时要采用减速装置。导管或溜槽要保持干净, 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 (2)局部边角部位需要人工用铁锹端运砼时,要采用扣锹轻放, 不可泼洒混合料。 (3)在浇筑时对砼表面操作仔细周到,使砂浆紧贴模板,以使 砼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砼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30cm 。 浇筑要连续不间断,以防间隔时间过长形成断层纹。 (4)浇筑砼期间,必须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体 等稳定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5)砼初凝后,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可承受任何外力。 4.10.4 砼捣实 (1)振捣器要垂直插入砼内,且必须插至前一层砼,以保证新 50100mm 。抽出时速度要 慢,以免产生空洞。 (2)插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 倍。避 免与钢筋和预埋物件接触。 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辅 . . 以插钎振捣,以保证砼密实度及其表面平滑。 (3)不能在模板内利用 引起离析。砼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冒气泡、翻浆、表面 平坦。 4.10.5 砼养生 (1)砼浇筑成型,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砼进行养生,养生平面 砼结构物采用干净覆盖物洒水保湿的办法,最少应保持14 天。 (2)对于墩柱等立面难以覆盖的地方,可采用包裹塑料薄膜的 办法,密封保持水分, 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气温高、 风力大的天气。 (3)养生期间,砼强度达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荷载。 (4)夏天砼的养生必须做好保湿工作、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 表面湿润,冬天必须做好保温工作,场外砼结构物采用搭建养生棚, 在养生棚内生火炉煮沸水增温、保湿的办法, 并在养生棚内安装温度 计。 五、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5.1 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的渗漏。 5.1.1 产生原因 (1)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准,坍落度过小,长距离运输和自由 入模高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 (2)局部钢筋密集或预留洞口的下部混凝土无法进入,振捣不 . . 实或漏振,跑模漏浆等。 5.1.2 预防措施 (1)针对以上情况对混凝土应严格计量,搅拌均匀,长距离运 输后要进行二次搅拌。(2)对于自由入模高度过高者,应使用 串桶滑槽,浇筑应按施工方案分层进行, 振捣密实。对于钢筋密集处, 可调整石子级配,较大的预留洞下,应预留浇筑口。 (3)模板应支设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指派专人值班 “看模” 。 5.2 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渗水 5.2.1 产生原因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是极易发生渗水的位置, 其渗水主要原因: (1) (2)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 结合。 (3) 5.2.2 预防措施 (1)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防水薄弱部 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 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 变形缝相一致。 (2)施工缝的留设、 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 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 如发现施工缝渗水, 可采用防水堵漏技术进 . . 行修补。 5.3 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可由于干缩、温度、水泥用量过大 或水泥安定性不好等因素引起。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 杜绝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 控制水泥用量。 对于底板等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遵守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温度差。 5.4 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 5.4.1 产生原因 (1) 实。 (2)在混凝土终凝前碰撞预埋件,使预埋件松动。 (3)预埋件铁脚过长,穿透混凝土层,又没按规定焊好止水环。 (4)预埋管道自身有裂缝、砂眼等病,地下水通过管壁渗漏等。 5.4.2 预防措施 为防止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可采取以下方法, 预埋件应有固定 措施,预埋件密集处应有施工技术措施,预埋件铁脚应按规定焊好止 水环。穿墙管道一律设置止水套管,管道与套管采用柔性连接。 5.5 防水工程引起的渗漏 车站防水, 常规设计做法为采用柔性防水材料,连续整体外防水 设防施工设计方案。外防水主要防水机理为,在防水的同时,对建筑 结构砼进行保护。使其免受地下水的侵蚀,造成对车站站内的污染, . . 增加其建筑物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车站防水施工不当造成的渗漏防治措施: (1)刚性防水层 a、所采用的砂浆必须严格按配比拌制。 b、基层应仔细抹压密实,使面层坚硬、密实,不得出现龟裂起 砂等缺陷。 c、阴阳角处的防水层,均应抹成圆角,阴角圆弧R=50mm,阳角 圆弧 R=10mm。 d、加强养护工作,防止早期脱水而影响水泥砂浆的水化反应。 (2)柔性防水层 a、找平层要保证表面抹压密实,转角处应作成圆弧形。 b、卷材长短边的搭接长度分别不应小于100mm 、150mm ,上下两 层及相邻卷材的接缝要错开, 上下两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贴,转角处和 管道处应增设附加层,收头粘结牢固,严禁有皱折、空鼓、起泡、翘 边或收头、封门不严等缺陷。 (3)防水保护层 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 回填过程中防水保护层的保护工作也是比 较重要的。柔性防水在回填过程中容易被坚硬的回填物质划伤和破 坏,回填前需确认防水保护层达到设计强度,随施工的进展及时对防 水进行保护, 既可以保证防水质量又可以提高回填工作的进度。发现 车站墙面或底板渗漏, 可以采用聚氨脂或环氧灌浆液用高压注浆机对 裂缝或马蜂窝处进行处理,高压注浆又称化学灌浆,分手压和机压2 . . 种,手压凿开处理效果很好。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注意事项

    本文(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