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坚决打好5年过渡期收官战。刚才,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唐源副书记作了全面传达,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
2、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和前提基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作为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回首脱贫攻坚历程,*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完成19.57万群众易地
3、扶贫搬迁,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从易地搬迁社区“稳得住、能致富”的治理密码,到技能培训课堂“授一技、富一生”的民生温度;从万亩苹果园铺展的“甜蜜事业”,到竹编非遗焕新的“指尖经济”,我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从“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样板”的蜕变传奇。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传承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实干实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再创佳绩。二、聚焦关键环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检验
4、脱贫质量的重要标准。要持续开展动态排查,建立健全常态化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落实好教育资助政策,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基本医疗保障,要强化医保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保率,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对住房安全保障,要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动态监测,及时消除住房安全隐患;对饮水安全保障,要加强水源保护和供水设施维护管理,确保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二)聚焦风险防范化解。要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织密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
5、现严重困难户的监测,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精准分析返贫致贫风险,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整合医保、教育、民政等部门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准度。(三)聚焦各类问题整改清零。问题整改是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要对各级各类检查考核、评估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台账管理,确保问题整改清零。坚持举一反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健全完善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加强对问题整改的跟踪问效,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以问题整改推动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6、工作水平。三、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等高原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提升产业联农带农水平。(二)提升劳动力稳定就业
7、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要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一体推进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健全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对接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开设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课程,提高群众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三)提升以工代赈促农增
8、收水平。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专业施工队”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时,优先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群体,通过发放劳务报酬,增加群众收入。加强对以工代赈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实施程序,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建立健全劳务报酬发放监管机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四)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水平。综合利用招商、租赁、转产、改造等方式,对农村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摸清资产底数,建立资产台账。按照市场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变“资产存量”为“收入
9、增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主经营、入股联营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加强对资产盘活利用的监管,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10、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农村5G网络全覆盖,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加强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确保厕所建得好、用得上、管得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等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健全“户
11、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好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
12、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五、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一)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行业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各级乡村振兴部门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充实基层工作
13、力量。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落实好各项激励政策,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人才支撑。(三)加强资金监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管理规定,规范资金使用程序,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审计,严肃查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用到实处。(四
14、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对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加强对帮扶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帮扶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力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志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坚决打好5年过渡期收官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赠篇:防溺
15、亡写作提纲30例1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暑期平安一一多措并举织密防溺亡“防护网”压实责任,构建联防体系。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精准关爱,守护重点群体。2 .拧紧“安全阀”织密防溺亡“安全网”责任“压担子”,织密防控网络。排查“过筛子”,消除风险隐患。宣传“出点子”,筑牢思想防线。3,织密防溺亡“安全网”守护群众生命安全一是专班牵头强责任。二是全域巡查除隐患。三是立体宣传筑防线。4 .多举措筑牢防溺亡“安全网”一是压实责任链条,织密安全管理网络。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民防溺氛围。三是深化巡查防控,消除潜在安全隐患。5 .多措并举做好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一是“细化工作责任”
16、重部署。二是“灵活宣传教育”强宣传。三是“筑牢巡逻防线”促安全。6 .探索防溺亡工作从“单兵作战”到“全民共防”网格管理压责任,织牢“责任网”。分类宣教强意识,打好“预防针”。社会协同聚合力,共筑“防护墙”。7 .暑期安全不放假“三管齐下”防溺亡警示为先,安全教育多形式开展。制度为基,安全防线多渠道筑牢。巡逻为要,安全问题多举措防范。8,立足“四个一”筑牢防溺亡生命安全线高度重视,精密部署,下好防溺亡工作“一盘棋”。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做细防溺亡隐患“一本账”。加强教育,增强意识,紧绷防溺亡安全“一根弦”。加大宣传,提升成效,织密防溺亡宣传“一张网”。9 .防溺亡工作多管齐下做好四“提高”加强
17、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溺意识。深入排查隐患,提高安全系数。备齐防溺物资,提高应急能力。10 .认真落实防溺亡工作筑牢生命“安全防线”一是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二是全面排查隐患,筑牢防护屏障。三是健全联防机制,压实责任链条。11 .开展防溺亡排查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一是多方联动,压实责任。二是多管齐下,排查隐患。三是多点发力,加大宣传。12 .“四项举措”持续推进防溺亡工作保持长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党政同责部署加压。二是细化防控举措,“三个一遍”完善提升。三是凝聚各方合力,“四位一体”持续推进。四是浓厚宣传氛围,乡村组户全面覆盖。13 .筑牢防溺亡安全防线全力守护群众
18、生命安全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链条。全面摸排整治,筑牢安全屏障。多维宣传引导,凝聚共治合力。14 .多措并举织密防溺亡安全网高度重视,夯实防溺亡职责。多措并举,发挥防溺亡效能。全力保障,配全防溺亡物资。15 .“三强化”切实开展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安全责任。二是强化教育宣传,提高安全意识。三是强化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线。16 .切实织牢防溺亡工作“安全网”一是“清”责任。二是“广”宣传。三是“细”排查。四是“实”措施。17 .持续筑牢防溺水安全网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二是广泛宣传,增强安全意识。三是全面排查,加强日常巡查。18 .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加强宣传教育,
19、织密“宣传网”。加强隐患排查,织密“防控网”。加强日常巡逻,织密“责任网”。加强巡查督查,织密“监督网19 .多措并举织密防溺水“防护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增强防患意识。三是全面排查隐患,筑牢安全防线。20 .“四措联动”防溺亡守牢生命“安全线”责任压实,构建三级防控责任体系。隐患清零,筑牢水域安全防护屏障。宣教覆盖,拧紧安全意识思想阀门。协同联动,织密立体防护网络体系。21 .聚焦暑期安全,筑牢未成年人防溺亡屏障广渠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多主题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高频次排查,守护水域安全。22 .多举措筑牢暑期防溺亡安全屏障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全域防控体系。多维
20、宣传教育,筑牢安全思想防线。全域隐患排查,夯实风险防控基础。凝聚联动合力,织密群防群治网络。23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扎实开展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精心部署,拧紧防溺水“责任阀”。宣传引导,吹响防溺水“集结号”。网格巡查,织牢防溺水“防护网”。24 .“四个加强”扎实做好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加强巡逻看护,夯实防溺责任。加强隐患排查,堵塞隐患漏洞。加强联防联控,形成工作合力。25 .守护成长扎实开展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警示标志全覆盖。安全巡查不停歇。教育引导再强化。26 .多举措筑牢暑期防溺亡安全屏障一是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全域防控体系。二是多维宣传教育,筑牢安全思想防线。三是全
21、域隐患排查,夯实风险防控基础。27 .多方合力织密未成年人防溺亡“安全网”防范责任“清”。宣传教育“广”。隐患排查“细”。28 .多措并举做好防溺亡工作筑牢未成年人安全屏障一是明确工作机制举措。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三是开展走访关爱帮扶。四是落实家庭监护责任。五是健全强制报告机制。六是开展暗访督导检查。29 .“四个强化”织牢留守和困境儿童防溺亡“安全网”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形成部门合力。二是强化监护责任,构建服务阵地。三是强化关爱帮扶,健全支持体系。四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30 .五措并举做好夏季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防溺亡工作高度重视,及早安排。加强监管,签订协议。设置标识,强化警醒。搞好宣传,压实责任。强化督查,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