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级医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第一章总则为提高三级医院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医院管理条例及相关医学规范,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旨在明确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责任分工及管理要求,确保抢救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科室涉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涵盖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各专科的急救团队等。所有医务人员在处理急危重患者时,均应遵守本制度。第三章制度目标1 .确保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时、高效,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死亡率。2 .明确各科室、部门在抢救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形成协同作战的机制。3 .建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抢
2、救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第四章急危重患者的定义急危重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进行抢救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 心脏骤停- 呼吸衰竭- 大量出血- 严重创伤- 中毒等急症第五章抢救流程第1节发现与报告L发现:医护人员发现患者有急危重症状后,应立即评估患者情况。2.报告:通过呼叫系统或直接通知急救团队,迅速报告患者情况,启动抢救程序。第2节急救团队的组成1 .急救团队:由急诊科医生、重症医学科医生、呼吸治疗师、护士等组成,负责急危重患者的抢救。2 .团队领导:急救团队应指定一名医生作为团队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抢救工作。3 3节抢救准备1 .设备检查:团队负责人应在抢救开始前检查急
3、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氧气供给系统等)是否正常,确保可用。2 .药品准备:药品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特别是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抗过敏药物等)应随时备齐。第4节实施抢救L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病史等。3 .实施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气道管理、用药等。采取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心电图等)以指导后续治疗。3 .记录:抢救过程中的所有措施、药物使用及患者反应应详细记录于抢救记录表中,以备后续分析。第5节转运与后续处理L转运:抢救后若患者需转至重症监护室或其他科室,需做好转运前的评估与准备。4 .后续处理:转运后,接诊科室应立即
4、接手,并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与管理。第六章责任分工1 .医生职责:-负责对急危重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和制定抢救方案。-在抢救过程中,负责指挥和协调各项措施的实施。2 .护士职责:负责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执行医嘱等。记录抢救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协助医生进行抢救。3 .其他人员职责:其他相关人员应协助急救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第七章监督与评估机制第1节监督机制1 .日常监督:医院应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 .突发事件报告:如发生抢救失败或重大医疗事故,需及时报告医院管理层,并进行调查。第2节评估机制1 .抢救效果评估:对每例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2 .定期总结:每季度应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提升医疗质量。第八章附则本制度由医院管理办公室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对于制度的修订,需由相关科室提出建议,经过审核后方可实施。此制度设计旨在为三级医院的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以确保在急救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希望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与执行,提升医院的急救能力与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