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 资源ID:585332       资源大小:13.8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1、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能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我既感到荣幸,更觉责任重大。作为基层党委书记,我常说“乡镇一头连着政策落实,一头系着万家灯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群众睡安稳觉的底气、过舒心日子的保障。今年以来,面对防汛抗旱与夏收夏种的“双考”,面对项目建设与民生改善的“双压”,我们*镇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综合施治”,交出了一份“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阶段性答卷。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从“三个坚持、三个变化、三个短板、三个打算”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们的实践与思考。一、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在“网格深耕”中筑牢平安根基。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人”,核心在“走今年初,我们对全镇12个行政村、3个社区重新划分网格,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员沉到网格里,形成了“1个总网格12个村(社区)网格一86个微网格”的三级架构。但刚开始时,部分网格员还停留在“填表格、报数据”的惯性思维里,我就带着班子成员当“学生”,跟着网格员走街串巷。记得3月的一天,镇网格办主任老李跟我反映,三合村的网格员小张上报的“流动人口信息”连续两周都是“无变化”。我当场跟着小张去了村里,才发现他所谓的“走访”就是站在村口和便利店老板聊两句。当天晚上,我们在村部开了“网格夜话”,请来了在村里住了30年的老支书王大爷现身说

    3、法:“当年我当村干部,哪家娶媳妇、哪户添丁口,闭着眼都能数清楚,因为脚底板沾了泥土,心里头才有数。”这句话点醒了我们一一网格不是“任务栏”,而是“连心桥”。从那以后,我们推行“三个一”工作法:每天一次“敲门行动”(重点关注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的用电用火安全)、每周一次“院坝座谈”(在晒谷场、茶摊子听群众唠家长里短)、每月一次“问题清零”(对收集的诉求实行“接单一办理一反馈”闭环管理)。比如,5月中旬,红光社区的微网格员陈大姐在走访中发现,新搬来的租户小周和房东因为房租涨幅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她当场联系司法所调解员,当天就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上门,结合周边类似案例耐心解释,最终双方达成“半年一调

    4、涨幅不超5%”的协议。类似的案例,今年以来我们累计化解了217起,其中90%以上是在网格层面“就地解决”的。更让我欣慰的是,网格深耕不仅解决了问题,更拉近了干群关系。现在,群众见了网格员不再躲着走,反而会主动说:“小张,我家院墙外的野树挡路了,麻烦你帮忙看看能不能砍?”“李姐,村头的路灯坏了半个月,你帮我记一下?”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恰恰是群众对我们最大的信任。二、坚持“法理交融德法共治”,在“多元共治”中厚植善治土壤。过去,我们抓治安综合治理,习惯“靠干部跑、靠民警管”,但实践证明,群众才是最广大的“平安志愿者”。今年,我们重点打了“三张牌”:第一张是“乡贤牌二*镇有300多位老党员、

    5、老教师、老模范,他们威望高、懂政策、会做思想工作。我们成立了“乡贤调解团”,按照“属地管理、专业互补”原则,分成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承包3个小组。比如,6月初,永丰村两户村民因为菜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甚至动了手。我们请来了当年参与分地的老生产队长张大爷,他拿着当年的分地台账,带着两家人在地里重新丈量,边量边说:“远亲不如近邻,当年我在队里当队长,就靠一碗水端平让大家服气;现在你们要是为这点地伤了和气,传出去让子孙怎么看?“一场纠纷,半小时就化解了。目前,乡贤调解团已成功调解矛盾126起,成功率98%,真正成了“编外调解员”“流动调解室”。第二张是“文化牌”。我们深知,法治观念的养成,既要靠

    6、硬约束”,也要靠“软浸润”。今年,我们在全镇15个村(社区)推广“平安夜校”,利用晚上7点到9点的“农闲时间”,邀请民警讲防诈骗、法官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医生讲防溺水,还请老党员讲红色故事、乡贤讲村规民约。比如,7月12日晚,镇派出所民警小刘在莲花村夜校讲“养老诈骗”案例,当场有位老大娘举手说:“我儿子前阵子给我买了瓶保健品,说吃了能治高血压,花了800多,不会是骗人的吧?”小刘立刻现场教学,教她查看产品批准文号、拨打12315举报。散场时,老大娘拉着小刘的手说:“这课比我孙子给我讲的大道理实在多了!”目前,平安夜校已举办42场,覆盖群众3800余人次,不少群众还主动当起了“义务宣传员”

    7、在村里微信群里转发防诈骗知识。第三张是“科技牌”。我们按照“雪亮工程”升级要求,在全镇重点路段、学校、商超安装了236个高清摄像头,还在32个重点院落推广“家庭安防系统”,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查看院门口情况。但科技不是“花架子”,关键要“用起来”。比如,7月20日深夜,镇综治中心值班员通过监控发现,府前街一家商铺的门锁有被撬动的痕迹,立即联系辖区民警,10分钟内赶到现场,当场抓获一名流窜作案的盗窃嫌疑人。事后,店主王老板感慨:”要不是有这个电子眼,我这小本生意怕是要栽大跟头!”现在,群众主动参与“平安守护”的积极性高了,今年以来,群众通过监控线索提供有效信息27条,协助破案11起。三坚持问

    8、题导向靶向攻坚”,在“直面短板”中找准改进方向。成绩属于过去,问题更需清醒。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我们的工作还有三个“不够”:一是流动人口管理“不够细”。随着镇里工业园区扩建,今年外来务工人员新增1200余人,其中部分人员租房信息未及时登记,个别出租屋存在私拉电线、消防设施缺失等问题。上个月,我们在排查中发现,某企业员工宿舍因电线老化引发短路,幸亏发现及时,才没造成人员伤亡。这反映出我们对流动人口的“动态跟踪”还不到位,存在“重登记、轻管理”的倾向。二是特殊群体服务“不够暖”。全镇现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7人、刑满释放人员23人、留守儿童112人,这些群体是治安隐患的“敏感点”。虽然我们建立了

    9、一人一档”,但部分帮扶措施还停留在“定期走访”层面,心理疏导、就业帮扶等个性化服务做得还不够。比如,家住红星村的刑满释放人员老吴,出狱后找工作四处碰壁,一度情绪低落。我们虽然安排了网格员定期上门,但没能及时联系就业培训中心,帮他掌握一门手艺。直到上个月,老吴因为找不到工作再次陷入焦虑,这件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对特殊群体的帮扶,“温度”比“力度”更重要。三是科技应用水平“不够高”。虽然我们安装了不少摄像头,但部分设备老化,清晰度不够;部分干部对“智慧综治”平台操作不熟练,存在“有设备不会用、有数据不会分析”的问题。比如,上周镇里召开防汛调度会,需要调取某河段的监控画面,结果因为系统卡顿,耽误了

    10、10分钟,险些影响决策。这提醒我们:科技赋能不是“装几个摄像头”,而是要打通“数据壁垒”、提升“应用能力”。四、坚持“守正创新实干担当”,在“久久为功”中续写平安答卷。问题就是方向,短板就是潜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强化”:第一,强化“全周期管理”,织密流动人口“防护网”。针对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我们联合派出所、人社中心推出“务工人员服务驿站”,提供“登记一办证一租房一维权”一站式服务,同步建立“企业一村(社区)一派出所”三方联动机制,每月核对一次流动人口信息,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特别是对群租房,推行“房东责任制”,签订安全承诺书,将消防设施配备、用电安全等纳入考核,与房屋租赁补

    11、贴挂钩。第二,强化“精细化服务”,架起特殊群体“连心桥”。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我们将联合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季度开展一次免费体检,建立“医生一网格员一家属”三方监护机制;对刑满释放人员,协调企业提供“过渡性岗位”,联合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让他们“有活干、有盼头“;对留守儿童,推广“亲情视频室”“周末课堂”,招募“代理家长”,让孩子们“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第三,强化“实战化应用”,激活科技赋能“新动能”。一方面,升级“智慧综治”平台,接入公安、应急、环保等部门数据,实现“一屏观全域、一键查隐患”;另一方面,开展“干部数字能力提升班”,每周组织一次实操培训,让网格员、村干

    12、部都能熟练使用监控调取、数据分析等功能。同时,在重点企业、学校推广“一键报警”装置,与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实时联网,确保“突发情况早发现、早处置”。第四,强化“长效化保障”,拧紧齐抓共管“责任链”。我们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村(社区)年度考核,占比提升至20%;推行“领导干部包联制”,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个村(社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平安巡诊”;设立“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每季度通过电话、微信随机抽查,结果在镇政府公示栏公开,倒逼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同志们,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场“永远在路上”的长跑,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它考验的是我们的为民情怀,检验的是我们的执政能力,彰显的是我们的责任担当。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我将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用实干守护民安,努力把*镇打造成“矛盾少、治安好、群众满意”的平安小镇!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