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docx

    • 资源ID:53662       资源大小:11.8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docx

    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 2022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30分)1. 关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关系,正确的是()。A. 古代汉语是源,现代汉语是流B. 古代汉语是旧纸堆,现代汉语是实用工具C. 古今汉语词汇、语法构造差异大,出现断裂2. 说文解字将所收字分为540部,开创了()编字法。A. 部首 B.音序C.笔画3. 辞源和辞海的出版单位不同,前者是由()出版的。A. 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C.上海古籍出版社4. 关于“六书”理论,在文字史上影响最大的是()。A. 班固 B.许慎C.郑众5. 古今字中,古字可以记录多个词,哪个词

    2、占据原字形,一般是由该词的()决定的。A. 使用频率B.使用范围C.使用意义6. 下列各组古今字中,属于古字加声符构成今字的是()oA. 采彩 B.自鼻C.取娶7. 指出“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一句中的通假字()。A. 剥 B.枣C.获8. 下而关于“再的含义错误的一项是()oA.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再”指第二次。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再”指第二次。C. “再拜稽首。“再”是两次。9. 下而关于“牢的含义错误的一项是()oA.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其中“牢”用的是引申义。B. “牢”的本义是牲畜的栏圈。C. 说文:“牢,闲也,养牛马圈也。”牢”的本义是养牛马的圈。1

    3、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属于()。A.单纯复单词中的迭音词B.单纯复单词中的联绵词C.合成复音词11. 古代汉语中,常用作谓语的是()。A.副词 B.动词C.叹词12.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是()。A.使远离 B.很远C.远距离13. 在“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中,“谁”的语法分析应是()0A.作主语 B.作谓语C.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14o古代汉语判断句一般是由()直接作谓语。A.动词或动词性词组B.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C.名词或名词性词组15. 下列()是意念上的被动句。A. 兵败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B. 郁克伤于矢,流血及屡(左传-成公二年)C. 秋九月,晋侯

    4、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16. 下列属于工具书体例的说法是()。A.收录范围B.编纂者C.条目编排 D.注音、释义的方法17. 关于会意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组成的复合体B. 会意字基木包括同体会意和异体会意两类C. “果”字属于会意造字法D. 两个表意符号必须构成新义才能称为会意字18. 由造字素材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类型包括()。A.形符不同的异体字B.声符不同的异体字C.声符意符都不同的异体字D.偏旁不同的异体字19.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oA.颜渊蚤死。 B.长幼之节,不可废也。C.宣

    5、子田于首山。D.七月食瓜,八月断壶。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 “劝学”中的“劝”是勉励。B. “赦之,以劝事君者。” “劝”是劝止。C. “劝农”中的“劝”是勉励。D. “劝蚕中的“劝是勉励。21.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词的木义,不是指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B. 词的木义与引申义是相对而言的。C.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原始意义。D. 词的木义是造字时代的词义,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22. 复合词从语义的角度可以分为()等。A.同义复词B.双义复词C.偏义复词D.转义复词23. 下列不属于使动用法的语法现象有()。A.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B.

    6、齐军既已而西矣。C.日渐暮,遂前足。D.故外户而不闭。24. 下列各句中,含有“前置宾语十之十谓语”句式的是()。A.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B.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C. 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D.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25. 下列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的句子是()。A. 孟子日:“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B.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C. 士季日:“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26. 辞源和辞海在编纂方面有哪些异同点?答:(1)辞源辞海在编纂方而的共同点

    7、是:都有旧本、新本之分;(1分)二者旧本性质相同,都是 以单字为纲、语词为主、兼收百科的大型综合辞书;(2分)二者都采用部首编排法,先说解单字音义,然后 说解此单字为首字的词条,所释各义项都引用书证。(2分)(2)辞源辞海在编纂方而的不同是:二者新本性质稍有不同,新辞源是一部高质量 的阅读 古籍专用的大型工具书,新辞海仍保持百科综合辞书的性质;(2分)新辞源继续使用繁体字,新辞 海使用筒体字;(1分)新辞源释义顺序一般为释木义、引中义、假借义,书证一般用该字词在历史 文献中的最早用例,重在溯源,新辞海释义主要收录古籍常用义和现代常用义,书证不求最早用例,重在 通用。(2分)27. 简述“六书”

    8、造字法的意义及不足。答:(1) “六书”造字法的意义“六书”造字法是汉字研究史上第一次对六书所作的具体说明,也是关于汉字构造的最早理论,它是 汉字构造理论研究的基石。(2分)“六书”造字法的建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 开辟了科学认识汉字形体的途径。(2分)(2) “六书”造字法的不足:A. 许慎对“六书”的某些界说含糊不清,欠于周密。如指事的“视而可识”,近于象形;“察而见意” 又近于会意。(2分)B. 定义与例字相抵犒。如假借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例字的“令”、“长”并不是假 借,而属于词义引申。(2分)C. 汉儒缺少文字与语言的科学观念,就字论字,割裂字与

    9、词、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把字与词混为一谈。 (2分)四、翻译题【共20分)28.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日:“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 对日:“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对日:“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 用之!”注:注意准确翻译加着重号的重点字词。答: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 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 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 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 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 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注意事项

    本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