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练习.docx

    • 资源ID:549734       资源大小:17.6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练习.docx

    1、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选择题1. (2019湛江高三11月调研)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知其突出的意义不在于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见团结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题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故D项错误。2. (2019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2、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农民阶级发起的,主要集中在反封建,并未理性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害,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依然对帝国主义抱有希望,并未理性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故B、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反帝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故D项正确。3. (2019银川二模)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3、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这说明共产国际()A.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B.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C.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D.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答案A解析材料中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说明共产国际重视国共关系,故A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并非干预中国革命,故B项错误;共产国际通过指示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此时国共两党非敌对关系,不存在两党和平共处的问题,故D项错误。4. (2019北京顺义一模)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根据学者观点绘制的结构图。按此理解属于“组织反应”的是()A.兴办开平煤矿B.提出三民主义C.宣传民主

    4、与科学D.共产党成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开矿办厂属于技术层面,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制度层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民主与科学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共产党的成立属于政党组织形式,故属于组织层面的内容,故D项正确。5. (2019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A.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答案D解析土地改革是中共在农村推行的措施,而材料提供的主体是国民政府,

    5、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强调对各阶级积极性的调动,材料则是强化对两广地区的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可知不是军阀的勾结,故C项错误;通过“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可将这一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保障当时国民政府将要进行的北伐战争,故D项正确。6. (2019蚌埠一模)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这表明中共()A.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B.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C.准备发动农

    6、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D.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政治态度。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而非把发动农民当作中心工作,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农民对国民革命的重要性,未涉及国民党右派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希望发动农民来争取国民革命的胜利,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故D项错误。7. (2019江西师大附中高三3月月考)1927年5月,国民党中执委训令:“河南各省党部、各农民协会、各妇女协会等,均停止活动,应即听候中央调查同时,湘、鄂农民运动也逐渐被镇压下去。这一现象反映

    7、出()A.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正式破裂B.国民党惧怕农民运动高涨威胁其统治C.中共忽视领导农民运动的教训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国情答案B解析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正式破裂,故A项错误;国民党停止农会活动,镇压农民运动,反映出对农民运动的惧怕,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并没有忽视领导农民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对农民运动的政策,此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尚未提出,故D项错误。8. (2019黑龙江哈三中二模)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

    8、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B.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C.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D.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答案A解析“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掌握领导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问题,故B项错误;1925年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与社会主义革命路线无关,故D项错误。9. (2019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1930年5月,中共明确指出:反对国民党改组派的对外修约主张,揭露国民党包括改组派在内的各派系为“帝国主义代理人”。这表明中共()A.正式与国民政府分道扬镶B.树立了较为鲜明的民主革命立场C.明确

    9、了消灭资产阶级专政D.在党派关系上带有“左”倾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共正式分裂,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没有明确反对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这种做法是继续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并不带有“左”倾色彩,故D项错误。10. (2019福建高三单科质检)1934年,红七军团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从中央苏区向闽、浙、赣、皖诸省挺进,后与新红十军会师,开辟了浙闽边根据地。其意图是()A.配合苏区第四次反“围剿”B.缓解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C.威胁苏杭等日伪中心城市D.保护淞沪战场的战略侧翼答案B解析第四次反“围剿”发生

    10、于1932年,故A项错误;为了“剿灭”红七军团开辟的新的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不得不抽派军队前去镇压,这就会减少其在第五次“围剿”中的机动兵力,从而有利于缓解中央红军在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故B项正确;苏杭等日伪政权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故C项错误;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故D项错误。11.(2019福建高三文综质检)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C.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得出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错误,故A项错误;陕北属于西

    11、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红军的群众基础在西部山区薄弱错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日本的不断侵华,国民党也不断对红军进行“围剿”,故此时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红军长征的时间是19341936年,原因是国民党的“围剿”,此时国共还未达成联合抗日,故D项错误。12. (2019河南高考考前预测)1932年颁布的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这表明()A.地主土地所有制重新确立B.土地革命的成果得到承认C.政府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D.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缓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

    12、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可知地主土地所有制重新确立,故A项正确;规定否定了土地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维护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并没有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故C项错误;该规定不会缓和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 (2019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

    13、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

    14、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在我国国家统一中的表现。答案(1)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思想: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帝国主义势力破坏着国家统

    15、一;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或以武力统一为主、和平统一为辅)。(言之成理即可)表现:新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反对分裂,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言之成理即可)14. (2019孝感高三六校联盟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材料二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

    16、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材料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回答: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案(1)不同:材料一

    17、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不正确。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可得出工人阶级的斗争决

    18、定着全国革命高潮;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可知农民斗争是决定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2)第一小问道路,材料一强调城市工人阶级的作用,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第二小问是否正确,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国情,很明显是不正确的;第三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只能是农村。(3)马克思认为革命应该在工人阶级力量较强的城市爆发,材料一坚持城市中心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但是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注意事项

    本文(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