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学生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贯彻落实“减负增效”政策,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规范作业管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依据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及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旨在科学合理地管理学生作业,确保作业的有效性、适度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所有学科的作业布置、反馈、批改、管理及评价均应遵循本制度。第三章制度目标1 .减轻学生负担:合理规划作业量,避免学生因作业过多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与身体疲惫。2 .提高作业质量:确保作业内容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3 .促进家校合作:增强家长对作业管理的理解与支持,形
2、成良好的教育合力。4 .监控与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作业反馈与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效果。第四章管理规范5 1节作业布置1 .作业量:每位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每次作业的量。小学阶段每周作业总量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阶段不得超过8小时。2 .作业内容:作业应紧扣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注重实践性、趣味性与创造性,避免单一的机械重复性作业。3 .作业形式:鼓励多样化作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书面作业、实验报告、项目研究、社会实践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1 .及时反馈:教师应在布置作业后的一周内,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及时反馈,以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错误并改正。2
3、反馈方式:反馈应包含评分、评语及改进建议,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自我反省与提高。3 .评估标准:作业评估应遵循“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表现。4 3节家长参与1 .家长通知:学校应定期向家长通报作业安排及相关政策,增强家长对作业管理的理解与支持。2 .家长反馈:鼓励家长就作业内容及量提出意见与建议,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的声音。3 .家校互动:建立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机制,确保家长在孩子作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五章执行流程1 .教师准备:教师在教学计划中预先制定作业安排,确保内容合理、适度。2 .发布作业:通过班级微信群、学校官网等途径向学生
4、及家长发布作业。3 .作业记录:教师应对每次作业布置情况进行记录,保留作业布置的相关资料。4 2节作业收集与批改流程1 .作业收集: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按时提交作业,教师负责收集并登记。2 .作业批改:教师应按照反馈规范,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记录评分与评语。3 .反馈与交流:教师应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作业反馈,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第六章监督机制学校应成立专门的作业管理小组,负责作业管理制度的落实与监督。小组成员包括校领导、教务处人员、班主任及部分教师代表。第2节监督流程1 .定期检查:作业管理小组应定期对各班级的作业情况进行检查,收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反馈意见。2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座
5、谈会等方式收集作业管理的相关数据,分析作业量、质量及反馈情况。3 .整改建议: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落实情况。4 3节评估与改进1 .年度评估:每学年末,学校应对作业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与不足。2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作业管理制度,确保其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需求。第七章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2 .本制度的修订应经过教务处审核,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结语通过本制度的实施,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希望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推动作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