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校共育教师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家校共育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过程,旨在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成长。第二章制度目标1 .明确责任:明确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职责,确保各方协作有效。2 .促进沟通: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学生成长情况,及时解决问题。3 .提高参与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增强家校联系。4 .保障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其全面素质提升。第三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所有参与家校共育的活动均应遵循本制度的相关要
2、求。第四章制度依据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家校共育指导意见等法规及政策制定。第五章管理规范5.1教师责任1 .信息反馈:教师应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表现,包括学业成绩、课堂表现、心理状况等。2 .沟通渠道: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如微信群、电话、邮件等,确保信息及时传递。3 .参与活动:积极组织家校共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强合作意识。4 .培训指导: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帮助其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5 .2家长责任1 .积极参与:家长应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安排。2 .家庭教育: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
3、情感发展。3 .信息反馈:及时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与需求,共同探讨解决方案。4 .配合学校:支持学校的各项管理与活动,维护良好的家校关系。第六章操作流程6.1家校沟通流程1 .信息收集:教师定期通过家长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意见与建议。2 .反馈机制:教师应在每学期初、期中及期末进行信息反馈,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成长情况。3 .问题解决:针对家长反馈的问题,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时可组织家长座谈会进行讨论。4 .2家校活动安排1 .活动计划:每学期制定家校共育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2 .活动宣传:通过校内公告栏、微信群、邮件等方式宣传家校共育活动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活动效果,整理反馈意见,为下次活动改进提供依据。4 .3家庭教育指导1 .培训课程: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科学育儿、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等。2 .资料发放:向家长发放相关教育资料,提供参考和指导。3 .家长咨询:设立家长咨询日,教师可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与指导。第七章监督机制为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特设立监督机制:1 .定期评估:学校应定期对家校共育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2 .反馈渠道:设立反馈渠道,鼓励教师、家长及学生提供建议,促进制度的优化。3 .责任追究:对于未履行职责的教师或家长,学校可采取相应的教育和警示措施。第八章附则1 .解释权: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2 .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3 .修订流程:制度的修订需经教务处审核,报校方批准后生效。第九章结语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实施本制度将有助于规范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与责任,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希望全体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