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编号:FJXW-QP-121 目的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2 范围公司范围内各部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3 职责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及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4 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4.1.1 以公司的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制定目标、指标前进行;4.1.2 2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评审时;4.1.3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涉及到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下,可适时对工程施工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4.1 .4每
2、增加新的施工项目开工前进行。4.2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4.2.1 工程事业中心负责识别和确定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活动,活动的选择可涉及采购、施工过程、储存、运输、维修、等多方面。4.2.2 在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4.2.2.1由于工程施工中所排出的气、声、固、废等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给公司、周围居民、地区等造成的影响;4.2.2.2公司所必需的原材料、外购件等的供给者、工程合同方、废弃物处理者以及制品运输者等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对上述相关方的评价及施加影响详见相关方管理程序);4.2.2.3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如启动、关闭与检修等情况)以
3、及可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等事故)所伴随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4.2.2.4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以及工程施工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4.2.3各部门使用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确定对应环境评价对象的输入、输出及其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4.2.3.1输入主要有: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消耗品、工具辅具、包装材料及其他(如服务等);4.2.3.2环境影响因子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固体废弃物、资源消耗、电磁辐射、光热辐射及其他因子;4.2.4各部门按照环境影响评分基准对所在部门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评价。4.3环境因素的评价:4.3.1是非判
4、断法:有以下现象的,直接判为重大环境因素;a)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消耗直接采用判断法,出现消耗严重超标的;b)危废的处置、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等违反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c)影响范围广,受到社区强烈关注的;d)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污染排放标准,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的;4. 3.2综合打分法对照环境因素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常见项目环境影响程度评分标准分值12345空气无害但可能造成气味或粉尘等有害或能引起短期不利影响量少、影响人及动物健康量少、影响人及动物中毒可造成大气变化、臭氧层消失水体无害但可引起视觉上的影响有害可能引起短期不利影响量少、影响水生物生长量少、影响水生物生存引起水的富营
5、养化、酸化土壤短期内地方性不利影响短期大范围不利影响,长期地方性不利影响长期大范围不利影响可造成不毛之地等噪音或粉尘等涉及内部员工投诉涉及周边工厂、邻居投诉涉及当地社会团体投诉涉及执法部门、单位投诉执法部门、单位要求采取减缓措施废弃物无害但可造成感官上的影响有害可能引起厂区不利影响涉及周边地区投诉涉及执法部门、单位批评执法部门、单位通报、要求订出整改措施环境影响发生频率评分标准分值12345环境影响发生频率不发生/几乎不发生(每年最多一次)很少发生(每半年一次)不常发生(每月一次)经常发生(每周一次)频繁发生(每天/连续)影响范围评分标准分值12345影响范围影响仅限与排放点附近影响范围在施工场区范围之内影响范围超出施工场区范围当被评价的环境因素各指标值乘积:*N25,则为重要环境因素,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批准后发至各部门。4.4 环境因素的更新在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更新环境因素。4.5 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对登录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应尽量体现在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环境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订环境管理程序的方式来加以控制,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5相关记录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