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汇编——文学文本阅读专题.pdf

    • 资源ID:5609328       资源大小:77.6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汇编——文学文本阅读专题.pdf

    2009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 专题 江苏省南京市2009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 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 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 多少年过去了, 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 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 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 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 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 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 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 关于风的吟唱, 关于云的彩衣, 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 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 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 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 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 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 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 那里, “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 (梭罗冬 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 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 向往寒冷, 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 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 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 什么时候下雪?” 我说: “快了,这天准下雪! ”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 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 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 尘不染的纯洁” (邵燕祥雪 )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 孩子长大了, 长了 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 里有酒,有“火炉” ,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 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 分) 答: 1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 6 分) 答: 1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 分) 答: 1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6 分) 答: 参考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11听落雪的碎玉之声;多次爬出被窝看雪;梦中的雪景。(本题 5 分,答出1 点 1 分, 2 点 3 分, 3 点 5 分) 12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 阔和宁静。( “特色” 3 分,其中“手法”2 分,答出两种即可; “由近及远” 1 分。 “特征” 3 分, “洁净”“辽阔”“宁静”各1 分) 13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照应题目;承上启下,从上文的 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 “内容” 2 分, “盼望”与“失 望”各 1 分; “形式” 4 分,每条2 分) 14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 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 和人生。 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要求答 出两点,一点3 分。意思对即可) 2009 年江苏高考姜堰、前黄、如皋、淮阴四校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 题。 春天的速度 徐迅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难怪夜里耳畔总“沙沙”地觉得有人说话。早晨起来一看,远远近 近的土地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贪婪地跑到外面呼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 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 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心里还疑心它是否成活, 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来;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它的季 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是昨夜黄花今日出阁的嫁娘。苏 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 ,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 是草,是人的心情。 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骨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 万缕秀发, 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 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均匀而敏捷的速度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 人痒痒的。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 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 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鲜花的怒放,有了一 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象。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 相 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鸟也是那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整个一冬天, 除了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 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 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春水泛滥, 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知怎么就贮存了那 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 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场宴会。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 后来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它自己也被这种速 度吓坏了。 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的是小麦的生长, 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收获的也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生活给 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假相,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 人们的 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但那凶猛的春水却一下子就冲垮了我 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倏然远去。这就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其实撇开理性,雪莱 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 (节选自散文选刊2008 年第 3 期) 12. 文中写春天的速度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加以回答。(4 分) 13. 请解释“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 来的却是我们自己”一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4请赏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艺术效果。(6 分) (1)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 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3 分) (2)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 春天的大合唱。 (3 分) 15对于雪莱的诗句,历来有传统的解读,而本文作者在最后一段却作了另一种解读。你认为 本文的解读有道理吗?为什么?(6 分) 参考答案 12. ( 4 分)春天的风让人感到措手不及;花花草草上有了一日比一日更蓬勃的生命气象;鸟 突然间都冒了出来;春水泛滥。(每点 1 分) 13. 因为速度太快,本应腼腆不好意思的春姑娘让人感到风风火火,本应逐渐变化的春天的景 象让人感觉变化太迅捷突然;因为速度太快, 人们还没有心理准备,所以感到了局促不安。 (每 点 2 分) (4 分) 14. ( 1)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风柔和、流畅和速度快的特点。(比喻、 对比各 1 分,春风的特点1 分, “柔和、流畅和速度快”少一点则这一点不得分。)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对鸟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鸟在春天到来时的欣 喜之情。(3 分,每点1 分) 15. ( 1)没道理。(2 分)雪莱的诗句意思是说困难来了,胜利也就快来了,启发人们在困难 时看到胜利,增强信心,坚持奋斗。本文却说成让人提防春天的速度,好象是提防着胜利的到 来,与原诗句毫不相干,所以没道理。(分析有理有据,因果关系明确得4 分) (2)有道理。(2分)既然冬天到了春天不会远,也就是说春天来得很快,那么春天来了以后 夏天也就不会远,春天也会很快过去。作者的意思是,无论是困难还是胜利都会很快远去,特 别是在胜利的时候,人们往往只醉心于胜利的喜悦,却忘记了它会远去,因而不珍惜它,不做 应有的准备。所以作者这样解读,意在提醒人们注意。(分析有理有据,因果关系明确得4 分) 2009 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 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取景器里的人 李梅 在常人眼里,乞讨者脸上流露出来的大多是卑微哀求的表情。那表情的背后是什么?我 不禁把镜头对准了他们。 一老妪在乞讨的空档,坐在花坛的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与一老翁聊天。两人不知聊 些什么,但我的镜头中老妪一脸的平和安详。仿佛是坐在自家地头上,说着田里的青苗瓜果, 让你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许多在路边的乞讨者,都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类动物羚羊,弱者的地位使得它们 的警觉神经尤为发达,像是一个永远在岗哨的士兵。那根比发丝还纤细的神经,被撕成两条, 一条用来正常的活动,一条用来警戒。 或许在乞讨者的眼里,我们这些在周围走来走去的城里 人,就如同羚羊眼里看到的在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危险时刻在潜伏中。 步行街出口处,一位白发老者经常坐在那里乞讨。他举着钱缸,带着哀求的目光不停地 向过往的行人作揖。 一心想拍近景特写,想清晰地拍出他那种无助哀怜的目光。小相机的焦距有限,一步步 地走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他害怕地看着我,我也害怕。知道他害怕什么:堡不知道自 己害怕什么。他的眼神被恐怖淹没,刹那间,忽地从地上爬起,朝我抡着拐棍,那架势就是在 乡村通常所见的打狗架势。一脸的怒不可遏,完全不是刚才的卑微委琐状。 垃圾桶旁边的围墙上,开满了红红粉粉的蔷薇,公寓的楼房被鲜花环绕,长长的花墙堆 积无数的娇艳, 美丽得几近奢侈。几个头戴围巾的农村妇女拿着大大的蛇皮袋来到这里,她们 把桶里盛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拿出来,抖掉垃圾,积攒起来。然后,她们在垃圾桶里翻拣一些 认为合适的东西,放到蛇皮袋里。转脸间看到我的镜头,赧然。以花墙为背景,拍下了在垃圾 桶旁拾荒的妇女。 那天走在步行街,路过一豪华写字楼,湖蓝色的玻璃幕墙,大理石廊柱的拱形门厅。这 样的写字楼在城市里不胜其数,让我停下脚步的是,廊柱门厅台阶前,几个民工或立或坐在吃 着盒饭,偶然间传来一阵笑声,他们有着明亮的快乐。 写字楼前的步行街上,每到白领们午餐后“放风”的时间,常常会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 职业男女。可是,在写字楼前的门厅台阶上,看到这些吃饭的民工,突然就有了异样的感觉。 巍峨气派富丽堂皇的写字楼,一下子就无情地把这些民工与一座城市剥离开来,让我们清晰地 看到,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边缘另类。他们虽然在这里做着与那些白领同样用以维生的活计, 但他们的笑容不属于这里,就像他们的普通话无法扎根城市的方言。 在按下快门的同时! 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力。 相机是我们的一双眼睛,忠实记录下我们瞬间看到的内容。但瞬间只是一个点,一个具 有发散性的点, 许多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都在那个点之下延伸发散着,直抵心灵的最深 处。我们能看到许多的点,却往往无法看到由点到心灵之间的路。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伸出手来,绘一条路,将让我们人类的一些动 作拥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第 (3)节和第 (6)节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请选择一小节分析其主要表达技巧及作用。 (6 分)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6 分) 知道他害怕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在按下快门的同时,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 作者的取景器里摄取了哪几类人?请分别概括他们在面对镜头时的心理。(5 分) 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节提到的“特别的意义”的内涵。(6 分) 参考答案 11第小节:主要运用了比喻(类比 )的修辞手法。(1 分)作者根据经济地位、 生活状况 将乞讨者和城里人分别比喻(类比 )成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和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2 分)形象地刻画出乞讨者恐惧不安的心理,表现出贫富悬殊和情绪相悖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3 分) 第小节:主要运用了反衬(衬托 )的表现手法。(1 分)作者以美丽的花墙反衬垃圾桶旁拾荒 的妇女, (2 分 )逼真地刻画了贫富悬殊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对 社会现状的担忧。(3 分)(如表现手法答为“细节描写”并作能恰当分析亦可) 12 (1)对伤害老人自尊(或 “人格” )的愧疚之情; ( “伤害老人自尊” 1 分, “愧疚之情” 2 分)(2) 对现代文明 (或“城市文明” 、 “城市人” )拒绝建设者 (或“民工 )融入的愤怒之情。(“拒绝建设 者融入” 1 分, “愤怒之情”2 分;如答“不满” ,给 1 分) 13(l)有乞讨者、拾荒者和民工三类人。(1 分 )(2)乞讨者有时平和安详(1 分),有时警觉、害 怕,甚至是愤怒、憎恶的(1 分 )。拾荒者面对镜头时有一点局促不安(1 分 )。民面对镜头时大多 是坦然的 (1 分)。 14关注、同情、帮助弱势群体将会:(1)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2)消除隔阂、歧视和对 立; (3)促进社会和谐;(4)提升自身的心灵境界。(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6 分) 2008 2009 学年南京市高三摸底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城市羔羊 晨义 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起初, 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 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她甚至试着走到草坪边缘,探头嗅嗅来 去匆匆的车影,仿佛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爱的模样。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 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 草叶多鲜美啊!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山坡上的风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样, 越吹越白越洁净, 而这里的风恰恰相反,而且没有憩息的树阴同时,她感到了处境的危险, 比有一天遇见了饿狼还严重,因为那一刻她可以奔跑,跑到羊群那里,羊群那里有牧人。但现 在,就她一个。她“咩咩”地叫了几声,惶恐地张望。她的语言只有她自己听得懂。这是一座 孤岛,除了脚下这些小市民化的草,她成了岛上唯一的求生者。 她怎么来到了这里? 城市的草是不允许长高的,长高了叫荒草,要毫不客气地清理掉,不然会生出野花,生出 飞叫着的昆虫,比如蟋蟀、蚂蚱那不乡村化了吗?城市的草卑微低矮,直白一律,就那么 浅浅一层薄色,看上去平平淡淡,不让你产生任何奇思异想;踩上去软软绵绵,从不留有步步 芳菲的浪漫: 含蓄什么?深沉就别在这里。这些草从老远的地方一块块买来,曾随阵雨般的流 行音乐一起,润染过一片片苍白的心灵。但日升月落,也就不再新鲜。你见过失却魅力的情人 的瞳眸吗?正是如此茫然。而今日, 因了这只明亮的羔羊,它竟闪射出前所未有的奶汁般的神 采。 毫无疑问, 这只羔羊吸引了众多的注目和议论。有人还端起油光光的猎枪向她眯起一只血 红的三角眼。 “哦,像个天使! ” “哟,迷途的羔羊啊。 ” “哈,四面楚歌。 ” “很危险了,哼,说不定会叫车碰死。” “可惜太小了,还不够一顿涮羊肉。” “谁叫这家伙馋哩,啃草啃到城市里来了,这不是破坏绿化吗?” “它一定渴了,真可怜。” “倒有些诗意。 ” 四周都是路,可没有她的一条。日头西沉,到了归卧家园、品味甘草的时刻。然而今天, 她连回忆的权利都不存在。她等待着,她要趁夜色快快奔跑!奔跑!什么时候找到了野草,生 命才能获救。 黑夜来临, 她能寻到归去的来路吗?而且,不到最终的一刻,红唇绿眼的城市不会终止纵 横。何况,城市的夜路并不好走。她的心可以舒展在崎岖坎坷的旷野,却不敢透露给宽阔平坦 的城市。 不过别担心,这羔羊原来只是一尊白石雕像。她不会走动,不会饥渴。如果有人打碎它, 也听不到痛苦的惨叫,看不见可怕的流血。 感谢上帝。 12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回答。(4 分) 13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要 分析。(6 分) 14文章为什么要铺陈众人对“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议论?(6 分) 15结合全文,试探究倒数第二段在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上的妙处。(4 分) 参考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必选题(20分) 12惊奇(新奇)失望惶恐(本题4 分,答出一点1 分,两点2 分,三点4 分。 ) 13形象展示城市羔羊面临的生活环境;与山坡上的草形成对比,传达羔羊对过去自由生活的 怀念;借以抒发作者对单调乏味、直白一律的城市生活的不满。(本题 6 分,每点2 分) 14反映了人们对城市羔羊的不同态度;进一步揭示“城市羔羊”将面临的危险处境;为下文 写“城市羔羊”欲趁夜色逃离作铺垫。(本题 6 分,每点 2 分) 15结构安排:照应开头,揭示悬念;出人意料,使文章波澜曲折,达到戏剧性的效果。主旨 表达: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悲悯情怀;深化主旨,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本题 4分, 结构、主旨各答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江苏省如皋市 2009 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卷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天衣无缝 华山鹰 W局长一向以大公无私自居,大会小会上, 他都会自我吹嘘一番:本领导自从调到本局以 来,从来不以权谋私,也没有利用职权安排过自己的亲属子女在本局就业,希望各位今后继续 对我监督,如发现有此类现象,本局长将自动辞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W局全体干部职工天天瞪起溜圆的眼珠,总想在 W局长身上找出点 什么瑕疵来,但总是徒劳。人们看到,W局长上班很准时,八时一到,W局长准能在办公室找 到;接人待物,他十分热情,人家来请示汇报什么事,他都是正襟危坐,侧耳细听;局里有什 么工程,他还会请市纪委或监察局的同志到场监督。于是,人们对W局长一直持好感,领导班 子民意测验,数他的满意率最高。 过了一段时间, W局长唯一的残疾儿子在市里一家残联办的企业找到了工作,那家企业的 D厂长想把老婆安排到W局,被 W局长一口回绝,说我的儿子进你厂,是通过残联考试择优录 用的,你老婆调过来,我不就说不清了吗?话说到这个份上,D厂长不吱声了。 W局长的儿子结婚了,但妻子是个待业青年,时间长了,经济上就有点紧张,儿媳妇常缠 着W局长要安排工作,如果办不到,就跟你儿子离婚算了。W局长想,儿子好不容易才找到这 么一个女人,我还靠他们传宗接代呢。如果离了,再去找,容易么?W局长的夫人也不断吹枕 头风,看在儿子的份上,你想想办法吧 W局长很不情愿地跑了几个单位,哪个单位也不想多要人。他想,既然D厂长有求于我, 我何不跟他再合计合计。 一连几天, W局长闭门谢客,叫办公室主任挡架,说是本领导正在筹谋本局大计,请勿打 扰。一天, W局长主持召开领导会议,说是研究人事问题。W局长说,本局汽车到修理厂的修 理费用每年就高达十余万元,现在我发现C单位有一位好修理工E,如果能要来,我们自己办 个修理厂,一年节约个五六万元是不成问题的,看各位有何意见。几个副职听W局长一说,既 能产生这么好的经济效益,此人又不是W局长的亲戚,何乐而不为呢?这样,E很顺利地来到 W局长的单位上班了,而且工作很积极, 有事无事修理厂总是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过不多久, W局长的儿媳妇也找到了工作,是到C单位去了。 晚上, W局长跟夫人说,这件事我做得天衣无缝,等几个副职以后慢慢发现时,木已成舟 了 又过了几天, W局长听到本局开始传播一条消息:W局长的儿媳妇是靠等价交换找到工作 的!W局长大惊,心想,几个副职都不在家,有去省城学习的,有去住院的,有去下乡的,不 可能这么快就漏风。不过,这天衣这么快就有了缝,事情真蹊跷。 又是晚上, W局长跟夫人谈蹊跷之事,夫人笑道,你儿媳妇怀孕了,嘴馋,在C厂中午就 餐时,为了多吃几块酸萝卜,被老炊逗弄一番,她就跟那食堂里的大师傅说了调动之事 事后,人们发现,修理工E是 D厂长的小舅子,而C厂的厂长则是E的老爸。后来,E在W 局长的单位修坏了发动机,W局长又将他调到了办公室打杂。 以后,大会小会W局长再也不吹嘘了。他只是偷着乐,有孙子了。 12“天衣无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世上真有无缝的天衣吗?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4分) 答: 13“以后,大会小会W局长再也不吹嘘了。他只是偷着乐,有孙子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 什么作用?( 4分) 答: 14 “以小见大, 以微见著” 是人们对小小说的精辟评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小说的主题。 (6分) 答: 15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五、 ( 20 分) 12 ( 4 分) 【答案示例】(1)“天衣无缝”指w 局长认为他为儿媳找到工作的事安排得 非常巧妙,不露痕迹。无人知晓,即使有人发现也已晚了。(2 分)(2)世上没有无缝的天 衣,事实的真相还是很快被别人知道了,而消息的透露者是儿媳本人。(2 分) 【解题探究】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要细读文章, 找准信息点并概述清楚。所谓的“天 衣无缝”只是w 局长的一厢情愿而已,正所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3 ( 4分) 【答案示例】结束全文,照应开头,使首尾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深 化主旨,点出此人是个伪君子。(每点 2 分) l 【解题探究】此类试题往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14 ( 6分) 【答案示例】通过某局长为儿媳“巧妙”安排工作的故事。揭露了社会上某些 官员变着花样以谋私的社会现象。 【解题探究】概括小说的主题,要从小说的内容和主要情节上分析,这篇小小说讽刺的 是某些官员言行不一、变相以权谋私的社会现象。 15 ( 6 分) 【答案示例】照应、欲抑先扬、讽刺等。照应:如,开头写w 局长标榜自己 廉洁无比,最后不再这么说了,反映出他的言行不一、厚颜无耻。欲抑先扬:开头通 过 W 局长的自我表白、人们找不到他的瑕疵、民意测验他的满意率最高、严辞拒绝 D 厂长的无理要求等情节,展示-一个刚正廉洁的清官形象;通过给儿媳安排工作 的事使该局长原形毕露,表明他善玩权术,“清官”的形象瞬间土崩瓦解。讽刺: 这篇小小说揭露了社会上某些官员变着花样以权谋私的社会现象讽刺意味强烈。 (答 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探究】回答这个问题,要紧扣“表现手法”,从情节的安排上、主题的 表达上进行分析。 连云港市2009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旧燕 张中行 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如果只许选一种, 以期情能专注, 我必选“燕” 。 我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五间,东西厢房 各三间, 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这一间前部有门, 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 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 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 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 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 喂雏鸟。 人也忙, 因为正是春种的时候。现在回想, 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 “天 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的大德, 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 还可以具体说说。 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己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 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 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 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 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 人燕和平相处, 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 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 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 改为住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不见燕 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干校 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 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 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巢筑得 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 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 城随城呢 ?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 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 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 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 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 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 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房屋倒塌,现在 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 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 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年年驿路生 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 (选自张中行散文集旧燕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描绘了燕子的哪几种生活情形?(5 分) 12第节作者详细描写了燕巢的形状,试分析其用意。(6 分) 14作者说“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参考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11。 (5分) 燕子与人们和平相处;燕子与人结邻,却不能像先前那样安定;燕子 不再与人共处。( 前两点分别2 分,第三点1 分。意思对即可) 2(6 分) 与第节所描写的燕 巢形成对比, (2分) 借以说明燕巢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生了变化,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已 经有了隔阂, (2分) 表现了作者对“羲皇上的境界”的一种怀念。(2 分)( 意思对即可 ) 13(6 分)(1) 为能再与燕子为邻感到高兴,为燕子能否还会如往日一样如期归巢而担忧, 期盼能与燕子和谐共处。(3分) (2)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对命运多舛的无奈和伤感,对旧居 及往日生活的怀念。(3 分 )( 意思对即可 ) 14(6 分) 羲皇上追求的是指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克己谅人的一种传统生活方式。(2 分) 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人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改变。 (2 分) 能够协调: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更高水平的和谐的过程,这与羲皇上的生活 追求并不矛盾。 只要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能实现羲皇上和现 代化的协调。 (2分)( 意思对即可 ) 难以协调: 羲皇上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过去,现代化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人们的生活方 式也必然会改变,两者自然难以协调。(2 分)( 意思对即可 ) 南通市 2009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草丛 陈洪金 没有谁比草丛更需要泥土与水分了。草丛在大地上卑微地生存着,它们用尽所有的努力苦 守着脚下的一片不起眼的泥土,微小的根须,总是把土地当成自己的母亲。无数个日夜,风不 停息地吹, 把浅浅地依附在泥土上的草丛使劲地往天空中撕扯,孱弱的草丛彼此紧紧地靠在一 起,抓住土地上的每一粒沙石。存在,成为它们对生命最大的渴望。风雨过后,草丛长出一片 绿色,承受阳光的抚慰,仰望蓝天,轻声歌唱。 草丛狭长的叶子摇曳着,泉水顺着草根源源不断地涌上来,催生出细小的花朵。花朵的绽 开,使草丛获得生命的延续。某一年春天,山坡上全成了草丛的家园,引来了蝴蝶、蜜蜂,编 写着大地上惊心动魄的寓言,使村庄优美,让人们感动。草丛没有把自己嵌进村庄的版图,它 们沉默地把自己的命运慢慢地交给了倾斜的山坡,交给了幽深的峡谷,它们把天空中的温暖与 湿润紧紧地攥在手里,静静地守着大地留给它们的一个简单而自在的家。也许,天老了的时候, 村庄会渐渐忘记了草地的存在,人们都离开了峡谷,草丛还 会把它们的土地紧紧抓住,所有的一切变化,都只与自己相关。 草丛遥远的绿色吸引着村庄的一切。牛羊的蹄爪踩在湿润的草地上,草尖上闪着耀眼光芒 的露珠纷纷落下来,打湿了那些青色的蹄子。傍晚,草丛啜饮着暮色里纷纷下落的晚露,送走 了最后离开的一只黑色的山羊,在被牛羊啃食过的伤口里轻轻地挣扎着,慢慢地生长着另一片 叶子, 竭力守住身下的这片土地。草丛已经习惯了山野的沉默与峡谷的宁静,它们在沉默之中 接受牛羊的到来。 一个老人,跟在马匹的身后,终于找到了这一片草地。他蹲下来,挥动镰刀收割。草叶掩 蔽了泥土和石头,鲜绿的汁液在草茎里流动,被镰刀一路割去,整个山坡上都弥漫着青草的味 道。 天上的风越来越紧,草丛被每一天的夕阳一点一点涂上了黄色。清澈的水声逐渐离开,草 丛对蓝天的畅想与歌唱,只能通过整个冬天里的一场漫长的梦来实现。被镰刀割过的草丛,早 已变成了深灰色的创口,直直地面对着天空中的寒冷。草丛不会因为树林的高深而把自己看作 大地上最低矮的事物,它们的存在, 却因为冬天的存在而被一颗颗心热切地惦记着,与众多注 视的目光一起等待着另一段美好时光的到来。一样的守候, 却只有草丛最先知道春天不知不觉 的问候。 一粒种子落在泥土里。草丛把身下的泥土让给了天空中坠落的种子,一声不响。 老人走了, 他穿着厚厚的棉衣躺在院子里的稻草垛上,接受一种没有生机的温暖,回忆着自己在所有山路 上的身影, 唯独没有想起他的镰刀曾经无数次探寻过的草丛。草丛是属于峡谷的,每一次被造 访,每一次被忘却,草丛都只在乎它们对水分和阳光的渴求,那是它们最本质的生命旅途,在 天空的飞舞,被马匹的亲吻,对村庄的凝望都是它们分外的事。草丛把种子存放在身下的泥 土里,峡谷就有了希望,从此,它们不会太多地留意村庄里的炊烟和屋檐,不会把村庄里的田 地当成一种向往,让自己被自己折磨得失去了浓浓的绿色。同样, 它们也会渐渐地忘记用尽一 切力量抓住身下的土壤时的艰难。 11文章反复强调草丛“抓住土地”。草丛为什么要“抓住土地”?请结合全文作具体说明。 (6 分) 12结合表达特色,说说你对“在天空的飞舞,被马匹的亲吻,对村庄的凝望,都是它们分外 的事”这句话的理解。(5 分) 13文章两次描写了割草的老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 分) 14为什么文章开头写草丛“用尽所有的努力苦守着脚下”的土地,结尾却说 “它们也会渐渐 地忘记用尽一切力量抓住身下的土壤时的艰难”?对此,请说说你的看法。(6 分 ) 参考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11(6 分 ) 抓住土地,草丛得以生存;抓住土地,草丛得以安身;抓住土地,草丛得以 疗伤;抓住土地,草丛得以度过严寒,获得新生。 评分建议:四点具体说明,答对两点得2 分,答对三点得4 分,答对四点得6 分。意思对 即可。 12(5 分 ) 运用拟人与排比,形象地启示读者:渴求水分与阳光是草丛最本质的生命追求,为 此它们可以忘却艰难,淡然面对一切。 评分建议:拟人、排比,各1 分;本质追求,2 分;淡然面对一切,1 分。 13(6 分) 第一次以老人割草,将草丛所遭遇的艰难具体化;第二次写老人忘却了自己对 草丛的伤害,既表现了草丛的卑微,又为引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前后照应,突出了草丛执 着坚定的形象。 评分建议:三个要点,每点2 分。 14(6 分 )探究角度示例: 意在表现草丛的默默奉献。用尽所有的努力苦守着脚下的土地是草丛立命安身的需要,而 当新的种子来临时,它们像功成身退的老人,让出脚下的土地,安然地面对曾经的苦守,体味 成功的甘甜。 意在表现草丛的自甘寂寞。曾经的苦守赢得了自由的生长,然而它们注定是寂寞的,自身 经历的艰难与村庄的惦记、造访、忘却一样,都只是随风而逝的分外事。忘却艰难,意味着自 甘卑微和平凡。 意在表现草丛的乐观淡定。曾经的苦守让草丛拥有了峡谷、山坡,拥有了生命的家园。以 淡定的心情回望曾经的艰难,品尝生命的超然。 评分建议: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 情况酌情给分。 盐城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过 滩 谣 廖静仁 我怎么也忘不了少年时那段拉纤的生活经历。 那时,我还只有十三四岁,刚刚小学毕业。因为家父蒙难,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被切断 了,无可奈何,我只好离开学校,跟随一位堂伯走上了艰难的纤道。 其实沿江是有一条较好的路的,但那是一条人行道。而纤道却是时断时续的,遇到崖嘴 和较大的江湾子,拉纤人便只能攀藤抓草爬过山崖,或和衣过江湾。这种时候,一帮纤夫中, 最艰辛的要数拉头纤的人了。拉头纤的人肩上还要负着沉重的一卷纤缆,那是拉远距离所必需 的,所以拉头纤的人在攀崖嘴或和衣过江湾时,因纤缆拖累而摔倒,那是常有的事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专题汇编——文学文本阅读专题.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