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教育事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命题,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下好实现中华民族
2、伟大复兴的重要先手棋,已凝聚高度共识与行动合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伴随纲要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必将进一步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建设教育强国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通过一系列优化教育优质资源配置的举措,纲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之“大”在于其鲜明的战略属性。进入新时代,立足“两个大局”,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
3、程,教育的战略定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纲要以前瞻性部署,将教育强国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等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体现了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设计和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战略定位。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纲要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任务艰巨、时不我待,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4、紧迫感,更需要守正创新,增强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识。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底气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让我们聚共识、促落实,在教育“由大到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用行动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推动教育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行动计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教育事业取得历史
5、性成就,我国由教育大国加快迈向教育强国。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多年不低于4%,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国已有29个省份实施新高考政策,多个省份完成中考改革,高中育人模式逐步转型,职普融合发展步伐加快,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高校已成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75.5%、75.6%
6、56.5%o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1.47亿,积累数据3万亿条,学习型社会正加速实现。此次印发的纲要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从立德树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习型社会、教师队伍、教育改革、教育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划,明确2027年和2035年两个关键节点的发展目标。纲要以全局视角精心布局,直击教育民生的核心议题,谋划一系列务实举措,旨在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殷切期望,为国家的长远繁荣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纲要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实施策略。在基础教育领
7、域,着重强调要全面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将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大力控制“小眼镜儿”“小胖墩儿”的人数。为更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纲要提出要建立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保障教育起点公平。强调多元化发展,拓宽教育成长路径。多元化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教育形态的多元化。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高中多样化发展,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支持高校差异化发展,并建立分类管理
8、分类评价机制,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其次是办学模式多元化。在职业教育方面,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的新形态,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最后是教育路径的多元化。要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推动中职与普高融合发展,加强优质中职与高职衔接培养,优化职教高考,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设职业技术专业,稳步扩大职业本科规模和招生,形成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新格局。数字化赋能教育,推进教与学的转型。当前,数字化不仅推动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还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为实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多可能。深入
9、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需要充分考虑新时代数字化对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网络思政教育特色品牌;要加快教材数字化转型步伐,规范网络空间的语言文字使用;要全面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化在线教育的集成化和体系化建设,完善教育公共资源库,建立分层分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此外,还要打造一系列数字教育公共产品,推动优质慕课走出去;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教育变革,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制定完善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先进的教育大模型,积极探索建设云端学校等新型教育模式。纲要强调,要推出“中国系列原创教材,加速建设中国特色、
10、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强化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培育,加强教师培训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支持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建立教育创新合作网络,实施中国教育品牌培育计划,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2025年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深入学习纲要让我对教育事业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纲要不仅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首先
11、纲要将“立德树人”放在核心位置,这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塑造。在日常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我会努力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全面发展。其次,纲要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让我深感自身专业成长的紧迫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数字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此外,纲要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让我对教育的边界有了新的理解。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贯穿人的一生。作为教师,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更要引导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教育数字化战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学习资源。最后,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强国建设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事,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会努力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总之,纲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将以纲要为指引,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