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XX年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运维运营服务项目用户需求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51.1项目名称51.2 项目性质51.3 项目单位51.4 项目建设依据51.5 项目建设目标和绩效6151总体目标6152项目绩效61.6 项目周期71.7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8171系统运维服务8172业务运营服务8第二章项目单位概况102.1项目单位概况10第三章业务现状、项目必要性和需求分析103.1项目背景103.2业务现状分析123.3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分析123. 4需求分析13341用户分析13?42业务需求分析13Q4口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16344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19第四章项目方
2、案244. 1系统架构24411总体架构24412网络架构2541Q应用架构264.2标准规范制度建设264.3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274.4业务运维服务27441常态化巡检27442故障修复2944C响应支持服务30444重要时刻保障3044/应急保障30446版本同步31447运行维护报告324.5业务运营服务33451数据资源发布(数据资源编目支撑)33452数据资源发布(结构化数据汇聚)344”数据资源发布(数据质量检测)34454数据资源发布(数据服务构建)3545数据资源发布(各部门平台运营支撑服务)36456数据共享服务(库表)36457数据共享服务(文件)3845X数据库
3、完善服务39459口常答疑及培训服务41第五章项目数据资源415.1 信息资源需求目录415.2 项目形成的数据资源目录41第六章项目管理411.1 1项目实施进度411.2 项目风险分析42621政策风险42622技术风险4362C管理风险431.3 项目履约评价44第一童项目概述Ll项目名称20XX年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运维运营服务项目L2项目性质运维运营项目1.3项目单位项目申报单位:XX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L4项目建设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5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
4、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关于印发XX“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的通知(X府2017133号);XX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XX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加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建设数字XX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21)1898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意见;XX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X府办【2018】105号);XX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
5、的通知(X府办201848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政务数据治理专项规划2019-2020年)的通知(X办函【2019】295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政务数据治理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函2019365号)关于印发XX省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实施细则的通知(X政数函【20191644号) 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政务数据治理及应用2020年 (第一批)工作方案通知(X府办【2020】23号) XX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做好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分节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X政数函【2021】14号和15号) 关于印发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分节点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的
6、通知(X政数函202062号和63号) XX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印发XX省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指标任务执行标准(2023年修订)的通知(X政数函2023)514号)L5项目建设目标和绩效151总体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为遵循,紧紧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依法依规促进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优化完善XX市数
7、据资源“一网共享”技术体系,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进一步发挥数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政府、企业和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目标如下:一是持续开展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的运营工作。强化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数据治理能力,推进数据高效有序共享和开发利用,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发布、共享,满足省市相关数字政府考核要求。同时,强化数据资源运营能力,持续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和数据质量,畅通公共数据资源大循环,数据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开展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的运维工作。保证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
8、标准版系统各系统实现可靠、安全、高效的运行。152项目绩效绩效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示例)指标值(示例)产出指标数量指标常态化驻场服务人数三2人巡检报告提交次数三12份重保期间7*24小时驻场服务人员人数三2人质量指标系统验收合格率90%系统故障率1O%时效指标一般系统故障修复处理时间1小时重大故障修复处理时间W24小时系统运行维护响应时间60分钟成本指标年度维护成本增长率1O%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本地参与数据共享交换的机构覆盖量N200个可持续影响指标系统正常使用年限1年满意度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使用人员满意度90%L6项目周期系统运营运维服务期限为合同签订之日起12个月(具体起止
9、时间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L7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17I系统运维服务序号服务内容服务描述1日常维护制定日常维护方案,提供业务维护、访问管理、日志管理、配置管理、数据库管理、中间件管理、操作系统维护以及故障处理等服务2例行巡检针对性能容量、可用性、可连续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设定巡检项,合理安排巡检计划。通过日常检查分析,提前发现系统的故障异常、软件告警、潜在问题、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置3响应支持服务提供服务热线服务,针对日常咨询、故障问题、专项任务、数据统计、服务投诉等服务请求进行统一登记响应与处理4重要时刻保障对重要时刻,包括重大政治活动、重要会议、节假日等,制定重要时刻运维保障方案,进行值守保障、预
10、防性健康检查和深度巡检,落实监控部署措施,主动发现系统异常、业务风险、安全隐患等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5应急保障制定应急预案、配合开展应急演练、系统攻防演练配合等6版本同步当标准版系统在省市范围内更新系统版本时,在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中心支撑下,XX分节点完成系统升级工作,确保省市版本保持同步7运行维护报告提供系统运维常规报告和专项报告172业务运营服务序号内容项子项1数据资源发布(数据资源编目支撑)数据编目支撑指导2数据目录检查及反馈修正3维护信息类和挂接表对应关系4数据目录挂接表的枚举值维护5信息类样本数据生成6数据资源发布(结构化数据汇聚)部门侧前置机挂接支撑7部门侧前置机挂接检
11、查及反馈8前置机数据汇聚9数据资源发布(数据质量检测)制定数据质量检测规则10实施数据质量检测11数据质量问题分析总结12推动数源部门修复数据质量问题13数据资源发布(数据服务构建)服务发布与配置14数据服务挂接15接口内部测试16数据服务接口文档编写及测试样例17接口维护18质量监控19输出报告20数据资源发布(各部门平台运营支撑服务)大数据中心门户系统21数据需求管理系统22数据资源管理系统23X政图平台24数据资源发布(系统租户及账号管理)/25数据共享服务(库表)数据需求整理26需求中请27需求分析28汇报材料整理及分析结果反馈29支撑数源部门进行审核和授权30需求跟踪管理31数据下行
12、库表交换32数据上行库表交换33数据交换34数据交换对账35联调测试36出口审计37数据共享服务(文件)数据需求整理38需求中请需求分析3940汇报材料整理及分析结果反馈41支撑数源部门进行审核和授权42需求跟踪管理43数据下行文件交换44数据上行文件交换45数据交换46数据交换对账47联调测试48出口审计49数据库完善服务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50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51社会信用基础信息库52“互联网+监管”信息库53政务服务网办件过程信息库第二童项目单位概况2.1项目单位概况XX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机构职能: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承担行政审批
13、制度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等相关工作,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XX、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第三章业务现状、项目必要性和需求分析3.1 项目背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政府机构的履职能力。国务院要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并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审批服务便民化等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XX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18年10月26日,省政府
15、正式印发XX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X府2018105号),为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指明了方向。2018年6月以来,省政府陆续推出“X省事”小程序、XX省政务服务网等应用,通过整合各部门、各地市、各层级的业务和数据,形成统一的政务服务,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数字XX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XX省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指标任务执行标准(2023
16、年修订)等文件为遵循,紧紧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依法依规促进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优化完善XX市数据资源“一网共享”技术体系,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进一步发挥数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和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果,包括大数据中心门户系统、数据需求管理系统、数据服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X政图平台以及数据库初始化服务等,并构建了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社会信用基础信息库、“互联网+
17、监管”信息库和政务服务网办件过程信息库等基础库,若干专题库、主题库,支持从数据检索、需求巾请、数据授权、编目挂接、服务实施到应用支撑的大数据实施全流程。3.2 业务现状分析为贯彻落实XX省政务数据治理专项规划实施方案(X办函2019)365号)、关于做好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分节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X政数2021)14、15号)政策文件的要求,XX市已部署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包括大数据中心门户系统、数据需求管理系统、数据服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X政图平台以及数据库初始化服务等。1、编目挂接运营情况自系统上线后,截至2024年10月,已支撑我市约247个部门完成19108
18、类数据资源的编目挂接,其中,系统库表2783类(约8.5亿条数据)、服务接口7类、文件14000、电子地图、视频点位等其它类型数据2318类。系统有效支撑我市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高效、便捷安全共享和应用。而2021-2023年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部署及运维运营服务项目的运营运维工作将于2024年底结束,为保证XX市数据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急需启动新的运营运维项目。3.3 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分析系统作为我市服务统一入口和数据资产展示窗口,用于开展政务数据资源查询、申请、统计分析、应用成效展示,以及数据服务的管理、审核、授权和共享等一站式服务。为保障高效平稳运行,对运维运营服务
19、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政务大数据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运维运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一个稳定、可靠、高效的运维运营服务体系,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政务数据服务需求。3.4 需求分析3.4.1 用户分析基于“建设、应用、管理、评价”的模式,以业务为导向,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运作效能为导向,在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的总体管理和指导监督下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建、管、用”各方职能,实现数据资源的“看得见、管得了、放心用、省心用”。针对数据主管方、数据使用方、数据提供方、数据运营方、数据审计方等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职能,具体分析如下。4
20、4Il数据主管方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作为我市数据统筹部门,需要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Q41?数据使用方我市各级部门是数据的使用者,负责本部门数据需求提出和应用工作。441,数据提供方我市各级部门也是政务数据的数据提供者,应按要求共享本部门数据。14.1.4数据运营运维方数据运营方,在市级数据主管部门委托下,具体对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开展运营运维工作。342业务需求分析3421业务运营需求分析3.4.2.1.1大数据平台运营服务需求XX市政务大数据中心运营需要支撑我市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高效、便捷安全共享和应用。保障我市参与政务数据供数、
21、用数单位在数据资源发布、数据共享业务以及日常问题答疑响应以及业务培训等需求。3.4.2,1,2省市互联互通省政务大数据中心为省市两级分层设计、集约化建设和分布式部署,省市两级系统平台互联互通、数据跨域高效流转,形成统一标准、统一架构、分级管理、互联互通的政务大数据共享管理体系,强化政务大数据资源和服务的综合管理和统筹调度能力,支撑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高效、便捷、安全共享和应用。省市统一与互联互通的具体业务要求如下:(一)统一门户具体要求如下:1 .全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节点门户须联通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节点相关业务系统,并在全省统一的政务大数据中心门户系统集成和管理。2 .省市门户须
22、实现门户风格统一,确保功能符合规范要求和互联互通。(二)统一需求管理用数需求实现全省统一管理,要求如下:1 .市级需求信息向省级数据需求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汇聚。2 .各级政务部门按照规范的数据共享流程和审核确认机制,依托全省统一的数据需求管理系统完成数据共享需求的全流程线上申请、审核和处理,开展省级、市级和跨层级的数据供需对接。(三)统一目录数据资源目录基于一套目录系统实现全省统一,要求如下:1 .以XX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事项为基础,统筹全省目录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全省统一目录体系。2 .地市必须依托全省统一的目录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挂接,并做好目录的更新完善,确保数据目录表结构与挂接数据的表结构一致
23、3 .地市已有的所有目录信息须按目录规范迁移到省目录管理系统,包括数据资源目录、数据服务目录、目录挂接信息等,以实现全省目录数据的统一管理。使用新建或自有目录系统的地市,须按级联技术标准要求做好省市目录系统的对接,确保省市目录数据一致、同步更新。4,省市各自负责本级相关单位的账户、角色管理,并做好日常运营工作,负责各自目录规范性检查、目录信息类维护和数据表挂接对应等工作,保障数据编目与数据挂接的一致性。(四)统一服务数据服务管理系统全省两级部署、省市级联,要求如下:1 .省、市分级建设数据服务管理系统。2 .部分已建成数据服务管理系统的地市,由省、市共同完成两级数据服务管理系统级联开发、调试
24、和运维。3 .在权限许可的条件下,部署在省政务云、地市政务云的各类政务应用系统,需通过本地数据服务管理系统访问各类数据服务。省市两级数据服务管理系统的挂接、级联详细技术要求参见即将印发的XX省政务大数据数据治理第3部分数据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各类政务应用系统访问数据服务平台的详细技术方法参考即将印发的XX省政务大数据数据治理第4部分数据服务平台应用开发指引。(五)统一数据资源体系省级数据回流落地,地市数据资源共享,完善地市数据库(含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省、市两级数据中心数据库互联互通,完成数据的抽取、转换、加载、展现,实现省市两级数据同步更新。3.4.2,1,3省级
25、数据回流地市需求根据省政务大数据中心省市一体化工作部署,为做好地市基础数据库建库业务场景需求,推动地市政务数据治理,深化政务数据应用工作,申请库表回流省大数据中心基础库和主题库相关数据,同时请求将省垂直业务系统产生的地市业务相关数据回流到对应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节点。R421系统运维需求分析XX市已部署省政务大数据中心XX分节点标准版系统,包括大数据中心门户系统、数据需求管理系统、数据服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X政图平台以及数据库初始化服务等,需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系统完善升级和故障修复。平台运维需要满足平台的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等工作。系统维护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例
26、行维护保养工作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如果维护人员能在故障发生之前,在例行保养之中,及时检测到故障的先兆,将故障解决在萌芽期,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故障发生后,由于抢修的慌乱、业务中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可以避免故障严重化对整个系统所造成的损伤,延长的系统使用寿命。而这一切,不但要求维护人员有深厚的功底,丰富的维护经验,还要有洞察秋毫的高度敏感性。Q41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4?1硬件性能需求本项目数据量大,用户对象广泛,对数据存储、信息处理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对基础设施和软件方面需提供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易维护性、易管理性、高扩充性、开放性、先进性、冗余性等方面支持。省政务大数据中心
27、XX分节点平台基于我市“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进行建设部署,使用本地政务云资源,需在运维过程中时关注云资源性能指标,适时做好缩容、扩容工作。3432稳定性需求系统设计实施应采用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系统的应变能力、容错能力和纠错能力,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系统开发要面向最终用户,使用户对系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系统功能要实用性强、可用性好,确保系统能长期、稳定、高效地使用。各体系设计开发部署时应避免由于单点故障或系统的升级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整个政务大数据中心的设计需支持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应满足在网络不稳定、后台压力较大等特殊情况下,仍能保证正常运行。系统运行前
28、需进行安全脆弱性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漏洞和隐患进行修复。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系统应容易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恢复受直接影响的数据。当系统在高负荷运转或出现故障,进入异步工作模式时,必须采用可靠的机制,保证数据的零丢失。34:2安全保密性系统设计实施应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也要考虑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同时能提供全面的系统管理平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3444可维护性用户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社会的发展,有可能发生变化,或者增加了新的需求,因此所选的结构应该是有良好的可维护性。例如模块化设计和适当的子系统间的松偶合度,使得系统架构可以将新的模块或子系统进行维护而不需要对整体架构进
29、行大的调整。44丫可靠性指标要求1、系统运行稳定,即便在用户量增大时,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响应时间,应保证系统功能使用的连续性。2、所有的软件系统提供热备功能和能力,确保数据的实时安全;所有的软件系统支持磁带库备份,确保数据不因意外情况丢失或损坏。3、所有的软件系统可保证主机、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和应用软件能7*24小时平稳运行。Q4*6可移植性系统架构应具备跨平台能力,应用架构可以支持多种软硬件平台。343.7体系结构与特点需求1、支持主流开发平台。2、多线程设计,支持大量并发用户访问。3、部署在电子政务云平台上。4、支持分布式检索和负载均衡调度。5、无单点故障,高可靠的体系架构,任何环节没
30、有单点。6、可扩展性好,方便增加和迁移节点。343f系统与数据库管理需求1、支持Text、HTML、XMLRTF、MSOffice文档(Word/Execl/Powerpoint)和PDF文件自动建立索引。2、支持优化的索引结构,使得检索时的相关性计算更加方便高效。3、支持分区索引,减少检索时的索引匹配范围,缩短检索响应时间。34,q高可用需求支撑大量的政务应用,需要通过主备切换、负载均衡、异地备份等方式保证平台服务的高可用性。74,响应性能需求平台必须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新技术为手段,建立高并发、实时服务响应的软件架构,以支撑对省市的访问需要。1 .应用系统用户访问指标:用户访问并发数:300
31、系统注册数:1000o2 .服务能力性能指标:服务接口访问平均并发数1200;接口平均耗时5秒;支持服务接口最大数量=3000o3 .稳定性指标:系统有效工作时间:=99版系统故障平均间隔时间:=10天;系统一年的故障停机累计时间不超过7天(因为停电等不可预测因素除外)。4 .响应指标:简单事务处理(如各类信息录入、修改、查询业务、主要页面平均响应时间)=3soR44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3441数据安全需求包括数据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真实性指进入数据库中的审批业务必须真实有效;完整性指要保证审批业务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到破坏;保密性指需要通过加密等措施对审批业务进行保密传输、存
32、储,防止篡改。数据安全还必须具备及时备份与有效恢复能力,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候能及时恢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能够通过对主体(人、进程)识别和对客体(数据表、数据分片)标注,划分安全级别和范畴,实现由系统对主、客体之间的访问关系进行强制性控制。具有增强的口令使用方式限制,用户必须按规定的格式设置口令,才能进行注册。能够按照最小授权原则,对数据库管理员、软件开发人员、终端用户授予各自为完成自身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能够对与数据库安全有关的事件进行跟踪、记录、报警和处理,供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的安全等级达到本项目等级要求。能给用户提供方便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工具,让系统管理员能视需要随时或定期
33、备份数据.要求建立和执行合理的数据备份计划。数据库系统作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将是重中之重。系统将支持多种安全保障机制,即使系统管理员及开发人员不经授权应无法查看他人的数据或文档。T44J应用安全需求应用安全需求,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WEB攻击防护WEB技术承载着越来越多单位核心业务,重要程度不言而喻。WEB技术的发展历史也可以说是攻击与防护技术不断交织提升的过程。根据最新的调查,信息安全攻击中超过75%都发生在WEB应用层而非网络层上,因此,WEB安全性已经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对WEB系统的安全防护,由于攻防态势的先天性不对等,多数用户防护能力远远的落在了新技术和
34、新功能的后面。要防护数据中心的WEB应用安全,必须对网站如何产生威胁进行深入的研究。2. XSS攻击防护XSS是一种经常出现在web应用中的计算机安全漏洞,它允许恶意web用户将代码植入到提供给其它用户使用的页面中。XSS攻击作为Web业务的最大威胁之一,不仅危害Web业务本身,对访问Web业务的用户也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如何防范和阻止XSS攻击,保障Web站点的业务安全,是定位于业务威胁防御的入侵防御产品的本职工作。3. DOMbasedXSS:基于DOM的XSS,也就是webserver不参与,仅仅涉及到浏览器的XSSo比如根据用户的输入来动态构造一个DOM节点,如果没有对用户的输入进行过滤
35、那么也就导致XSS攻击的产生。XSS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对URL中的参数,对用户输入提交给webserver的内容,没有进行充分的过滤。如果我们能够在web程序中,对用户提交的URL中的参数,和提交的所有内容,进行充分的过滤,将所有的不合法的参数和输入内容过滤掉,那么就不会导致“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攻击者自己定制的脚本”。4. XSS防御:XSS防御的总体思路是:对输入进行过滤,对输出进行编码。也就是对提交的所有内容进行过滤,包括对URL中的参数进行过滤,过滤掉会导致脚本执行的相关内容;然后对动态输出到页面的内容进行HTML编码,使脚本无法在浏览器中执行。虽然对输入过滤可以被绕过,但是也还是会
36、拦截很大一部分的XSS攻击。对输入和URL参数进行过滤(白名单和黑名单)对输出进行编码在输出数据之前对潜在的威胁的字符进行编码、转义是防御XSS攻击十分有效的措施。如果使用好的话,理论上是可以防御住所有的XSS攻击的。对所有要动态输出到页面的内容,通通进行相关的编码和转义。当然转义是按照其输出的上下文环境来决定如何转义的。5. CookieHttpOnlyXSS一般利用JS脚步读取用户浏览器中的Cookie,而如果在服务器端对Cookie设置了HttpOnly属性,那么js脚本就不能读取到COOkie,但是浏览器还是能够正常使用COOkieo6. X-Frame-Options响应头X-Fra
37、me-OptionsHTTP响应头是用来给浏览器指示允许一个页面可否在,或者中展现的标记。网站可以使用此功能,来确保自己网站的内容没有被嵌到别人的网站中去,也从而避免了点击劫持(clickjacking)的攻击。7. SQL注入攻击防护:SQL注入攻击指的是通过构建特殊的输入作为参数传入Web应用程序,而这些输入大都是SQL语法里的一些组合,通过执行SQL语句进而执行攻击者所要的操作,其主要原因是程序没有细致地过滤用户输入的数据,致使非法数据侵入系统。根据相关技术原理,SQL注入可以分为平台层注入和代码层注入。前者由不安全的数据库配置或数据库平台的漏洞所致;后者主要是由于程序员对输入未进行细致
38、地过滤,从而执行了非法的数据查询。基于此,SQL注入的产生原因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不当的类型处理;不安全的数据库配置;不合理的查询集处理;不当的错误处理;转义字符处理不合适;多个提交处理不当。要防御SQL注入,用户的输入就绝对不能直接被嵌入到SQL语句中。恰恰相反,用户的输入必须进行过滤,或者使用参数化的语句。参数化的语句使用参数而不是将用户输入嵌入到语句中。在多数情况中,SQL语句就得以修正。然后,用户输入就被限于一个参数。8. 输入验证检查用户输入的合法性,确信输入的内容只包含合法的数据。数据检查应当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执行之所以要执行服务器端验证,是为了弥补客户端验证机制脆弱的安全性。
39、9. 错误消息处理防范SQL注入,还要避免出现一些详细的错误消息,因为黑客们可以利用这些消息。要使用一种标准的输入确认机制来验证所有的输入数据的长度、类型、语句、企业规则等。10. 加密处理将用户登录名称、密码等数据加密保存。加密用户输入的数据,然后再将它与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比较,这相当于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了“消毒”处理,用户输入的数据不再对数据库有任何特殊的意义,从而也就防止了攻击者注入11. SQL命令用存储过程来执行所有的查询SQL参数的传递方式将防止攻击者利用单引号和连字符实施攻击。止匕外,它还使得数据库权限可以限制到只允许特定的存储过程执行,所有的用户输入必须遵从被调用的存储过程的
40、安全上下文,这样就很难再发生注入式攻击了。12. 确保数据库安全锁定你的数据库的安全,只给访问数据库的web应用功能所需的最低的权限,撤销不必要的公共许可,使用强大的加密技术来保护敏感数据并维护审查跟踪。如果web应用不需要访问某些表,那么确认它没有访问这些表的权限。如果web应用只需要只读的权限,那么就禁止它对此表的dropinsertupdatedelete的权限,并确保数据库打了最新补丁。13. 软件及系统漏洞支撑WEB系统的业务结构可以简要概况为网络层、系统层、中间件层以应用层四个部分。各层级内均有特定的安全威胁,其根源为业务系统漏洞。应用安全包含的漏洞类型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5类:(1
41、)软件漏洞:任何一种软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脆弱性,安全漏洞可视作已知系统脆弱性。这种安全漏洞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操作系统本身设计缺陷带来的漏洞,它将被运行在这个系统上的应用程序所继承;另一种是应用软件程序安全漏洞,很常见,更要引起广泛关注。(2)结构漏洞:网络中忽略了安全问题,没有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使网络系统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另外,在一些重要网段中,交换机和集线器等网络设备设置不当,造成网络流量被劫持和获取。(3)配置漏洞:网络中忽略了安全策略的制定,即使采取了网络安全措施,但由于安全配置不合理或不完整,安全没有发挥作用。在网络发生变化后,没有及时更改系统内部安全配置而造成安全漏洞。(4
42、)管理漏洞:网络管理者不小心和麻痹造成的安全漏洞,如管理员口令太短或长期不更换密码,造成口令攻击:两台服务器共用同一个用户名和口令,如果一个服务器被入侵,则中一个服务器也很危险。(5)信任漏洞:过分地信任外来合作者的机器,一旦这个机器被入侵,则网络安全受到严重危险。从这些安全漏洞来看,既有技术因素,也有管理因素,实际上,攻击者正是分析了相关的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寻找其中安全漏洞来入侵系统,因此,堵塞安全漏洞必须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等方面采取有效方案。3444系统安全需求数据中心是社会保障业务处理的核心系统,如果遇到破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需要保护的资源不仅有物理资源(设备、
43、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数据库软件等),而且还有网络资源(通信链路、网络接入等)。344,4安全等保需求本项目在系统安全方面的设计,需按照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20)的要求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本系统既是为政府服务的平台,同时又有对市民提供接口使用,需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管理,结合相应的国家政策,按等保标准,按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20)进行安全系统设计。444,备份容灾需求备份管理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不仅包含制度的制定和管理,而且还能决定引进备份技术,如备份技术的选择、备份设备的选择、介质的选择乃至软件技术的挑选
44、等。数据备份则用于防止数据丢失、系统灾难和历史数据保存和查询等用途。数据存储管理中的备份概念,主要是指数据备份。多机相互镜像,负载均衡,并能自动诊断系统故障,失效切换,使一些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得以保障。充分利用政务云服务,实现备份服务,项目主要采用本地备份服务。第四章项目方案4.1 系统架构411总体架构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分节点总体架构智慧交通智慧治理单位云盅质检阵大数据分析平台统一数据层叁管B南大数据中心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市监局市交通局市XX部门区县1区县2区县.区县n后互联网触三渠道图XX分节点总体架构图政务大数据中心地市节点总体架构共分为四层,分别为基础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基
45、础层由市级政务云和政务网构成,为数据资源及应用系统提供存储、网络、计算的能力。数据层由共享库、单位云盘、质检库、各数源及数据汇聚工具(共享交换平台)构成,市级大数据中心可汇聚省级回流数据、市级各部门数据、各区县数据及外部互联网数据,共同构建市级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池,为上层的数据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平台层由大数据分析平台、大数据中心门户、数据需求管理系统、数据服务管理系统、数据资源管理系统、X政图平台构成,对库表、接口、文件、地图类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为数据应用提供统一入口及分析工具。应用层由市各行局专题应用组成,依托政务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及共用平台,围绕市各行局业务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4.L2网络架构务云。政务大数据中心门户系统前台模块、数据目录管理系统、数据需求管理系统前台模块集中部署在省级政务云,省级部署的平台功能可对地市用户开放,实现省市一体化统一入口,构建全省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实现全省业务流在省级统一流转。政务大数据中心门户系统后台模块、数据需求管理系统后台模块、数据服务管理系统、数据资源管理系统、X政图平台分节点部署在地市政务云,支持数据流在地市流转及数据管理工作在地市的开展,实现业务流程管理、账号体系管理等。41。应用架构省级节点服务目录ISSa殛配置管理选车需求申请需求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