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紫藤萝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课题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能力目标2.学习对比的写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情感目标3.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感受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线索,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学习对比的写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赏花、赏诗、赏四季,春望”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夏观“接天莲叶无穷碧
2、映日荷花别样红”,秋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冬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作家宗璞的春天里赏一珠紫藤,“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紫藤与文人是否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这种情缘,不仅仅是因为紫藤花的美丽与芬芳,更是因为,花谢花开之间所承载的那份生命的厚重与力量!二、介绍紫藤萝及作者的相关资料。三、检查预习,强化字词学习。四、指导学生朗读,初读感知内容。1.教师范读。2.自主学习交流。(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围绕“花”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赏花一忆花一悟花(2)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分析变化的原因?明确:焦虑悲痛一宁静喜悦一振奋向前(3)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文中插入一段写
3、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请观察下面这两幅图片,聆听花语小测练习听读,圈画关键词句、梳理文章脉络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查阅相关资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原因。结合图文分析对比手法。激发兴趣落实基础抓关键词句读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情感变化读懂文章从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明确:对比手法。作用: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下文抒发人生感悟作铺垫。(4)面对盛开的紫藤萝,作者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
4、境的。五、合作交流,疑难探究(5)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教师点拨:花和人一样在生命的过程中遭遇着种种无可奈何和不幸。花开花谢如同人生命运的浮沉,花荣花枯反映着时代社会的兴衰。但就如紫藤萝花的再次盛开一样,把个体放到生命的长河中,感受到的是时代的更替,生命的再生,生命的历程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6)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教师点拨:花从稀落到枯萎,再到如今繁花似锦,象征了十几年来国家、个人命运。(7)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如何理解这句话?教师点拨: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份子,只有
5、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六、拓展阅读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展,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一一冰心七、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回忆紫藤萝的败落,隐喻家庭圈划议论抒情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背景资料,观察时间轴线图,思考象征意义。齐读冰心关于生命的语录,感受生命的美好顽强。的写作手法把握理解主旨借助资料读懂象征含义深化情感,引起共鸣遭受的不幸以及小
6、弟病症带来的焦虑、悲痛;借写紫藤萝开放时的美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托用花儿抒发“我”的人生感悟,寓情于物,情景交融。作业L摘抄文中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句,做成分类卡片。2.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读后感。(宗璞赏花一一繁华似锦(充满生机)(思花一一振奋精神(枯木逢春)(忆花一一思绪万千(稀落伶仃)生命永恒(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板书设计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可取之处L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画面,既能以形象、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巧妙地点明了教学对象。2.紧扣本文的重难点,凸显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重视在具体语境下的品词析句。不足之处1.教师有的地方挖得太深,让学生很难跟上课堂
7、节奏。2.读得太少了,互动时间不够,没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题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词句,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能力目标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情感目标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教学重点1.品味词句,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对花多有歌颂,菊为花中隐士,乃高雅者,荷为花中君子,乃
8、高尚者,牡丹是花中之王,乃高贵者。那宗璞笔下的这朵紫藤萝属于哪一类了,那就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文本去领悟吧。二、精读品味,赏藤萝之美1.请同学们重点朗读2-6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紫藤萝的哪些部分?在描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角度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明确:花瀑一一花穗一一花朵,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顺序。2.作者描写紫藤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明确:将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帆和船,显得生机勃勃;又比喻成
9、笑容,更显美好可爱,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活力和情趣,表达作者喜悦的心情。讨论并归纳:(1)比喻:观察图片默读、圈点勾画写作顺序、角度学生讨论交流、批注激发兴趣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学会品味词句的方法L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2)拟人: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
10、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2.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3.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3)通感: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将视觉和嗅觉互通,把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三、合作探究,悟藤萝之志请同学们阅读10-11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L开头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
11、不觉加快了加快脚步,各有什么含义?明确: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所吸引而驻足观赏;结尾我“不觉加快了加快脚步是因为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2.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3.作者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何用意?明确:将花喻为“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花之流长,隐含了生命的活力与绵延长远
12、4.作者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作者借紫藤罗花抒发什么志向呢?教师点拨: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以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作者之志:作者受到花的感染和鼓励,加快脚步,齐读第10-11自然段,学生讨论交流、批注结合补充资料,思考写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分析首尾段、题目的作用。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四、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抒情散文,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紫藤萝花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作者由花儿自衰到盛,联想到人生所遭遇到的各种挫折与不幸,继而想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五、化文为诗,聆
13、听藤萝美你是否记得这样寂寞的紫藤,横遭指责,孤独凋零;你是否见过这样顽强的紫藤,苦难过后,含笑归来,把天地装扮成辉煌的紫色;其实,我就是那株向阳而生的紫藤,昂首绽放生命的颜色,就算遭遇不幸,就算饱经磨难我也屹立不屈!你是否愿意和我一样,做一株英雄的紫藤,扬起生命的风帆前行在不尽的长河!深情朗读诗文,再次体会生命的美丽与坚强。升华情感,感悟生命的真谛作业L请观察你所喜欢的一种植物,发挥联想,将感悟写成一篇小短文。2.推荐阅读三生石弦上的梦。3.预习一颗小桃树。板书设计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花一一人教学反思一是积极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
14、活力。”教学中设计主问题,鼓励他们在问题的导引下层层深入文本,各抒己见,自由畅谈。这一点在“美点品读”环节体现的最为充分。二是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凸显了对文章的“品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师生的情感朗读都是贯穿始终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情态的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暖暖的而又带有淡淡伤感的情愫。在品读教学中,适时穿插补充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补充了现实和历史人物事件等,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学生的思考能力、听说能力均得到了全面提升。三是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功能。因此,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巧。教学中,我用课件展现出了教学的主要流程,出示了重点问题,再加上精美的图片和美妙的音乐,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加上与黑板板书的配合使用,使教学相得益彰。当然,我也清醒地看到这这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诸如教学主要立足于文本的解读,拓展迁移有所缺失,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实而缺乏“新”意。对于如“生命(人生)像”这样的仿句练习,如借用托物言志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等,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使得本节课教学显得广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