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级实验室感染性物质运输保藏制度第一章总则为确保二级实验室在运输和保藏感染性物质过程中,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标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该制度旨在规范感染性物质的运输、保藏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感染性物质运输和保藏的二级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病毒和病原体等感染性物质。所有相关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第三章法规依据本制度依据以下法规和标准制定:1 .传染病防治法2 .危险废物管理条例3 .生物安全法4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规范(GB19489-2008)5 .其他相关国家和地方的法规及标准。第
2、四章管理规范4.1 责任分工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熟悉并遵守本制度。2 .运输人员:负责感染性物质的运输,确保按照规定的安全标准进行操作。3 .保藏管理员:负责感染性物质的保藏管理,确保其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4.2 运输要求1 .包装要求:-所有运输的感染性物质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包装材料,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包装必须标明“感染性物质”标识,并附有相关的安全数据表(SDS)o2 .运输工具:运输工具应符合运输感染性物质的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运输过程应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防止感染性物质变质。3 .3保藏要求1 .储存环境
3、感染性物质应存放在专用的冷藏、冷冻或阴凉干燥的环境中,确保其稳定性。储存区域应设有温湿度监控设备,定期记录并保存监测数据。2 .标识与记录:-所有保藏的感染性物质必须进行详细标识,包括物质名称、来源、保藏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保藏管理者应建立完整的保藏记录,包括物质的接收、存放、使用及废弃情况。第五章操作流程5.1感染性物质的运输流程1 .准备阶段:-运输前,实验室负责人需审核运输计划,确保所有材料和设备的完整性。-运输人员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如手套、口罩和防护服。2 .包装和标识:-按照规定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包装和标识,确保信息的清晰和准确。3 .运输实施:-在运输过程中,运
4、输人员应全程监控运输条件,确保不发生泄漏或损坏。-运输途中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5.2感染性物质的保藏流程1 .接收阶段:收到感染性物质后,保藏管理员需核对物质的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登记。-按照规定的存储条件,将感染性物质转移至指定的保藏区域。2 .存储管理:定期检查存储环境,确保温湿度符合要求。建立定期的保藏物质清单,确保信息的实时更新。3 .使用与废弃:使用感染性物质时,需提前向实验室负责人申请,确保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使用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废弃处理,并做好记录。第六章监督机制6.1监督检查1 .定期检查:-每季度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对感染性物质
5、的运输和保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符合制度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并形成书面记录。2 .不定期抽查:-根据需要,随机抽查运输和保藏过程,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3 .2记录与汇报1 .记录要求:所有运输和保藏活动均需详细记录,包括日期、地点、操作人员和物质信息等。记录应保存不少于三年,以备查阅。2 .汇报机制:-发现违规行为或安全隐患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形成书面报告。-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第七章附则本制度由实验室管理部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变化,定期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上为二级实验室感染性物质运输保藏制度的详细内容,涵盖了制度的目标、适用范围、管理规范、操作流程、监督机制及其他相关条款。希望该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实验室的操作流程,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