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确保组织在项目管理、产品开发及日常运作中能够有效管理和维护配置项,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与一致性,特制定本配置管理制度。该制度旨在规范配置管理活动,确保相关流程、行为及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组织内部规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第二章目标本制度的主要目标包括:1 .规范配置管理的流程和行为,确保配置项的一致性与可追溯性。2 .提高组织在配置管理方面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因配置错误导致的风险。3 .促进跨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配置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4 .提供持续改进的基础,通过对配置项的监控和评估,优化管理流程。第三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涉及配置管理的
2、部门与人员,包括但不限于:1 .项目管理部门2 .产品开发部门3 .IT运维与支持部门4 .质量管理部门所有相关人员应遵守本制度,确保各项配置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章管理规范4.1 配置项定义配置项是指在项目或产品生命周期中,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管理的所有实体,包括但不限于:- 硬件设备- 软件应用- 文档资料- 过程与程序4.2配置管理流程1 .配置识别确定需纳入管理的配置项,建立配置项清单,确保所有配置项均有明确的标识。2 .配置控制对配置项进行变更管理,确保任何变更均经过审批并记录在案。变更申请需包含变更的理由、影响分析及实施方案。3 .配置状态记录定期更新配置项的状态,确保所有变更及其结
3、果均有记录可查。配置管理数据库应保持最新状态,便于查询与审计。4 .配置审计定期进行配置审计,以确认配置项的状态与记录的一致性,并识别潜在的配置问题。5 .3角色与责任1 .配置管理负责人负责制定配置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及监督配置管理活动,确保制度的执行与落实。2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中配置项的管理,确保配置项的识别、变更及状态记录符合规范。3 .开发与运维人员负责配置项的具体实施与维护,及时更新配置状态,确保信息准确。4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配置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确保其符合内部规范与外部标准。第五章操作流程5 .1配置项识别流程1 .各部门在项目启动时,明确需要管理的配置项。2 .制定配置项清单
4、记录每个配置项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版本、状态等。3 .通过会议或工作坊形式,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对配置项的识别达成共识。4 .2变更管理流程1 .任何配置项的变更需填写变更申请表,进行初步评估。2 .变更申请提交至配置管理负责人审批,审批结果需及时反馈。3 .经批准的变更需记录在配置管理数据库中,更新相关文档。4 .变更实施后,需进行结果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效果。5 .3配置状态记录流程1 .各部门定期(如每月)更新配置项状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2 .配置管理负责人定期检查配置状态记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3 .配置管理数据库应提供便捷的查询功能,方便相关人员查阅。4 .4配置审计流程1 .配
5、置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配置审计,审计频率可根据组织需求而定。2 .审计内容包括配置项的识别、变更记录、状态一致性等。3 .审计结果需形成报告,并提交给管理层,作为改进依据。第六章监督机制6.1监督与评估1 .配置管理负责人定期对各部门配置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估,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2 .通过定期的会议、报告等形式,通报监督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3 .2反馈机制1 .各部门应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对配置管理活动提出意见与建议。2 .配置管理部门应定期收集反馈信息,分析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第七章附则1 .本制度由配置管理部门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2 .本制度如需修订,需经管理层审核,修订后的版本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结语通过建立和实施配置管理制度,组织能够有效管理和维护其配置项,减少因配置错误导致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希望各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共同推动配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