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单位:旅游管理教研室2019年4月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增进他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本课程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本着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对接原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视角,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弥补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小传统的缺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为学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提供了有效的理
2、论工具,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核心在于提高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基本形态特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等基础理论;深入理解并掌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体系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的调查与分析、整理与记录过程中来,独立完成课程设定的实践目标。(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
3、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序号工作任务/项目(章节)课程内容和要求建议学时理论实践1课程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导入2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学理和法理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43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概述民间文学的特点民间文学的价值代表性民间文学非遗项目解读收集整理河南省或家乡当地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24传统音乐传统音乐概述传统音乐的特征代表性传统音乐非遗项目解读分小组收集整理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做充分的讲解25传统舞蹈传统舞蹈概述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代表性传统舞蹈非遗项目
4、解分小组收集整理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做充分的讲解2读6传统戏剧传统戏剧概述传统戏剧的艺术特征代表性传统戏剧非遗项目解读分小组收集整理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做充分的讲解27曲艺曲艺概述分小组收集整理曲艺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做充分的讲解2曲乙乙术特征代表性曲艺非遗项目解读8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概述代表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解读分小组收集整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做充分的讲解29传统美术传统美术概述传统美术的艺术特征代表性传统美术非遗项目解读分小组收集整理曲艺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做充分的讲解210传统技艺传统技艺概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代表性传统技艺非遗项目解读分
5、小组收集整理传统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做充分的讲解211传统医药传统医药概述代表性传统医药非遗项目解读分小组收集整理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做充分的讲解212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民俗概述民俗的特点及价值代表性民俗非遗项目解读分小组收集整理民俗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做充分的讲解21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分小组选择国家级非遗分类中的一个大类,研究其保护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4四、考核评价考核体系由综合能力评价、期末考试和课堂出勤三部分组成。1 .综合能力评价:(占比40%)(1)学会记笔记:有关概念内涵、分类体系、遗产特征、社会背景、历史意义等;
6、2)学会语言文字表达:课堂参与主动提问,并积极回答问题,感想和认识;(3)学会查找整理信息:课后搜集相关资讯,按照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归纳整理。2,期末考试:(占比50%)期末考试为试卷考核,闭卷形式,百分制。3课堂出勤:(占比10%)五、课程资源及使用要求(一)师资条件要求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有一定教学实践经历的助教和讲师。(二)实训教学条件要求L多媒体教室、校内相关工作室或实训基地;2 .美术馆、博物馆等:3 .信息化虚拟实践条件,如相关网络课程、微课程平台等。(三)教材选用本门课程选定的教材是由陈淑姣、白秀轩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03第一版。本
7、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视角,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弥补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小传统的缺失,使读者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本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其中理论知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历程、学理法理基础、基本概念、特征、分类等基础理论知识,实践部分包括用二十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及性解读。六、课程实施建议及其他说明(一)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作为一门文化普及性的课程,学习难点并不明显。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熟悉国家级非遗分类体系中每一种类型各自的概念及特
8、征,并能据此结合著名的非遗代表项目对这一类型进行科学专业的解读。在教学的计划和实践的安排中,按国家级非遗的分类来划分专题,有效结合案例,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堂实践讲练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学习的重点。(二)主要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学生数量大,涉及面广,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特点,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在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及作业、考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主要做法有:L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方式不拘一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样式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教学组织方式方面,打破课堂集中授课的单一模式,采取让学生
9、分组学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现场体验等,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直观的了解。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激发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培养。2.教学途径多管齐下,手段别出心裁除进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之外,课程组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渠道、多侧面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教学过程中,全过程采用多媒体授课,并于教师板书有机结合,使文字、图片和音像共同呈现在学生面前。(三)主要参考教材、网站、期刊等L参考教材:(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05(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牟延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赵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92.参考网站:世界非物质文化网、中国非物质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