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精选(3篇).docx

    • 资源ID:585447       资源大小:25.9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精选(3篇).docx

    1、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1 .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严防疫情扩散。2 .降低蚊媒密度,切断传播途径。3 .提升公众防护意识与能力。4 .实现“零死亡、少重症、控流行”的防控效果。二、组织领导1 .成立防控指挥部由卫健部门牵头,联合疾控、医疗、爱卫办、街道/乡镇等单位组建专班。职责:统筹协调、资源调配、督导检查。2 .明确部门分工卫健部门:病例监测、医疗救治、技术指导。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蚊媒监测与消杀指导。街道/社区:组织环境整治、入户宣传、配合病例管理。爱卫办:协调全民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孳生地清理。三、关键技术措施(一)传染源控制1 .病例早发现医疗机构对发热、关节痛

    2、皮疹患者询问流行病学史(疫区旅居或蚊虫叮咬)。24小时内完成疑似病例网络直报,48小时内采集血液样本送检。2 .病例管理轻症居家隔离:防蚊隔离至发病后5天(病毒血症期),住所安装纱窗蚊帐。重症住院治疗:收治于传染病病房,落实防蚊措施。(二)传播途径阻断1 .蚊媒监测与消杀每周监测疫点周边200米内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指数超标时:立即清除积水容器(轮胎、瓶罐、盆栽托盘等)。喷洒氯氟菊酯等药物灭成蚊,孳生地投放苏云金杆菌(Bti)杀幼虫。2 .环境治理发动群众开展“翻盆倒罐”运动,清除小型积水。废旧轮胎打孔防积水,建筑工地水坑定期清理或养鱼控蚊。(三)重点场所防控社区:每周末开展卫

    3、生死角清理,投放灭蚊幼剂。医院:发热门诊设防蚊设施,病房安装纱窗蚊帐。口岸/机场:对来自疫区人员开展体温筛查与健康提示。四、应急响应机制1 .分级响应标准in级(散发):单例本地病例一疫点20。米内紧急灭蚊。II级(聚集):同一社区3例以上一扩大消杀至500米,启动每日疫情简报。I级(暴发):多区域扩散T政府统筹,全民灭蚊行动。2 .响应流程疾控中心24小时内完成流调,划定疫点/疫区。疫区持续灭蚊至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14天。五、保障措施1 .物资储备配备喷雾器、杀虫剂、快速检测试剂、防护服等。2 .能力建设培训医务人员识别诊断能力,社区人员孳生地清理技能。3 .健康宣教宣传核心信息:“防叮咬:

    4、外出穿长袖、喷驱蚊剂;清积水:每周检查家中容器;早就医:发热关节痛速就诊。”通过社区公告、短视频、宣传折页多渠道传播。六、监督评估1 .防控指挥部每周督查重点区域蚊媒密度及措施落实情况。2 .对防控不力单位通报整改,造成扩散的依法追责。2025年基孔肯雅热发热门诊应急处置方案一、总则编制目的为规范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对基孔肯雅热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早期识别、快速响应和规范诊疗能力,防止疫情扩散,保障医患安全,依据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及国家传染病防控相关要求,制定本方案。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含急诊发热诊室)对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筛查、诊断、隔离

    5、治疗及院感防控工作。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快速响应:强化预检分诊和早期识别,确保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标准预防,分级处置: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根据病例类型采取差异化防控策略。多部门协作,联防联控:加强与疾控机构、院感管理科、检验科等部门联动,形成处置合力。二、病例识别与诊断流程流行病学史问询接诊医师需重点询问患者以下信息:旅行史:发病前14天内是否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如非洲、东南亚、南亚等119个报告本地传播的国家和地区)。暴露史:是否有蚊虫叮咬史,或接触过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等。聚集性特征:同一地区是否出现类似症状(发热、关节痛、皮疹)病例。临床表现判断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

    6、可分为三期,具体特征如下:临床分期持续时间核心症状伴随表现急性期1 一7天中低热(部分高热)、关节痛(首发症状,累及踝、指、腕等小关节,对称分布,活动后加剧)畏寒、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恢复期830天关节痛缓解,皮疹消退乏力、关节僵硬慢性期30天持续性关节痛(超过12周,甚至18个月以上)关节功能损害警示症状:若患者出现高热不退、脑膜脑炎(意识障碍)、心肌炎、急性肝肾损害等,提示重症风险,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实验室检测确认初筛项目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减少(新生儿感染常见)。生化检查:ALT、AST、肌酸激酶(CK)升高。确诊依据核酸检测:发病7天内采集血液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

    7、CR检测CHIKV核酸(灵敏度高,为首选方法)。血清学检测:发病5天后检测特异性IgM抗体(ELlSA法),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病毒分离:适用于科研或溯源需求,需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操作。三、应急处置措施病例隔离与转诊防蚊隔离隔离要求:疑似、临床诊断及确诊病例急性期(发病7天内)需安置于具备防蚊设施(如纱窗、蚊帐)的单人隔离病房,体温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且核酸阴性,或病程超过7天方可解除隔离。标识管理:隔离病房门外悬挂“防蚊隔离”标识,限制探视人员。重症转诊对出现以下情况的患者,立即转至定点医院ICU:持续高热(39。C)伴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93%;严重呕

    8、吐、脱水或休克;凝血功能障碍(D一二聚体显著升高)。治疗干预策略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3:症状治疗措施发热/疼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成人每次50Omg,每日3次);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关节痛非雷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慢性期可联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热敷)重症并发症脑膜脑炎者给予甘露醇降颅压;心肌炎者使用营养心肌药物(如辅酶Q10)禁忌: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可能加重病毒复制。医院感染控制个人防护标准预防: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操作后严格执行手卫生(七步洗手法)。防蚊措施: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需穿长袖工作服,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含避

    9、蚊胺DEET)O环境消毒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后,对病房地面、物体表面用1%次氯酸钠擦拭,空气采用紫外照射30分钟。医疗废物:患者血液、分泌物污染的敷料需双层封装,按“感染性废物”处理。蚊媒控制孳生地清理:对医院及周边环境(如积水容器、绿化带)进行每周2次蚊媒密度监测(布雷图指数5时启动应急灭蚊)。化学防制:在隔离病房外墙面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菊酯),降低白纹伊蚊密度。四、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病例报告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后,需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完成网络直报,并电话通知属地疾控中心。疾控中心联动措施现场流调:疾控人员需在48小时内完成病例居住地、工作地

    10、的蚊媒密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如共同居住者、医护人员),实施14天医学观察。病毒溯源: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明确病毒基因型(西非型、亚洲型或IOL分支),评估传播风险。五、应急响应与保障机制分级响应启动根据疫情规模,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响应级别触发条件处置措施III级(一般)单例输入病例,无本地传播证据隔离治疗病例,局部蚊媒控制11级(较大)出现本地传播病例(如广东佛山2025年聚集性疫情)划定疫点,开展全员筛查,区域灭蚊(布雷图指数32)I级(重大)出现社区暴发(日新增5。例)启动区域联防联控,停课停工,全民防蚊宣传物资与人员储备物资清单检测试剂:实时荧光PCR试剂盒、IgM/IgG检测

    11、试剂盒(储备量满足30天需求)。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用手套、N95口罩、防蚊服、蚊帐、驱避剂。消杀设备:背负式喷雾器、紫外消毒车、1%次氯酸钠溶液。5.2.2人员培训定期演练:每季度组织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开展病例识别、穿脱防护用品等模拟演练。知识更新:解读2025年版诊疗方案要点,重点掌握IOL病毒株的传播特性。六、社会动员与公众宣传重点人群宣教旅行者:前往流行区前接种疫苗(目前尚无可用疫苗,需强调防蚊措施),携带驱蚊剂(含20%以上DEET),穿长袖衣物。社区居民:每周清理家庭积水(如花盆、水缸),使用蚊帐、蚊香,避免黄昏(伊蚊活动高峰)外出。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卫健委官网、“健康中国”APP等平台

    12、及时发布疫情动态,避免谣言传播。例如:明确“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不会通过飞沫传播、公布本地蚊媒密度监测数据,引导公众配合消杀工作。七、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责任分工医疗机构:落实病例接诊、隔离、报告主体责任,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疾控机构:负责流调、溯源、蚊媒监测,指导医院感染控制。爱卫办:统筹城乡环境整治,消除蚊媒孳生地。评估指标病例发现及时率:从就诊到隔离时间32小时。蚊媒控制效果:疫点布雷图指数72小时内降至5以下。舆情平稳度:无重大负面舆情事件发生。方案更新根据全球疫情变化(如新基因型出现)及我国防控实践,每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修订方案,确保科学性和时效性。八、附件1 .基孔肯雅热流行区

    13、名录(2025年版)2 .发热门诊基孔肯雅热应急处置流程图3 .医疗机构防蚊灭蚊技术指南2025年幼儿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及应急预案一、目的为有效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在幼儿园的传播与流行,保障全体师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以及当地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相关要求编制。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幼儿园范围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四、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幼及家长的防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蚊媒孳生地,从源头上预防

    14、疾病传播。2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幼儿园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班级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班级的防控工作。4 .加强合作、协同应对:加强与卫生部门、社区的沟通与协作,形成防控合力,共同应对疫情。五、组织管理与贵任分工(一)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姓名),全面负责幼儿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领导与决策,协调各方面资源,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副组长:(副园长姓名),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具体负责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成员:保健医生:(

    15、保健医生姓名),负责幼儿的晨午检工作,监测幼儿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对教职工和幼儿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后勤主任:(后勤主任姓名),负责幼儿园环境清洁卫生、消毒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保障防控物资的采购与供应;组织开展灭蚊行动,清除蚊媒孳生地。各班级班主任:负责本班幼儿的日常健康管理,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对幼儿进行防控知识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合园方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安保人员:(安保人员姓名),加强幼儿园门禁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协助后勤部门做好幼儿园周边环境的巡查,发现蚊媒孳生地及时报告。六、预防措施(一)环境整治1 .定期

    16、清理积水:后勤人员每周至少一次对幼儿园内的花盆托盘、废弃轮胎、饮料瓶、玩具水枪、空调外机排水管、堵塞的排水沟等易积水容器和区域进行全面清理,倒空积水,并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2 .疏通排水系统:定期检查并疏通园内所有排水沟、雨水井、天台地漏等,确保排水畅通,无积水、无堵塞。3 .绿化管理:对绿化带、草坪进行定期修剪,清除枯枝落叶,避免形成小型积水点。对于园内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绿萝等,每35天换水并清洗根部,或者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将水培植物改为泥、沙种种养。4 .卫生清扫:班级教师每日放学后对教室、午睡室进行全面清扫,保持地面干燥,擦拭窗台、清理角落蜘蛛网,垃圾日产日清。每周进行一次大

    17、扫除,彻底清洁教室各个角落。(二)防蚊灭蚊1 .物理防蚊:在幼儿园教室、午睡室、食堂等场所安装纱窗、纱门;为幼儿午睡配备蚊帐,确保幼儿午睡时免受蚊虫叮咬。2 .化学防蚊:每日放学后,后勤人员使用环保灭蚊剂对幼儿园绿化带、卫生间、楼梯间、走廊等蚊虫易聚集区域进行喷洒。选择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在户外活动前,按照产品说明为幼儿适量涂抹,但注意避免过量使用。3 .户外活动防护: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一般为早晨和傍晚)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若需进行户外活动,提醒幼儿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可使用驱蚊贴、驱蚊手环等,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三)健康监测1 .严格晨午检制

    18、度:保健医生和班级教师密切配合,每日对幼儿进行晨午检,测量体温,观察幼儿皮肤是否有异常红疹、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等。如发现幼儿有发热、头痛、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症状,立即将其转移至隔离室,并通知家长带幼儿前往医院就诊。2 .因病缺勤追踪:班级教师对因病缺勤的幼儿进行追踪调查,了解缺勤原因。如怀疑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及时向保健医生和园长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四)健康教育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课堂小游戏、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幼儿传授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培养幼儿的防蚊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幼儿不抓挠蚊虫叮咬处,避免感染。2 .家长

    19、宣传: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公众号推文、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告知家长在家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安装纱窗纱门、为孩子做好防蚊防护等,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若孩子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孩子是否去过蚊虫密集场所。七、应急响应(一)疫情报告班级教师或保健医生一旦发现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应立即向园长报告。园长接到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主要症状、可能的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等。(二)隔离与送医1 .对疑似病例所在班级进行临时隔离,限制该班级幼儿与其

    20、他班级幼儿的接触。将疑似病例转移至隔离室,由保健医生进行初步观察和护理,等待家长前来接孩子就医。2 .通知家长带幼儿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家长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说明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及可能的暴露史。(三)全面消毒1 .后勤部门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疑似病例活动过的区域,如教室、午睡室、隔离室、玩具、餐具等进行全面消毒。消毒范围包括地面、墙面、桌椅、门窗把手、玩具等,消毒方式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喷洒等,确保消毒效果。2 .对幼儿园内的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卫生间、食堂等进行强化消毒,增加消毒频次,每日至少23次。(四)疫情调查与处置1 .配合疾控中心开展疫情调查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如幼儿

    21、的活动轨迹、接触人员等。协助疾控中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医学观察,根据疾控中心的建议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2 .若确诊病例为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对疫情进行分级分类处置。如划定风险区域,在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开展媒介伊蚊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降低蚊媒密度,防止疫情扩散。(五)停课与复课1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疾控中心、教育部门的建议,决定是否采取停课措施。若部分班级疫情较为严重,可对该班级进行停课;若疫情在园内扩散,可能影响到多数班级,则考虑全园停课。停课期间,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保障幼儿的学习进度。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在家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工作。2 .复课

    22、前,需经疾控中心评估,确认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幼儿园环境符合卫生标)隹后,方可复课。复课后,继续加强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八、防控制度(一)疫情报告制度建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班级班主任每日下午将本班幼儿的健康情况(包括出勤、发热、疑似病例等)报告给保健医生,保健医生汇总后向园长报告,园长再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如无异常情况,也需进行零报告。(二)消毒制度明确消毒范围、消毒方法、消毒频次和责任人。对教室、午睡室、食堂、卫生间、玩具等重点区域和物品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三)检查制度成立防控工作检查小组,定期对幼儿园的环境整治、防蚊灭蚊、健康监测、消毒等防控措施落实情

    23、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和个人的考核评价。(四)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教职工的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形成家园共育的防控合力。九、物资保障后勤部门负责储备足够的防控物资,包括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灭蚊药品、防护用品等,并建立物资管理台账,定期检查物资库存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新,确保防控物资的充足供应。十、预案的修订与完善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和提高预案的执行能力。基孔

    24、肯雅热防控方案及疾病特征总结一、基孔肯雅热疾病特征概述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相似。临床典型症状为急性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疼痛常累及手腕、踝趾等小关节,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主要流行区,近年来随人员流动增加,境外输入病例及本地传播风险显著升。二、防控工作方案核心内容(一)防控目标体系目标类别具体内容监测预警提升早期识别、诊断能力,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媒介控制有效降低伊蚊密度,清除孳生地,切断传播链医疗救治规范病例管理,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杜绝院内感染社会协同构

    25、建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公众宣教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1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统筹制定策略、组织培训演练及督导检查。2 .专项工作组职责监测报告组:公共卫生科牵头,负责病例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信息上报;医疗救治组: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执行诊疗规范;媒介防制组:开展伊蚊密度监测,组织孳生地清理及化学消杀;宣传教育组:通过多渠道普及防控知识。三、防控工作总结要点(一)主要成效1 .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建立“医疗机构一疾控中心”信息直报通道,累计培训医务人员200余人次,疑似病例识别准确率提升40%。2 .媒介控制成效显著开展社区孳生地

    26、清理行动8次,清除积水容器1200余个,辖区伊蚊布雷图指数从15降至5以下(安全阈值V5)。3 .医疗救治规范有序落实“一人一策”治疗方案,累计收治病例32例,均实现治愈出院,无院内感染事件发生。4 .公众知晓率提高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讲座等形式覆盖人群5万余人,居民防蚊行为形成率达85%o(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1 .现存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检测设备不足,部分疑似病例需送上级机构复核;居民对关节疼痛后遗症认知不足,康复指导覆盖率待提升。2 .改进措施申请专项资金配备快速检测试剂;联合康复科制定基孔肯雅热关节疼痛康复指南,开展患者随访管理。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强化监测网络: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增设监测哨点,扩大主动搜索范围。2 .深化部门协作:联合城管、环保部门开展季节性灭蚊攻坚行动。3 .科技赋能防控:引入无人机巡查孳生地,提高环境整治效率。本总结基于2025年度防控实践编制,相关数据及措施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整完善,重点需持续巩固“监测一控制一救治一宣教”全链条防控体系,保障区域公共卫生安全。


    注意事项

    本文(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精选(3篇).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