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战略与前景研究.pdf

    • 资源ID:5526062       资源大小:524.13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战略与前景研究.pdf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 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总体研究报告二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战略与 前景研究 摘要 一、丽水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挑战和制约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的浙闽结合部,辖区面积17298 平方公里, 2008 年末人口达 255.4 万,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属于浙江省 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 为了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丽水市利用沿海 的温州、台州产业转移机会,一度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了 金属制品、皮毛等制品、通用设备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电器机 械及器材制造、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塑 料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等10 大支柱性工业产业。但丽水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又受到江西、 福建等同等欠发展地区强有力的竞争,并且相对于江西、福建等地区, 丽水现有的工业支柱产业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丽水市如 依靠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将受到周边地 区激烈的竞争约束和严峻的挑战。 实际上这种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 接的竞争不仅仅来自周边同等欠发展程度的江西、福建等内陆地区, 也来自东南亚、 南亚甚至非洲等欠发达地区, 所以依靠沿海地区产业 转移承接,丽水市将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由于丽水处于浙江和长三角“上风上水”地带,国家 和浙江省对环境保护要求加强的背景下,丽水必然被要求走一条不同 于“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其发展模式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二、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可行性 自然生态恶化激起的可持续发展认同,以及健康风险加大, 诱导 了消费服务生态化和生态环境经济化。同时,由于日益加深的老龄化 趋势,养老经济异军突起, 基于生态型的养老服务需求迅速上升。由 生态消费革命和养老经济共同推动下,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应运而生。 在一些生态资源条件良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休闲养生经济逐渐 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主要产业包括: 面向具有充分闲暇人群的生态 养生服务和面向间歇性闲暇人群的生态休闲服务,以及由生态养生、 休闲服务派生的对外养生教育、护理培训等服务和养生用品制造业 等。概括起来,它具有以下方面特点:其一,生态性;其二,异地市 场服务性;其三,高端性;其四,高度集群性;其五,高度专业化和 高度分工;其六,高度外向型;其七,高附加值。 但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模式,它对地区的资源和 区位条件具有严格的要求: 一是,对优质生态资源的高度依赖, 二是, 与主要目标市场具有中度临近距离的区位要求。而丽水则完全具备了 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条件要求。 首先,丽水市是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高地”,气候适 宜,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也因为山灵水明,形成了一系列 有利于养生的遗迹、 民俗等人文资源, 为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 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丽水市位于长三角都市圈边缘的浙西南,距温州 126 公里, 距金华市 122 公里,距杭州 292公里,距上海 512 公里,区域区位优 势明显。在现代交通工具条件下,既能有效保证丽水与上海、杭州、 宁波等大都市区之间便利通勤往来,有效的纳入大都市区人群进入目 标市场,同时又与大都市区保持了适当的通勤距离,成功地远离了城 市的喧嚣,有效的保证了完整的生态资源。 三、丽水市经济发展定位与前景预测 鉴于丽水市第二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竞争困境,丽水市应充分利 用其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市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 养生经济,优先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龙头产业生态养生服务 业,重点发展面向老年人口的生态养老服务和面向孕产妇、婴幼儿的 生态养胎育婴服务,做好生活养生护理、保健养生护理、医疗卫生护 生 态 休 闲 养 生 经 济 市 场 需 求 供 给 基 础 市 场 潜 力 老龄化导致 的老龄服务 需求增长 消费模式的 革命形成的 生态养生需 求增长 市 场 获 得 条 件 临近富庶的 长三角和台 湾 拥有丰富的 侨民资源 生 态 资 源 人 文 资 源 气候温暖湿润 光照充足、无霜 期长 森林覆盖率高、 负氧离子丰 溪流湖泊广布、 水质好、水资源 丰富 养生遗迹、历史 文化源远流长 民俗养生文化无 处不在 图 1 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 理、养生文体娱乐服务, 把丽水建设成为 全球知名的生态养老基地和 生态养胎育婴基地,围绕龙头产业生态养老服务和生态养胎育婴服 务,大力发展养生教育培训、养生科研开发、高端养生用品制造业和 养生农副产品生产,形成庞大的养生产业集群。 对丽水而言, 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属于新经济增长点,它意味着丽 水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因此也意味着丽水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 的重新定位。我们根据丽水历年经济发展数据对丽水未来时期经济发 展惯性趋势分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进行了预测(见表1) ,结论 是人均 GDP 大致每 5 年翻一番 。同时,考虑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将对丽 水第三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对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作了重新调整, 按照惯性趋势发展目标和规划发展目标,分别对各时期第三产业发展 生活养生护理 保健养生护理 医疗卫生护理 养生文体娱乐服务 探亲家属休 闲服务 生态养生疗养 服务 养生教育培训 养生科研开发 养生用品制造 养生农业开发 外来人口的 本地消费服务 服务输出 产品输出 受年龄、 收入、交 通、生态 容量等制 约的市场 不受制 约的全 球市场 不受制 约的全 球市场 图 2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产业集群结构图 生态养生服务 养老、养胎、育婴 速度和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见表2。 表 1 丽水 2009-2030 主要年度人均GDP与人均 GDP 增长指数预测(2008 年为基数) 2008 2009 2015 2020 2025 2030 人均 GDP(元)22053 24315 52237 97638 188288 358444 指数( % ) 100 110.26 236.87 442.74 853.80 1625.37 2008-2015 2015-2020 2020-2030 年均增长率 (% ) 13.11 13.32 13.88 表 2:丽水不同GDP增长目标条件下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三次产业结构 期间2008-2015 2015-2020 2020-2030 趋 势 增 长 目 标 趋势 GDP增长目标( % )13.11 13.32 13.88 三产增速( % )13.08 15.43 17.11 年度2015 2020 2030 三次产业结构 (%) 5.78: 53.79: 40.42 3.64 : 52.02 : 44.34 1.14 : 39.97 : 58.65 期间2008-2015 2015-2020 2020-2030 规 划 增 长 目 标 GDP 增速设定 (%) 18 15 12 三产增速 (%) 23.4962 17.3192 12.829 年度2015 2020 2030 三次产业结构 (%) 4.3 : 39.99 : 55.7 2.51 :35.93 :61.54 1.12 : 32.61 : 66.25 目录 一、丽水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挑战和制约. 1 (一)浙江省内地区发展差距与丽水发展突破 1 (二)周边地区产业竞争与承接 4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2 二、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兴起及其特征. 3 (一)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兴起 3 (二)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基本特征 8 (三)生态休闲养生市场细分与两大生态服务产业的比较 . 10 三、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与制约因素 14 (一)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资源条件 . 14 (二)丽水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可能面临的制约因素 . 17 四、丽水市经济发展定位 21 (一)丽水经济发展的总体定位. 21 (二)丽水生态休闲养生产业结构选择与市场定位 . 21 (三)丽水生态养生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定位 . 23 五、丽水市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 26 (一)基于增长趋势的丽水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 26 (二)基于结构转换的丽水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 28 一、丽水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挑战和制约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的浙闽结合部,辖区面积17298 平方公里, 2008 年末人口达 255.4 万,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属于浙江省 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 近年来丽水市为促进经济发展一度大力推进工 业化进程,但周边地区的产业竞争态势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使得丽 水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将遇到不可逾越的挑战和制约,丽水的可持 续发展必须走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浙江省内地区发展差距与丽水发展突破 由于自然地理等因素, 在浙江各地级城市中, 丽水经济发展水平 相对较低,属于浙江最落后地区。2008 年市域地区生产总值505.28 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053元, 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2.24%, 全省 11 个地级城市中排名末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10元, 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7.92%, 全省 11 各地级城市中仅高于衢州; 农民人均纯收入 5050 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4.55% ,全省 11 各地级城市中排名末位,如表1 所示。 纵向考察, 近年来丽水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但丽水与省内其它 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典型的发展初期(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 间)差距变化特点。一方面,衡量产出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 呈缩小趋势, 2003-2008 的 5 年间,丽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平 均比重提高了 9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衡量居民实际收入福利的人均收 入差距却呈扩大趋势, 2003-2008 的 5 年间,丽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占全省平均比重下降了4 个百分点,丽水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 省平均比重也下降了1.55 个百分点,如表 1 所示。 为了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丽水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丽水市利用 沿海的温州、台州产业转移机会,一度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第二产 业出现了较快增长趋势,如图1 所示,自 1998 年以来,由于工业化 加速,丽水市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连年攀升, 1998-2008 的 10 年间 丽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增加了13.7 个百分点,至2008 年达到 48.6%。 在第二产业中, 丽水市重点发展金属制品、皮毛等制品、通用设 备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木材加工及木竹 藤棕草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塑料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等10 大支柱性工业产业(各支柱产业 2007 年就业人口占工业总就业人口比重均超过4% ,各支柱产业 2007 年增加值占工业总计增加值比重均超过3% ) 。不过 10 大工业支柱产 业中,多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所占比重呈快速增长趋势,如 2001-2007 年间,黑色金属冶炼延压加工、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塑 料制品、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所占比重均有 较大提高;有些产业正逐步淘退, 其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如 2001-2007 年间,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所占比重成交明显下降趋势。 表 1 丽水与浙江各市发展差距及其变化(元, % ) 人均 GDP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2003 2005 2008 2003 2005 2008 2003 2005 2008 浙江省 20444 27703 42214 13180 16294 22727 5431 6660 9258 杭州市 32819 44853 60414 12898 16601 23534 5740 7655 10692 宁波市32639 44156 5677114277 17394 25196 6221 7810 11450 嘉兴市25792 34706 4312912954 16189 224816127 8007 11538 湖州市 19102 25030 3682912607 15375 216045536 7288 10751 绍兴市 25115 33283 4823613152 17516 246466143 7704 10950 舟山市 17679 28936 4693612745 15524 222575018 7190 11367 温州市 16558 21335 3049616035 19805 228515548 6845 9469 金华市17831 23482 3281312445 15387 214084506 5516 8264 衢州市 9560 13401 26076 10079 13006 18069 3980 4850 6843 台州市18041 22438 3424413609 17394 227385359 6689 9180 丽水市 8835 12189 22053 10800 12846 17710 3047 3572 5050 丽水占 全省比 重 43.22 44.00 52.24 81.94 78.84 77.92 56.10 53.63 54.55 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09 图1 丽水市与浙江省二产占 GDP 比重变化趋势 36.036.0 35.4 34.9 35.5 37.4 39.4 40.3 41.4 44.3 44.8 46.1 46.5 48.6 52.1 53.3 54.5 54.854.6 53.3 51.8 51.1 52.5 53.7 53.3 54.154.053.9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丽水 浙江 表 2 2001-2007年丽水市主导工业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单位:% ) 增加值比重 就业人员比 重 增 加 值 比 重 变 化 就 业人 员 比重 变化2001 2007 2001 2007 金属制品业 3.23 7.97 6.30 9.43 4.75 3.13 皮革、毛皮、羽毛 (绒)及其 制品业 9.13 6.32 9.34 8.18 -2.81 -1.16 通用设备制造业 2.45 6.54 4.17 7.86 4.08 3.6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31.06 3.29 8.64 7.43 -27.77 -1.2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44 4.95 1.29 7.22 4.52 5.93 木材加工及木、 竹、藤、棕、 草制造 0.10 5.30 0.21 6.30 5.20 6.0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23 3.92 4.50 5.78 0.69 1.27 塑料制品业 1.21 7.90 2.31 5.00 6.68 2.7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业 2.05 4.70 1.82 4.48 2.66 2.6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 0.24 13.69 0.29 4.01 13.46 3.73 专用设备制造业2.15 1.90 3.60 3.00 -0.26 -0.6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4.65 1.49 12.68 2.74 -13.16 -9.9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6 2.22 2.13 2.69 0.46 0.56 纺织业 0.82 2.84 2.52 2.65 2.02 0.13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 业 5.39 0.99 7.94 2.48 -4.40 -5.46 造纸及纸制品业0.27 1.57 0.30 1.69 1.30 1.3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 5.19 3.25 4.51 1.64 -1.94 -2.86 家具制造业 3.50 1.18 2.53 1.50 -2.32 -1.03 农副食品加工业0.31 0.95 0.65 1.33 0.63 0.67 饮料制造业 1.14 1.02 3.03 1.14 -0.12 -1.88 化学纤维制造业 0.22 0.01 0.61 0.07 -0.21 -0.54 橡胶制品业 0.42 0.69 0.73 1.15 0.27 0.43 医药制造业 0.06 1.04 0.13 1.01 0.98 0.88 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 0.25 0.51 0.72 0.78 0.25 0.06 仪器仪表及文化、 办公用机 械制造 1.32 0.85 2.87 0.65 -0.47 -2.22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3.35 0.10 7.31 0.17 -3.25 -7.13 食品制造业 2.14 0.19 1.49 0.27 -1.95 -1.22 注:( 1)增加值比重=各行业增加值/ 总计工业增加值*%;( 2)就业人员比重=各行业 就业人员 / 工业总计就业人员*%;( 3)本表数据根据丽水市年销售500 万元以上工业 企业汇总得到;(4)主导产业是指2007 年就业人员比重3% 的产业。 (二)周边地区产业竞争与承接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属于闽浙赣交界地区,从地区发展态势看, 东面是温州、台州以及杭州、宁波等沿海发达城市,随着经济进一步 发展,该地区出现明显产业升级趋势,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 造业,一些劳动生产率或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业陆续外迁转移,丽水 市紧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也成为产业转移的邻近目的地。但与浙江 临近的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也具有同样的产业转移承接优势,与丽 水产业承接和产业发展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特别丽水属于山区, 多 山地势造成交通不便、 适合于工业化积聚的开阔空间不足,使得丽水 在对沿海发达地区工业产业转移承接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劳动生产率差异是产业空间定位的最重要依据,为了考察丽水工 业化发展的不利竞争格局, 我们以丽水现有 10 大支柱工业产业为例, 分别比较了丽水市与包括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全省之间各产业劳动 生产率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丽水市与江西、 福建等竞争地区各产业劳 动生产率差异及其变化趋势(见表3) 。 丽水市现有10 大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的比 较,可以明显地看出, 两类地区产业发展差距和产业转移承接的动力 机制。 2007 年丽水市 10 大工业产业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业 等四大产业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也因此木材加工 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等产 业成为丽水市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其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员比重均 迅速提高(见表 2) 。 比较丽水市 10 大工业产业与浙江省2003 到 2007 年劳动生产率的增幅变化趋势, 更能明显可出两类地区之间产业转移 的经济基础, 2003-2007 的 4 年中, 10 大工业产业中,丽水市只有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略低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其余9 大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幅均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正是两类地区 之间劳动生产率变化, 形成丽水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 增幅相对较低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丽水工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出现大幅收缩,而劳动生产率增幅相对较高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 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8 大产业则在丽水工业产业结构中大幅增长。 丽水市现有10 大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同样相对较落后的江 西、福建比较, 则可以看出丽水与江西、福建之间明显的产业竞争关 系。2007 年丽水的 10 大工业产业中,福建有5 大产业劳动生产率明 显高于丽水,江西则有6 大产业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丽水,在丽水、 浙江全省、江西、福建5 地区比较,丽水仅有塑料加工、木材加工及 木竹藤棕草制造业、 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业等3 产业具有劳动生产 率优势。进一步考察丽水与江西、福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 2003-2007 的 4 年中,丽水市仅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木材加工 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等2 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幅高于江西、福建,其他 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幅均低于江西、福建。 由丽水市与周边发展区静态和动态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可以看 出,一方面,浙江沿海发达地区初级产业形成对丽水转移趋势,另一 方面,丽水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又受到江西、福建等同等欠发 展地区强有力的竞争,并且相对于江西、福建等地区,丽水现有的工 业支柱产业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丽水市如依靠对沿海发 达地区产业转移实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将受到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 约束和严峻的挑战。 实际上这种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的竞争不仅 仅来自周边同等欠发展程度的江西、 福建等内陆地区,也来自东南亚、 南亚甚至非洲等欠发达地区, 所以依靠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丽水 市将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标。 表 3 丽水市支柱型工业产业与周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元, % ) 丽水浙江福建江西 2007 2003 增幅 07/03 2007 2003 增幅 07/03 2007 2003 增幅 07/03 2007 2003 增幅 07/03 金属制品 业 84081 45422 1.851 87946 63599 1.383 88942 55997 1.588 100235 36788 2.725 皮革、毛 皮、羽毛 ( 绒) 及其 制品业 76853 66991 1.147 60856 62139 0.979 49559 26576 1.865 39038 27070 1.442 通用设备 制造业 82736 43467 1.903 106128 72454 1.465 112952 62678 1.802 82482 30067 2.743 文教体育 用品制造 业 44033 31902 1.380 61377 44378 1.383 41525 30065 1.381 300266 22802 13.16 8 电气机械 及器材制 造业 68251 26089 2.616 100808 79898 1.262 107644 77831 1.383 78009 56293 1.386 木材加工 及木、竹、 藤、棕、草 制造 83600 26739 3.127 76622 52462 1.461 67448 43617 1.546 78232 34468 2.270 交通运输 设备制造 业 67479 30859 2.187 131792 78437 1.680 132913 156180 0.851 160346 54268 2.955 塑料制品 业 156939 55982 2.803 111967 65732 1.703 76977 43075 1.787 99347 31221 3.182 化学原 料及 化学制 品制 造业 104516 33348 3.134 226629 95382 2.376 140179 67593 1.315 123955 39260 3.157 黑色金 属冶 炼及压 延加 工业 339449 79310 4.280 237883 151472 1.570 252970 106580 2.304 426225 83306 5.116 数据来源: 丽水统计年鉴2008、2004;浙江统计年鉴2008、2004; 福建统计年鉴2008、2004、江西统计年鉴2008、 2004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与温州、台州等发达地区的早期发展相比,当今丽水发展的宏观 经济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除了上文分析的地区间产业竞争格局加 剧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得到了全球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成为中央和地方发展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 据。 随着全球性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人类 经过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开始探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 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于1994 年批准实施中国 21 世纪议程,是国际上率先采取行动的国家之一。进入新世纪,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强化,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成为全 球最热点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我国更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 判,2009 年亚太经合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 GDP 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做出大幅减少 50% 。 为实现这一节能减 排目标,必然要对耗能高、 附加值低产业发展进行控制,而丽水正处 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现有的工业产业和可能承接的外来转移的工业 产业大多属于高耗能和低附加值产业,因此国家节能减排规划必将对 丽水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丽水市将很难走一条类似于沿 海发达地区早期由高耗能、 低附加值为主导的传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道路。 在区域地理发展格局中, 丽水市辖区属于浙西山区, 属于武夷山 系,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 座,其中 1500米以上的山峰 244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 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 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 因此丽水市也被称为浙江乃至长三角的“青藏高原”,由于山区林多, 氧离子丰富,其庆元、云和等县被评为全国生态第一县,负氧离子居 全国首位,是浙江和长三角的天然氧吧;多山也流急,丽水境内有瓯 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是浙江和福建水域的 最重要发源地。 这种上风上水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使得丽水也被视 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和福建的生态屏障,其在大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 保护功能突出, 2006 年浙江生态省建设发展纲要中丽水所处浙西南 被列为重点保护和建设区, 丽水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得到本市居民的关 注,也得到整个长三角区和福建的华东南地区关注。为保护下游居民 的水源和氧吧, 必然对丽水产业发展给予更高的生态要求,高污染产 业将被严格禁止。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丽水必须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 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 而要在发展中保持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 和谐。 二、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兴起及其特征 (一)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兴起 1、全球生活消费模式的生态革命 人类社会经历数百年工业化, 大大提高了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可获 得程度,人类生活产品也空前丰富, 富裕的生活促使人类对自然和生 命有了更深的洞察和理解, 对其自身的生活方式也逐步发展出诸多全 新的追求,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全球生活消费模式的生态革命是 其生活方式转变的最重要体现, 生态型的消费模式成为当今社会主导 的消费潮流。生态革命、生态消费模式之所以能主导当今消费潮流, 来自人类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关系和对自身生命健康风险两方面 的洞察和理解。 其一,自然生态恶化激起的可持续发展认同。随着社会生产的 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由低档次向高档次递进,由简单稳定 向复杂多变发展。这种消费需求上的变化在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 社会的进步状态。但消费需求的无限制跃进所造成的不合理消费 行为,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压力,使本已脆弱 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特别是二氧化碳气体的过度排放引发日益 暖化的气候变化, 导致海平面上升和地球整体生态环境急剧变迁, 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了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设法使自己 的消费行为向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方向演变,形 成了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认同的生态型消费模式,它强调绿化、 节能、节约等理念。这种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认同的生态型消费 模式具体表现在: 消费品本身是生态型的, 即通常所说的绿色环保型 商品;消费品的来源是生态型的,即生产用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生 产过程对环境无害; 消费过程是生态型的, 即在消费品的使用过程中 不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伤害;消费结果是生态型的, 即 消费品使用后,不会产生过量的垃圾、噪声、废水、污气等难以处理 的、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消费残存物。 可持续认同的生态消费理念的深入,也对国际贸易和生产制度产 生了深远影响,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实施其不平等的贸易目 标,往往把生态标准作为贸易进口条件,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 家的产品进口实施限制。 其二,健康风险恶化诱导对消费服务的生态化和生态的生活消费 环境追求。随着工业化加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人类消费 品的生态质量迅速下降, 人类的生活消费环境质量也急剧下降,有害 工业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类的消费品选择集合,嘈杂的城市生活空间 更让人郁闷和压抑, 尽管生活收入水平提高, 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大 大提高,但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则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大大增加 生活痛苦的各种慢性病发病率大幅度提高,人类的健康风险急剧恶 化。面对急剧下降的消费品生态质量和生活消费环境质量下降所带来 的健康风险恶化, 在增加医疗保健支出的同时, 人类也强化了对消费 品的生态质量和生态的生活消费环境追求。对消费品生态质量的追求 主要体现在对消费品的绿色环保要求,纯天然的生态产品成为消费时 尚。对生态的生活消费环境追求则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对现有居住 城市环境的绿化生态改造, 由于城市工商业积聚, 其生态环境不可能 得到根本改变, 特别是一些超大城市, 高层钢筋水泥建筑本身就是城 市存在的体现。其二,对居住生活消费场地的生态化迁移,居住生活 消费场地的生态化迁移又表现为两种细分的形式,即以长期或永久远 离城市中心生活居住为导向的生态养生与以中短期休闲为导向的生 态休养。 生态消费模式对丽水生态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一,有利 于抑制丽水高能耗、 低附加值工业产业发展, 为丽水绿色生态产业发 展提供空间;其二,有利于丽水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在全球生态产 品和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2、快速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演变与银发经济、养老经济异军突起 由于社会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快速增长, 也由 于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人类的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这导致全 球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加剧。据官方统计,2006 年世界 60 岁以上的 老年人口达到 6.88 亿,每 9 个人中就有一个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 预 计 2050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 亿,每 5 人中将会有一个老年人, 同时 也将第一次超过全世界儿童(014 岁)的人口数。目前世界老龄化 程度最深的国家是日本,达到了27% 。其次是意大利和德国,分别为 26% 及 25% ,且这三个国家均为发达国家。2008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 人口达 1.6 亿,占总人口比重达 12%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也高达 8.3%,其中老龄化严重的上海市60 岁以上人口达 300.57 万,占户籍 总人口比重达 21.6%。 图 2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随着老龄化加剧, 与老龄人口生活相关的产业、 产品和服务需求 将迅速增长,更因为老龄化的同时,人口生育率也迅速下降,这使得 老年人口收入用于自身消费支出比重大幅提升,往往具有较强的购买 力,形成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银发经济”市场。有资料介绍,日本 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而储蓄存款额却占全国储蓄总量的 55。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搞过一项调查,我国城市老年人中, 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老年人的退休金也 将不断增加。预测表明,到2010 年,我国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达 到 8383 亿元;到 2020 年时将达到 28145亿元;到 2030 年,将增加 到 73219亿元。这些资金,大部分将进入市场消费,关键看市场能否 有效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银发经济涉及的产业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卫生健康服务业、 家政 服务、日常生活用品、保险业、金融理财、旅游娱乐业、房地产业、 教育产业、咨询服务等。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老龄用品消 费基本上得到有效满足,其家政、生活、保健服务占老年人口家庭支 出比重将迅速上升,据2008 年广州市一项老年人口消费支出调查, 老年人口消费支出中交通、 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高达 12.4%、6.59%。在追求生态型消费的时代,老年人口生态养生服务需 求也必将蓬勃兴起。 (二)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基本特征 由生活消费的生态革命和生态养老经济共同诱发了生态休闲养 生经济,生态休闲养生经济是以生态为基础的休闲养生经济。它是生 态地区为非生态地区人口提供的一种休闲养生服务,其实质是生态地 区的服务性贸易输出, 在生态休闲养生服务输出的同时,由于生态服 务的品牌效应, 又激发和带动其他生态服务和产品输出,共同构成生 态休闲养生经济集群。 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不同于普通的经济模式,它具有多方面特点: 其一,生态性。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输出,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均 以生态为基础,休闲养生服务是在具有“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负氧离 子高、水体质量好、气候宜人”的生态型消费服务环境中完成,相关 的生态产品生产过程也均具有绿色、环保、原生态特征。 其二,异地市场服务性。 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是生态地区对非生态 地区人口提供的服务, 因此对享受生态休闲养生服务的人群而言,其 实质是异地服务。 其三,高端性。生态消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消费理念,生 态休闲养生服务消费需求更是收入储蓄积累到相当程度的需求,生态 休闲养生服务提供也要求高比例的要素投入,属于高成本的服务产 品,无论需求还是供给,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均属于高端服务产业。 其四,高度集群性。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是对普通居住生活的升华, 除了必备的生态资源服务外,更需要一系列高端生活服务设施服务、 医疗卫生设施服务和诸多特殊养生设施服务,也在生态休闲养生服务 消费过程中构成了对一系列生态消费品的需求。所以生态休闲养生经 济不是一类或几类产业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系列相关配套产业的集群 发展。 其五,高度专业化和高度分工。 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是居民生活的 高端服务需求, 对服务质量具有明显的要求, 只有高度专业化的服务 作业才可能满足其需求。 同时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又必须具有高度的分工, 对具体的生态休闲养生者来说,其需要的生 态休闲养生服务可能包括其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 而这方方面面不是单个的服务劳动者所能全部完成的,每个服务需求 者对各方面服务需求也仅仅一个短暂的服务过程,不可能整月或整天 去享受生态饮食服务或生态健身服务,因此任何服务需求者均需要面 对或享受多层次服务人员的服务, 任何服务人员均同时为不同的需求 者提供服务。 其六,高度外向型。 异地市场服务性决定了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增 加值的最终来源为来自外地的休闲养生人群,因此当生态休闲养生经 济上升为地区主导产业时, 该地区的经济模式必然为高度外向型经济 模式,为了更好的满足外来休闲养生人群服务需求,更有效的创造服 务增加值,其地区劳动人口必然更多的转入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产业, 其他产业则就业和生产比重下降, 一些没有生态要求的同时又是生态 休闲养生服务或本地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必将主要依赖外地进口。 其七,高附加值。一方面,因为稀缺的生态资源和日益上升的生 态休闲养生服务需求, 生态休闲养生服务必然成为高消费服务,形成 稀缺性生态休闲养生服务资源的高附加值,另一方面,高度专业化和 分工也意味着高端服务技术人力资源的形成,高端人力资源也必然要 索取更高的服务附加值。 所以生态休闲养生服务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服 务。 (三)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市场细分与两大生态服务产业的比较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加剧、生态消费理 念的深入人心,毫无疑问,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代表着未来消费潮流, 将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作为地区产业选择而言, 必须对广阔的市 场空间进行有效的细分, 瞄准定位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目标市场。作 为地区着力打造的新型产业, 其目标市场定位依据主要有潜在目标市 场细分与本地产业发展空间容量和承载潜力两方面:

    注意事项

    本文(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战略与前景研究.pdf)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