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成电路项目应用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前面的理论课程中介绍的电子电路基本都是分立元件构成的,但是目前电子产品中使用分立元件甚至小规模集成电路都很少,因此对于电子类学生必须熟悉集成电路的应用,学会用集成电路设计简单电路。(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充分体现立足行业,强调技能,突出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三)课程设计思路1、根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标准。2、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3、课程框架结构教学项目理论学时实训(含实验)学时1模拟充电器662脉宽调制控制器443开关电源884插座漏电报警器445秒信号发生器88合计3030二
2、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识别、测量集成电路。并能够分析由集成电路构成的电子电路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由集成电路构成的一定功能的电路。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其职业素质,增强职业适应性,成为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生产、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第一线高等应用型专门型人才打下基础。2、具体目标(1)、基本知识目标1)、了解集成电路的概念、特点、作用、现状及发展。2)、掌握常见集成电路型号、封装,及识别方法。3)、掌握常见集成电路外部引脚功能,及了解内部电路构成。4)、掌握常见集成电路构成功能电路原理。(2)、能力目标1)常见集成电路识别、判别、检测。2)掌握电路图识图能力、分析能力。3)
3、能设计简单由集成电路构成的电路。三内容标准项目一模拟充电器教学目标:了解模拟充电器的基本原理,掌握运放LM324的引脚功能和内部电路,掌握运放作为比较器的应用。任务1、了解产品功能知识要点:简要了解本项目完成产品的功能。任务2、简单原理分析知识要点:掌握LM324以及电路框图,对照原理图会简单分析原理。技能要点:集成电路芯片的初步了解以及对集成电路需要掌握的内容,会判断集成电路的各个引脚,初步了解电路图的分析方法。任务3、检测元器件知识要点:进一步掌握个元件的检测方法,了解集成电路好坏的一些技巧。技能要点:判断集成电路的引脚和好坏,测量个元器件的参数。任务4、读工艺图知识要点:读懂装配图和印制
4、电路图。任务5、整机装配和调试技能要点:进一步掌握整机装配的方法。项目二脉宽调制控制器教学目标:了解脉宽调制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掌握运放LF347的引脚功能和内部电路,掌握运放作为比较器、跟随器、积分电路的应用。项目三开关电源教学目标:了解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掌握运放LM358、并联可调可调稳压器TL431以及开关电源专用集成电路UC3842的引脚功能和内部电路。项目四插座漏电报警器教学目标:理解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掌握555定时器的引脚功能,以及工作原理。项目五秒信号发生器教学目标:理解秒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555定时器作为时基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74LS90的引脚功能熟练使用其分频
5、功能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5、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6、注意集成电路工艺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6、二)考核评价建议每个项目都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和完成情况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等,最后综合给出评价。(三)教材编写建议编写教材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以项目引领任务。应以“现场教学”、“理实一体化”等理念编写教材。教材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反映新技术、新工艺,体现地区产业特点。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必须有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吸收来自一线专家的实际经验。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开设本课程必须建立配套的实训工场或实训车间,配备相关的仪器和工具等。最好有实验实训辅导老师参加指导。(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以文字教材为辅、学生动手训练为主的方法,在实训工场进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等教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