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德问题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维护教育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是为规范教师行为、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而设立的重要机制,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师德问题,维护良好的教育环境。第二章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1 .增强师德意识:通过建立报告机制,促进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增强师德意识。2 .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有效的报告渠道,及时发现和处理师德问题,消除潜在的教育隐患。3 .保护举报人权益:确保举报人的信息安全和权益不受侵犯,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师德监督。4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师德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第三章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任何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人士均可向学校报告师德问题。第四章相关法规与政策依据本制度依据以下法规与政策制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 .教师法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 .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第五章师德问题的定义师德问题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损害学生权益,影响教育质量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1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2 .性骚扰、性侵害或其他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3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严重失职、渎职行为;4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或进行不当行为;5 .散布不当言论或利用教育场所进行政治宣传。第六章举报流程6.1举
3、报渠道1 .书面举报:可填写师德问题举报表,并提交至学校师德建设办公室。2 .电话举报:拨打学校设立的举报热线,匿名或实名举报。3 .网络举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的举报平台提交相关信息。4 .2举报内容要求举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1 .举报人的基本信息(可匿名);2 .被举报教师的基本信息;3 .具体的事件经过、时间、地点;4 .相关证据(如有);5 .其他可供调查的信息。6 .3举报程序1 .接收举报:举报信息由师德建设办公室接收,并进行初步审核。2 .信息登记:对有效举报进行登记,确保信息的保密性。3 .调查取证: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对举报内容进行深入调查。4 .处理决定:根据调查结果
4、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反馈举报人。第七章处理机制7.1调查处理1 .调查组组成:由师德建设办公室、相关学科负责人及心理辅导老师组成,确保调查的客观、公正。2 .调查时间:自接到举报之日起,调查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情况可延长,但需向相关管理层报告。3 .调查结果:调查结束后,形成书面报告,明确处理意见,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处分、解除劳动合同等。4 .2处理结果的公示1 .对处理结果进行适度公示,确保透明度,但保护举报人信息及被举报人隐私。2 .公示内容包括处理决定、处理依据及责任人。第八章监督机制为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增强师德监督力度,建立以下监督机1 .定期检查:每学期对师德问题的处理情况
5、进行检查和总结,评估制度实施效果。2 .专项评估:每学年进行一次师德建设专项评估,收集师生对师德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制度修订。3 .投诉反馈:设立师德监督反馈渠道,接受师生对制度实施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度的可持续性。第九章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师德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制度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结语师德问题报告制度的建立,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通过积极的师德监督和管理,我们期望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积极的教育氛围,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到师德建设中来,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