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卫生室基本工作制度村卫生室医疗文书书写制度一、按规定完善医疗文书,主要包括:门诊病历、门诊登记本、处方、处置(注射、清创、换药等)登记本、输液卡等,以市或县区为单位统一格式、内容、要求等。二、医疗文书必须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按照职责范围和要求完成,并由书写者本人签名。三、医疗文书应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书写,记录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特殊情况下必须修改时,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四、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书写处方时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和医学术语,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不得自行编制名称或代号。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五、村卫生
2、室所有使用药品的治疗过程,必须同时有处方和调剂记载。六、村卫生室医疗文书存档不得少于5年,其中,处方存档不得少于3年。村卫生室医疗安全制度一、医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应有的医疗技术水平。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定期对医疗安全进行自查。三、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四、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切实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按规定用药。五、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三查七对制度,处方调剂的四查十对制度及院感的有关规定。六、及时对急危重患者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治疗,并做好适时转诊的相关工作。七、对医疗设备、电源等要定期检查维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八、村卫生室应在经审批执业许可的范
3、围内行医,不得开展除一般简单体表清创缝合外的任何手术。九、加强医患沟通,妥善处理医疗纠纷,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村卫生室安全注射制度-S坚守工作岗位,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及应急处理措施。二、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过敏性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注射室内应张贴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时做到细致、准确,对病人热情、体贴。四、对准备注射的药品,应仔细检查外观质量,凡出现过期、变质、污染、发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甑有裂纹、内容物有不散的凝块或异物等现象的,一律不得使用。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做到一人
4、一针一管,用后要立即毁形,严禁再次使用。六、密切观察患者注射中和注射后的反应情况,发生过敏反应或其他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处置效果不明显时,应果断、快速转上级医院。七、抢救用药品、器械,定位放置在利于实施抢救的位置,登记造册并定期检查,及时调整补充。八、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注射室内每日消毒,定期监测。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在工作区内,要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区域时,应脱去工作服和帽子。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手。执行无菌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三、严禁在卫生室内诊疗区与生活区混杂。四、敷料缸、持物钳等医疗
5、器械用品要定期消毒、灭菌,并标识消毒日期。体温计、压舌板等诊疗用品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五、在诊疗过程中,各种医疗用品和器具,按照凡穿透患者皮肤、黏膜的必须达到灭菌,凡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的必须达到消毒的原则进行管理。六、治疗室门窗应密闭良好,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6个月监测紫外线灯强度一次,并记录完整。治疗室紫外线消毒时,应严禁人员进入,以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七、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及时消毒后备用。被褥、床垫要定期洗晒、消毒、更换。八、灭菌物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要求进行管理。无菌包一经打开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空罐打开使用4-6小时;
6、抽出的药液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打开的外用冲洗溶媒24小时候不得使用;不得使用过期包和过期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九、各种消毒剂应在阴凉、通风处保存,严格参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某些容易挥发的消毒剂按照产品使用要求检查浓度(如84消毒剂、戊二醛消毒剂)。每次打开使用时立即标明开启时间,不能使用时间过长,建议购进小包装。十、在诊疗过程中按标准预防原则,做好职业防护。诊疗传染病人后,立即做好相关的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十一、重复使用的器械,按照国家消毒中心管理规范相关要求,清洁、消毒、灭菌、使用。十二、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进行分类、存放、交接和记录。不得丢弃、转赠
7、和出卖医疗废弃物。以上条款在工作执行过程中持续改进。村卫生室医疗废物处置制度一、村卫生室必须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二、在医疗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有害、有毒废弃物和传染性废弃物的数量。三、医疗废物采取分类收集原则,配备黑、黄两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感染性废弃物)。污物袋应坚韧耐用,首选可降解塑料袋。村卫生室医疗废物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统一送至乡镇卫生院暂存点,集中交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置。四、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严禁出售或随意混入生活垃圾中丢弃。针头、输液器等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需进行毁型处理,再按相关规定处置。五、传染病病人或疑似
8、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及感染病人排出的体液、浓液等,要先加1/5量的漂白粉,搅匀后加盖放置4小时,再倒入厕所。六、完整保存医疗废物处置登记记录,并定期向辖区乡镇卫生院上报处理报表。七、严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变卖医疗废物。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制度-S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药品管理,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安全、放心的药物。二、村卫生室必须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基本用药目录,规范药品的采购、使用与管理。不得将村卫生室作为企业药品零售点。三、药房独立设置,布局科学、合理,符合卫生学要求,方便病人取药。四、药房管理规范,分工明确,陈列、摆放有序,特殊药品专人负责保管。五、村卫生室药品由乡镇卫生
9、院统一从安徽省基本药物采购平台采购、配送。六、坚持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注意配伍禁忌,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七、药房必须凭处方调剂发药,认真核实、查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八、定期清查药房,做到药账相符。及时清除变质、过期、失效药品。九、按规定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器械,使用后毁形、消毒,统一销毁,并有记录。十、主动配合药品监督部门的检查与技术指导,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制度-S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村
10、卫生室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二、村卫生室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为疫情责任报告人。三、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等相关登记并按照规范认真填写。四、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实施网络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实施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或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报告单位由于停电、设备故障等原因不能实施网络报告时,应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至代报单位,双方应做好交接记录。五、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六、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传染病流调、随访、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