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东汉的兴衰课堂检测375.docx

    • 资源ID:552244       资源大小:70.1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汉的兴衰课堂检测375.docx

    1、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 (2021广东九年级模拟预测)汉顺帝去世后,梁太后临朝。梁氏一门前后有七人封侯,女子七人被封君,二人为大将军,三人为皇后,六人为贵人;娶公主为妻者三人,文武大臣五十七人。这说明当时()B.东汉时期外戚专权D.东汉豪强地主横行A.梁氏一门人才辈出C.东汉时期宦官专权【答案】B【详解】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梁太后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说明当时外戚专权的局面,B正确;梁氏一门并非人才辈出,而是仰仗梁太后的权势,A排除;题干反映的不是东汉时期宦官专权或豪强地主横行的问题,而是反映太后临朝造成外戚专权的问题,CD排除。故选B。2. (2021广东阳西九年级一模)下图是中国国家

    2、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当时何种社会现象()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C.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B.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D.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答案】A【详解】东汉的陶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故A符合题意;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与“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不符,排除B;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与豪强大族的住宅不符,排除C;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与“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不符,排除D。故选A。3. (2021广东大埔七年级期末)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

    3、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农民起义的打击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由太后主政,太后依靠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外戚宦官专权,他们打击异己,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成为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A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B项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但并不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

    4、C项王莽统治是在东汉建立之前,与题意不符。故选D4. (2021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U),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a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

    5、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5. (2021广东高州七年级期末)下图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个朝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一朝代是C.西汉D.东汉【答案】D【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这样就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6、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 (2021山东惠民七年级期末)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皇帝和帝歹易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IO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A.“七国之乱”的爆发B.“八王之乱”的兴起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及表格分析可知,这一现象导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西汉景帝时

    7、期;B项发生在西晋时期,D项出现在西晋灭亡后。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 (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一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

    8、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8. (2021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末)大泽乡起义和黄巾起义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对这两次农民起义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统治者不得民心,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的B.都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C.两次起义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规模较宏大D.都是带有一定宗教形式的农民起义【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起义都是统治者不得民心,残暴统治引起来的,A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起义打击的秦朝政权,B不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是突发性的,黄巾起义经过精心准备,C不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没有宗

    9、教色彩,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 (2021河南伊川七年级期末)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BSTI-阕-卜PlT不沏-卜山附TI-麻化MA.西汉、战国、新、东晋、三国B.战国、新、西汉、三国、东晋C.战国、三国、新、西汉、东晋D.战国、西汉、新、三国、东晋【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西汉和东汉中间有短暂的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10、皇朝至此完。空白处为战国、西汉、新、三国、东晋,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0. (2021河南息县九年级模拟预测)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题干三幅图片和甲骨文无关,故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的高超技术。“汉并天下”瓦当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能印证西汉的建立和统一。

    11、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故题干三幅图片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司母戊鼎出现在商朝,那时还未创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上的字是金文,不是隶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首先因汉字演变顺序的不完整排除A,然后根据司母戊鼎的所处朝代排除C,根据司母戊鼎的文字排除D二、综合题11. (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王封地。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单于逃走。材料三(一)刘

    12、秀建东汉,数措并举稳局面;努力有回报,社会安定现治世。(二)东汉后期多黑暗,君权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义天下应。(1)材料一中的人物在关注民生方面有哪些相同的举措?为此出现了怎样的局面?(2)材料二中空白处应填写哪位历史人物?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除材料中采取的措施外,还有哪些措施?(3)阅读材料三,说说东汉后期哪一现象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短诗二中的“起义”是指什么?这次“起义”有何影响?(4)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从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答案】(1)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了农业劳动力;比

    13、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主父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等。(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沉重打击力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4)治国安邦要关注民生,赢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汉高祖与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关注民生方面汉高祖与光武帝都是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了农业劳动力;为此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

    14、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因此空白处应填写主父偃。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除材料中采取的措施外,还有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由“东汉后期多黑暗,君权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义天下应。”可知,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丕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史称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沉重打击力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认识到,治国安邦要关注民生,赢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注意事项

    本文(东汉的兴衰课堂检测375.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