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诊高温中暑应急改案高温中暑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 .高温中暑的起因1 .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C)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2 .2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2 .高温中暑的类型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一、先兆中暑大量
2、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二、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C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且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三、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节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C以上。3 .高温中暑的
3、危害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中暑一般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4 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1 .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2 .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3 3高温中暑的预防与预警L高温预警分级1.1 高温预警条件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
4、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C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C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C以上。1.2 高温预警方式、方法各楼层应充分利用广播、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捷、及时、准确地将各类预警信息及等级传递给各诊室上岗人员及患者。2.高温预警信息发布程序2. 1门诊部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气象决定是否启动高温预警;3. 2预警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向各应急工作小组成员下达相关信息及工作指示,高温红色预警条件下需加强现场巡查;4. 3各楼层在应急领导小组带领下开展应急筹
5、备工作。04应急处置1 .响应分级1.1 1先兆中暑:为11级应急预案1.2 轻度中暑:为11级应急预案1.3 重度中暑:为I级应急预案2 .响应程序2.1 在高温条件下,当事人或者现场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同伴出现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处理,立即采取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II级应急预案,同时现场处置小组组织处理相关事宜。2.2 如出现重度中暑,现场人员应迅速将中暑人员送往急诊进行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I级应急预案,现场处置小组人员处理相关事宜。3 .应急处置措施3.1 迅速将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3.2 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中暑者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3. 3中暑者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呼吸;4. 4若情况无好转,立即拨打急诊电话,转运至急诊5. 报告门诊部,填写门诊不良事件上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