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投身于“三农”工作的年轻干部,我深受启发,结合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对文件中的新提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充满信心,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主攻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一常下农田,方知农业基础稳固要从“根技制处着手。(一)固“根”,耕地红线要一守到底耕地是农业的根基,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严格落实耕地总量管控和“
2、以补定占”政策,将各类耕地占用都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同时,加大对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二)兴“技”,科技应用要一以贯之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一招,更是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随着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前沿
3、科技的应用,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将产生深刻变革。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三)优制”,支持体系要一如既往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补贴等,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提高主产区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等违法行为,维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秩序,确保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和预警,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保障农民和消费者的
4、利益。二常走农道,方知农村和谐稳定要在“治文安中着力。(一)强“治”,找准基层治理的支点乡村治理是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石。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丰富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管理的形式和渠道,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减轻基层干部负担,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扎实开展对村巡察,强化对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政治生态。(二)厚“文”,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
5、民活动,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挖掘宗祠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三)保“安”,维护农村社会安稳的局面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前提。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农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推进
6、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加强农村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三常进农门,方知农民安居乐业要往“业服保上着笔。(一)旺“业”,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产业兴旺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立足县域资源优势,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
7、水平,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紧密联合与合作,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二)提“服”,撑直农民的“腰杆子”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进一步提升帮扶精准性和时效性,减轻农民负担,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
8、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三)稳“保”,夯实农民的“鞋底子”稳定的就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底线。加强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持续强化就业帮扶,扎实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就业。优化农村创业环境,落实好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工就地创业。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保障水平,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扶,织密织牢农村社会保障网。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9、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关键政策部署。文件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动力,围绕粮食安全、防返贫、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我们可以感受到,不断变化的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复杂环境和历史任务,始终不变的是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中国智慧”、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念兹在兹的“为民初心”。铺好“改革破局”的“发展基石”,以“守正创新敢为先”的勇气推进土地制度变革。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深化农村土地制
10、度改革,围绕“三块地”做出重要部署。在承包地方面,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使其能够安心规划长期农业生产。在宅基地改革上,文件严守“禁止城镇居民下乡购房”底线,防止资本无序侵占农民权益,同时积极探索盘活闲置农房资源,推动乡村资源合理利用。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聚焦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通过这些举措,破除农村要素流动的阻碍,让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活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领悟“中央一号文件”时不能“刻舟求剑”,要结合理论和实际、中国和世界、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
11、深入思考,领略高瞻远瞩的“中国智慧”和因时制宜的“中国方案”。既要知道“一号文件”的重点要求,又要分析为什么“一号文件”会有这样的部署,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变”与“不变”中深刻领悟“中央一号文件”的根本内涵。筑牢“底线思维”的“稳固防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守护粮食与脱贫成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之大看O文件首次将“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核心路径,强调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结合”,推动粮油作物整乡整县增产,并且强化耕地保护,严厉打击“大棚房”等违法占地行为,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文件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
12、监测机制,重点关注易地搬迁户的后续扶持,强化产业就业帮扶,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考验,真正做到脱贫不返贫,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防返贫这两条“生命线”。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政策含义,强化政策解读,做细工作指导,不断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排查预警返贫风险,精准落实帮扶举措,切实防止返贫致贫。“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奋力擘画“村强民富”画卷。锻造“基层治理”的“坚实利刃”,以“刮骨疗毒除顽疾”的决心破除形式主义沉痛。针对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清理整合政务应用程序”“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通过清单化管理和网格化治理“多格合
13、一”,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数据报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中。在移风易俗方面,综合治理高额彩礼、打击婚托诈骗等举措,直击农村社会痛点,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中央一号文件”中饱含的“为民初心”,深刻理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核心要义,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前线”,与农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农民朋友增产增收“引路子”“出点子”“橹袖子”“铺路子”,守护好农民朋友的“钱袋子”,当好农民朋友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同他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切实帮助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换取农民朋友的“幸福指数”,以“为民初心”奋力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为引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不断擦亮青春底色、锤炼责任担当、诠释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把“乡村振兴幸福图”绘进基层、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