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为了加强教学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减少并有效处理教学环节中的各种事故,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列教学事故是指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在教学环节出现的严重过失或过错。下列五十六种情况界定为教学事故,并依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一、教学事故分类及界定第一类上课重大级:1 .在讲课时传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2 .教师一学期私自缺课累计4课时及以上;3 .因教师错误引导或擅离岗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学生严重受伤,产生严重影响。较大级:1 .教师一学期私自缺课累计1课时至3课时;2 .未经系系部批准,擅自删减学期课程内容1/4以上;3 .因教师错误
2、引导或撤离岗位,造成财产损失或学生受伤;4 .教师酒后上课,造成不良影响;5 .整个学期未按教学大纲要求收交作业或不批改作业;6 .丢失学生作业本或记分册;7 .不认真组织教学,教学秩序混乱;8 .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私愤、讲脏话,影响很坏;9 .未完成教学计划预定内容;10 .迟到、早退5分钟以上(含5分钟);11 .教师上课时拨打、接听通讯工具或发送短信。一般级:1 .未经批准,随意调课(含出差);2 .未经批准随意请人带课;3 .教师在授课中有明显的不备课现象,不撰写教案;4 .迟到或提前下课在3分钟以内;5 .穿背心,拖鞋上课;6 .上课时用语言或行为贬损,侮辱学生;7 .教师已事先
3、请假,而系部未及时通知学生,致使空堂10分钟以上;8 .未按要求听课及填写听课记录,未如实填写教师工作量;9 .在教室抽烟;10 .未能按照教学计划有步骤进行授课。第二类考试重大级:1 .考试时试卷及其它有关工作未准备好或监考教师迟到5分钟以上(含5分钟),致使考试无法进行;2 .试题严重出错,影响考试正常运行;3 .泄漏考试内容,或以划定过窄考试范围等方式变相泄漏考试内容,造成一定后果;4 .未按评分标准评定成绩,或考分评出后又随意更改学生成绩;5 .监考教师失职,造成考场秩序混乱或大面积试卷雷同;6 .管理部门丢失在校生考试成绩;7 .教师核算学生总评成绩态度不严肃,放学生过关。一般级:1
4、监考教师迟到5分钟以内;8 .结束后收回的试卷数与参加人数不符;9 .考试评分后不按要求提供参加考试学生的试卷;10 考试后教师不在规定时间内送报成绩、试卷分析表或提供考卷备查。第三类管理重大级:1 .违反规定,发放虚假毕业证书;2 .涂改学生成绩或出具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成绩、学籍、学历证明;3 .利用虚假广告、虚假性宣传、难以兑现的承诺进行计划外招生;4 .学生学籍差错15人以上(含15人)。较大级:1.审查不认真,错发学生毕业证书或水平考试证书;5 .(二)在上课时间内未按时打开公共教室或周末无人打扫公共教室;6 .未及时报修或报修后未维修而影响正常上课;7 .学生学籍差错514人。一般级
5、1 .每学期教学正常运行之后出现因排课、排考不当造成教室使用冲突或造成无教师到课,事发后未能在接报15分钟内妥善解决;2 .遇放假、临时性安排及全校性活动,通知及调度不及时,致使教学秩序混乱;3 .学生学籍差错4人以下(含4人);4 .未及时上报学校要求的有关材料造成一定损失。第四类教材及教学仪器设备重大级:1.选择使用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材料;5 .因管理不善造成教学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价值2000元以上。较大级:(一)非客观因素两周后,按种类仍缺教材15%以上;(二)因教师未及时报出所用材料或教材管理人员未及时预定教材,使学生在开课两周内未能拿到教材;(三)订购过时教材或报废教材,价值
6、在3000元以上;(四)因管理不善造成教学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价值达100O元以上。一般级:(一)单课教材错购,价值在1000元以上;(二)因管理不善造成教学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价值达100元以上。二、教学事故的处理:(一)一般级教学事故由教务处作出认定并作系部内部通报。重大级、较大级教学事故由教务处会同有关部门作出决定,由学校向全校通报。重大级教学事故由学校给予主要责任人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同时给予待岗及以上处分,直至解聘。较大级教学事故由学校给予主要责任人以警告、待岗及以上处分。一般级教学事故由教务处给予主要责任人通报批评。(二)由于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事故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三)对重大级事故发生后的主要责任人,三年内暂缓评定职称和评优评先。对一般级事故发生后受到处分的主要负责人,本年暂缓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四)教学事故发生后,事故所在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向教务处报告。教务处查实后做好记录,报告主管领导,会同有关部门对事故作出认定,以核定处理办法。一般级报告处理通报由教务处签发;较大级事故处理通报由主管校长签发;重大级教学事故通报需经校长办公室会议研究后,由校长签发。对事故故意隐瞒者,或教学检查人员对所发现的事故拖延不报者,以渎职行为论处。三、附则(一)教学计划内的实习、实训、实验等课程等同于课堂教学;(二)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