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实验心理学笔记.doc

    • 资源ID:5277806       资源大小:255.58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心理学笔记.doc

    实验心理学笔记关闭好友动态我自己的邮箱 1057620625qq.com编辑往来邮件 正在加载.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备注:编辑删除取消标记:已将此邮件标记为星标邮件。 取消星标第一章引论一、实验心理学的性质(一)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二)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内容1、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涉及心理学实验的一般原理)2、阐述实验法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如何在具体领域中应用实验方法)(三)心理实验及其特点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一)实验中主试与被试主试:实验者,主持实验的人,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二)自变量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三)因变量因变量即行为变量,也就是被试的反应,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对象。(四)额外变量额外变量是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它是要被严格控制在恒定水平的,也被称为控制变量。自变量的种类及有效性:1、刺激特点自变量2、被试特点自变量3、环境特点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当自变量水平或数量有了变化并导致行为改变,我们就说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自变量是有效的)因变量的信度、效度与敏度及种类1、因变量的可信度即信度信度是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而是由其他的因素造成的,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3、因变量的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反之就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的两个典型例证:高限效应(ceiling effect)低限效应(floor effect)4、因变量的种类(1)反应速度(2)反应的准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机率(5)反应的强度额外变量的控制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如不控制额外变量,就会弄不清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影响引起的,还是由额外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而就不能得出结论。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是否能成功的控制那些额外变量。三、各种不同的实验范式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出现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实验范式的价值:1、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2、检验某种新的假设或概念。四、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定性的规律疾病是由病菌造成的。疾病是由阴阳失调造成的。(生物学规律)定量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具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物理学定律)实验心理学笔记:第二章实验设计   有关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1)历史(经历)(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3)选择(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有关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被试内设计真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被试间设计准实验设计多因素设计混合设计非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组)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处理,而另一被试(组)接受另一种处理,然后比较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混合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取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一、非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1、单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XO(2)设计的评价不足:无对照组比较。无前测。没有考虑对机体变量、自变量及其他无关变量的控制。很难排除历史、选择和成熟等内在无效来源的作用。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仅有一组实验组。O1XO2(2)设计的评价优点:由于前测验,可以提供被试的基线数据及某些有关信息全部被试既属于实验组又属于控制组,通常认为选择变量可得到适当控制。缺点:历史常与实验处理的效应相混淆很难控制成熟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前测可能对后测内容和形式产生威胁3、固定组比较设计(1)设计的模式又称静态组或整组比较设计,该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故它不能使用随机化原则来选择被试。XO1O2(2)设计的评价优点:基本上能对历史因素进行控制无前测可以控制测验效应和仪器因素的干扰控制组可以对成熟因素做到有限的控制缺点:对选择这一因素缺乏控制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以及选择与处理的交换作用常常成为混淆不清的因素影响实验的效度。4、事后回溯设计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X)O(1)相关研究设计相关研究设计是在一个被试组内收集两个集合的数据,其中一个数据集合是观察到的结果,另一个则是被追溯的数据集合,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这两个数据集合之间的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无关)O1O2(2)准则组设计要求研究者通过对所研究现象的被试的比较,确定某些被试(准则组)具有一种状态的特征,而另一些被试(非准则组)不具有这种状态的特征,然后去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X)O1O2二、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1、单组准实验设计(1)时间序列设计【设计的模式】:是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O1O2O3O4XO5O6O7O8设计的评价:优点: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缺点:没有控制组。不易控制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设计的模式】:在心理研究中,与选择两等价样本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对应,当只有一组被试时,常用两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而采用常规安排X0。X1O1X0O2X1O3X0O4设计的评价:优点:能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能较好的控制“历史”因素。缺点: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应实验安排的反作用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选择的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也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2、多组准实验设计(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设计的模式】: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控制组。O1XO2O3O4设计的评价优点:增添了控制组两组都有前测验缺点:没有使用随机化方法来分配被试或实验处理两组都使用前测安排(2)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设计的模式】:它是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O1O2O3O4XO5O6O7O8O9O10O11O12O13O14O15O16设计的评价:在该设计模式中,虚线以上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所以该设计具有时间序列设计的特点该设计还可被看作是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推广,所以该设计也具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在两种设计组合的基础上,影响该设计内部效度的因素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即该设计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但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以及选择偏差与实验处理X的交互作用则可能会成为影响该设计外部效度的因素。(3)平衡设计又叫做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在该设计中,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序列和实验时间的序列都采用了轮换的方法。【设计的模式】该设计既称平衡对抗设计又称轮换设计,这两个名称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平衡对抗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往往由于前一个实验处理影响后一个实验处理的效果,因而该实验设计的作用就在于提供对实验处理顺序的控制,使实验条件均衡,抵消由于实验处理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顺序的误差。轮换设计是指在实验中,由于学习的首因率,被试容易记住先实验的内容;又因学习的近因率,对刚学过的内容,被试回忆的效果一般也较好。因而是实验方法上,有必要使实验内容的先后次序轮换,使情境条件和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机均等,打破顺序界限。设计的评价与显著性差异优点:平衡对抗设计是仅有后测的模式,这个设计包括三个分类:组别、时间顺序情况和不同的实验处理。在该设计中,每个分类的每种变量与其他两类的每种变量都是等同发生的,每种处理(每个实验变量)在每列和每行中仅发生一次。缺点:由于不能采取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各组被试只能选择尽可能相等的固定整组,因此人为选择被试组的差异就有可能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这种选择因素也可能会与历史、成熟、练习效应等产生交互作用的效应。三、真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真实验设计来进行实验研究是检验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在使用这类实验设计时,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的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更能客观的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一)完全随机化设计也称简单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化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处理。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RO1XO2RO3O4(2)设计的评价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基本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优点:采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安排实验组和控制组。缺点:使用前测的反作用。(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对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两类方法可以使用。A、对增值分数进行统计分析B、协方差分析法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RXO1RO2(2)设计的评价设立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随机化原则无前测(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参数:t检验非参数:曼惠特尼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RX1O1RX2O2RX3O3(2)实验结果的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纽曼丘尔斯(NK)检验或其他成对比较方法。(二)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又称完全随机析因设计。1、完全随机析因设计的类型因素:对应大写字母AB因素水平:对应小写字母ab(*):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关系A*Ba1a2b1b2b32*3A*B*C2*3*42、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是指研究者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若干组(分组的个数等于实验处理的个数),同时用随机的方法分配每一组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模式Ra1b1O1Ra1b2O2Ra2b1O3Ra2b2O4Ra3b1O5Ra3b2O63、双因素析因设计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主效应:指由每个单独因素(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交互效应:指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1)2x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Ra1b1O1Ra1b2O2Ra2b1O3Ra2b2O4(2)2x2完全随机化设计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解释(三)随机化区组设计随机化区组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区组内被试差异尽量缩小,而对区组之间的差异依据设计要求而定。首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到不同的区组内,使区组内的被试比区组间的被试更接近同质,将被试分好区组后,再将各区组内的被试随机分到各不同的实验处理或实验组、控制组内,因此称作随机化区组设计。原则:同一区组内的被试尽量“同质”人数分配有三种情况: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每个区组内的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数目的整数倍。区组的单位是一个团体。总之,每一个区组应该接受全部实验处理,每一种实验处理在不同的区组中重复的次数应该完全相同。优点:考虑到个别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把实验单元(被试)划分为几个区组,并在统计计算上将这种影响从组内误差中分离出来,从而进一步反应出实验处理的作用。不足:在划分区组时有一定困难,如果在同一区组内各实验单元(被试)的差异较大,就出现较大的误差,对这种情况研究者应该引起注意。1、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2、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  实验心理学笔记: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先驱者:费希纳1860心理物理学纲要心理物理学: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一、感觉阈限的测量(一)感觉阈限1、绝对阈限的定义(1)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2)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一种刺激强度。2、差别阈限的定义(1)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也叫最小可觉差。(2)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的刺激强度的差别。3、测定阈限的实验特点(1)选择好刺激系列和反应系列(物理量为横坐标,心理量为纵坐标)(2)要尽量简化被试对刺激所做的反应(判断有无,辨别相同还是相异)(3)测定的次数要多些(不是分界点而是过渡区,100次以上)(二)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1)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特点: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及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自变量:刺激系列要按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呈现,起点要大于或小于阈限;一般选10到20个强度水平;递增和递减序列要分别测定50次左右(共100次左右);避免被试形成定势,每次呈现刺激的起点应该随机变化。因变量:被试的口头报告当刺激呈现之后,感觉有就报告“有”,感觉无就报告“无”,主试记录“”“”;递增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有”,这一系列停止,递减同理;说不准可以猜,但不可以放弃,也可以记录“?”阈限的确定:阈限是统计值,被试报告“有”和“无”这两个刺激的中点,就是这一刺激系列的阈限。具体计算:可以将所有各系列的阈限求平均数;可以先分别求出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平均数再求出两系列的平均数;也可以将每相邻的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阈限为一组求平均数,然后再求各组的平均数。误差及控制习惯误差:指被试因习惯于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状态,而对新的刺激做了错误的判断。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因过早期望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的错误判断。分析时对递增与递减系列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控制方法是交替应用递增和递减系列的刺激,而且二者的次数相等。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劳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分析时对前一半与后一半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控制方法是以ABBA顺序呈现递增和递减序列,其次数要相等,在整个序列中在前和在后的机会也要相等,(2)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自变量:两个刺激标准刺激(固定的强度,大小不变),每次比较都出现。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匹配呈现。因变量:口头报告,一般用三类反应,“”“”“”差别阈限的确定:A、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Lu);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Ll)。B、在递增系列中的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Ll);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Lu)。C、上限与下限之间叫不肯定间距IU。D、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叫主观相等点(PSE),理论上PSE应与标准刺激(St)相等,但实际有差距,叫常误(CE)。E、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取上差别阈(DLuLuSt)和下差别阈(DLlStLl)之和的一半为差别阈限。上差别阈DLuLuSt下差别阈DLlStLl主观相等点PSEIU/2(LuLl)/2常误CEStPSE差别阈限DLDLuDLl/2(LuSt)(StLl)/2LuLl/2误差及控制除了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还要控制因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同时呈现所造成的误差,用多层次的ABBA法。(3)阶梯法阶梯法是最小变化法的一种变式,它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开始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照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到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时求出各转折点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以用于确定其他多种心理值。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的次数来确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具体做法: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7个,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过程中不变。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过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的某种反应(有或无,大或小)的次数。特别注意:在实验之前需要选定刺激。最大强度:每次呈现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5%。最小强度:每次呈现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5%。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每种刺激强度呈现不得少于50次(1)用恒定刺激法测绝对阈限自变量:57个等距刺激强度因变量:口头报告。有“”,无“”,根据被试对不同刺激所报告有无的次数来求出百分数,以此来计算阈限。绝对阈限的计算: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例如:测定两点阈的实验(2)用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自变量: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标准刺激是能被感觉到的某一刺激强度;比较刺激一般从完全没有被感觉出差别到完全感觉出差别的范围内选定57个刺激强度作为比较刺激。比较要随机呈现,每个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至少要比较100次。因变量:口头报告较早的方法:三类反应“”“”“”后来改进:二类反应“”“”三类反应和二类反应各有利弊,实验时可以根据情况情况选定其中的一种。差别阈限的计算三类反应:上限为50%次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下限为50%次轻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二类反应:取75%的差别阈限。误差及控制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继时呈现,可能产生时间误差。正的时间误差:主观相等点大于标准刺激。负的时间误差:主观相等点小于标准刺激。控制方法是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相继出现的前后顺序交替改变,但次数相同。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其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断。程序: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1)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自变量:让被试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与一个标准刺激相等,标准刺激假设为零。因变量:被试每次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那个数值。绝对阈限的确定:让被试每次调到刚刚感觉不到(即与零标准刺激等值),然后把各次测定数值加以平均即为绝对阈限。(2)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自变量: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调整一个比较刺激。比较刺激是一种连续的量,在被试认为接近时,可反复调整,直到其认为满意为止。因变量:被试每次调整的数值,即其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数值。差别阈限的计算: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方法有两种:把每次调节的结果(或每次的判断)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AEStXSt/N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做差别阈限。AEMXPSE/N误差及控制(视觉长度辨别)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二、阈上感觉的测量(一)心理物理函数心理物理函数:是描述对刺激的心理感受和刺激的物理属性关系的函数。它可以描述某种感觉如何随着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韦伯定律(1)韦伯分数:对于任何同一类刺激,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增加的刺激量,总是等于当前刺激量与一个固定分数的乘积,这个固定分数被称做韦伯分数。(2)韦伯定律:刺激强度水平与差别阈限的大小之间存在固定的数学关系。I/IW(I:差别阈限的大小I:刺激强度的水平W:韦伯分数)(3)局限及贡献:局限:在刺激强度很弱的条件下会失效。作用:使比较不同感觉道及不同条件下的感受性成为可能。费希纳定律(1)费希纳定律的推导确定某种感觉的绝对阈限,然后运用韦伯定律得到绝对阈限上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对应的物理量。S:任何刺激值S0:绝对阈限或假定为零的特殊刺激值K:从S到SO之间的JND数目RK:SK引起的心理量W:韦伯比例RKS0K(1W)(2)费希纳定律的成立条件假定韦伯定律对所有类型和强度的刺激都是正确的假定所有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史蒂文斯定律(1)幂定律的提出1957年,刺激强度和感觉量之间的关系为:SbIaS:感觉量I:刺激强度b: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2)局限幂定律的有效性依赖于被试正确使用数字去标示其真正的感觉量。有批评认为被试给出的数字可能更多地反映他的数字习惯而不是他的感觉。因此史蒂文斯1959年,采用跨感觉通道的匹配技术(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被试紧握手压力计,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震动等。等感觉匹配法:在不同的刺激水平上获得跨通道感觉的匹配,产生等感觉函数的曲线,它可以表示出一感觉通道的刺激值与造成相等感觉判断的另一感觉通道刺激的关系。(二)感觉的直接测量感觉的间接测量:是指借助于某一中介变量或中介反应来测量感觉。(刺激的有无、刺激的等值、最小可觉差的个数)感觉的直接测量:对心理感受直接按其强度赋值。感觉的直接测量法主要有:数量估计和数量生产。(1)数量估计理查森和罗丝(1930)史蒂文斯:以大量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史蒂文斯(1957,1975)提出史蒂文斯定律:幂函数应该代替费希纳的对数公式作为物理规则。史蒂文斯(1957,1958)阐述了数量估计法的两种形式:1、给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告诉他们这一刺激对应的感觉是某个确定值,在随后的实验中,被试要根据标准刺激的数值,给其他的刺激产生的感觉赋值。2、没有标准刺激初始赋值,所有刺激都随机呈现给被试,他们要对第一个呈现的刺激随意指定一个数值来代表它所产生的感觉量,并据此对接下来的所有刺激一一赋值。实验数据处理使用几何平均数:1、几何平均数能避免少数被试在赋值时采用极大或极小的数字的影响。2、如果心理物理函数的幂函数关系正确的话,那么几何平均数能保留在算术平均过程中损失的心理物理函数特征。(2)数量生产给被试一个用数字表示的感觉量值,要求他们调整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量。数量生产法配合对同一感觉的数量估计法测量,可以作为抵消任一种方法固有的系统误差的方式。Stevens1962响度实验(3)心理物理判断的相对性实验中的其他刺激的影响被试对刺激的数量估计受到刺激呈现情境的强烈影响:同一个刺激和其他较弱的刺激一起出现在实验中,往往会被估计为更大的数值;而若与一个较强的刺激一起呈现,往往会被估计为较小的数值。一种观点:情境效应源于被试的反映偏差。无论刺激强度范围如何移动,被试总是用相同的一组数字来进行感觉量值估计,这样效度无法保证。另一种观点:情境效应影响的是被试的感觉量本身。在低强度范围里的刺激之所以被赋予更高的数值,是因为他们听上去更响一些,这不会影响效度。刺激序列效应被试对某一刺激导致感觉的数量估计,往往受到在此之前所进行的其他估计的影响。情境效应是实验中对特定刺激的感觉相对于其他刺激产生感觉的对比增强效果,序列效应则表明感觉估计会受到此前呈现刺激的同化作用。刺激全距的影响数量估计法得到的心理物理函数的斜率,会随着实验中采用的刺激强度全距的减小而提高。(例如2080与3565)这是因为被试在实验中总是倾向采用同样的反应数值全距,而不管实验中所呈现刺激的全距大小。(4)直接数量估计法的应用情绪研究中的应用弗兰肯豪泽(1967):被试的情绪体验估计值和一些生理指标之间存在高相关(比如对紧张的数量估计和肾上腺素的水平有正相关)。霍姆斯拉扼(1967):43种生活事件的影响强度,以及从这些生活事件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长短生活事件量表。(比如闯红灯11,丧失配偶100)社会舆论的测定塞林沃尔夫冈(犯罪行为舆论):为期三年,38名少年法庭法官,286名警官,245名学生,对21种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数量估计。结果:不同职业被试间显出惊人的一致性,由此可以认为这一调查基本说明了对于各种罪行的恶劣程度存在普遍一致的公众舆论观念。(三)心理物理量表测量感觉阈限的目的在于为心理物理函数标定起点,真正确定心理物理函数的走势还需要对阈上感觉进行测量,而对于阈上感觉的量化可以通过心理物理量表来表示。比例量表比例量表既有真正的零点,也有等距单位。关键:如何将零感觉和量表的零点相对应,以获得绝对零点。1、分段法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它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如2倍、3倍、1/2倍、1/3倍等。每个实验只选定同一个比例进行比较,同一个标准刺激比较若干次后,再换另外几个标准刺激进行比较。当把所有的标准刺激都比较完后,便可用与各标准刺激在感觉上成一定比例的相应的物理量值制成一个感觉比例量表。Stevens Davis的听觉响度量表(1936)半分法,给被试一个响度的音作为标准刺激,让他调节另一个音直到他感觉到比标准刺激的音低一半,用这个方法以不同的强度音作为标准刺激,让被试调节另一个音直到他感觉到比标准刺激的音低一半。确定响度的单位(sone)1sone等于一个在绝对阈限以上40分贝的1000赫兹的音的强度。47分贝的响度是2sone,55分贝的响度为4sone。2、数量估计法主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例如为10。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将其他比较刺激的主观强度用数据表示。计算出每个比较刺激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Baker Dudek的实验(1957)标准刺激:假定长度单位1。变异刺激:其他10种比标准刺激长的刺激用幻灯片呈现,时间为30秒。每对刺激随机呈现20次,即要求被试回答20次。空间误差:10次标准刺激在变异刺激之上,10次标准刺激在变异刺激之下。等距量表等距量表要求一个固定的测量单位,单位之间是等距的关系,但没有绝对零点。(假定顺序量表的通过率符合正态分布,顺序量表可以通过PZO转换,转换为等距量表。)1、感觉等距法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将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的距离来制作等距量表。(1)二分法呈现两个刺激:A和C,要求观察者选择第三个刺激B,使得A和B之间的距离等于B和C之间的距离。ABBC八等分灰色光度心理物理量表(2)平均差误法例:四等分量表,2006500Hz,音高同时解决方案ABCDE渐进解决方案二分程序1ACE2ABCE3CDE2、差别阈限法用任何一种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出感觉的绝对阈限。以此为量表的起点,以绝对阈限为标准刺激,确定第一个差别阈限。以绝对阈限加上第一个差别阈限的刺激强度为基准,再测量第二个差别阈限,并以此类推。尽管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物理上是不相等的,但是由于它们在心理感受上具有等距性,因而能够用来建立等距量表。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既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它只要求将事物按某一标准排出一个顺序。要求:让数字的大小能够对应事物属性的等级,而不需要关心量表的单位是否一致。1、等级排列法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个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例如: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做评比,请来了17位评判者,评判的方式是让被试将10张广告排成从美到丑的一个序列,通过众多被试的比较,就可以求出全体被试对同一广告评判等级的平均值,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等级。各广告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2、对偶比较法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大小排列成序。n:刺激的总数配对个数:n(n1)/2如果有五种样品A、B、C、D、E,则可配成5(51)/210对,三、信号检测论信号检测论是现代心理物理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的出现彻底改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心理学笔记.doc)为本站会员(少林足球)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