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工程系列基层林业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781号),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全省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的指导意见(甘人社厅发2018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第二条本条件标准适用于全省基层单位中从事林业工程专业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含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基层单位包括:(一)由县(区、市)、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在
2、县(区、市)相关部门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的企业、协会类组织等。(二)由甘南、临夏州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在甘南、临夏州及所属县(区、市)相关部门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的企业、协会类组织等。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省市属艰苦单位可参照本评价条件标准执行。第三条本条件标准主要评价在全省工程系列林业工程专业领域基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评价层级包括正高级、副高级,名称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在按照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分别与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工程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第四条按本条件标准取得的职称,在全省基层单位有效。用人单位应当鼓励业绩突出
3、的人才申报全省范围有效职称。申报人员同一年度不得同时巾报全省范围有效和全省基层范围有效职称。第五条本专业符合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评价办法的人员不受专业、学历、论文、台阶等限制,直接申报相应层级高级职称,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评审。.第六条不再为本系列林业专业中级、初级职称评审单独制定基层评价条件标准,按本专业全省工程系列林业工程专业评价条件标准执行。第七条本专业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和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转正定级,由用人单位(无人事管理权的由单位主管部门)对其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认定,不再由评委会评审。第二章品德条件标准第八条品德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
4、宪法及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任现职以来品德考核必须取得合格及以上等次且在单位公示无异议。第九条评价方式。品德考核由推荐单位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实施,以定性评价为主,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对获得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道德模范等称号的,同等情况下优先推荐中报。第十条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推荐。中报和评审环节存在业绩造假、暗箱操作、学术不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文献数据,或者捏造事实)、虚假挂名等不良行为的,正在巾报的终止巾报程序,已获职称资格的撤销职称资格
5、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第三章正高级工程师能力、业绩贡献条件标准第一节能力条件标准第十一条专业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实践功底,学术造诣深,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精通本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有关法规。能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和科学问题,积极促进本专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第十二条技术能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连续主持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本专业项目3年以上,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前3名)连续参与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本专业项目5年以上。(二)主持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技术推广、保护利用、调查规划、监测
6、评估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科研推广、规划设计等项目的实施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初步设计并组织实施。(三)主持1次县级以上本专业的咨询论证活动(以主办方文件为准)。(四)近3年主持1次以上县级以上举办的本专业研讨会、报告会、专题讲座和技术培训会等学术活动或本人在大会上发表价值较高的学术报告或专题演讲。第十三条基础学习能力与实践经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任高级工程师满5年。(二)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在乡村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任高级工程师满5年。第十四条胜任工作能力。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必须在合格以上等次。其中,连续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
7、等次间断的,申报当年之前连续3个年度考核必须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任现职期间,有如下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一)纪检监察部门审查调查未结束或受党纪处分影响期内或政务处分期间的。(二)上年度评委会评审未通过,至本次申报期间未取得新业绩的。(三)申报当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弹性延迟退休期间的以及经批准退休的。第十五条知识更新能力。任现职以来,完成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规定的年度学习任务。第十六条对外交往能力。鼓励基层人员通过参加培训、自学等形式提高外语水平。确实需要评价外语水平的,可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外语能力水平测试,或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评价条件。第十七条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能进行本专业业
8、务系统信息软件使用操作和公文处理。确实需要评价计算机专业水平的,可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或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评价条件。第二节正常晋升业绩贡献条件第十八条基层正常晋升正高级工程师职称,有评委会评审认定和评委会考核认定2种方式。(一)评委会评审认定。任高级工程师以来,达到下列业绩条件4项(甘南、临夏州州属单位,省市属艰苦单位达到5项),其中第1-5条至少2项。1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定额内人员)1次;或获市厅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6名)1次,二等奖(前4名)1次,三等奖(前2名)1次;或获县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2名)1次。2 .完成(前2名)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森林资源调查
9、监测、林业技术推广、林业工程建设等项目1项,或编制完成(前2名)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规划、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通过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验收、评审或批复。3 .完成(前2名)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种和新林业机械及工具等的开发,通过主管部门验收、登记。4 .完成(前2名)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本专业科技项目1项,通过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验收、评审或批复。5 .完成(前2名)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造林、森林管护、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育苗、林木良种推广等技术工作,辐射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或推广林木良种5万株以上,或新增经济效益达到300万元以上,通过
10、验收、评审或批复(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的登记证明及相应的技术与成果拥有者直接相关的成果权属证明、发票及入账银行的回单原件)。6 .主持完成市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或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7 .年度考核获3次优秀等次,或在乡村工作获2次优秀等次,或在乡村工作20年以上且年度考核获1次优秀等次,或在州县(区、市)属单位工作25年以上且年度考核获2次优秀等次。8 .获省级工作部门或市级党委政府表彰1次,或县级党委政府表彰2次。9 .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培养3名以上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或乡土人才,其中至少有1名获省级工作部门或市级党委政府以上表彰(附单位人才培养计划和批准文件)。10
11、 .获本专业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一、二等奖。11.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智库研究成果(包括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或政策建议)1项,被市州党委政府或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采纳。12 .参加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作专题讲座3次,或建立5人以上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1次,指导农民100O人次以上(附组织单位的培训文件、培训计划、培训人次证明等)。13 .为本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作技术指导工作3年以上,得到本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近3年收益(集体经济收入)连续递增均在3%以上(以相关部门出具的文件和效益证明为准)。(二)下列情形由评审委员会考核认定:在基层工
12、作满30年,且在乡村单位任副高级职称满10年、在州县(区、市)属单位任副高级职称满15年,并取得第十八条第(一)款中第1-5条至少1项以上业绩贡献的。第三节破格晋升业绩贡献条件第十九条破格晋升。主要是指:不具备正常晋升规定学历、任职年限、总专业年限等条件,但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优异、科研成果丰硕、对本行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单破、双破、多破。破格申报职称的,须至少在低一级岗位聘用满3年。(一)破格申报。任现职以来,破格申报人员须符合本条件标准第十八条正常晋升业绩贡献数,之后每破1项再增加第十八条业绩条件标准第(一)款第1-8条2项(其中第1-5条至少1项)。(二)直报
13、直评。任现职以来,取得下列业绩之一可直评正高级工程师:L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9名、二等奖前7名、三等奖前5名,或获市厅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并取得第十八条第一款(第1-5条)业绩1项。2.获省级党委政府或国家部委以上表彰1次。破格申报需2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正高级职称人员推荐。第四章高级工程师能力、业绩贡献条件标准第一节能力条件标准第二十条专业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实践功底,学术造诣深,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熟悉本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有关法规。熟悉掌握本专业的科研推广、调查规划等实施工作,积极促进本专业实用
14、技术的推广应用。第二十一条技术能力。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前5名)连续参与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本专业项目3年以上。(二)主持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技术推广、保护利用、调查规划、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科研推广、规划设计等项目的实施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初步设计,并组织实施。第二十二条基础学习能力与实践经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任工程师满5年。(二)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在基层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任工程师满5年。(三)具备中专学历,在基层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任工
15、程师满5年。第二十三条胜任工作能力。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必须在合格以上等次。其中,连续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间断的,申报当年之前连续3个年度考核必须为合格以上等次。任现职期间,有如下情形之一者,不得巾报:(一)纪检监察部门审查调查未结束或受党纪处分影响期内或政务处分期间的。(二)上年度评委会评审未通过,至本次申报期间未取得新业绩的。(三)中报当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弹性延迟退休期间的以及经批准退休的。第二十四条知识更新能力。任现职以来,完成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规定的年度学习任务。第二十五条对外交往能力。鼓励基层人才通过参加培训、自学等形式提高外语水平。确实需要评价外语水平的,可参
16、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外语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或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评价条件。第二十六条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能进行本专业业务操作和公文处理。确实需要评价计算机水平的,可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或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评价条件。第二节正常晋升业绩贡献条件标准第二十七条基层正常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有评委会评审认定和评委会考核认定2种方式。(一)评委会评审认定。任工程师以来,达到下列条件3项(甘南、临夏州州属单位,省市属艰苦单位达到4项),其中第1-5条至少1项:1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次;或获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一等奖(前8名)1次,二等奖(前6名)1次,三等奖(前4名)1次;或获县级科技以
17、上奖励一等奖(前3名)1次。2 .完成(前2名)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林业技术推广、林业工程建设等项目1项,或编制完成(前2名)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规划、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通过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验收、评审或批复。3 .完成(前3名)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种和新林业机械及工具等方面的开发,通过主管部门验收、登记。4 .完成(前2名)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本专业科技项目1项,通过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验收、评审或批复。5 .完成(前2名)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造林、森林管护、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育苗、林木良种推广等技术工作,辐
18、射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或推广林木良种3万株以上,或新增经济效益达到200万元以上,通过验收、评审(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的登记证明及相应的技术与成果拥有者直接相关的成果权属证明、发票及入账银行的回单原件)。6 .完成(前2名)市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或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项,通过结题验收。7 .年度考核获3次优秀等次,或在乡村工作年度考核获2次优秀等次,或在乡村工作20年以上且年度考核获1次优秀等次,或在州县(区、市)属单位工作25年以上且年度考核获2次优秀等次。8 .获县级党委政府以上表彰1次。9 .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培养3名以上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或乡土人才,其中至少有1名获县级以上
19、行业主管部门表彰(附单位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和批准文件)。10 .获本专业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一、二等奖。11 .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智库研究成果(包括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报告或政策建议)1项,被县(区、市)党委政府采纳。12 .参加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作专题讲座3次,或建立5人以上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1次,指导农民500人次以上(附组织单位的培训文件、培训计划、培训人次证明等)。(二)下列情形由评审委员会考核认定:在基层工作满25年,且在州县(区、市)属单位任中级职称满15年,并取得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中第1-5条至少1项以上业绩条件。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的由用
20、人单位(用人单位没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认定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用人单位(无人事管理权的由单位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考核认定办法,依据考核认定办法对本专业申报人员职称资格进行考核认定,或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进行转正定级。(一)具备博士学位,在甘南、临夏州和县(区、市)属单位从事林业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可考核认定为高级工程师。(二)具备博士学位,在乡村从事林业工程专业工作的可考核认定为高级工程师。第三节破格晋升业绩贡献条件标准第二十九条破格晋升。主要是指:不具备正常晋升规定学历、任职年限、总专业年限等条件,但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优异、科研成果丰硕、对本行业领域或社
21、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单破、双破、多破。破格中报职称的,须至少在低一级岗位聘用满3年。(一)破格巾报。任现职以来,破格巾报人员须符合本条件标准第二十七条正常晋升业绩贡献数,之后每破1项再增力口第二十七条业绩条件第(一)款第1-8条2项(其中第1-5条至少1项)。(二)直报直评。任现职以来,取得下列业绩之一可直评高级工程师:L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9名、二等奖前7名、三等奖前5名,或获市厅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前3名,并取得第二十七条业绩条件第一款(第1-5条)1项。2.获省级工作部门或市级党委政府以上表彰2次。破格申报需2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正高级职称人
22、员推荐。第五章附则第三十条申报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品德、能力、业绩贡献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业绩条件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人才的业绩均计算到申报当年9月30日为止,该时间结束后,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材料补报。该时限之后取得的业绩,可作为下次申报职称的业绩成果。申报人员所提供的业绩成果材料,需经所在单位同意并与岗位职责、履历等相关,由本人主持或参与完成。对于将“年度考核获3次优秀等次”或“年度考核获2次优秀等次”作为职称评审业绩的,适用于按岗位管理且年度考核结果经人社部门审核备案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十一条基层、艰苦单位、各类企业、非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自由职业者,尽
23、量实现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对口,若所学专业与本单位主专业对应的职称系列(专业)不一致的,必须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及以上,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实践证明能胜任现专业技术工作,不再限定巾报人员所学专业必须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只需申报专业与本人从事专业(岗位)一致即可。今后再晋升高一级职称时,非本专业学历予以认可。第三十二条基层人才在工作后取得高学历专业与现职称岗位专业不一致的,在申报与现职称岗位专业一致的高层级职称时,可按工作期间取得的最高学历对待,专业年限连续计算,不再折算。在乡村单位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为州县(区、市)属单位工作时间,但不得将县(区、市)属单位工作时间计算为乡村单位工作时间
24、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间到乡村单位服务满1年,或与乡村企事业单位建立3年以上技术协作服务关系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参加职称评定时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同等对待。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相应技术技能工作满4年,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第三十三条基层企事业单位中,经批准离岗创业(兼职)人员,创业(兼职)期间在原单位正常晋升职称,创业(兼职)期间取得本专业方面的业绩贡献可作为评审条件。第三十四条本条件标准的有关业绩,必须提供经过单位公示的原始佐证材料。“以上”“以下”均含本级别。智库研究成果被采纳,须提供采纳印证材料及
25、正式印发的文件。科技奖项、称号、项目课题、标准规范、定额人员、集体成果使用等认定,按关于当前深化职称改革工作中几个具体事项的通知(甘职改办201824号)执行。各类竞赛、技能比武、比赛等以各级行政部门或各级行政部门委托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比赛为准。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公务员调入基层企事业单位后,5年内初次申报职称,可比照同等条件人员参评相应层级职称。省、市属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调入基层单位工作,服务3年以上,可申报基层高级职称。基层人才调入省、市属单位后,原获得的“基层有效”“艰苦单位有效”职称视为达到申报全省范围有效职称的业绩贡献条件之一,在获得全省范围有效职称后,前后职称任职年限合并计算。第三十
26、六条本条件标准规定的任职年限均为正常晋升年限。2018年底以前在基层工作的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均可在正常晋升年限内享受1次提前1年申报政策。2019年以后到基层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在最后一次取得用人单位考核认定职称后,下一次正常晋升职称均可提前1年申报。破格申报时,可将“提前1年中报”扣除衡量。第三十七条科技奖项、项目(不含规划、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每达到1次就计算为达到1项晋升条件。其他业绩条件计算够一项后不得累计计算(不累计计算的同项业绩不区分正常晋升和破格晋升)。未明确个人地位、作用的集体成果奖,不能作为个人获奖使用。各类鉴定验收、批复均以文件为据,证明材料不作为评审依据。第三十八条推荐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的正高级职称资格人员,须持有全省范围有效资格证书,且为省内在职在岗并取得正高级职称资格3年以上人员,每名推荐人员同一年度推荐人数不超过3名。第三十九条本条件标准未涉及的相关事项,按国家和省上已有规定执行,国家和省上出台新规定的按照新规定执行。达到晋升全省有效相应层级职称业绩条件的可视为达到本条件标准相应层级职称业绩条件。第四十条本条件标准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本评价条件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