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低碳产业系列研究-绿色低碳产业内涵及发展趋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是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本系列报告将通过梳理绿色低碳产业内涵、分类、发展趋势、现有政策以及细分产业链情况,提出对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考。本篇将围绕绿色低碳产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展开。一、关于“绿色低碳”的提法(一)国外20世纪后半期“绿色经济”模式被提出并逐渐重视。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后,概念被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种低碳高效和社会包容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环
2、境保护与缓解贫困的融合和协调发展。英国将低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89年绿色经济蓝图:绿色经济”即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新经济形态;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欧盟将低碳经济视为“新的工业革命“:2007年2020年气候和能源一揽子计划:首次提出欧盟经济将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2012年欧盟环境部长表示:全力支持欧盟发展绿色经济;2023年欧盟推出绿色协议产业计划:提升净零排放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制造能力.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娠经济的战略选择:衡量绿色经济将绿色产品和服务定义为主要功能满足以下一个或
3、两个目标的类别:-是节约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包括节约能源以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并促进水、原材料、土地、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的产品或服务;二是减少污染,包括提供清洁能源或预防、处理、减少、控制或测量对空气、水和土壤环境损害的产品或服务.日本以“绿色制造是基础,绿色回收是关键,绿色能源是支撑“原则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日本重视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积极研发绿色创新技术,构筑“三绿产业体系,包括绿色制造、绿色回收、绿色能源.法国将绿色产业”定义为两大类活动的组合:一是创建新的绿色产业,包括建立和扩大提供实现经济脱碳商品和服务的新产业,具体包括电池、热泵、用于生产绿色氢气、沼气和生物甲烷的电解槽、
4、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等;二是现有行业的脱碳,无论行业、规模或地点如何,都应实现运营绿色化.国际权威机构对绿色低碳产业的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又能显著降氐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将绿色产业”定义为防止和减少产品、设备、服务和技术的污染,减少资源投资,提高效率,生产设备、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产业;国际绿色产业联合会认为“绿色产业”是基于环境考虑,利用技术和绿色生产机制,努力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节能和减排)的产业;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劳工局皆认为绿色产业是泛指企业采取了低能耗、无污染的技术,导致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中不会
5、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这样的企业联合体就构成了绿色产业.图1绿色低碳产业内涵(国外)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绿色经济”这一全新的发展模式被提出并逐渐重视。1962年,美国人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对传统工业文明造成环境破坏作出反思,引起了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后,“绿色经济”概念真正引发广泛关注并成为主流发展理念,被认为是一种低碳、高效和社会包容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环境保护与缓解贫困的融合和协调发展。英国将低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认为绿色经济是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经济与环境
6、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新经济形态,是产业经济适应人类环境保护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形式。2003年,英国工贸部发布英国能源白皮书一一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欧盟委员会将低碳经济视为“新的工业革命”。2007年,欧盟发布2020年气候和能源一揽子计划,首次提出欧盟经济将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2012年,欧盟环境部长在欧盟环境与能源部长非正式会议后表示全力支持欧盟发展绿色经济,认为发展绿色经济不仅
7、能缓解就业难题,还能提高欧盟国际竞争力,是欧洲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唯一出路。2023年,欧盟正式推出“绿色协议产业计划”,提出通过“净零工业法案”、建立净零工业学院、设立欧洲主权基金以及发展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等措施,为其成员国提升净零排放技术以及相关产品的制造能力创造更有利的环境。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2010年,美国商务部经济统计局发布衡量绿色经济报告,将绿色产品和服务定义为主要功能满足以下一个或两个目标的类别:一是节约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包括节约能源以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并促进水、原材料、土地、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的产品或服务;二是减少污染,包括提供清洁能源或预防、处理、减少、控制
8、或测量对空气、水和土壤环境损害的产品或服务。对废弃物和污染物的补救、减轻、移除、搬运或储存也被认为属于此类。日本以“绿色制造是基础,绿色回收是关键,绿色能源是支撑”的原则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受制于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不足等条件限制,日本重视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积极研发绿色创新技术,构筑“三绿”产业体系,包括绿色制造、绿色回收、绿色能源。1997年,日本出台新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和地方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分工协作问题。2010年,日本经济产业省修订最新版日本战略能源计划,明确地将“扩展引入可再生能源”和“提高核能生产”作为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的具体方法之一。2012年7月,日本召开
9、国家战略会议,推出“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特别把可再生能源和以节能为主题特征的新型机械、加工作为发展重点,计划在5到10年内,将大型蓄电池、新型环保汽车以及海洋风力发电发展为日本绿色增长战略的三大支柱产业。法国政府将“绿色产业”定义为两大类活动的组合。一是创建新的绿色产业,包括建立和扩大提供实现经济脱碳商品和服务的新产业,具体包括电池、热泵、用于生产绿色氢气、沼气和生物甲烷的电解槽、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等;二是现有行业的脱碳,无论行业、规模或地点如何,都应实现运营绿色化。2023年10月,法国议会通过“绿色产业法案”,该法案围绕4个优先事项的15项具体措施创立,旨在利用气候变化作为法国再投资的杠
10、杆,加快实现该国的再工业化,促进生态转型,力推可再生能源、环保等绿色科技产业。此外,国际上一些权威机构也对绿色低碳产业进行了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又能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认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建立在环境风险和生态损害最小化的基础上,寻求低碳和能源效率,是兼顾社会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将“绿色产业”定义为防止和减少产品、设备、服务和技术的污染,减少资源投资,提高效率,生产设备、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产业。国际绿色产业联合会认为“绿色产业”是基于环境考虑,利用技术和绿色生产机制,努力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节能和
11、减排)的产业。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劳工局皆认为绿色产业并不是指独立于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之外的第四产业,也不是单指环保产业,而是泛指企业采取了低能耗、无污染的技术,导致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这样的企业联合体就构成了绿色产业。(二)国内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学者层面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首次提出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个领域整合为绿色低碳板块.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12、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绿色低碳时代。 2024年7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从推动各个领域绿色转型的角度出发,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仅深圳对“绿色低碳产业”进行了明确定义。2023年12月,市监管局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导则,定义为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提供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项目的集合体. 张晓兰认为绿色低碳产业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和自然环境负面影响的产业. 谢瑞武将绿色低碳产业定义为具有低能耗、低污染、节
13、约原材料、保护环境等生态优势的节能产业,主要包括清洁能源产业、清洁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 媛将绿色低碳产业定义为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内容的新兴产业,产业范畴主要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 翁孝灯认为绿色经济是为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前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积极修复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2绿色低碳产业内涵(国内)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首次提出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要求。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
14、三个领域整合为绿色低碳板块,确立了绿色低碳产业在我国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地位。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绿色低碳时代。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关于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同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做出系统部署。并进一步明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国内各省市中仅广东省深圳市对“绿色低碳产业”
15、进行了明确定义。2023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导则,将绿色低碳产业定义为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提供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项目的集合体。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绿色低碳产业进行了定义。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副主任张晓兰在经济日报中提到,绿色低碳产业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和自然环境负面影响的产业。谢瑞武在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思考一一以成都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实践为例中,将绿色低碳产业定义为具有低能耗、低污染、节约原材料、保护环境等生态优势的节能产业,主要包括清洁能源
16、产业、清洁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其目标是减少环境污染、节省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覃媛在中国绿色低碳产业融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将绿色低碳产业定义为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内容的新兴产业,产业范畴主要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其以低碳排放、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基本原则,倡导可持续发展。翁孝灯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一一以福建省为例中认为,绿色经济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前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积极修复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绿色低碳”产业应该是
17、指,契合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阶段规律和特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节约原材料、保护环境等生态优势,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节省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既能拉动绿色GDP,又能为其他产业提供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趋势清洁能源产业是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优势赛道”。巴黎协定签订后,全球各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欧盟、美国、印度、日本成为全球主要光伏增量市场,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已达417GW;氢能具有比较优势,是未来重要的替代能源,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
18、核聚变正处于由科学研究向工程实践、商业应用转折的临界点,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合作的焦点。目前,全球核聚变行业的投资已逾70亿美元。国内形势来看,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环境保护产业是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当前,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虽然有了显著改善,但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还有差距,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仍是突出短板。环境治理已逐渐从单一碎片化、末端治理向全要素、全流域、全过程治理转变,企业从以产品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19、在“双碳”背景下,循环经济成为全球的发展潮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在资源要素不断趋紧的形势下,推动“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流动,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低碳产业正在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为应对气候变化,净零排放已成为全球行动。截至2023年8月,全球151个国家制定T“碳中和”目标或“净零排放”目标,占人口的89%、GDP的92%、碳排放量的88%。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全球主要国家正在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前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CCUS与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有良好的协同作用,CCUS与新能源耦合会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支撑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第三代半导体被称为绿色半导体,SiC电力电子器件是支撑“双碳”战略的核心器件,将成为电力电子行业实现减排增效的重要基础;合成生物产业是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