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pdf

    • 资源ID:5391479       资源大小:234.2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pdf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题第五课时氨和铵盐 复习目标 (1)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 NH4 +的检验。 (3)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4)初步了解常见化肥。 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氨及铵盐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精讲】 1、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 体积的水可溶解700 体积 的氨气。 液氨与氨水的区别 液氨氨水 形成氨气液化氨气溶于水 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微粒种类NH3 NH3、NH3· H2O、H 、H2O、NH 4 、 OH 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2)分子结构 电子式: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3)氨的化学性质 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 H2ONH4 +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 H2O、NH3、H2O、NH4+、OH -、H+ 。氨水为可溶 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 H2O= NH3 H2O。 氨气与酸反应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 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NH 3+HCl=NH4Cl、NH3 HNO3=NH4NO3。 与 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 NH3+CO2+H2O=NH4HCO3或 2NH3+CO2+H2O=(NH4)2CO3 NH3的还原性 A、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4NH3+5O2 4NO+6H2O B、与其他氧化剂反应 4NH3+3O2(纯氧) =2N2+6H2O 4xNH3+6NOx =(2x+3)N2+6xH2O 2NH3+3CuO=3Cu+N2+3H2O 8NH3+3Cl2 = N2+6NH4Cl(白烟) 与盐溶液反应 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 被滴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FeCl3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Fe 3+3NH 3· H2O =Fe(OH)3 +3NH4 + AlCl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Al 3+3NH 3· H2O =Al(OH)3 +3NH4 + AgNO3溶液 先生成白色 沉淀后消失 Ag +NH 3· H2O=AgOH + NH4 + AgOH+2NH3· H2O=Ag(NH3)2 +OH-+2H 2O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一般加热NH4Cl 和 Ca(OH)2的混合物: 2NH4Cl+Ca(OH)22NH3 +CaCl2+2H2O。 A、装置: “ 固体 +固体 气体 ” (与用 KClO3或 KMnO4制 O2的装置相同) 。 B、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C、干燥:用碱石灰(NaOH 和 CaO 固体的混合物) 。 D、验满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F、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2SO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 NH 3与空气的对流速 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加热浓氨水 反应原理: NH 3· H2O=NH3 +H2O。 装置如图1 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反应原理: 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 H2ONH4 +OH-, 加入固态碱性物质, (如 CaO、NaOH、 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 H2O 的分解。 装置如图2 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注意事项 A、实验室用固体铵盐与碱共热制NH3时,不能使用 NH 4HCO3、NH4NO3及 NaOH 固体,因为 NH4HCO3 受热分解产生CO2,使制得的NH 3不纯; NH4NO3受热时易发生爆炸; NaOH 容易吸水结块,不利于 NH3的产生和逸出,且加热条件下 NaOH 容易腐蚀玻璃。 B、吸收氨气 (或 HCl) 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 HCl) 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 (5)工业制法 图 1 图 2 N2+3H22NH3 2、铵盐及NH4 +的检验 (1)铵盐的概念 铵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 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 +HCl 与碱反应 A、NH4 +OH-= NH3 +H2O B、在稀溶液中不加热:NH4 +OH-=NH 3· H2O C、在浓溶液中不加热:NH4 +OH-= NH 3 +H2O 水解反应:NH4 +H 2ONH3· H2O+H + (4)NH 4 +的检验 未知液 OH - 呈碱性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4 +。 【方法精讲】 1、喷泉实验 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 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 的作用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方法 减小容器内压强 A、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 B、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 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 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增大容器内压强 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产生大量气 体。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例如喷雾器、人造喷泉 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 (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 气体HCl NH3 CO2、Cl2、H2S、SO2NO2和 O2CH2=CH2 吸收剂水、 NaOH 溶液水、盐酸NaOH 溶液H2O 溴水 (4)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 装置气密性要好; 烧瓶要干燥; 气体的纯度要高。 (5)喷泉实验的装置 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 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 装置: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 产生喷泉。 装置:去掉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 )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 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开放性问题,或用浸冰水的毛巾“ 冷敷 ” 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 气溶于水 ) 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 生喷泉。 装置: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 大而产生喷泉。 装置:烧瓶中通入H2S(或 SO2),然后通入 SO2(或 H2S),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 有水珠, NaOH 溶液喷到烧瓶内。 2、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推断题中常用突破口 产生白烟、红棕色气体、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等特殊现象为突 破口。 (3)含氮物质的化合价变化及规律 氮元素间的歧化和归中 歧化 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 归中 同一元素高价态和低价态生成中间价态。 歧化: 3NO2 H2O=2HNO 3NO 归中: 6NO4NH 3=5N2 6H2O 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 NH3 O2 NO O2 NO2 H2O HNO3 N2 O2 NO O2 NO2 H2O HNO3 【典例精讲】 【 例1】 下 列 装 置 用 于 实 验 室 制 取 氨 气 并 检 验 氨 气 的 某 一 化 学 性 质 , 其 中 能 达 到 实 验 目 的 的 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D用装置丁吸收氨气 【答案】 C 【解析】 A氨气极易溶液水,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一水合铵,得不到氨气,故A 错误; B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 错误; C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与氮气、水, 观察试管中固体颜色变化,即可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故C 正确; D水的密度大于苯,氨气极易溶液 水,不能防止倒吸的发生,可以选用四氯化碳和水混合物,故D 错误;故选C。 【例 2】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 溶液的 pH,比较氨水和NaOH 碱性强弱 B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研究 Al(OH) 3的两性 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 D加热除去NH4C1 中的少量NaHCO3 【答案】 A 【解析】 A、 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 溶液的 pH,可以比较NH3· H2O 和 NaOH 的碱性强弱, A 正确; B、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会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溶 解 Al(OH) 3,因此不可研究 Al(OH) 3的两性, B 错误; 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所以将蘸有浓氨水和 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能产生白烟,C 错误; D、在加热的条件下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均分解,达不到 除杂的目的,D 错误,答案选A。 【考题精练】 1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 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 DNO 和 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D 【解析】 A、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减小了容器中压强,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液体喷入, 验证了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故A 正确; B、氨气是碱性气体和挥发出的酸分子反应生成铵盐,所以 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故 B 正确; C、利用水封可以避免液溴挥发,故C 正确; D、NO 和 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NH3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故D 错误;故选D。 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 价;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 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铵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铵盐受热分解一定都会产生氨气 ABCD 【答案】 B 【解析】硝酸铵中的氮元素化合价既有NH 4 +中的 -3 价,又有 NO3-中的 +5 价,错误;铵盐都是易溶于 水的晶体,正确;铵态氮肥中含有NH4 +,与 OH-会结合形成 NH3· H2O,该物质分解产生氨气逸出,使 氮肥的肥效降低,因此不应跟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使用,正确;铵盐都是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通 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属于离子化合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正确;弱酸的铵盐能够与酸反 应,如碳酸铵,错误;铵盐受热分解,不同的铵盐随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不同,不一定生成氨气, 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以生成氮气,错误。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叙述正确的是,选项B 正确。

    注意事项

    本文(氨和铵盐(教学设计)-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