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pdf

    • 资源ID:5252924       资源大小:116.17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pdf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 第一篇: 治大国,如烹小鲜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体会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的建立的封建王 朝,从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到悲催的感叹“诸臣误我”的朱由 检,有着无数的传奇故事。当年明月用他独有的叙述方式将 我带回了那个时代,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展现在我的眼前。 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张居正变法,所以今天我决定也 拾人之牙慧,谈一谈我对明朝中叶张居正变法与北宋中叶王 安石变法的改革的成效不同的原因。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 “积贫积弱” 的局面。 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 与改革。尽管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是为了救弊图兴而进行的改 革,他们的改革却产生了迥异的效果。究其原因,我认为主 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改革策略不同。改革必然损害已经获得利益的人 群,如同武侠小说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改革之 道亦如此。王安石作为一个文学家是伟大的,然而作为政治 家,我认为他过于冒进,他任相之后,亮出“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表明要更改太祖、太宗 以来的法令制度。王安石的改变“祖宗之法”的思想,无疑 会招来守旧派的激烈反对。而张居正变法却始终打着“恪守 祖制”的旗号,从而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第二,改革步骤不同。宋、明两朝发展到中叶时,都面 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因此,王安石和张居正上台时,接手 的都是家底很薄的摊子,扭转财政危机是他们的共同任务。 然而,在制定改革方针,应 该孰先孰后时,王安石和张居正采取了不同的步骤,体 现了他们在谋略上的差异。 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着手整顿财政,而忽略了吏治改 革。“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役、保马、 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这表明王安 石为改革“积贫积弱”局面,一开始就把改革重点放在整顿 财政上,以俭财为先。然而如此的之多的政策的变化,在我 看来不可能成功的。记得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很爱说一句话 “治国如烹小鲜” ,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放之一地或可行。 放之一国,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然而张居正在这方面就成 熟很多。 在他看来, 正德、嘉靖年间的改革之所以不了了之, 正是吏治腐败所致,张居正对此深有体会。因此,虽然面临 严重的财政危机,他却没有一上来就贸然整顿财政,而是先 行改革吏治,于是他提出“考成法”。考成法的施行,大大 提高了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张居正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 容“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他清楚的知道他所处的国家造 成积贫积弱的原因,但是他也清楚了解当时的形式,大刀阔 斧的改革只会导致所有的改革都成为一纸空文。因为他只是 一个凡人,也许他的智慧超群,然后国家如此之大,靠他一 人根本不可能推行他的改革,能帮他推行改革的是他手下的 官员,然而如果他过多的损害了利益的拥有者的利益,那么 他的变法必然阻碍重重。所以他没有效仿王老夫子的青苗 法,均输 法,而是采用他独创的一条鞭法,并且他的一条鞭法, 是有漏洞的,比如说后来的收火耗银的贪污方式就是他的漏 洞之一,然而我认为这恰是他的聪明之处,水至清则无鱼, 若他真的像王老夫子一样,把所有的漏洞都给堵,那或许他 的变法也会如同王老夫子一样彻底的失败,甚至也会给明朝 带来灾难。 第二篇: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报告 对这本书我是再了解不过了,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初 中的时候,至今已经读了三遍。书的写作方式很新颖,正如 作者当年明月说的那样:“历史应该可以写的好看”。作者 一直遵循着这一宗旨,语言流畅幽默,偶尔略带调侃,可谓 是轻松读历史的佳作。 “以史为镜,可以知进退。”历史是一个舞台,这个舞 台上有无数个演员,有的人被历史记住,他的光荣事迹也镌 刻在了历史长流之中;然而更多的人只是在这急流中漫无目 漂浮着的无根草,被冲刷掉,被无情的忘记。明朝那些事 儿犹如一部历史剧,从朱元璋到朱由检,由兴到衰。无数 人物出现,无数天才的博弈。这三百年中有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于将倾的于谦,也许在之前我们只知道他一首的石 灰吟,但就是这样一位书生却以一己之力,挽救大明危亡, 力挫来犯之敌。还有那位坚守孤城,凭借着心中那顽强的信 念坚守,任有多少凶残的来犯之敌,也只能羽铩而归。正因 为有了这一个个不同的人物,才使明史能够更加丰富多彩。 这其中令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徐阶。 也许很多人在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但他对于三百 年的明朝历史来说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功绩也是无 法磨灭的。徐阶的一生都为了正义而奋斗。嘉靖六年,面对 丧心病狂的当朝首辅张璁要除掉孔圣人的封号时,满朝唯有 当是的小小翰林学士徐阶一人挺身而出,上书反对, 一句“我 从未曾依附过你。”让张璁颜面尽失,被发配到蛮荒之地。 我看到了徐阶的勇敢。嘉靖二十七年,一生为民,心系天下 的夏言被严嵩使用卑鄙手段杀害,作为夏言的学生的徐阶忍 受住了无数人的鄙视嘲讽,一言不发,默默地隐忍下去,因 为他深知现实的残酷,这时候的反抗是毫无意义的,但他内 心始终无法忘记夏言,更无法忘记严嵩,此刻我看到了徐阶 的决心。之后的日子里,徐阶谨慎做事,不与严嵩争执,他 在观察,他在等待时机?就连狡猾暴戾的严嵩都对他放松了 警惕,自己也逐渐得到皇帝的信任,经过十四年 的伏蛰与忍气吞声,他抓住了严嵩的疏漏一举将严嵩扳 倒,完成了致命一击,将满朝的严党一网打尽,为老师夏言 报仇,更为那些耿直进言的人报仇。此刻,他却没有杀掉严 嵩,而是用了一种更残忍的方式严嵩被放逐回家,整日 以乞讨为生,两年后死于荒野。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虽然 他本人也不干净,但他与严嵩的最本质区别就是他心怀万 民,重用人才,严惩贪污,使得大明王朝再一次恢复了活力 和生机。他手握大权为了年轻时的志向而努力,报国救民, 他从未消极怠工,尽心尽力。为了能让大明王朝更加兴旺, 他早早就寻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张居正,悉心培养, 言传身教,可以说日后的张居正改革离不开他的努力,为大 明王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在他的地位和威望达 到近乎顶点的时候,他选择了主动退休致仕,放弃了无数人 都想得到的首辅的位置,他是睿智的,他看到无数首辅后半 生的凄惨生活,此时见后就收,城府不可谓不深,此时的徐 阶是幸福的,他看着自己亲手创造的一切,微笑着离开了这 里,离开了这个带给他痛苦、仇恨、喜悦和宽慰的地方。回 顾自己的一生,他问心无愧,更多的则是欣慰。 四十八年前,他十八岁,家住松江华亭县,在那里他遇 见了一个叫聂豹的七品知县,听从了他的教诲:“我将致良 知之学传授于你。” 四十五年前,他二十一岁,来到北京考中了进士,在大 明门前,他见到了首辅杨廷和,听到了他高声的预言:“此 子之功名,必不在我辈之下!” 三十八年前,他二十八岁,面对首辅张璁的怒吼,他从 容不迫地这样回答:“我从未曾依附于你!”然后他前途尽 毁,家破人亡,被发配蛮荒之地,在那里,他第一次见识了 这个世界的黑暗与残忍。 二十年前, 他四十六岁, 看着自己的老师夏言被人杀死, 不发一言。因为他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规则,报仇雪恨也 好,伸张正义也罢,冲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四年前,他六十二岁,经过十余年的忍耐与经营,他除 掉了严嵩,杀死了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个工于心计,城府深 不可测的政治家,世间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最终他得以善终,活到80 多岁。徐阶已经永远的消逝 了,连同他的时代,尽管他也有不光彩的一面,但这并不影 响功绩,不影响后人对他的推崇,也不影响我对他的敬意。 在本书的结尾处当年明月表达出自己对于成功的理解: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人能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 无愧一生就是最好的。 最后用一首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的临江仙做结 尾,表达我对演绎出精彩历史的明朝无数英雄天才的敬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三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若有机会,我会让你出现在我们家户口本上。 爱的时候轰轰烈烈,你是个宝,不爱的时候,放个屁都 觉得你啰嗦,这就是爱情御姐发飙,威力无穷 闭上眼等待的时间是最难熬的时间 不许和别的男人眉来眼去,肌肤接触,还要记得想我, 你太白眼狼了,去了肯定就忘记我了别说谢谢了,多见外 啊 到家的时候我已经沧桑的不像一个人人啦 民以食为天,现在饿了管不了那么多 我最讨厌拿哥们轻易说是,却又无可奈何 明朝那些事儿 你实在就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高分低能的代表 当一个人不得不走向死亡时,自杀代表着尊严和抗争 真相大白之日。即是你死期来临之时 真是比及时雨还及时啊 在权力面前,从来就没有兄弟的位置 要想往上爬。就不能有原则,不能有尊严,要会溜须拍 马,要会逢迎奉承,什么都要,就是不能要脸! 那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得意! 名留青史,千古流芳 作恶多端 , 名声之臭,罕有匹敌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 能进去的人不是穷凶极恶就是达官显贵。所谓身不能 至,心向往之 小爷心中根本就没有害怕两个字 自古以来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死,而是每天在死亡的威胁 下等死。不知何时发生,只知随时可能发生,这种等死的感 受才是最为痛苦的。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 年华逝去,大浪淘沙 后果可想而知,也不堪设想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一个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骂,而是骂无可骂 坚持以错误开头,用错误结尾,真正做到了把错误进行 到底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所谓有水平,就是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相处别人想不 出的方法 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因素,是人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只要一平均就会原形毕露 你就是口若悬河, 豪言壮语呼之即来, 能讲得江水倒流, 天花乱坠,但做起事来,却是一无是处,瞻前怕后 在高管云集的京城,说他是官都是抬举了他 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还未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不上什么空乏其身,忽然 就天降大任啦 纸上谈兵不行,这个世界是靠实力说话的 人有时候必须有舍弃生命的觉悟,才能找到生路 你就是穷奢极欲,好色之徒,消极怠工,不务正业 虽无显迹,意有之 “莫须有”杀掉了岳飞。“意欲”杀掉了于谦 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 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之奇才 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朱棣同志的主要政绩史: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 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 饭桶废物也是有用的,至少他的愚蠢起到了警示后人的 作用,也是功德无量啊 朱棣根本不是什么善类,他是不会容忍一个知道他太多 秘密,比他还聪明的人一直守在他的身边 要知道,当一个坏人并不难,但要做一个坏到极点的极 品坏人是很难的。没有文化的的坏人干点小偷小摸,拦路抢 劫之类的勾当,最多只能骚扰自己家的邻居老百姓。而读过 书的坏人却可以祸国殃民,危害四方 朝廷中的忠臣们,为了正义和理想与坏蛋们进行了不懈 的斗争,成功了就是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失败了就是人间 悲剧 人缘: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人,让我们一见 如故,感觉温暖,如沐春风。这种气质往往是天生的,我们 都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 历史告诉我们,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奖励啊一般都是有 出息的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 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惧的 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 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从一盘散沙、行将崩溃到众志成城、坚如磐石,从满天 阴云、兵临城下到云开雾散、破敌千里,大明帝国终于转危 为安,北京保卫战创造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奇迹。 事情到这里就算结了,程敏政被这个黑锅砸得七窍冒 烟,回家不久就去世了,唐寅一声叹息之后,对前途心灰意 冷,四处逛妓院,开始了他的浪子生涯。而徐经功亏一篑, 对科举也是恨之入骨,回家就开始烧四书五经,还告诫他的 子孙,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一句屁话,还不 如学点有用的好。他的家教收到了良好效果,八十八年后, 他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出世,取名徐振之,此人不爱读书, 只喜欢旅游,别号徐霞客。 第四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许久,没有认真写一篇博文了,我发现人的惰性就是这 样积累而成的,不想写就什么也不想写了,明朝那些事儿读 书笔记。 发现自己写日记最爱写天气,实在是无语至极。最近一 些天不是很忙, 抽空看了一些想看的书,一些想看的电视剧, 很放松。又抽空做了头发,多海不汗党里的造型,第一次尝 试,齐平的刘海,还算满意吧。这段时光,不紧不慢,还算 舒心。 认真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很想写段读书 笔记。许是书写的太精彩了,忍不住想写几句。一段几百年 的明史,却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第一部里记忆犹新的是那 段八股科举考试,最佩服的是那几百年间就出现的寥寥无几 的三甲状元。张居正也着实厉害。庆幸的是当年黄观投河自 尽,否则以他的气节岂不比那方孝孺等人下场更惨。最想解 开的迷便是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难不能被火化成了灰?最狠 的人非朱元璋和他的四儿子朱棣莫属,为了保全皇帝位,杀 了身边所有的人,宁我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负我,格外觉 得朱棣爱记仇。 最现实的人非李景隆是也,墙头草, 两边倒。 做不成军事奇才也罢,却成了内奸。看完第一部后觉得老天 格外厚爱朱棣,穿了朱允炆的防弹衣不说,连沙尘暴都格外 青睐朱棣一方,那几仗胜利的更外惊险和侥幸。 朱棣和朱元璋都有个共同的地方,狠起来,会绝到底。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但是他们的两位长子又与其相反。朱标 若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应该是位仁君。宋濂天天教他的都 是做皇帝要宅心仁厚,善待百姓。而那位当了十个月皇帝的 朱高炽似乎也是比他老子厚道许多。同样的老子生出来的儿 子们可真是性格迥异。 最喜欢书里写的金戈铁马的场面,不算宏大,称不上写 的精致,却颇有戏剧化。无论是对战陈友谅火烧那些铁索战 舰,还是对战那些前朝元人在那个漫无边界的沙漠里寻找敌 人,或是盛庸在追杀北军时突然帅旗刮倒,都觉得充满了戏 剧化。正是因为如此,战争才能写得如此精彩。第一次发现 即使没有爱情的小说故事里,也能让人看得如此投入。无论 是从哪位强大的将军身上,都隐藏着这样一句话。即使日后 身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 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有人说这些事儿,不够真实,其实在我看来,假假真真 也好,这段历史能够在轻松的氛围里写的如此深刻,已觉得 不易,何必要做到绝对真实呢,本来历史就没有绝对的真实, 即便是正式记载,也不能说明绝对可靠。历史可以写的如此 好看,像书里所说,生涩的道理用最普通的语言来描述,岂 不更易理解。为什么非要钻牛角尖呢。 我想把这部书完全读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枕 边书,它还是不错的选择,应该有很多人都看过,类似于易 中天的品三国。畅销千万册。不过相比之下,无论是品三国 还是论语心得,比起这部书,都逊色不少。 那么长的一本书,我居然都记得书里的人名,有点过目 不忘。哈哈。就此罢笔,如若下次再想到些什么,再来提笔 继续,现在该说的基本都说了,完结。 第五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那些人那些事 朱元璋大概想不到, 自己有一天会坐上龙椅,贵为天子, 君临天下,当初迫不得已跟着造反,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 但形势不由人,一步一步下来,他这个乞丐和尚出身的人也 当上了皇帝。 时势造英雄, 英雄造时势,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 群雄角逐,给了豪强们功成名就的机会,但最终登顶的只朱 元璋一人而已,朱元璋这个被时势造就的英雄最终也造就了 自己的时代。 他大概也不会想到,他的孙子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被四 叔给赶走了;他想不到,自己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百年之 后,帝国却一片狼藉,千里为官只为财啊,他改变不了;他 也想不到,自己废除了丞相,自以为自此之后就是皇帝一人 说了算,但另一个叫内阁首辅的官却比丞相还宰相;他想不 到,自己手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竟然被一个叫王 振的太监给撤掉了,之后的刘瑾,魏忠贤等大名鼎鼎的太监 一个个比皇帝还风光;他还想不到, 他兢兢业业, 呕心沥血, 试图给子孙们做个还榜样,却还是有那么多不成器的败家子 挥霍着他的江山;他想不到,自己荡平四海,自认此后边疆 永固,但有明一代,边患迭起,最后还是被那个他没有放在 眼里的女真给替补掉了。他想不到的太多了,两百多年的大 明王朝,有多少精彩的事情,多少生动的人,这段好看的历 史要是他能想到,那历史的未知性不就没了,还是得有后人 来为我们书写这些。 历史很好看, 我一直这么认为, 但看了明朝那些事儿 , 我才发现,历史可以有趣到这种地步。在我看来,一步有思 想的书就是好书,而有思想,能让人接受,深入人心,又是 基于事实的,就算是好书了,这本书不但具有这些,还生动 有趣,鲜活形象,能达到这么多境界,而作者又是一如此年 轻的非专业人士,那只能说是非常好了,五体投地啊! 出于爱好,我比较喜欢历史方面的东西,当然我承认, 历史确实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着 读着竟然觉得是在看小说,而它确实是基于正史的,不是演 义,能把历史白活到这种程度,真是绝了。 当然,形式很重要,一种好的形式可以吸引很多人,但 最重要还是得有好的内容,这本书可称得上是内外兼修,表 里如一了,内容如形式一般引人入胜。 读历史的作用有很多,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实不 仅仅是这样,手头常备一些历史书籍,不管什么时候看看都 有用,这部书出来之后,有这么一套摆在案头,经常翻翻, 应该感觉不错吧。困难时,看看朱文正是怎么守住洪都,袁 崇焕怎么千辛万苦击退 宁远来犯之敌,再想想长征两万五,觉得这点困难不过 如此了;失意时,看看杨慎,三朝元老杨廷和之子,状元及 第,前途一片大好, 曾经意气风发, 却也躲不过政治的无情, 杖责,监牢,流放,谋杀,他尝了个遍,却能安然处之,专 心休学,最终著作等身,名扬天下;骄傲时,看看陈友谅, 他是什么下场,想想蓝玉、胡惟庸,骄傲是什么下场,还是 被朱元璋给灭了;看看那些个人渣,王振徐有贞魏忠贤之类 的,你会觉得咱还不是那么差劲;读了杨继盛慷慨赴死,杨 涟宁死不屈,就想到了信念的力量真是无穷的,精神真的可 以支配肉体,人的意志可以坚定到如此程度,自愧不如感动 之余也知道了崇尚正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的人生誓言,他做到了,每每此时,自小心中那从军报国建 功立业的想法总被唤醒,顿感天地如此开阔,正是我辈驰骋 时;看看李时珍,想想现在那些个庸医,真是世风日下,人 心不古,现代社会人人为利而来,但总该讲点职业道德吧; 明朝的那些言官,屡屡直言抗上,凛然不屈,宁死不从,现 在那些不惟真,只惟上的人该脸红了吧。 明朝历史真是奇怪, 嘉靖、万历两个皇帝在位将近百年, 虽说多少管点事情,但比起朱元璋朱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国家也能运转下去,这可就要归功于那些辅臣了,那两个 时代产生了多少优秀的政治家,夏言、 徐阶、高拱、 张居正、 申时行等等。明朝官员的内耗是相当厉害的,这些人在你死 我活之余还能顺手把国家给治理了,不是一般的强。看着他 们的斗争,丝毫不亚于刀光剑影的血拼,步步为营,进进退 退,虚虚实实青云直上身败名裂只在旦夕之间,看看那些人, 哪一个不是才高学富身手非凡,却也一个个一败涂地,只能 感叹,一般人真玩不了政治啊! 这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开国名将徐达常遇春李文 忠这些不必说了,嘉靖到万历这一百年,也是人才济济,东 南抗倭有戚继光,镇守辽东,拱卫京师有李成梁,出征朝鲜 有李如松,还有谭纶、王崇古、杨博这些文官出身搞军事的 也做得有声有色,明朝的江山没有他们估计也做不了这么长 时间。戚继光当然是我最服气的了,先是抗倭,每次看戚家 军和倭寇的阵亡比例,往往是个位数对四位数,就是想不通 他是怎么做到的,真刀真枪的拼能有这么悬殊的差距,鸳鸯 阵真有那么厉害?戚家军真的如此勇猛?再是北方守蓟门, 十五年屹立不倒,相当于前十任总兵的任职时间总和,看来 他不但英勇善战,领兵作战三十多年,未尝一败之外,还精 通人情世故,为人慷慨仗义,作为一个纯武将出身的人将领 却能写诗著书,在明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混的风生水起, 等等这些,高山仰止啊!而李成梁就不那么地道了,辽东铁 骑纵横天下,他的战功百年少有,但私心太重,贪欲太强, 对蒙古女真,他是谁厉害谁打,却也从不做毁灭性打击,一 次都打 光了他也无功可立了,于是边疆貌似平安无事,其实是 养虎为患,最终后金的崛起,努尔哈赤坐大,最终对明朝长 期为患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儿子李如松倒是厉害非 凡,远征朝鲜,打得丰臣秀吉手下那些战国名将落花流水, 长国人志气,只可惜天妒将才,英年早逝,可惜了。 海瑞算是明朝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影响力之大古今少 有,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也有他一份功劳。举人出身,四十做 官,还是不入流的教谕,为人又不是一般的正直,这种人头 脑里想的都是忠君爱民,廉洁奉公,和官场规则不接轨,按 说一辈子是没指望了,但正直的人永远都有,所以正直的他 被个别欣赏他的人提拔,官越做越大,事情办得也越来越不 靠谱,名声也越来越盛,海瑞是个好人,但这种正直近于刻 板,廉洁近于苛刻,奉公近于自虐的行为是不是有点过了? 水至清则无鱼,凡事得讲策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有匡 扶济世的理想,但理想的跟着现实走啊!一味的按照自己的 想法去办事只能是日渐封闭,事倍功半了,虽有千古美名但 都是虚的,除了道德理想,也得讲技术,看看徐阶张居正, 这些人无疑更出色。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 看来海瑞得学学, 徐阶就是王守仁的传人,这一点上他做得很好。说到王守仁, 作者把他列为明朝第一号人物,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此人确 实厉害,大哲学家,心学的创始人,军事家,单枪匹马能召 集千军万马,荡平宁王叛乱,政治家,政治上相当成熟,跟 他作对的坏人基本没什么好下场,基本上能在立于不败之 地,文学家,著作颇丰。算是传奇人物了。 皇帝不好当,我算了算,明朝的皇帝平均寿命最多也就 四十吧,像皇帝这种地位高贵,养尊处优,吃好的喝好的, 还有一大帮太医围着转,却寿命不长,什么原因?压力大算 是一个吧,整天得提防着谁暗算,谁图谋不轨,心神不宁, 生活压力也大, 那么多嫔妃, 累啊!最主要是治国理政太累, 每天得批多少奏折,想多少点子,英年早逝也算正常,当然 也有高寿的,像朱元璋、朱棣,这父子俩战乱出来的,长期 征战,身体条件好,活六十多七十正常,像嘉靖、万历祖孙 俩情况就不一样了,虽说活了五十多,但主要是靠偷懒换来 的,不光彩。待遇高就得卖命干活啊!都不容易。 一个朝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皇帝大臣,明朝 有多少个皇帝很少有人能说出来,堪比宰相的内阁首辅近百 人,真正让人记住的不过十人,历史记住的永远只是那些功 勋卓著或是臭名昭著的。就说青史留名的, 各行各业都可以, 只要是对人类的发展有贡献,浓墨重彩也好, 痕迹淡然也罢, 史书上都有一笔,后人的评价可就不一样了,当时的小人物 现在可以是大人物,当是大名鼎鼎的现在也许无人知晓,像 李时珍,像徐霞客,他俩一个医生,一个旅行者,当时或许 籍 籍无名,现在却是尽人皆知,只因为他们有功于人类; 至于那么多名噪一时,位高权重的状元、首辅、尚书有几个 能让人记住? 明朝的特务算是封建王朝里登峰造极的吧。锦衣卫,东 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组织,无所不为,监视、抓捕、审讯、 绑票、暗杀等等,虽说威风八面,但一个政府如果用这么一 些恐怖手段去统治大众,它的脆弱也可见一斑了。还是讲法 制的好,要想坐稳了江山,搞这些是不行的。 王朝更迭是历史规律,中国更有趣,封建社会的大一统 王朝没有一个能超过三百年的,汉唐明清,都是二百多年, 秦隋元则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几十年而已。明朝开国之 初,灭北元,下西洋,修大典,四海归一,万国臣服,泱泱 大国,何等尊崇。 但岁月流逝, 当这些繁华都已成旧日往事, 帝国风光不再时,鞑靼瓦剌又是俘虏皇帝又是兵临京城,东 瀛小国也敢骚扰侵犯,虽说一次次化解危机,但不难看出, 大明帝国已渐渐走向没落,最后苟延残喘也逃不过历史的宿 命,被革掉了。 想起诸葛亮的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 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国家的强盛, 需要一大批人才的支持,但凡盛世,无不是君主励精图治, 臣下各司其职,建言献策,一心为国。而那些黑暗的年代则 是各有各的不同,有主上昏庸不堪,有奸臣蒙蔽圣听,有阉 党为非作歹,有党锢之争,有外戚作乱,但社会大众永远都 是决定历史走向的, 当群众的愤怒达到了顶点,揭竿而起时, 王朝末路就到了。明朝也是如此,后期魏忠贤一折腾,皇太 极在关外骚扰,国内又有天灾,政府还要加派三饷,去剿这 个灭那个,那些当官的还照贪不误,老百姓也不是摇钱树, 活不下去就反了他,大明最终是谁也没剿就被老百姓给灭 了。 明朝那些事儿,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人,有血有肉的 历史人物,精彩生动的历史故事,读了之后真是感触不少, 毕竟才读了一遍, 多读几遍, 每一次读应该都有不同的感触, 这就是读书读史的乐趣所在吧!

    注意事项

    本文(《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