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软件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网页制作、XML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等后续课程: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专业英语、.移动程序设计、.NET项目实训(或JaVa项目实训)等一、前言1 .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依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
2、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实际开发项目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2 .设计思路本课程属于理论(含实践)课程类型,课程设计以技术理论和技术应用为主线,实现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三合一”特征。对UML基础理论知识的涵盖原则是“必须的不缺、不用的不设”,对
3、技术原理(方法)的分析原则是“举一反三”,对实践技能训练的原则是“项目运作二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基础和任一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知识后可以学习本课程,建议分阶段开设64课时,理论课时为32,实训课时为32。前阶段以理论教学为主,后阶段以项目实践为主。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以上理论指导下,来解决具体的建模任务。通过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全过程,培养技术的运用能力、协同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以提高职业的综合素质。1.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UML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2)掌握UML的需求、范围和构建块及OOAD在SDLC中的作用;3
4、掌握UML关系图的类型,创建类和对象关系图;4)掌握各种类型的类以及类之间的关系,了解接口;5)应用静态建模的基本概念,了解动态建模概念;6)设置系统边界和项目范围,细化系统定义;7)掌握软件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的设计;8)应用业务和系统建模来分析问题。2.能力目标:D创建包、组件和部署关系图;2)创建交互、状态机和活动关系图;3)应用框架与模式来设计软件系统;4)掌握软件系统的架构模型的设计;5)掌握从设计模型中生成代码的方法;6)掌握正确通过软件系统模型生成代码。3.素质目标:D了解统一建模语言与软件工程思想对于软件开发维护的重大意义2)养成做事情有计划、有目标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通过
5、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4)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5)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6)使得学生形成不断拓展专业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及创新能力三、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标准的制定和编写内容按照全国高职、高专的要求编写,按照学习领域、工作任务或项目要素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当学习的内容和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具体课程内容和要求参考下表。序号课程模块(或单元或章节)课程内容及要求活动与建议参考课时1基本理论教学: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了解各种软件开发方法;理解OOAD在SDLC中的作用;掌握UML关系图的类型;RUP的优点、生命周期可多媒体教室内教学,板书绘图与软件绘图相结合42基本理论教学:了解需求建模能够使用业务
6、和系统建模来分析问题;能够创建用于系统建模的用例图可多媒体教室内教学,板书绘图与软件绘图相结合43基本理论教学:从需求到设计的转化能够设置系统边界和项目范围;掌握细化用例图方式来细化系统定义;能独立为银行ATM系统细化系统定义要求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辅导64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实践:了解静态建模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类和对象关系图;了解各种类型类和接口;了解类之间的关系实践中要求学生能标识类和接口及其各自间的关系,并最终能创建类和对象关系图65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实践:了解动态建模的基本概念;掌握交互关系图的创建;掌握状态和活动关系图;能标识协作和交互,创建序列和通信关系图;能标识并行流、分支实际项目
7、教学的方式6元素、活动和信号,并最终创建活动关系图。6架构建模和框架模式:了解包关系图;了解组建关系图;了解部署关系图;能标识节点、组件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能创建组件关系图和部署关系图实际项目教学的方式47架构建模和框架模式:了解框架与各种模式;掌握设计模型生成代码的方法;能从设计模型使用ViSiO生成C#代码将ViSio和编程教学实践相结合48UML实务实践:CIM-I:定义业务流程掌握应用UML软件实现定义业务流程的方法;能够建立业务用例;了解为什么需要定义业务流程;掌握定义业务流程的过程;掌握业务用例模型;可参考一套基金交易系统49UML实务实践:CIM-2:分析业务流程了解分析业务
8、流程的工具;掌握活动图的绘制;掌握应用UML软件实现分析业务流程的方法;能够每个用例建立活动图结合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210UML实务实践:CIM-3:定义系统范围了解定义系统范围的意义;掌握应用UML软件实现定义系统范围的方法;能够实现系统用例图UML项目实践411UML实务实践:PIM-I:分析系统流程了解正式进入系统分析阶段的意义;理解系统用例叙述的基本概念(包括用例基本数据、执行流程、条件及规则、相关文档等);能够模拟分析系统流程的实践操作UML项目实践,注重分析-定义的连贯性212UML实务实践:PIM-2:分析业务规则了解为什么要分析业务规则;了解业务规则的分类;掌握应用UML
9、软件实现分析业务规则的方法;能够绘制状态图结合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413UML实务实践:PIM-3:定义静态结构了解定义静态结构的意义;善用交易模式;掌握应用UML软件实现定义静态结构的方法结合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314UML实务实践:PIM-4:定义操作及方法了解应用序列图进行定义操作及方法的方式;定义操作及方法的注意事项与建议;熟练掌握序列图的绘制;能够应用UML软结合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3件实现定义操作及方法15综合应用开发应用本课程中所学到的所有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综合应用多种开发技巧,通过使用UML关系图来分析问题和创建设计综合应用开发的题目可以在开学时即要求
10、学生思考,理论课的2课时可以安排在期中完成,对学生的项目内容进行收集审核,项目完成时间主要在课外,实训课时间解决疑难问题。8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采用电子多媒体课件和其他电子资源进行授课。以此来代替传统的课堂形式的讲解,突破时空限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程的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将实训场所设计成既能满足
11、实践教学要求,又可在现场进行理论教学的布局。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导向任务、讲解操作要领、操作示范演练、训练与逐个指导等环节,把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单元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一体化,实训活动与工学结合一体化。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的课程教学思想,把握学生的知识背景与接收能力,内容覆盖符合职业层次要求,深度适宜,注意理论知识阐述分析“必须、适度、够用”,实际运用“举一反三”的原则,将知识与技能培养并重。(二)教学评价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12、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三)教学基本条件实训室应配备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软件平台,使教学环境与氛围完全接近企业工程环境及运行条件,基本满足软件工程项目(产品)的开发流程与管理。配置WindOWs、Linux系统平台、UML开发环境及平台、SQLServer.MYSQL数据库平台及开发环境,这些系统平台可支撑软件工程项目运作。由于ViSiO开发环境的运行需要较大内存,因此建议内存在512M以上
13、四)教材选用与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通过工作过程、典型案例和项目任务,来阐述软件工程学科中的软件测试理论及技术运用,在基础知识构建建和基本技能培养两方面结合紧密,双重并举。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演示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法、新工艺、新思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
14、应用2、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六)其它说明本课程标准适用高职类软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