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学生起了冲突,班主任怎么做各位同仁:今天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点思考。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冲突如同春日的柳絮,虽细微却时常萦绕心头。上周我翻阅教育日志时,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一个学期内,班级平均会发生12.7起显性冲突,而隐性的矛盾萌芽更是难以计数。这些数字背后,是青春期学生独特的心理图谱,也是我们班主任需要破译的教育密码。今天,我想从认知-处置-转化三个维度,谈谈学生冲突处理的实践与思考。一、认知冲突:在表象之下洞察成长密码处理冲突的首要前提,是建立科学的认知框架。许多时候我们急于灭火,却忽略了冲突本身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青少年的认知
2、发展,往往在冲突与平衡的交替中实现。学生间的争执,本质上是自我意识觉醒、社交边界探索、规则认知建构的外在表现。(一)解构冲突的三重本质从发展心理学视角看,学生冲突通常指向三个核心命题:边界建构:初中生常因课桌三八线、物品借用等发生争执,这是他们建立个人空间意识的表现;高中生则更多围绕小组分工、价值观差异产生矛盾,反映的是社会角色认知的发展权力博弈:课间的推擦打闹、活动中的主导权争夺,实质是青少年在群体中寻求存在感的行为投射,就像自然界的幼兽通过嬉闹确立族群地位情感表达:那些看似因一句话”引发的冲突,往往是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体现,正如青春期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尚未发育成熟,导致情绪调节中枢容易短路(
3、二)建立冲突类型矩阵为精准把握冲突性质,我尝试构建了二维分类模型:冲突类型低强度(口角、冷暴力)高强度(肢体冲突、群体对立)偶发型(突发情课桌碰撞、玩笑运动竞技中的肢境)过火体冲撞累积型(长期矛小组合作中的积帮派化的群体对盾)怨立这种分类不是贴标签,而是为了避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就像医生问诊需要辨证施治,班主任也应根据冲突的性质、烈度、背景,选择恰当的干预策略。二、处置冲突:在理性与温度间寻找平衡点处置冲突的过程,是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成功的冲突干预,需要同时具备冷静的头脑、温暖的情怀和专业的方法。(一)危机干预的黄
4、金三分钟当冲突发生时,班主任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根据多年观察,我总结了现场处置的n3-2-1原则:3秒静默:克制立即批评的冲动,用目光扫视全场,建立心理威慑2步分离:物理隔离冲突双方,避免矛盾升级,可采用左前右后”的站位法,防止眼神对视激化情绪1句稳场:用中性语言控制局面,如我已经了解情况,现在需要大家先冷静下来,避免使用谁对谁错的判断性表述记得有次两个男生因篮球比赛争执推操,我赶到现场时没有急于训斥,而是先让他们分别站到篮球场的两个半场,递给每人一瓶水说:先喝点水,等你们能平静说话了,我们再谈。这种冷处理的方式,比当场说教更能让情绪降温。(二)沟通谈话的双螺旋结构在个别谈话阶段,我常用事实-
5、情感-需求的双螺旋沟通模型:graphTDA事实层B还原事件经过A-C梳理证据链D情感层E共情表达DF情绪命名G需求层H识别显性需求G-I挖掘隐性需求比如处理两位女生因朋友圈评论引发的矛盾时,我先让双方分别写下事件经过(事实层),发现她们对评论语气的理解存在偏差;接着引导她们表达被误解的委屈不被信任的愤怒(情感层);最后才发现,她们真正的需求不是争对错,而是渴望被关注、被认可(需求层)。这种结构化的沟通,避免了陷入公说公有理”的争论漩涡。(三)规则重建的三方契约冲突处置的落脚点,是建立新的行为规范。我借鉴法学中的调解协议形式,设计了班级冲突解决契约,包含:事实确认:双方共同签署的事件经过简述行
6、为承诺:具体的改正措施(如每周主动向对方问一次好)监督机制:由第三方同学担任观察员修正条款:允许在执行中提出合理调整这种契约化的处理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又避免了班主任一言堂的权威压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三、转化冲突:在裂痕之上培育成长契机高明的班主任不会止步于解决问题,而是善于将冲突转化为教育资源。就像工匠对待有裂痕的玉器,不是丢弃,而是用金缮工艺让裂痕成为独特的美学印记。(一)开发冲突教育课程从常见冲突中提炼教育主题,我设计了系列班会课:舌尖上的分寸:针对语言暴力,通过情景模拟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我的边界地图:用绘画方式呈现个人
7、心理边界,理解尊重差异的内涵冲突调解官:角色扮演冲突调解过程,培养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在网络社交冲突”主题课上,我们曾围绕朋友圈点赞引发的误会”展开辩论,学生们不仅明白了虚拟社交的礼仪,更发现了沉默有时比点赞更伤人”的沟通盲区。这种源于真实冲突的课程,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感染力。(二)构建同伴支持系统组建学生调解委员会,选拔经过培训的学生担任调解员。培训内容包括:积极倾听技巧:复述法你刚才说的是对吗”)中立表达公式:我注意到.(事实),这让你觉得(情感)解决方案引导:你希望.(需求),我们可以尝试(建议)上学期,调解委员会成功处理了7起宿舍矛盾,其中一位调解员在反思中写道:当我用老师教的方法去倾听时,
8、发现那些激烈的争吵背后,都是害怕被忽视的小心思。”这种同伴教育的力量,往往比教师介入更能让学生接受。(三)建立成长反思档案为每位参与冲突的学生建立成长备忘录,包含:冲突事件简述(客观记录)情绪觉察日记(冲突时的生理反应、内心想法)应对策略评估(哪些做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进步追踪表(后续类似情境中的表现)有位常因小事冲动的男生,在备忘录中写道:上次和同学争执时,我想起老师说的数到10再开口,虽然还是很生气,但至少没说出后悔的话。”这种持续的自我反思,让冲突成为了自我认知的镜子。结语:在冲突的涟漪中看见教育的真谛各位同仁,当我们在走廊里快步走向冲突现场时,当我们在办公室里倾听双方辩解时,当我们在深夜里反思处置方式时,或许都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冲突总是层出不穷?但如果我们把视角拉远,会发现这些看似琐碎的冲突,正是青少年成长的标点符号”一一它们是破折号,延伸着认知的边界;是省略号,蕴含着未说的情感;更是逗号,预示着成长的未完待续。最后,想用哲学家怀特海的话与大家共勉:教育的节奏,在于把握学生心智发展的循环周期,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教育。处理学生冲突,何尝不是对这种教育节奏的把握?让我们以专业的智慧读懂冲突背后的成长密码,以温暖的情怀守护青春期的迷茫困惑,在一次次冲突的处置中,既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更滋养他们的心灵成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