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docx

    • 资源ID:534694       资源大小:31.21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docx

    第 1 页 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特征码 fJfijRNZcEZdGZNfiMlW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 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为加快垦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为重点,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 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和党的建设,加大 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发 展社会事业,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第 2 页 加快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垦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目标。“十一五“期末,农场实现生产总值 380 亿 元,在 20XX 年基础上翻一番,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非农产 业加快发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4%;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初步建成节约型生产体系,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 20%;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社 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居环境大大改观,城镇人口比重达到 60%以上;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所有 农场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二类地区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 23%。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率达到 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70%,种植业标准化 率达到 98%,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 9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260 亿斤,实现种植业增加值 121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24.2%; 畜牧业标准化饲养率达到 80%,实现养殖业增加值 48 亿元,占 农业增加值的 40%;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 2270 万吨,实现销售 收入 480 亿元;现代流通业物流总量 2100 万吨,第三方物流占 80%以上。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种地 农户社会负担进一步减轻,种粮收益持续增加,增收渠道进一 步拓宽,建立促进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十一五“期末,农场 第 3 页 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 1 万元,年均增长 10%;恩格尔系数 0.3 以下,职工群众生活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80%职工群众家 庭达到总局级小康标准。 -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全部农场出口路及部分骨架公 路实现四级以上硬化连接,50%的管理区与农场实现四级硬化连 接。农场城镇居民住宅全部砖瓦化,人均住宅面积 25 平方米; 农场居民自来水入户率 98%,住宅集中供暖率 50%,燃气普及率 85%,城镇绿化覆盖率 30%;信息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家庭普及 率达到 25%;管理区开通广播电视 100%,数字电视节目入户率 80%以上;重点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处理率 95%,资源 化率达到 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生活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70%以上。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达到“双高“普九标准,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35 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学历全部达到高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初中 以上文化程度 80%;居民点卫生机构覆盖率 100%,人均期望寿 命 78 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 200/100000,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 5以内;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全面普及;新增就业 5 万人,转移种植业劳动力 15 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 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 100%。 -基层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继续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 第 4 页 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推行厂(政)务公开制度 100%,民主议事会建制率 100%。居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50%的农场和 60%的管理区达到民主法制示范单位标准。人口犯 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对社会安全满意率 97%。基层党 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率达到 85%以 上。 (三)遵循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用现代物 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 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 效、农户增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职工群众需求谋划 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 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 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加快垦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 5 页 为重点,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 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和党的建设,加大 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发 展社会事业,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加快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垦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目标。“十一五“期末,农场实现生产总值 380 亿 元,在 20XX 年基础上翻一番,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非农产 业加快发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4%;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初步建成节约型生产体系,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 20%;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社 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居环境大大改观,城镇人口比重达到 60%以上;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所有 农场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二类地区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 23%。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率达到 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70%,种植业标准化 率达到 98%,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 9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260 亿斤,实现种植业增加值 121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24.2%; 畜牧业标准化饲养率达到 80%,实现养殖业增加值 48 亿元,占 农业增加值的 40%;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 2270 万吨,实现销售 第 6 页 收入 480 亿元;现代流通业物流总量 2100 万吨,第三方物流占 80%以上。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种地 农户社会负担进一步减轻,种粮收益持续增加,增收渠道进一 步拓宽,建立促进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十一五“期末,农场 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 1 万元,年均增长 10%;恩格尔系数 0.3 以下,职工群众生活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80%职工群众家 庭达到总局级小康标准。 -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全部农场出口路及部分骨架公 路实现四级以上硬化连接,50%的管理区与农场实现四级硬化连 接。农场城镇居民住宅全部砖瓦化,人均住宅面积 25 平方米; 农场居民自来水入户率 98%,住宅集中供暖率 50%,燃气普及率 85%,城镇绿化覆盖率 30%;信息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家庭普及 率达到 25%;管理区开通广播电视 100%,数字电视节目入户率 80%以上;重点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处理率 95%,资源 化率达到 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生活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70%以上。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达到“双高“普九标准,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35 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学历全部达到高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初中 以上文化程度 80%;居民点卫生机构覆盖率 100%,人均期望寿 命 78 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 200/100000,人口自然增长 第 7 页 率控制在 5以内;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全面普及;新增就业 5 万人,转移种植业劳动力 15 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 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 100%。 -基层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继续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 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推行厂(政)务公开制度 100%,民主议事会建制率 100%。居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50%的农场和 60%的管理区达到民主法制示范单位标准。人口犯 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对社会安全满意率 97%。基层党 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率达到 85%以 上。 (三)遵循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用现代物 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 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 效、农户增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职工群众需求谋划 新农村建设,快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园艺型、技术型特色 农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自然保护区、小城镇建设等旅游资 源,开辟精品农业观光旅游线路。 (九)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发挥垦区资源优势,组织实施生 物质工程,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基材料。加快农村 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 第 8 页 等清洁能源技术,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全面实施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形成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加大生物 质能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加快工农结合以工哺农的循环经济的 进程。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生 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止农业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职工增收长效机制 (十)挖掘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坚持“扩稻玉、上品质、 强经特、增效益“原则,向优质高产作物调整,力争“十一五“期 末,水稻扩大到 1500 万亩,玉米扩大到 500 万亩。向高效经济 和特色作物调整,重点发展亩纯收入 500-1000 元的高效特色经 济作物。向优质专用农产品调整,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啤酒大 麦、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水稻、高效经特作物、饲料饲草作 物基地。城郊农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高效集约化经营, 使有限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十一五“期末,粮食作物种植 面积达到 2850 万亩,粮食总产力争达到 260 亿斤,商品率保持 在 90%以上。 (十一)加快发展畜牧业。大力实施“主辅换位“战略,优化 畜牧业区域布局,扩大奶牛、肉牛、生猪等生产规模。完善良 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良种的引进和培育,优化畜牧业品种结 构。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加快畜牧业由速度型、数量 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的集约式增长方式转变 进程。建立和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机械装备水 第 9 页 平,实现畜牧业生产机械化。加快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建设, 推进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十一五“期末,畜牧业占农 业产值比重达到 40%。各类养殖小区达到 1700 个,各类家庭牧 场达到 3 万个,使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达到 80%以上。良种奶 牛(单产 5.5 吨以上)占存栏母牛的 80%以上,肉牛改良比例 达到 95%以上,商品猪三元杂交达到 95%以上,良种肉羊的比例 占肉用羊存栏的 50%以上,畜牧业收入占居民家庭纯收入 30%。 (十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破除农场既得利益观念,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职工自营经济发 展,激发广大群众自主创业、追求财富的热情,形成非公有制 经济竞相发展的态势。积极鼓励广大民众以民营方式,发展畜 牧养殖、林下经济、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和社区服务。支持 非公有资本以各种方式,参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 办教育、文化、科技和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加大资金支持力 度,用好用活发展基金和专项周转金,培育一批“专、精、特、 新“的中小私营企业,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引导企业提高素 质、壮大规模,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非公有制 企业。“十一五“期末,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200 亿元,占 垦区生产总值的 40%。 (十三)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业,制定出台扶持转岗就业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实施科技入户、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加大省内 第 10 页 外的劳务输出力度,把国际劳务输出做大做强,通过项目代劳 务等方式,把企业建到国外去,在国际市场打造品牌;建立一 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就业服务队伍。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十一五“期末,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15 万人,每年完成 3 万人 的转移就业任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 (十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以中低产 田改造为重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业,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 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拉动能力,增加职 工收入。加快贫困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改善贫 困农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加扶贫投入,完善扶贫机制,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扶贫项目建设步伐。继续实施 “1533“扶贫工程,加强对低收入职工群众的扶持,尽快使贫困 群体脱贫致富,搞好人多地少的贫困农场劳动力转移培训,扶 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 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 24.5 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区工业化进程 (十五)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确立垦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 位,构建起实力雄厚、主业突出、集群发展,具有较强自主创 新能力,强力支撑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业产业格局。大力 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企业 股权结构,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迅速提升龙头企业的经 第 11 页 营层次和竞争能力,努力打造若干个年销售收入十几亿、几十 亿、上百亿的大型企业,在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建设中发挥骨干 作用。加强龙头企业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 开拓能力,着力解决达产达效和运营质量问题,努力成为拉动 基地农户增收的主力军。“十一五“期末,将九三油脂、北大荒 米业、完达山乳业、北大荒肉业发展成核心竞争力强、年销售 收入超百亿元的“航母“企业,3 户企业进入中国 500 强。 (十六)拓展工业发展领域。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以高科 技含量、高附加值和低消耗、低污染为项目准入标准,发挥资 源优势,再上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瞄 准新能源、新材料、新市场,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工业项目,努力发展生物化工、粮食化工、 亚麻纺织和机械制造等产业,进一步拓展工业发展领域。抓住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契机,引导产业和企业向园区聚集,尽快 形成专业分工突出、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 建设全国一流的绿色产业园区。“十一五“期末,打造国家级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0 家,实现年大豆综合加工 700 万吨、水稻 加工 500 万吨、玉米加工 500 万吨、小麦加工 100 万吨、大麦 加工 50 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 50 万吨,生猪屠宰加工 500 万 头、肉牛屠宰加工 50 万头、羊综合加工 500 万只、鲜奶综合加 工 100 万吨。 (十七)鼓励和引导非国有中小企业成长。各分局、农场要 第 12 页 把发展重心转移到工业发展上来,分级构建农产品加工、特色 产品加工支柱企业集群和服务型企业集群。推进农业产业化升 级,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突出优势 和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鼓励创办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园 区集中,在土地、资金、信息网络建设和政策法律服务等诸多 方面对进区企业实行重点倾斜。总局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 构,建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为大型企 业协作配套。“十一五“末期,建设具有突出优势和产业特色的 工业集群园区 70 个,园区平均实现产值 2 亿元以上,年销售收 入超亿元中小企业 25 家,中小企业销售收入占垦区工业的 35%。 五、加强场区公共基础建设,加快农场城镇化进程 (十八)搞好城镇建设布局规划。结合撤队建区和撤并农场 的改革,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充分预留发展空间, 修编土地利用规划,搞好城镇和管理区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产业支撑体系,完善小城镇社会管理职能, 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重点规划建设 5 个人口在 10 万人左右的中心城镇,50 个人口在 1 万人左右的 重点城镇;500 个人口在 1000 人左右的管理区。“十一五“期末, 城镇人口比重达到 60%以上。 (十九)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公路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完成 500 公里骨架公路和 5000 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农 第 13 页 场出口路全部建成高等级路面,50%以上的管理区实现高等级路 面连接,形成城乡通畅的公路交通网络。新建、改建分局、农 场客运站 70 个,新建管理区客运站 40 个、停靠站 200 个,为 人民群众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城镇混凝土道路 150 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 500 万平方 米;建设 1 万户户用沼气池,40 座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 工程,利用沼渣、沼液发展节能设施农业 20 万平方米,5 万户 居民用上清洁能源;建设 5 个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集中处理 能力 1000 万吨/年以上;新增日供水能力 10 万立方米,彻底解 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建设信息传输网络基础设施,重点 建设综合信息网络平台,解决互联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实现固定电话、有线电视、互联宽带和信息网络“村村通“,实 现农业频道节目在全省市县落地。 (二十)加快居民住宅建设。以增加居住面积,提高住房质 量,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大力推进住宅建设。转变居民住房 消费观念,积极引导居民住宅消费,形成高收入住高档别墅, 中低收入住普通商品、经济适用住房,贫困居民、弱势群体住 造价不高、功能配套的实用型住宅格局。结合撤队建区和中小 学集中办学,积极引导撤队居民点住户向农场场部或管理区驻 地集中。启动“康居“工程,加大力度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推进合作建房、合资建房,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老 转业官兵、特困群体的住房问题。强力推进扒迁场部泥草房, 第 14 页 2 年内彻底消灭场部泥草房。搞好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突出北 方农垦园林特色,积极采用以节能为重点的建设新技术、新材 料,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保节能、风格独特的小 区住宅。“十一五“期末,建设住宅面积 750 万平方米,人均居 住面积达到 25 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二十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用现代技术装备和管理理 念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居民服务和公共服务业, 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咨询服务、信 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完善城镇服务功能, 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构筑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产业格 局。加强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尽快构建起以哈尔滨为中枢, 以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和港口码头为平台,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 企业为依托,以综合性、专业性物流配送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 系,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 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 费品连锁经营,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城市 配送中心、农场城镇超市、管理区农家店相配套的现代商品流 通体系。“十一五“期末,实现物流总量 2100 万吨. 物流产业营 业收入 150 亿元。 (二十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农场)和文明生态村(管理 区)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问题,创 建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沼气、太 第 15 页 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 改善居民的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家居清洁化。搞好 小城镇和管理区绿化,建成一批“城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花 中“北方园林生态型城镇。“十一五“期末,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 乡镇(农场)9 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农场)11 个,文明生 态村(管理区)130 个。 (二十三)建设新型农场社区。依据垦区城乡(场区)体系 建设规划,按照撤队建区和撤并农场的改革思路,有计划推进 居民点撤并复垦,每个农场每年至少撤并复垦一个生产队居民 点,力争“十一五“期间撤并复垦居民点 500 个。加快编制管理 区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管理区功能和规模,建设具有现代化农 业特点的管理区。农场、管理区居民区都要按照城市社区管理 方式,设立社区居委会,实行居民自治,加强基础建设,完善 服务功能。“十一五“期末,所有的农场居民社区都建成环境优 美、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农场社会全面进步 (二十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 实现中小学集中办学。继续实施“双高“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 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劳 动者整体素质。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场 办学条件,加强教育设施设备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达到国家规 定的二类以上配置标准。两年内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 第 16 页 除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 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现代化,力争用 3 年时间基本完成农场场 直以上学校校园网建设,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功能。加强教师和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 “十一五“期末,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 100%,高 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0%以上,普通高中优质教育比例达 到 70%,新增劳动力全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二十五)发展卫生事业。加大对农场卫生事业的投入,完 善农场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人员功能匹 配,全面改善农场医院的医疗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整合农场 及基层卫生资源,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和甲级卫生所建设的推 进力度,甲级卫生所达标率 100%,全面实现以管理区为单位的 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加强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补充和培训, 实现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进一步加强信 息网络建设、冷链系统建设、急诊急救建设,全面提高农场及 基层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和急诊急 救能力。“十一五“期末,全面做到小病不出区、常见病多发病 不出场、大病不出分局,急病可以得到急诊急救、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和应对、传染病流行病可以得到有效预防 和控制。继续推行“一网多用“,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在保 持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调整人口结构,确保垦区人 第 17 页 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十六)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构建 分局、农场文化馆和管理区综合文化活动室三级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分局重点建设文化馆、博 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化体育广场,农场重点建设文化馆、 文化体育广场,管理区重点建设“三室两场“。实施国家文化信 息资源共享工程、“2131 电影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创造良好 文化体育活动条件。认真搞好群众文化工作,加强企业文化、 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金色田野“、“城市 之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 活。加强各级文艺体育协会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搞 好“先进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开展省级、总局级文化、体育工 作先进场创建活动。“十一五“期间每年各类大型演出活动和体 育比赛不少于 200 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 70%,“十一五 “期末,垦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 100%。 (二十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实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逐步加大低保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保障能力,符合条件 的全部纳入低保。“十一五“期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现 在的每人每月 135 元提高到 160 元。扩大社会救助范围,重点 解决特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帮助贫困家庭的大学生、高中生 完成学业。完善老年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三无“老人集中供养。 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水平,实 第 18 页 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完善“五险合一“的社会 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统筹能力,实现养老保险总局统筹, 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局统筹,“五项保险“参保覆盖 面保持 100%。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个体人员和灵活就业 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家属医疗保险参保率 达到 80%以上。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大额医疗救助保 险,使患大病、医疗费负担过重的参保人员最大限度地享受到 医疗保障。全部完成漏保、断保人员养老、医疗保险关系接续。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 障 (二十八)深化农场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农场行政管理职能 和管理方式,切实把行政工作的重点转到对各类经济主体提供 政策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继续完善撤队建区改革,积极推进撤销生产队的居民点搬迁。 加快农场布局调整,按照 50 万亩左右的耕地规模,稳妥推进相 邻相近的中小型农场撤并。在撤并农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 管理资源,积极探索把农场社区管委会作为分局派出机构,试 行综合行政执法,加快构建“两级授权,一级派出“的行政体制 和运行机制。 (二十九)完善农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继续巩固和完善以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推进以“ 第 19 页 两田制“为核心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的配 置方式,保障农业职工群众承包土地的权益,防止资源过度占 有造成收入畸高畸低,逐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稳定土地承包 关系,适当延长土地承包期。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正确处理土地收 益分配关系,严格按照基本田、规模田和机动地的定价原则, 合理确定土地承包费的价格和实现形式,建立促进职工增收的 长效机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深化农场税费改革,将土地承 包费中类似“乡镇五项统筹“的费用全部减除。 (三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户本着 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兴办联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农 场,不断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总结推广各地组建农业专业协会 的成功经验,引导农户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 合作经济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 护成员权利,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方式, 逐步推进北大荒农机集团的组建运营,实现现代农机装备与土 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三十一)加强农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场与农 业银行协调配合,发挥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功能,积极 参与垦区的新农村建设,增加农场职工住房、畜牧业、服务业 贷款投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培育由自由人、企业法人或 社会团体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第 20 页 积极探索建立信贷担保机构,为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不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机制,逐步扩大阳光农业保险公 司的服务范围,帮助农户化解自然风险;积极拓展保险业务领 域,开展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推进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的 互补运营。 八、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构建和谐 社会 (三十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 员在建设新农村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选好 配强管理区主要领导,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围绕“职工群众富起来、文明风气树起来、场容区貌美起来“, 大力开展基层党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 力和创造力。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规模培训垦区基层干 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基层干部到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农 村考察培训,全面提高垦区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发挥基层 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十三)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加强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 公开、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议事会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构建 多方式、多渠道的公开平台,及时便捷地把有关决策内容、决 策程序、服务方式、办事途径向社会公布。加强民主参与、民 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让职工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 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推进管理区领导干部直接选举,加 快民主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设民主和谐 第 21 页 的社会主义新垦区。 (三十四)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搞好法制 宣传教育,全方位推进依法治垦工作,不断提高依法治垦的能 力和水平,努力实现垦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 法治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 制,全力推进“平安垦区“建设,坚持开展反封建、反迷信、反 邪教教育活动,“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坚决 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深入打击各种刑事犯罪, 使垦区人口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百姓创造安全祥和、 安居乐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垦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 治环境。 (三十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 业、文明城镇、文明管理区、十星级文明户等“五项载体“的创 建活动。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形成 家庭和谐、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坚持开 展北大荒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普 及推广科学种田知识,进一步提高农垦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为垦区大发展、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 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努力打造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技能的农垦职工队伍,不断提升垦区的文明程度, 塑造垦区文明新风貌。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 22 页 (三十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总局、分局、农场三级都 要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新农村建设工作。各分 局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进驻农场,农场也要选派干部进驻管理 区,具体指导帮助基层单位开展新农村建设。各级党政机关及 相关部门都要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任务,建立责任清晰、分 工负责、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垦区新农村建设的整 体合力。 (三十七)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审时度势把握历史性的 新机遇,在分析垦区内外环境的基础上,统筹场区间经济社会 发展,制定规划。总局、各分局及农场都要制定新农村建设规 划。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主动配合,共同解决涉及规划中遇到的 问题。规划要统筹兼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可行性和 可操作性,有利于实施。要体现其系统性、准确性、实用性、 稳定性和严肃性,发挥其引导和保护作用,使人力、物力、财 力得以充分发挥,在新的形势下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同时新 农村建设规划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小城镇 建设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 (三十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国家主导、多元投入“的 原则,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农场公益事业发展、公共设 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范围,用好国家 资金,确保把投资重点转向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每年 第 23 页 争取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 新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场生产生活条 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建立投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十一五“ 期间,总局每年安排 5000 万元资金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专项补助试点农场、管理区的供水、排水、文化馆、文体 活动室、福利院、场区道路、环保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各分局、农场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要结合各自的新农 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好预算资金。除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家和 农场配套投资外,对既有公益性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建设项 目,农场可采用补贴的方式,吸引职工和其他社会主体进行投 资。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等参与农场基 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 (三十九)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到垦区在 全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作用,要发挥各方面基础条件相对农 村较好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 区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发挥示范作用。 20XX 年选择 20 个农牧场和 130 个管理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 指导垦区新农村建设。各分局、试点农场要及时总结经验,树 立宣传典型,带动垦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十)动员社 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垦区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 设,为垦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要建立总局、分局、农场各 有关部门工作联系点制度,实行逐级帮建、定点帮建,形成一 第 24 页 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军民和 警民共建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知名人士和 志愿者支持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 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推进垦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在 规划设计、招商引资、捐资扶助、提供服务等各个方面献计献 力,尽快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格局。 附:黑龙江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 黑龙江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 标体系 (20XX-20XX 年) 根据黑龙江垦区新农村建设规划(20XX20XX 年) ,结 合试点农场、管理区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 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 了黑龙江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其中农牧场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 42 项,管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 24 项。 一、生产发展指标 农牧场有 12 项指标。 1、生产总值 380 亿元。 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60 亿斤。 3、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 40%。 第 25 页 4、森林覆盖率 23%。 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4%。 6、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 61000 元。 7、单位农业增加值能源消耗率小于 20%。 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70%。 9、种植业生产标准化率 98%。 10、畜牧业标准化饲养率 80%。 11、农业机械化率 95%。 12、种植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 27.5%。 管理区有 4 项指标。 1、种植业生产标准化率 98%。 2、畜牧业标准化饲养率 80%。 3、农业机械化率 95%。 4、种植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 27.5%。 二、生活宽裕指标 农牧场有 11 项指标。 1、农场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10000 元。 2、恩格尔系数小于 30%。 3、城镇化人口比重 60%。 4、人均住房面积 25 平方米。 5、住宅砖瓦化率 100%。 6、宽带网入户率 25%。 7、卫生机构覆盖率 100%。 第 26 页 8、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小于十万分之二百。 9、低保覆盖率 100%。 10、从业人员五项(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保险参保率 100%。 11、登记失业率小于 5%。 管理区有 7 项指标。 1、家庭人均纯收入 10000 元。 2、人均住房面积 25 平方米。3、住宅砖瓦化率 95%。 4、卫生机构覆盖率 100%。 5、低保覆盖率 100%。 6、从业人员五项(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保险

    注意事项

    本文(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李主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