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示面板产业链分析一、行业定义显示器面板可分为非自发光和自发光两大类,TFT-LCD面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OLED主要用于高端产品,MiCrOLED仍处于早期商品化阶段。非自发光面板以LCD为主,涵盖低端的TN、STN、CSTN面板,主流的TFT-LCD(配备LED背光),以及更高端的量子点QLED和MiniLED背光TFT-LCD面板,还有LGD特有的QNED技术。尽管这些非自发光面板在轻薄和画质方面不及自发光面板,但因成本较低,成为市场主流。自发光面板方面,尽管具备高对比度、广视角、低能耗、快速响应和可折叠等优势,但面临技术和材料挑战。OLED面板存在蓝光寿命短和有机材料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
2、且生产过程复杂,限制了尺寸扩大。印刷式OLED发展缓慢,良率不高,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MicroLED和MiniLEDRGB在广告牌市场面临高成本和技术挑战,2023年仅有少量商品化,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显示面板分类LCD最普及的显示面板技术优势:价格低廉、寿命长劣势:面板较厚、可视角度受限高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MiniLED像素点距离为100-200微米优势:厚度薄、亮度及解析度高,且适合做异形切割劣势:价格较高高电视、穿戴装置MicroLED将LED背光源微缩化、矩阵化,使显示屏幕像素点距离为30微米优势:画质超优化、亮度提升劣势:巨量转移技术尚未成熟低暂无QLED背光源以
3、2-10纳米导电晶体作为材料,且除去滤光片、偏光片优势:亮度及解析度提升劣势:制程难度极高低高阶电视无背光源OLED没有背光模组优势:轻薄、可弯折、广视角、低耗能、高色彩对比度工势:制程技术高、关键制造设备由日本厂商独占,资本支出高昂低智能手机、电视特色及优劣势良率代表终端TFT-LCD面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OLED主要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和AR产品。MicroLED仍处于早期商品化阶段,高价格限制了销量,降低成本是实现广泛应用的关键。二、显示面板产量(一)全球显示面板产量全球显示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3亿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3.3亿平方米,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0%,其中OLED
4、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197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3070万平方米。目前LCD显示面板广泛覆盖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商用显示屏等各类显示领域占据全球显示面板90%以上的产量。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全球LCD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2.9亿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3.0亿平方米,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4%oOLED显示面板由于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灵活性强和能效高等综合原因逐渐成为高端显示市场的首选对传统的LCD显示技术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尤其在智能手机、电视和其他先进显示设备领域。尽管OLED的生产成本曾经较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OLED正逐步改变显示行业的
5、格局。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全球OLED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197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3070万平方米,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9.3%。全球LCD面板产能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中国。除了中国和印度之外,由于LCD产线淘汰,其他国家的LCD面板产能呈下降趋势。印度预计将在2024年新建一条8.6代面板生产线,但由于该国缺乏尖端制造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专家预测其产能扩张不会太快,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全球显示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3亿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3.3亿平方米,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0%o全球显示面板产量,2021-2028E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
6、028E(二)我国显示面板产量未来我国LCD显示面板增长趋势趋于平缓;OLED方面,预计在2026年前后全球占有率将达到约65.9%;我国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2.1亿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2.6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4.4%o2023年,中国LCD显示面板占全球产量的73%,未来增长趋势趋于平缓。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中国短期内未有新建LCD工厂,限制了产能的扩张;另一方面,下游市场对LCD的总体需求不够强劲。此外,考虑到全球主要的LCD产能集中在中国,厂商可能会联合控制产能的增长速度,以提高LCD面板的价格。综合来看,未来几年中国LCD产业的增长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
7、中国LCD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2.08亿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2.44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2023年中国OLED产量占全球比例为22.8%,为了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中国面板厂商采取了低价策略,并在汽车等领域广泛推广OLED技术的应用,预计在2026年前后全球占有率将达到约65.9%,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中国OLED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45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2,230万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37.7%o止匕外,中国OLED中小尺寸市场占有率也有望在未来五年内以10%的增速增加。预计随着大尺寸OLED产能的快速建设投产,OLED电视的成本将大幅下降,从而可能
8、推动其销量的增加。根预测,中国显示面板产量将从2023年2.1亿平方米增长至2028年2.6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4.7%oCAGR21-2324-28E43.0%40.6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中国显示面板产,2021-2028E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三)LCD面板产量266.32023年显示面板出货量较2022年有一定增加,达到208.5百万平方米,预计未来中国LCD面板产量还将持续增加,20242028年以3.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28年增长至244.0百万平方米。2023年伴随
9、下游市场需求逐步进入复苏周期,实际出货量较2022年有一定增加达到208.5百万平方米。2023年上半年华星光电、京东方、惠科等公司的工厂均达到了满产满销状态。下半年,华星计划减产10%至15%,因此全年减产面积在10%以内。若2023年全部满产产量预计为140百万平方米,考虑减产计划后,实际产量为126百万平方米。华星在2023年T6和T7产能增加至约230百万平方米。天马有一条新的8.6代线即将投产,预计增加约10百万平方米产能;华星也计划投产一条新的8.6代线,预计增加约11百万平方米产能;惠科在郑州计划投产一条新的11代线,但项目存在取消可能性。尽管产能还有一定爬坡,但受下游市场复苏进
10、程缓慢影响,各面板厂商的稼动率并不高。预计未来中国LCD面板产量还将持续增加,2024-2028年以3.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28年增长至244.0百万平方米。预计2024-2028年,LCD面板每年面积增加的出货量大约为7百万平方米。这一增长趋势的原因在于消费者电视机的尺寸增长,每年尺寸增长大约能够消化掉一座普通8.5代线面板厂的产能。因此,每年的出货量增长相当于增加了一座8.5代线面板厂的产能,产出面积约为7百万平方米左右。中国LCD显示面板产量,2021-2028ECAGR21-2324-28E-0.5%3.2%(四)大尺寸LCD面板单位:百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京东方、华星光电和
11、惠科将继续保持其在全球LCD面板市场的领先地位,其中京东方LCD电视面板出货量预计将达到6130万片。全球主要面板厂商LCD电视面板出货量,2022-2024E(五)OLED面板产量2023年,中国OLED显示面板产量为4.5百万平方米,OLED产能受到客户需求的显著影响,预计伴随下游需求复苏以及OLED产线落地,2028年中国OLED面板产量将达到22.3百万平方米。中国OLED显示面板产量,2021-2028E单位:百万平方米小尺寸中大尺寸CAGR21-2324-28E43.0%37.7%(六)中大尺寸OLED面板现有的OLED产线仍以6代工厂为主,生产小尺寸OLED面板更符合成本效益;京
12、东方计划投建的8.5代线OLED产能预计在2026年才会大规模生产中大尺寸OLED面板。目前手机使用的小尺寸OLED面板的渗透率已突破50%,而笔记本电脑(NB)和平板电脑(TabIet)使用的中尺寸OLED面板的渗透率仅为2%,电视(TV)使用的大尺寸OLED面板的渗透率仅为4%o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OLED产线仍以6代工厂为主,生产小尺寸OLED面板更符合成本效益。而NB、Tablet、TV等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高,也限制了这些产品中OLED面板渗透率的提升。近期,三星和京东方正在积极建设0LED8.6代工厂,以降低OLED面板的制造成本。这些工厂预计将于2025至2026年量产
13、中国大陆的大尺寸OLED工厂,如京东方计划在北京投资的D20或在福州投资的D15项目,都将显著提升大尺寸OLED的产能。目前,这两座工厂的产能规划约为每月90K左右。具体选择8代线还是8.5代线尚未确定,需要根据设备深度的设计方案来决定最终的面板尺寸。因为京东方的规划建设需要时间,中国大陆大尺寸OLED面板的产能接近2026年才会显现。2025年设备才能开始搬入和调试,预计到2026年才能正式生产大尺寸OLED产品。这些大尺寸OLED主要应用于电视和电竞显示屏,车载需求较少,因为全球车辆生产量不足以支撑一条8.5代线的规划。根据目前最乐观的情况的估算,这两座新的BOE工厂到2028年底预计能
14、达到计划产能的50%左右。一座8代线的面板规格约为2米2x2米5,按照8.5代线的产能计算面积。预计2028年的中大尺寸OLED面板投产面积产能能够达到11.8百万平方米。中大尺寸OLED面板产线建设情况8.6代线切割中尺寸产品效率更高产线产线尺寸mm14寸NB尺寸mm长可切割宽可切割单块基板切割数基板月产能/KNB面板月产能/K投资额/亿元年产单片投资/元61850*1500310*221563048144046526918.62620*2290310*221810803225606302051三星、京东方率先布局面向中尺寸领域的8.6代AMoLED产线厂商地区产线技术路线投产时间设计产能(
15、KZM)建设情况三星忠清南道牙山8.6IT设备年产100o万台IT设备约213亿元2026京东方成都8.6IT电脑月产32K基板630亿元2026中国中大尺寸OLED显示面板产量,2025E2028E单位:百万平方米2.02025E2026E2027E2028E三、显示面板产业链图谱显示面板行业产业链条较长,上游主要包括材料、设备制造与组装零件,中游为面板制造厂商,下游是终端应用,其中上游整体利润较高,中游为完全竞争状态,毛利率较低。显示面板产业链设备与材Wii偏光IJi晶予QLED有机画斤元!薄膜/玻璃!湿电子化学品窘色法上L一,-6装机,斗型材设备制造展影刻他检查涌试SIEMENSCano
16、n:高居mEHfTACHK设ik制造环节技术量至,主要由IS外厂育:把持巾缮.CB产化率低:电路板被动元件口上游原材料整体利润较高,其中偏光片受隹体箜垒影响,整体利润相对较高,在4像左右,从龙头近两年毛利率果岩,实际Ift光片毛利在25%以上,玻璃杯板在液晶面板成本中占比为20V30,坡璃整体技术和设备壁条深厚叠加日帏企业封锁技术.利润率相较偏光片更高.能达到X)V60九IS板厂商j器器:三5理”SnAFP牖HKCBM/VJO,-m*LGDispIay京东方,则m8匚KAMSUNCOtSftAVOIlDgB板制企环节三市场份国最高东方.康信谶、华星元电和天马案E其后全球显示面板出IS面积.20
17、212028E单他I目万平方米1202120222Q23E2024E20252026E2027E2028E面板市场较为集中,市场竞争较为激烈.ICO面板方面,中国厂商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而OlED面板方面则仍由三星领导市场中大尺寸终端应用电机II”电IMARPMicrosoft.xomI商业显示屏.车载显示ITCLfEHisGnseI大尺寸Ii板应用燃够市场,主要出货仍以ICD面板为主.LZ-sL-OLED、MmLED面板主要应用在舄第终罐产品.小尺寸智能手机ITMicrosoftQXiaomiar/vrmogicp.虫穿戴设备二蓝5U&?在小尺寸面板应用线送市场,OlED已开始向中就产品渗透四
18、产业链上游分析(一)偏光片LCD和OLED显示器使用不同的偏光片技术,相比于LCD偏光片,OLED偏光片的技术壁垒更高;由于偏光片技术门槛较高,市场主要由住友化学、日东电工、LG化学等日韩企业占据。相比于LCD偏光片,OLED偏光片的技术壁垒更高。由于工作原理不同,LCD和OLED显示器使用不同的偏光片技术,因此它们的制造工艺和特性也存在差异。LCD显示器通常只使用一个位于背光单元下方的偏光片来控制光偏振和增强对比度。这种更简单的配置降低了偏光片集成和对准的复杂性。LCD偏光片主要以静态方式工作,操纵光偏振而无需动态调整,这种静态操作简化了偏光片的设计和制造要求。与OLED偏光片相比,LCD
19、偏光片对光学性能的要求不高,主要需要控制光偏振并确保显示器的对比度一致。经过多年的发展,LCD偏光片的制造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LCD和OLED偏光片技术难度对比偏光片数量静态/动态操作光学要求制造难度LCD偏光片1个静态低成熟工艺OLED偏光片多个动态高复杂且尚在探索中由于偏光片技术门槛较高,市场主要由住发化学、日东电工、G化学等日韩企业占据。日东电工是全球最大的偏光片制造商,是国内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厂商的主要偏光片供应商。目前,大陆厂商主要生产TN和STN型偏光片产品,能够规模化生产TFT-LCD偏光片的企业仅有三利谱和盛波光电两家。2023年三利谱与盛波光电在偏光片市场的市占率分别
20、为4%与3%,与头部企业日东电工与LG化学24%和23%的市场份额相比,整体占比仍然较低。面对TFT-LCD偏光片市场的巨大缺口以及对外企中高端偏光片的依赖,行业国产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日本本土液晶面板厂家的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传统偏光片生产厂商如日东电工已经开始转型,不再扩充新的产能,LG化学和住友化学也放慢了扩张步伐。韩国ACE和日本三立子因为资金问题,新线项目也处于停滞状态。考虑到日韩企业在国内的产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加之偏光片上游材料的国产化能够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大陆面板厂对偏光片国产化的需求强烈,替代动能充沛。全球偏光片市场份额,2023年1土/TC子(二)电子玻
21、璃长期以来,电子玻璃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中国电子玻璃企业起步较晚,面对国外的技术壁垒和产品代际差距,长期以来只能在低端市场生产。电子玻璃是应用于电子、微电子及光电子领域的高性能玻璃产品,主要包括基板玻璃和盖板玻璃,具有光电、热电、声光及磁光等功能。它主要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和工控屏等设备中。与普通玻璃相比,电子玻璃具有更薄的厚度、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更小的热膨胀性。在电子玻璃的细分领域中,主要产品为盖板玻璃原片和显示玻璃基板。显示玻璃基板在电子玻璃行业中的占比超过60%,而盖板玻璃的占比则超过30%,显示玻璃基板的市场规模相对更大。显示面板电子玻璃类型电子玻璃
22、类型描述盖板玻璃一种超薄平板玻璃,主要用于制造电子产品的视窗防护玻璃,作为触摸屏的最外层。此类玻璃需要具备轻薄、高强度和耐磨等性能。代表性产品包括康宁公司出品的“大猩猩玻璃”。高铝玻璃相比普通玻璃具有更高的强度,广泛应用于高端盖板玻璃中。显示玻璃基板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器或晶体管的玻璃基板,可以在玻璃表面加工相关电路和工艺,直接与电子产品的触摸功能关联,其功能要求比盖板玻璃更加复杂。LCD需要两张基板玻璃,而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的刚性面板只需要一张基板玻璃。长期以来,电子玻璃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中国电子玻璃企业起步较晚,面对国外的技术壁垒和产品代际差距,长期以来只能在
23、低端市场生产。然而,随着部分国内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产品逐步进入中高端市场,市场地位有所提升。从当前市场竞争梯队来看,外资企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康宁公司凭借其产品出色的性能,长期占据我国电子玻璃市场的头把交椅。第二梯队则包括拥有先进技术的其他外资企业,如日本旭硝子、日本电气硝子和德国肖特。第三梯队主要是以东旭光电、彩虹股份、南玻集团为代表的国内电子玻璃企业。全球显示面板电子玻璃市场份额,2023年(三)OLED发光材料OLED终端材料是OLED材料中技术壁垒和工艺难度最高的种类,长期以来,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企业一直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OLED终端材料是OLED材料中技术壁垒和工
24、艺难度最高的种类,长期以来,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企业一直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全球领先的OLED终端材料供应商包括韩国的德山集团、日本的出光兴产、德国的默克、美国的杜邦公司、UDC和陶氏化学等。这些企业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专利,占据了全球OLED终端材料市场的主要份额,并且与全球顶尖的面板公司有着广泛的合作。当前中国OLED材料企业偏重于上游中间体,国内企业在中间体和升华前材料的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已初步形中国OLED发光材料厂商公司主要产品核心客户万润股份TADF蓝光材料、绿光材料、传输材料、辅助层材料DOOSAN、LG化学、DOW瑞联新材OLED中间体、单体粗品日韩
25、贸易商(JNC、Dsa11SDI)、Merck.IDEMITSU濮阳惠成OLED中间体韩国贸易商欣奕华OLED中就爱你提、单体等粗品材料/鼎材科技传输材料、辅助层材料、发光层材料/卢米蓝电子传输层材料、发光材料、主体材料、辅助层材料/海谱润斯注入材料、传输材料/阿格蕾亚OLED中间体Merck奥来德中间体、空穴注入材料、传输材料、荧光材料、磷光材料CS-ESOLAr莱特光电中间体、掺杂材料、主体材料、传输材料韩国企业尚赛光电荧光材料、磷光材料、传输材料、辅助层材料/华睿光电绿光主题、红光掺杂材料/冠能光电主体材料、传输材料、辅助层材料、电子注入层材料/宁瑞化学OLED中间体材料以及成品材料/由
26、于中国在OLED材料技术领域的起步相对较晚,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外国企业长期实施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政策,这导致了中国OLED终端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难以突破。然而,随着国内OLED面板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供应商开始涌现于终端材料领域,当前中国OLED材料企业偏重于上游中间体。2023年,OLED有机材料(包括OLED终端材料和前端材料)在整体市场中的国产化率约为38%,其中,终端材料中的通用层材料占比约为17%,发光层材料不足5%。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在中间体和升华前材料的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C)LED有机材料国产化率,2023年(四)制造设备受限于中国
27、核心技术的缺失,TFT、蒸镀和封装设备几乎被外国企业所垄断,国内生产设备的比例较低。相反,在模组和测试阶段,国内设备厂商才有一定市场份额。OLED设备涵盖了背板段工艺的显影和蚀刻设备,前板段工艺的蒸镀和封装设备,以及模组段工艺的检查和测试设备。在整个工艺流程中,TFT阵列和Cell成盒两个阶段的生产工艺显得尤为复杂。受限于中国核心技术的缺失,TFT、蒸镀和封装设备几乎被外国企业所垄断,国内生产设备的比例较低。相反,在模组和测试阶段,国内设备厂商才有一定市场份额。OLED主要设备供应商生产过程工艺主要供应商清洗日本:韩国:富士重工、凯捷株式会社、MechatronicSx芝浦机电;西门子、DMS
28、xKCTech离子注入日本:ULVAC、日产镀膜美国:AMAT;韩国:JUSUng、WonikIPS美国:AMAT;日本:ULVAC;韩国:AVaCo、SFA结晶日本:日本制钢所株式会社;日本:APsystemsXDukin热处理韩国:ViatronXWonikIPS阵列韩国:OsungLST、YesT光刻胶涂布日本:佳能、尼康曝光日本:KaShiyama、DNS;韩国:KCTech显影日本:ENFTech;韩国:KCTeCh、西门子、DMS日本:ULVAC.DNS;韩国:UG、ADP、WonikIPS日本:DNS、凯捷株式会社、芝浦机电、日立、EVateCh;韩国:蚀刻DMS、西门子、KCT
29、ech日本:富士重工、芝浦机电;韩国:DMS、西门子、KCTech生产过程工艺主要供应商沉积佳能TOkkkSFAxSUNxSunicSystemYAS、UNITEX,倍强科蒸镀IX真空泵LOTVacuumxEdwardsKaiyama玻璃封装APSystemx周星科技、Avaco金属封装APSystem到我薄膜封装应用材料、InVenia、SFA划线三菱、RorzesystemsxSFA激光剥离APSystemXEOTechnicsPI固化ViatronxTerasemicon联得装备、劲拓股份、智云股份、泰瑞达、整体视觉、网屏、模组MQ爱德万、TopteCxSFAxTopEngineering绑定联得装备、智云股份、SFAxInveniaXTopEngineering测试测试网屏、精测电子、泰瑞达、华星原创、金富新材、Orbo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