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学生资助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保障其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资助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该制度旨在规范困难学生的认定流程,确保资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第二章目标与适用范围2.1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L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资助。2.明确困难学生认定的标准和流程,提高认定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3.建立健全困难学生的追踪和评估机制,确保资助效果的持续性。2.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在籍学生,包括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及其他在读学生。第三章法律依据本制度依据以下法规和政策制定: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资助条例3 .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4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内部规定。第四章管理规范4.1 认定标准困难学生的认定应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年收入、财产状况、负担情况等。2 .学生的个人情况:学生是否为孤儿、单亲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特殊情况。3 .其他相关因素:如家庭成员的就学情况、父母的就业情况等。4 .2责任分工1 .学生资助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2 .各学院:负责协助学生资助中心进行学生的材料收集和初步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3 .班主任及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个人
3、情况进行了解,并协助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第五章操作流程1 .申请人提交材料:学生需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收入证明、资产证明、户口本复印件等。2 .初审:各学院负责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3 .公示:审核通过的困难学生名单需在学校网站或公告栏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4 .2复审与认定L复审:在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学院应组织复审小组进行核实,必要时可进行家庭走访。2 .认定结果:复审完成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由学生资助中心进行汇总,并报学校审批。3 .3资助发放经审批通过的困难学生将于规定时间内,按
4、照学校的资助政策,发放相应的资助款项或物资。第六章监督机制6.1监督内容L认定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向师生公布认定工作进展、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2.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助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挪用、滥用现象。6.2反馈与改进1 .设立意见箱或热线电话,接受师生对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 .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议,评估认定工作的效果,针对问题进行整改。第七章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学生资助中心负责解释。2 .如需对本制度进行修订,需经相关部门协商并报学校审批。第八章其他条款1 .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2 .修订流程:如需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必须在每学年结束时进行总结,提出修订建议,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核后实施。以上为学校学生资助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的详细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确保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以促进教育公平,帮助更多的学生克服经济困难,实现学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