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责任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组织的网络安全管理,明确各级人员在信息化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保障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产业发展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组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第二章制度目标本制度旨在:1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中的职责;2 .规范网络安全管理流程,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3 .提高全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构建良好的网络安全文化;4 .确保信息化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第三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内所有人员,包括但不限于:1 .高级管理层;2 .各部门负责人;3 .信息技术部门及其相关人员;4
2、所有使用组织信息系统的员工。第四章法律依据本制度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 .信息产业发展纲要3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4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第五章责任分工1 .高级管理层的责任-负责制定和支持网络安全战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监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定期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2 .信息技术部门的责任- 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安全防护;-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复安全隐患;- 提供网络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3 .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组织本部门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网络安全责任;-监督本部门员工的网络安全行为,确
3、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4 .所有员工的责任- 遵守组织的网络安全政策和相关规定;- 及时报告发现的网络安全事件和异常情况;- 参加组织安排的网络安全培训,提升个人网络安全意识。第六章网络安全管理规范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所有信息系统必须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安全等级评定;-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与评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2 .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分类分级管理,敏感数据需加密存储和传输;-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数据能够及时恢复。3 .访问控制管理-实行严格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系统和数据;-定期检查和更新用户权限,及时撤销离职员工的访问权限。4 .网络
4、防护管理一部署适当的网络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及时更新安全补丁,防止已知漏洞被攻击。第七章信息化操作流程1.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流程-制定项目计划,明确安全需求;-在开发和测试阶段进行安全控制,确保系统在上线前经过安全评估。2 .系统上线与变更管理流程系统上线前需进行安全审查,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对系统的变更需进行风险评估,记录变更过程。3 .安全事件响应流程-发现安全事件后,立即按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封堵漏洞;-事件处理后,进行事后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第八章监督机制1 .内部审计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内部审计,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给管理层。
5、2 .绩效考核-将网络安全责任纳入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激励合规行为;-对因网络安全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追责。3.记录与报告-所有网络安全事件和处理过程需进行详细记录,形成报告;-定期向管理层汇报网络安全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第九章附则1 .解释权限-本制度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解释。2 .适用条件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信息化活动中涉及的人员和部门。3 .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4 .未来修订流程-本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组织实际情况,将定期进行修订,修订需经过管理层审核。总结通过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责任制度,能够有效提升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全体员工需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工作中,共同维护组织的信息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