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07.40CCSA75T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XXXXX-202X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汇交规范Specificationforcollectionandsubmissionofinventoryforstateownednaturalresourcesasset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20XX-XX-XX实施20XX-XX-XX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目次乙、T-刖舌I引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汇交流程24.1汇交流程24.2汇交路径24.3
2、质量检查24.4整理与自检34.5检查与交接35汇交内容65.1县级清查成果65.2省级成果资料65.3命名规则及文件组织结构76汇交成果数据规格要求86.1 空间数据材料86.2 非空间数据材料86.3文档数据材料8附录A(规范性)清查汇总表10附录B(规范性)文件组织结构25参考文献39/,-1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
3、部信息中心、武汉大学、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司、自然资源部财务与资金运用司、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宁夏自然资源资产统计核算中心、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臻、黎韶光、刘耀林、何建华、罗婷文、李磊、孟凡荣、孔登魁、郭一珂、刘天羽、杨红、李华、廖永林、李劲松、王薇、徐子蒙、李波、郭晋洲、郑春莹、陶建芝、李超、刘鸿、甘宏、殷红梅、赵金梅、潘娟、武建飞、赵越、李治君、张佳琪、柴志春、陈彦毓、苏炜清、段君君、耿笑楠、沈佳纹、乔琳。引言本文件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系列标准之一。全民所有自
4、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汇交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国家公园8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含自然生态空间)清查成果资料的汇交内容、规格要求、汇交流程等。本文件适用于国家、省、市、县各级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国家公园8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含自然生态空间)清查成果资料的汇交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798-2007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TD/TXXXX全民所有自
5、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通则TD/TXXXX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矿产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全民所有草原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海洋(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TD/TXXXX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图编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自然资源资产naturalresourcesassets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产权明确的自然资
6、源。来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通则)TD/TXXXX,3.13.2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state-ownednaturalresourcesassets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产权明确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来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通则)TD/TXXXX,3.23.3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inventoryofstate-ownednaturalresourcesassets围绕履行所有者职责,综合运用国土调查、确权登记、相关管理数据等已有成果,建立科学合理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价格和核算方法,查清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范围,构建全民所有
7、自然资源资产底图,形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量、价值量、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情况和使用权状况、其他管理情况(保护和利用及权益维护等)等资产底数,支撑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通则)TD/TXXXX,3.33.4资产核算价格信号assetpricesignal能够直接反映或用于测算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价格的指标,如政府公示价、交易价流转价、经营收益与成本、矿山企业经营资料等。3.5资产清查核算价格systemofassetprice根据资产核算价格信号,建立国家、省两级,适用不同核算精度的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价格。来源:(全民所有自然
8、资源资产清查技术通则)TD/TXXXX,3.94汇交流程4.1 汇交流程汇交流程框架,见图1。图1汇交流程数据收集整理可参考(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空间数据整合技术规程)TD/TXXXX第3章至6章,制作汇交数据集应按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TD/TXXXX和本文件5.304.2 汇交路径清查成果材料满足各级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主管部门和清查报告应用目标后,应由县级向上逐级汇交,省级部门统一收齐向自然资源部提交。4.3 质量检查4.4 ,1县级自检县级自检具体程序如下。a)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对清查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应按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质量检查细则)TD
9、/TXXXX6要求确保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检查调查成果是否齐全、完整;利用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质量检查工具辅助检查数据成果及相关表格成果的规范性;检查图斑地类、权属及实物量、价值量属性的正确性。b)检查全过程应当记录,包括质量问题、问题处理以及质量评价记录。c)根据自检结果组织成果修改完善,编写自检报告,报市级检查和汇总。4.5 3.2市级预检市级预检具体程序如下。a)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对各县级单位清查成果进行质量检查。b)市级应对县级调查成果进行检查和汇总,在全面检查县级自检记录的基础上,应重点检查清查成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同时组织对本级补充的清
10、查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根据自检结果组织成果修改完善;修改完善后结合县级检查结果,形成市(地)级检查报告报送省级检查。4.6 .3省级复检省级复检具体程序如下。a)省级复检应对本省各地市级单位清查成果质量检查,汇总验收本省清查成果,编制省级质量检查报告。b)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清查成果完整性和规范性检查的基础上,应重点检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组织对本级补充的清查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省级提交检查合格成果,并结合省级检查结果,形成省级检查报告报送自然资源部。4.7 3.4国家级审核国家级审核具体程序如下。a)国家级审核应对省级报送的清查数据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同时应按照(全民所有自
11、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通则)TD/TXXXX9.4.4进行外业核查。b)通过资产清查一体化系统,接收和管理清查数据成果,审核单位在线完成质量检查和内业核查,审核结果在线反馈各省。c)审核单位应按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通则)TD/TXXXX9.1、(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TD/TXXXX和本文件,对清查数据成果进行审核;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现行条件下难以解决的瑕疵或异常情况,及其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应进行具体说明;对于没通过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质检检查工具检查的数据,返回省级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主管部门进行修改,直到合格为止,并向省级单位出具质检合格证明。最终汇交到自然
12、资源部,纳入国家级数据库。4.8 整理与自检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第二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第五章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检查,提交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数据交接单。4.9 检查与交接检查与交接的具体流程如下:a)汇交单位应确认数据交接单填报数据批次、汇交时间、数据量、数据介质、数据数量、以及各门类资源清查成果数据数量与汇交数据成果相符后,再提交成果资料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数据交接单,接收单位负责对汇交的成果资料清点检查,确认数量、内容符合要求后,交接双方填写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数据交接单,对应在汇交单位联系人及接收单位名称处手写签名,各存一份,完成交接
13、工作。b)若汇交的成果资料经检查不符合要求,则汇交单位应重新整理、自检,重新申请汇交。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数据交接单,见表Io表1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数据交接单省名称XX省数据批次第XX批(如第Ol批)提交时间XXXX年XX月XX日数据量(MB/GB/TB)数据介质口光盘张口硬盘个口优盘个数据数量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建设用地(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建设用地(核算价格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建设用地(价格信号采集)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农用地(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农用地(核算价格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农用地(价格信号采集)口省
14、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未确定使用权人国有建设用地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资产清查成果)未利用地(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矿产(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矿产(核算价格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矿产(价格信号采集)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森林(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森林(核算价格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森林(价格信号采集)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草原(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表1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数据交接单(续)海洋(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草原(核算价格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草原(价格信号采集)口
15、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湿地(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海洋(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海洋(核算价格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海洋(价格信号采集)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水资源(资产清查成果)口省级个口市级个口县级个成果名称填写提交成果数据内容(包括核算价格成果、资产清查成果等)如:资产清查成果县级(XXI县政区代码县名称,XX2县政区代码县名称)市级(XXI市政区代码市名称,XX2市政区代码市名称)省级(XX省政区代码省名称)核算价格成果县级(XXI县政区代码县名称,XX2县政区代码县名称)市级(XXI市政区代码市名称,XX2市政区代码市名称)省级(XX省政区代码
16、省名称)备注汇交单位名称汇交单位联系电话汇交单位邮箱接收单位名称接收单位联系人接收时间年月日注1:资产清查成果,即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形成的、相应技术规定中要求提交的各类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建设用地、农用地、未确定使用权人国有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六大类资源资产的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表格数据、文档数据,以及水资源资产的表格数据。注2:核算价格成果由国家级核算价格、省级核算价格和县级核算价格成果构成,成果内容由基础数据资料成果和核算价格形成成果两部分组成。注3:资产核算价格信号,能够直接反映或用于测算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价格的指标,如政府公示价、交易价、
17、流转价、经营收益与成本、矿山企业经营资料等。5汇交内容5,1县级清查成果5.1.1 县级清查成果内容县级清查成果由资产清查数据集、汇总表、图集以及报告等内容组成。资产清查数据集包括资产清查成果,核算价格成果和价格信号采集数据,应符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TD/TXXXX要求。5.1.2 清查成果数据集资产清查成果数据集涉及各资源资产清查成果的属性结构,包括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要求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TD/TXXXX6o5.1.3清查汇总表清查汇总表是基于清查结果数据统计形成的汇总表格,各资源资产清查结果汇总见附录A。各县级单位应编制一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
18、清查图集,相关要求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图编制规范)TD/TXXXX601.1.4 工作总结报告各县级单位应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总结报告,提纲如下。a)清查地区概况:清查地区的行政区划概况、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情况、土地市场发育及地价水平状况等内容等简要分析。b)清查范围的确定:本次清查的具体行政单元及其空间位置,纳入本次清查的具体自然资源类型,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等权属范围等情况进行说明。c)主要内涵的界定:界定清查基准日以及清查对象内涵,明确本次清查对应的自然资源权利类型、权利年期等特征。d)工作概况:清查工作的任务来源、目的及总体要求;清查工作的主
19、要原则;清查工作的承担单位;本次清查的单元、单位等范围;本次清查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包括各自然资源类型基础资料需求、来源、方式、内容和时间等,并对资源数量调查、资源质量评价、核算价格形成等基础数据情况进行说明;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技术路线图、主要工作环节等;清查方法等内容,包括对实物量、价值量具体的清查方法进行说明,并介绍清查数据的来源、内涵和适用性。e)工作开展情况:包括组织协调、准备工作、实施情况、完成情况及核查情况。f)保障措施:质量保障、安全保障、经费保障。g)清查结果及验证分析:汇总清查结果,并就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等进行分析验证,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h)清查成果:本次清查内容涉及实物
20、量、资产核算价格、经济价值量、使用权、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保护和利用及权益维护等其他管理情况信息,形成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数据库成果及其他清查成果。D成果分析应用:清查工作开展的完成进度与质量情况以及过程分析;分析清查成果应用方向与方式。j)总结与建议:本次清查工作取得的经验,技术处理方法的总结,相关问题的处理解决方案,提出优化建议。1.1.5 质检报告各县级单位应编制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质检报告。5.2 省级成果资料省级应向自然资源部汇交县级清查成果,同时按照附录A的要求提供省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见B.1.3)、省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价格信号采集数据成果(见B.2
21、3)、省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价格成果(见B.3.3)、省级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图集,以及省级清查工作总结报告(见5.1.4)、数据质检报告及其他相关文档,包括但不限于报批过程中所有的请示与批复文件、能够证明项目成果合格的数据质量检验报告、验收意见及专家签名表等。凡相关技术规定中有明确要求的,要满足技术规定要求。5.3 命名规则及文件组织结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汇交文件的命名规则及文件组织结构如下:a)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汇交时,应按照本文件规则命名文件,应符合表2规定。应按照B.1、B.2、B.2描述的内容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成果进行文件组织。b)全民所有自然资源
22、资产清查数据成果命名规则,见表2。表2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成果命名规则表命名对象命名规则备注汇总表“行政区划代码”+“汇总表格名称”+“.XLS”1、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六位数字码,参照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下同;2、汇总表样式参考本规范附录A。空间数据“行政区划代码”+“图层名称”十后缀名”1、图层名称参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5.2.3表2层名称及各层要素中对应层要素的属性表名,下同;2、空间数据后缀名(*.VCT);3、统一坐标数据空间参考采用2000坐标系。非空间数据“行政区划代码”+“非空间表格名称”+“.DB”DB数据集中存储的非空
23、间表表名采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6的属性表表名称(英文)。文档数据1、“行政区划代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总结报告”+“.PDF”2、“行政区划代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清查数据质检报告”+PDF”0图集数据1、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分布图:制图区域名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类或子类名称+“分布图”+“.PDF”;2、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图:制图区域名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类或子类名称+“实物量图”+“.PDF”;3、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价格图:制图区域名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类或子类名称+“资产核算价格图”+“.PDF”;4、全民所有自然
24、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图:制图区域名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类或子类名称+“经济价值图”+“.PDF”;5、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履职主体图:制图区域名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类或子类名称+“所有者履职主体图”+“.PDF”.其他资料“其他资料名称”+”.后缀名”其他资料名称:自行命名;后缀名:自行确定。6汇交成果数据规格要求6.1 空间数据材料6.1.1涵盖范围空间数据应涵盖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和海洋6大资源门类清查结果图斑数据。6.1.2 命名规则应按照6.3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成果命名规则要求进行命名。6.1.3 数据体量数据体量具体应按照相应的存储介质进行分配
25、单个数据包不宜超过2GB。6.1.4 标准数据交换格式资产清查空间数据,应按照GB/T17798-2007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中规定的VCT格式提交。6.1.5 空间坐标参考坐标系统应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应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度分带。6.2非空间数据材料6.2.1涵盖范围非空间数据应涵盖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和海洋6大资源门类的资产清查成果和核算价格数据。6.2.2命名规则应按照6.3要求进行命名。6.2.3标准数据交换格式资产清查非空间数据,应按照SqIite的DB格式提交。6.3文档数据材料6. 3.1纸
26、质文档数据材料7. 3.1.1规格要求若各类型自然资源资产技术指南规定中无特殊要求,纸质文件应采用A4(29.7cm21cm)大小;各类图、表宜采用A4型纸或A4型纸的2、4、6倍制作。大于A4的各类图、表应折叠为A4大小,背面朝外。纸质文件应双面打印。8. 3.1.2纸张要求纸质文件宜采用70gm2的普通中性纸制作。封面、封底宜用不高于120gm2的普通中性纸制作。不能使用传真文件、热敏纸制作的文件归档。9. 3,1.3字迹要求所有文件应内容完整,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图形清晰。图表中的文字、数字字号不应小于小5号。复印件应字迹清晰。6.3.1.4装订要求纸质文件应按件装订,单份文件独立装订,
27、不应将不同文件装订在一起。评测、鉴定、验收意见与专家名单一起装订,且评测、鉴定、验收意见在前,专家名单在后。6.3.1.5文件标题与页码编制每份文件都应有题名。题名名称应准确反映文件内容,文件名的内涵不应超过文件的实际内容。封面、副封面上的题名应一致。文件里有文字、图表、印章的每个页面均为有效页,应有页码。页码采用数字编制,正文部分的页码应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制。页码需自1起连续编号。文件的封面和副封面不用编制页码。6.3,1,6密级标识要求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公开。密级文件应按照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保密局,2014)进行密级标识。6.3.1.7生效标识要求所有文件的生效标志应完
28、备。由法人单位制发的文件资料,应有单位公章和日期。由个人制发的文件应有本人签名和日期。专家组制发的文件资料应有专家组代表签名和日期,并附专家组成员签名表。文件材料应有双方单位印章、双方法人(或法人代理人)签字、签署日期,并加盖骑缝章。6.3.2数字文件数据材料6.3.2.1数字文件基本要求文档资料同时提交内容一致的纸质文件和数字文件。数字文件的题名内容、格式应与纸质文件题名、内容、格式完全一致。一般一个数字文档文件对应一件纸质文件。数字文档文件名称应与对应的纸质文件的文件题名一致。数字文件不应加密,也不应将多个文件打包在一起。6.3.2.2数字文件格式数据成果格式按照6.3命名规则及文件组织结
29、构和附录B文件组织结构相关要求执行。附录A(规范性)清查成果汇总表A.1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成果汇总表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实物量及经济价值量清查成果汇总,见表A.1。表A.1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实物量及经济价值量清查成果汇总表县级行政区代码县级行政区名称地类编码地类名称面积(公顷)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省级园地平均等别国家级园地平均等别所在区域平均核算价格(元/亩)经济价值(万元)耕地种植非粮作物面积(公顷)耕地未耕种面积(公顷)备注12345678910111213合计填表说明a)表标题词含义应依据(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附表H.2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实物
30、量及经济价值量清查成果汇总表的填写说明;b) “行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栏,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单位,按照统一基准时点的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行政区划代码填写,按地类编码(详见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附录A表A.1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范围地类名称与地类编码表)统计;c) “面积”栏,计量单位为公顷(bi?),保留4位小数;d) “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栏,填写县级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的面积加权平均等级信息,保留2位小数。e) “省级园地平均等别”、“国家级园地平均等别”栏,填写县级行政区域内“省级园地等别”、“国家级园地等别”的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信息,保留2位小数。f) “所
31、在区域平均核算价格”栏,填写县级行政区内相应地类的平均核算价格,所在区域平均核算价格二经济价值面积0.0015。计量单位为元/亩,保留整数。g) “经济价值”栏,填写县级行政区内该地类经济价值汇总数据,计量单位为万元,保留2位小数;h) “耕地种植非粮作物面积”,按照(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附录H表H.1中“种植属性名称”为“非粮作物”的图斑地类面积之和填写。“耕地未耕种面积”按“种植属性名称”为“未耕种”面积之和填写。D“合计”一栏中“面积”为县级行政区内全民所有农用地面积的总和,“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县级行政区内全民所有耕地的平均质量等级,“省级园地平均等别”
32、为县级行政区内全民所有园地的平均省级质量等别,“国家级园地平均等别”为县级行政区内全民所有园地的平均国家级质量等别,“经济价值”为县级行政区内全民所有农用地的经济价值总和。J)省级单位汇总全部下辖县级行政区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实物量及经济价值量清查成果汇息表。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宗地使用权清查成果汇总(一),见表A.2。表A.2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宗地使用权清查成果汇总表(一)县级行政区代码县级行政区名称用途用途名称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对应的三调地类名称面积(公顷)各类型国有农用地的使用权人土地面积(公顷)各使用权取得方式面积(公顷)国有农用地的使用权登记面积(公顷)土地经营权登记面积(公
33、顷)已抵押国有农用地面积(公顷)备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家庭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土地储备机构其他划拨出让作价出资(入股)国有土地租赁授权经营家庭承包其他方式承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合计填表说明:a)当为通过划拨、作价出资(入股)、授权经营等非承包经营方式取得的全民所有农用地宗地,填写本汇总统计表。b)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单位填写,按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详见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附录A表A.1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范围地类名称与地类编码表)统计,对于无法对应到三调土地利用分类的宗地,按原用途、用途名称汇
34、总统计。c) “面积”栏,计量单位为公顷(hm2),保留4位小数。d) “合计”栏中“面积”为县级行政区内全民所有农用地面积的总和。e)省级单位汇总全部下辖县级行政区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宗地使用权清查成果汇总表(一)。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宗地使用权清查成果汇总(二),见表A.3。表A.3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宗地使用权清查成果汇总表(二)县级行政区代码县级行政区名称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对应的三调地类名称土地用途面积(公顷)各类型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方类型土地面积(公顷)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方式面积(公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面积(公顷)土地经营权登记面积(公顷)押农面公备注个人企业业位事单国家机关
35、家庭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土地储备机构其他家庭承包其他方式承包批准拨用入股、联营其他方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合计填表说明:a)当为通过承包经营方式取得的全民所有农用地宗地,填写本汇总统计表。b)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单位填写,按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见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附录A表A.1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范围地类名称与地类编码表)统计,对于无法对应到三调土地利用分类的宗地,按原土地用途汇总统计。c) “面积”栏,计量单位为公顷(h112),保留4位小数。d) “合计”栏中“面积”为县级行政区内全民所有农用地面积的总和。
36、e)省级单位汇总全部下辖县级行政区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宗地使用权清查成果汇总表(二)。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宗地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清查成果汇总表,见表A.40表A.4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宗地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清查成果汇总表县级行政区代码县级行政区名称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层级所有者职责具体履职部门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对应的三调地类名称面积(公顷)1234567合计/填表说明:a)表标题词含义应依据(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附录I表L4填写。b)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单位填写;按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类型、履职部门分用途填写。c) “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对应的三调地类名称”栏
37、填写对应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利用分类的地类编码、地类名称。对于无法对应到三调土地利用分类的宗地,按原用途、用途名称或土地用途汇总统计。d) 地类面积”栏,计量单位为公顷(1W),保留4位小数。e) “合计”栏中“面积”为县级行政区内全民所有农用地面积的总和。f)省级单位汇总全部下辖县级行政区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宗地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清查成果汇总表。A. 2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清查结果汇总表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实物量及经济价值汇总,见表A.5o表A.5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实物量及经济价值汇总表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地类编码地类名称面积(公顷)经济价值合计(万元)备注1234
38、567合计填表说明:a)表标题词含义应依据(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表B. 3填与。b)“行政区名称”栏,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即:县或市(地)或省。c)县级汇总,在表格最后一行,填写该县级行政单元实物量及经济价值的汇总数。d)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在表格最后,填写该地市行政单元各用途实物量及经济价值的汇总值。e)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市(地),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在表格最后,填写全省各用途实物量及经济价值的汇总值。f) “地类名称”和“地类编码”,应按照全民
39、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表A.7统一规范填写。g) “面积”栏,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表18各二级地类的图斑面积汇总统计结果填写,其单位采用“公顷(hm2)”,保留4位小数。h) “经济价值合计”栏,单位采用“万元”,保留两位小数。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宗地使用权清查结果汇总,见表A.60表A.6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宗地使用权清查结果汇总表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对应的三调地类名称面积(公顷)各类型使用权人土地面积登记面积(公顷)抵面公在的存押积匕闲置面积(公顷)备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土地储备机构其他1234578910111213141516填表
40、说明:a)表标题词含义应依据(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表C.2填写。b)“行政区名称”栏,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即:县或市(地)或省。c)县级汇总,在表格最后一行,填写该县级行政单元的面积总汇总值。d)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在表格最后,填写该市(地)各用途面积的汇总值。e)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市(地),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在表格最后,填写全省各用途面积的汇总值。f) “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和“对应的三调地类名称”,应按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表A
41、7统一规范填写。g) “存在抵押的面积”栏,按该行政单元各地类已抵押或部分抵押的土地总面积填写,其单位采用“公顷GW)”,保留4位小数。h) “面积”、“各类型使用权人土地面积”、“登记面积”、“闲置面积”栏,按该行政单元各地类相应面积的汇总统计结果填写,其单位采用“公顷(hm2)”,保留4位小数。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宗地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清查结果汇总,见表A.7。表A.7全民所有建设用地资源资产宗地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清查结果汇总表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履职主体具体履职部门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对应的三调地类名称面积(公顷)备注12345678填表说明:a)表标题词含义应依据(全民所有建设用地
42、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表C.3填写。b)二行政区名称”栏,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即:县或市(地)或省。c)县级汇总,在表格最后一行,填写该县级行政单元的各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履职的面积汇总值。d)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在表格最后,填写该市(地)按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类型、履职部门分用途的面积汇总值。e)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市(地),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在表格最后,填写全省按所有者职责履职主体类型、履职部门分用途的面积汇总值。f) “对应的三调地类编码”和“对应的三调地类名称”
43、应按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规范)TD/TXXXX表A.7统一规范填写。g) “面积”栏,按该行政单元各二级地类相应面积的汇总统计结果填写,其单位采用“公顷(hm2)”,保留4位小数。A.3全民所有未利用地资产清查结果汇总表全民所有未利用地资产清查结果汇总,见表A.8。表A.8全民所有未利用地资产清查结果汇总表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权属性质地类编码地类名称地类面积平均核算价格经济价值划入城镇开发边界面积备注12345678910填表说明:a)表标题词含义应参照(全民所有农用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程)TD/TXXXX表A.2填写。b)以县级行政区为清查单位,按二级地类统计。c)面积计量单位为公顷(1W),保留6位小数,显示4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