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docx

    • 资源ID:568379       资源大小:39.16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docx

    第 1 页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特征码 maeXvQyAzCwpwqtxEtbs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 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 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 在我区城乡 12 所小学,18 所初中、5 所高中中进行,共收到有 效答卷 4383 份。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自我认识、基础 文明、亲子关系、兴趣爱好、两性交往、法制意识、心理状态 等 8 个方面。调查兼顾了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能 反映我区中小学生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区教委组织各校 德育骨干进行数据统计、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报告材料, 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 据。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第 2 页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 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 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 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 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 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 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 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 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 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 ,只有三分 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 。可见,昔日学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 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 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 第 3 页 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 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 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 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 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 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 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 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 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 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 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 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 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 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 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 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 业” ,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 第 4 页 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 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 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 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 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 “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 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 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 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 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 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 算多,仅占 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 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 但 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 8%,这 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 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第 5 页 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 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 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 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 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 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 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 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 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2.7%的 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 占 8.7%。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 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 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 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 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第 6 页 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 随地吐痰” ,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 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 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 过成人。72%的女生和 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 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 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 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 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 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 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 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 渐入人心。另外,进入 21 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 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 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 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 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 第 7 页 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 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 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 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 49.4%,农村为 20.4%,相差 29 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 48.2%,农村为 38.5%, 相差近 10 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平与物质环境密 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 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 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 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 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 不断提高。 3、初中生行为习惯最差。 “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学生小学有 45.6%,高中有 43.4%,初中只有 38.5%。而初中学生选择“能 意识到,但做不到”或“认为做到做不到无所谓”的比例却远 第 8 页 高于小学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释是:小学生听话,高中生已经 懂事,初中学生最难管。诚然,初中正处于反叛与激变的关键 年龄,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对师长的指令言听计从,而且还 没有像高中生那样的自我修养意识,许多人对个性的理解极不 成熟,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把奇装异服当作“美” ,把 污言秽语,不拘小节当作“酷” ,初中生的违纪率,和违法犯罪 事件的发生率都要高于小学和高中。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小升初考试的废止,小学素质教育 渐入正轨,小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优 秀初中毕业生的集合(本次调查职高比例较小) ,诸多习惯差、 学习也差的学生没有机会进入高中校门。因此,高中学生整体 素质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初中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校 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对升学率片面追求,使初中德育得 不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实效性也大不如小学和高中。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年龄,此时的学生逐渐开始形成关于人 生的最初的观念,行为习惯也渐渐定型,此时的教育往往会对 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抓好初中德育,培养学生良 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家庭教育 第 9 页 1、家庭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只知给吃穿,别的都不问”的家长仅占 2.7%,可见绝大多数家长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采取放 任态度的家长人数极少。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占 9.3%, 这和大家的感觉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学生, 即便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许多学生还会感觉不满足,因此他 们不会选择此选项;另一方面,说明溺爱型的家庭的确在逐渐 减少。在大家的观念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溺爱是家 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把独生子女们戏称为“小皇帝” 、 “小太阳” ,以为他们是被惯坏的一代,事实上家长们只是在家 务劳动方面有娇惯孩子的倾向,但在学习方面却从不马虎,要 求之严,标准之高,都是以前的家长无法比拟的。 “对孩子什么 都管,让孩子受不了”的家长占 12.6%,严苛型和溺爱型的家 庭大致都保持在 10%的比例,而且严苛的家庭还要稍高一些,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以往的许多老百姓忙于生计,顾不上子女教育) ,对家庭教育 的重视程度还将不断提高。74.3%的孩子认为家长“能支持、理 解自己,而且不溺爱孩子” ,此选项比例最大。而且在被问及 “遇到心理困惑习惯于求助于谁”时?6.8%的孩子会求助家长, 高于求助老师的比例;在被问及“在你成长过程中受谁影响最 第 10 页 大”时,58.5%的孩子认为家长的影响最大。当前中小学生的家 长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多数接受过系统的初等教育,其文化 水平较以前有很大进步。加上媒体、书刊和各类家长学校对家 教知识的普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及行为也有很大改善。 2、家长对初中生管得最严。 如果队把“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作一个纵向比较,会 发现小学与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小学生年龄小,高中生 已不太需要家长操心,而初中的孩子界于懂事与不懂事之间, 代际冲突比较突出。 3、对子女不管不问的家长仍占一定比例。 调查显示,1.3%的孩子反映得不到家长的疼爱,如果把部 分孩子“家丑不外扬”的心理考虑进去,这个比例还会升高, 估计要达到 3%左右。这一部分孩子多出自离异家庭,父母双方 都不愿意尽监护责任,有的跟着爷爷奶奶过,有些干脆脱离家 长的监护。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对人对事十分冷 漠,而且有很强的反社会心理。有些孩子在学校成绩和表现极 差,而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十分敏感。许多人整晚混迹于网吧、 游戏机厅之中,与社会青年相交结,拉帮结派,滋扰校园。很 第 11 页 多孩子早早的辍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国家的 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明确规定了家长对孩子 监护责任,但缺乏得力监督保证机制。社区、公安、民政等部 门在法律上虽然对该部分孩子也有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落实 的情况很不好。通过司法程序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孩子的监 护问题,但只有形成诉讼,法院才可能介入,孩子年龄尚小, 有几个能想到诉诸法律呢?即便告了家长,法院执行起来也十 分困难,即使得到了执行仅仅可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也无法 解决情感和教育上的问题。这一部分孩子所占比例虽小,如果 把这个比例乘以长寿学生总数,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社会 越发展,就越应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这些孩子就是学生 中的弱势群体,被社会忽略的一群。他们从小得不到社会的关 怀,长大就有可能报复社会,这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所 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四)自我感觉 1、只有六成学生感觉幸福。 调查显示,只有 62.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32%的学 生选择“一般” ,还有 4.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 第 12 页 生活在新世纪这一代青年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是前所未有 的丰富,对未来的选择也是前所未有的广阔和自由。在上一代 人的眼里,他们是最没有理由抱怨或侈谈“不够幸福”的一代 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 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的离异、 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 的种种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对正确幸福观的宣传教育,使得人 们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存在着种种误区。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 义幸福观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判断自己的幸福或不幸福 的依据是,家庭条件是否优越,父母有没有本事挣钱,能否满 足自己在物质方面的需要等等。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家里每天省 吃俭用的生活使他的生存没有意义。 由于年龄和地域的差别,青少年对于生活幸福的理解也不 同。调查数据表明,城市青少年的幸福感略高于农村青少年的, 农村初中生认为自己不幸福的比率最高,这可能和农村中学生 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较大有关,农村小学生中有 4.5% 的人愿意长大后当一名农民,农村初中学生中有 93.8%的希望 成为老板、机关工作者或者是高级知识分子,只有 0.3%的人愿 意继续务农,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上所承受 的压力最大,遇到的困扰也最多。 第 13 页 在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幸福还表现为一种自由。说白 了,就是获得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的权利。他们在家庭和 学校里受到纪律的约束,无法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使 他们产生不幸福感。对于高中学生,则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 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来自父母方面的。 2、小学生最幸福,初中生最不幸福。 小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生占 69.4%,其中尤 以农村小学生选择“幸福”的选项比例最高,占 70%以上。可 见,生活在清新自然的乡野中的小孩子最幸福,他们不必去赶 场似的上各种特长班,去学钢琴、攻外语,课余时间可以自由 嬉戏,尽情的享受童年。初中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 生占 56.2%,在三个年龄段中比例最低。初中是人生的多事之 秋,有所谓的成长的烦恼,幸福感较低一方面和他们的年龄特 点有关;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中考迅速增温,中 考之热尤甚于高考,这使学生们小小年纪就感受到竞争的残酷, 让这本就多事的年华又弥满了应试教育的阴云,很多孩子感到 压抑,被学习逼得喘不过气。其实教育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 知识,还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从小让 他们感知人生的美好,这种情感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第 14 页 3、学业压力仍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青少年成长中造成困惑的 较大问题依次为学习方面(36%) 、人际交往方面(21.6%) 、父 母方面(8.4%)等。其中学业压力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主要 表现在: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 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 思维迟缓等。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 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 厌学情绪。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 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某中学有一学生在写过一篇 名为童年无趣的习作,马上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共鸣, “每天 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休息日还不得不穿梭于各种 补习班。我实在没有感受到人们常说的那种童年的快乐” 。有学 生在接受访谈时这样说:“小学三年级时我数学考了 100 分, 爸爸很高兴,那天晚上他郑重的对我说:孩子,好好努力! 我们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 。这句话像一块大石头一 样在我心中压了五年。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的 心太切,希望自己年轻时没实现的梦想能在下一代身上实现, 还有很多家长自己孩子的成绩作为相互攀比的内容,这都使这 个年龄段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负担。有一首校园民谣的歌词是 第 15 页 这样说的:“起的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最累 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学生的心态。 另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与 教师的关系问题、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等。 另外还有一些青春期心理问题,如:青春期闭锁心理、早恋等。 (五)心理调节 1、更加孤独的一代。 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选择“把它闷在心理,进行自我调 节,不对外人说”的学生最多,占 42.7%。人们时常把现在的 孩子看成为“阳光少年” ,以为他们活泼、开朗、外向、大方, 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孤独。这是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电视 占据了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间,从小缺少玩伴,失去了很多与 人交流的机会。独生子女的孤独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独 的心灵仿佛潮湿的天气,是滋生心理疾病和不良情绪的重要土 壤。学生们早早的把心灵封闭起来,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 度。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孩子们独立与个性的一种体 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借助于外力。因此教育者一方面 第 16 页 要给孩子们多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教给他们 自我调节的技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有 37.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困惑与伙伴交流,尤其是关于 娱乐问题以及与异性关系问题;有 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 开心扉;只有 4.4%的学生愿意同老师交流他的心事。这是个飞 速发展的时代,有人说两年就是一个代沟,孩子与成人的思想 差别很大,这是妨碍代际间交流的重要因素。有个学生说: “老师对我要求严,说了怕惹他们生气,说得不对怕受批评, 说了没用不如不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和他们说;学校抓学习, 没人听我说。 ”学生是否向教师和家长敞开心扉,是教育中十分 重要的因素,学生不讲心里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心理问题 就不能解决。而学生能否说心里话,关键取决于教师、父母的 态度和教育方式。 另外我们也欣喜的看到,2%的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会求助 心理咨询热线,如果用 2%乘以学生的总人数,那将是个很大的 数字。这说明心理热线开通的确可以解决不少学生的问题,而 且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新途径。 2、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 第 17 页 调查显示,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65.5%的人不愿向 外人吐露心声;城市高中占 45.1%,居第二位;农村高中第三, 占 44.1%,再其次是农村小学生、城市小学生,分别占 37%和 34.2%;而农村初中生选这一项的比例却最少,仅占 30.1%。这 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大,较 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城市的孩子居住在单元楼中,邻里之间很 少沟通,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城市环境虽好,文化娱 乐场所虽多于农村,但可供中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很少。据统计, 多数初中生的闲暇时间用看电视来打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许多孩子用打游戏、上网来打发时间,他们更喜欢在虚拟的世 界里和人交流,而不愿意面对面地与人交流。这种自我封闭显 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关注城市实践学生的心理健康, 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反在农村,孩子上了中学,就被认为是大孩子了。他们 开始担负一些家庭的责任,家长也会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乡 村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与小伙伴们的交往,他们的孤独感比城市 的孩子要少得多。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父母的学生,农村多于 城市;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城市多于农村。调查 显示: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比例,城市各年龄段均高 于农村;助于父母的学生比例,农村学生偏高。这说明农村学 生的家庭观念稍强,城市学生的独立意识更突出。 第 18 页 3、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 如果把三个年龄段的学生作纵向的比较,会发现遇到心理 困惑求助于老师的比例基本相当,求助于父母的比例逐渐降低, 求助于朋友的比例似乎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 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家长、和朋友在各年龄段孩子心中的地 位。大人们经常慨叹自己的十句话,不如小伙伴的一句话。光 慨叹没有用,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视对孩子交往的指导, “近朱者 赤,近墨者黑” ,许多孩子正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才逐渐走上了 歪路的。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长的架子,走 进孩子们的生活,作为教师和家长,为什么不能成为孩子的朋 友呢? 4、教师在孩子们心中地位的降低是最令人痛心的现实。 在被问及:“遇到困惑,你求助于何人时” ,只有不到 5% 的学生选择老师,远低于求助朋友和父母的比例,连小学生也 是如此,这说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正在逐渐降低。在被问及 “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选择老师的人数也在家 长和朋友之后,教师的社会形象以及对学生影响力的不断降低 很值得大家认真反思。 第 19 页 从客观上讲,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学 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书刊、电视、网络不断的给学 生提供更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走下圣 坛,渐渐被人们理解为一种等同于医疗、保险等行业的社会服 务。近几年媒体又不断在教育收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 揭教育的短,甚至用个别老师的恶劣行为影射整个教育。这都 降低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主观的原因更值得深思。第一,长期的自我封闭很容易让老师 患上社会适应不良症,变得迂腐、守旧、迟钝。从大学校门中 刚刚毕业,紧接着又走进了中小学的校门,几乎很少有机会和 社会接触。而且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孩子们打交道,传 道、授业、解惑,高高在上地接受学生们的请教。这样的工作 氛围很容易让人自我满足,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当了先生 就不再想当学生了。然而世界每一天都在飞速变化,不经意间, 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师就被抛到了时代的后面。南方某城曾进行 过一次测试,测试的内容是社会上近年来出现的新科技-克隆 技术、纳米科学、基因等等新名词,以及时事政治-国际、国 内最新的热点问题。被测者是一所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和正在 教他们的老师。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老师的成绩竟然远低于他 们的学生。学高为师,老师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不能令学生信服, 第 20 页 是导致其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二,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 的影响,在老师中存在着严重的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即便 是传授知识,许多人也忽略了知识背后的人文意义,把它们肢 解为知识点、练习题。陶行知曾说:“先生的任务是教人做人。 ”由是观之, “师道之不复,久矣”!第三,少数老师的确存在 师德问题,以教谋私,开学店,体罚学生等现象并未得到根治。 教育的*与法制进程是大势所趋,规范教育行为的法规不断出 台,尊重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的维权意识也不断 增强。近几年来,教师因为师德问题而被处理的事件屡见报端。 身正为范,老师的道德状况是决定他在学生心中影响力的关键 因素。 (六)兴趣爱好 1、阅读兴趣日趋多元化,学习方面的书籍仍是学生的首选。 调查显示,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对武侠、言情 小说的狂热,他们的阅读兴趣日趋多元化。调查显示,学生最 爱看的还是学习方面的书。这是激烈的学业竞争所致,也是目 前教辅类书籍如此畅销的原因。这个结果与老师们的感觉之间 存在偏差。可见,学生们这样爱学习,教师还是不满意,也许 第 21 页 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装的脑子只能装满课本,天天只能想着学 习,不允许任何东西占他们的内存。排在第二位的是漫画书, 占 30.1%。漫画的简洁、直观、视觉的冲击力和奇特的想象力 很符合学生的胃口。而卡通的内容多为武侠,科幻,校园爱情 故事。内容平庸,格调不高,其间低级、庸俗、灰色,甚至略 带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比比皆是,对武士的精神和校园恋情的 宣传给青少年造成很坏的影响。但漫画的流行也给教育者许多 启示,为什么不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包 装起来呢?排在第三位的是文化体育类书刊,占 17.3%。通过 访谈了解到,学生关心的主要是新闻、逸闻、杂谈、时评等项 内容,其中男生多爱看体育类的书报,女生多爱看娱乐界的歌 星、影星的信息。各类明星们的懒散、玩世不恭的形象在孩子 们眼中成为了一种时尚,犯小错误,缺乏纪律性,随便、懒惰 不被视为谴责的对象,而被视为一种风度,一种美。爱读漫画 和文体报刊的学生比例合计达 47%,说明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 耐心读大部头的书籍和需要深入思考领会的内容,他们阅读是 快餐式的,把读书当娱乐,更喜欢短小、直观、轻松、愉快的 内容。 喜爱武侠、言情小说的人虽然也占一定比例,但早已不如 前几年那样人数众多。那些书太长,太费心思。金庸的小说和 美国的大片、日本的漫画比起来,还显得太过优雅,不够刺激。 第 22 页 琼瑶言情小说中描绘的浪漫情节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太老套,远 没有明星的做法生猛、鲜活。在金庸和琼瑶的作品里我们还能 感受到一些中国古典文化的馨香,但在日本漫画和垃圾快餐中, 学生只能得到感官的刺激。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 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差别。 小学生最爱看漫画,学习类的书籍只能屈居第二。一上中 学,二者的比例就发生急剧的变化,读漫画书的人数从 40.9% 跌到 21.5%,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则从 34.9%上升到 41.8%。 到了高中这种状况又有微小的变化,但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 还是最多。孩子们对文化体育的关心却是与日俱增,武侠小说 的爱好者始终保持在 12%左右。小学生不懂言情,初中生看此 类书籍的人数最多,到了高中人数又略有回落。 3、农村学生迷武侠,城市学生爱文体。 调查可以看出,城市学生喜欢阅读问题类书刊的学生明显 高于农村,城市信息畅通,许多市民都有读报的习惯, 重庆晚 报 、 重庆晨报 、 长寿文化都有相当规模的读者群,许多 孩子也有读报的习惯。学生最爱看的就是文化、体育的版面。 第 23 页 农村学生信息相对闭塞,学生读报人数远小于城市,因而对文 体新闻的关心程度不如城市。但他们看武侠小说的人数比率较 城市学生稍高。 4、网络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 既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人们相互间交流的平台。网络 的使用以日渐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 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有助于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强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学生内 在的潜能。调查显示,我区已有近一半的学生经常接触网络, 应该讲网络已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这主要和长寿经济的发 展有关,目前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比较高,家庭上网的也 比例高。目前家长、老师对学生上网大多持否定态度,视网络 为洪水猛兽。谈起网络,马上就想到“游戏+聊天+色情” ,媒体 也经常“告诫”学生要远离网络。其实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孩 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看怎样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它。对 孩子玩电脑、上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有支持,又有约束。 孩子特别渴求新知识,网络世界里也有许多知识在等待着他们 去汲取。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长和教师有责任 引导他们跨过“聊天+游戏”的坎,让他们在网络中汲取营养, 第 24 页 健康成长。 5、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是为了查找资料、13.8%的是打游 戏,12.7%是听歌,9.9%是因为好奇,9.4%是因为无聊,剩下的 9.2 是为了聊天交友。小学生查找资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学 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戏的高中生人数要多于小学生,同样也 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网听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 从上述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 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一点,中小学生做的比成 人好。网络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 快捷与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接纳、认可和喜爱。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 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 色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 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 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 、 “升级” 、 “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 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 第 25 页 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 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 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 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 。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 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 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 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 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 四是符号互动性。 “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 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 ,闭口“美眉”的, 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 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 性好奇,渴望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许多人 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色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 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入了“美女世界” ,在一阵触目惊心的 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第 26 页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 最多” ,占 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 吞声”的学生仅占 2.8%(其中农村 3.2%,城市 2.5%) ,现在孩 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 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 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 ,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 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 26%, 初中 36.7%,高中 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问题就越理智。 2、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选择“求助父母、老师”的比例仅占 10.5%,在人们的观 念里,学生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求助与父母、老师 是最正常的,但孩子们却选择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选择“不 知道”的人数最少,仅占 1.6%,这都是新一代学生独立与个性 的充分体现。 3、近一成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现象,这说明以暴制暴的所谓“黑 第 27 页 道原则” ,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 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 ,受 人欺负之后,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 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 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 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同时,一些学 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 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 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 。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 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愚蠢的,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 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 无法自拔。 (八)两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尺度和比例 调查显示,城、乡初中生和乡村的高中生都把“异性交往 过当”的底线放在“拥抱、亲吻”上,此项的选择率最高,分 别为 38.2%和 25.5%。只有城市高中生观点不同,有 52.2%的人 认为“有性行为”才算是异性交往过当。这一方面说明城市高 中生受环境的影响,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表现的更为开放,不 第 28 页 少同学的性意识已经萌芽,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当老师、 家长还在对孩子们的某一封火辣辣的信耿耿于怀时,孩子们的 所思所为,可能已经早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5、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是为了查找资料、13.8%的是打游 戏,12.7%是听歌,9.9%是因为好奇,9.4%是因为无聊,剩下的 9.2 是为了聊天交友。小学生查找资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学 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戏的高中生人数要多于小学生,同样也 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网听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 从上述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 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一点,中小学生做的比成 人好。网络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 快捷与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接纳、认可和喜爱。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 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 色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 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 第 29 页 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 、 “升级” 、 “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 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 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 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 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 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 。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 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 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 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 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 四是符号互动性。 “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 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 ,闭口“美眉”的, 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 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 性好奇,渴望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许多人 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色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 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入了“美女世界” ,在一阵触目惊心的 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 30 页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 最多” ,占 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 吞声”的学生仅占 2.8%(其中农村 3.2%,城市 2.5%) ,现在孩 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 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 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 ,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 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 26%, 初中 36.7%,高中 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问题就越理智。 2、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注意事项

    本文(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韩长文)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