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解读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本文围绕“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个单元人文主题,让学生习得“感受语言的风趣”这一要素。本文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不仅内容有意思,而且语言风趣幽默。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是多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了,但在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杨氏之子安排两个课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以读学文来帮助理解语言的风趣幽默。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 .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正确读准“为、应”等词的音。教材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
2、句子中的节奏停顿。3 .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节奏停顿。难点: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板书设计21杨氏之子杨氏子甚聪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出示姓氏店铺图同学们,猜猜看这两家店是谁开的呢?(二)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三)理解课题。设计意图:学生的姓氏为切点,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二、初读感知(一)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出示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
3、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三)指名朗读,检查字音。纠正“为”、“应”读音。(四)指导书写。L重点指导书写“禽”,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禽”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和提。2 .学生描红临写。3 .展示交流评价。(五)概括课文大意。(六)同桌合作划分节奏。L出示合作朗读要求:在课文上标注出停顿处,尝试把课文读流畅。4 .指名朗读,读出节奏。说说为什么这样划分节奏。(七)再读,读好断句。设计意图:学习目标,能根据学习要求解决基础问题,把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三、品读感悟(一)疏通句意,交流学法。出示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要求:L试着用自己
4、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5 .讨论梳理句意的方法。(二)学生汇报交流学法,教师指导。L出示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1)指名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这句话告诉我们杨氏之子的什么信息?6 .出示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1)指名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7 .出示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1)指名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8 .出示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1)指名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5.出示第五句: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指名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杨氏之子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的版本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收集一些世说新语中“妙语趣答”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