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测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596533       资源大小:17.1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测试题及答案.docx

    1、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热病的病原体属于()A.黄病毒科黄病毒属B.疱疹病毒科C.冠状病毒科D.逆转录病毒科2 .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不包括()A.病人B.隐性感染者C.猴及其他灵长类D.家禽3 .黄热病城市型的传播媒介是()A.埃及伊蚊B.库蚊C.按蚊D.伊蚊和库蚊A. 1-2天B. 3-6天C. 7-10天D. 10-14天5.黄热病患者在()日内可分离到病毒A.发病1日内B.发病2日内C.发病3日内D,发病4日内6.黄热病疫苗的接种对象不包括()A.前往疫区的9月龄婴儿B.前往疫区的成年人C.60岁以上老人(无暴露风险)D.有暴露风险的旅游

    2、者和军人7 .黄热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发热8 .黄染C.皮疹D.出血8.黄热病患者出现频繁呕吐、上腹痛、黄疸等症状处于()A.病毒血症期B.缓解期C.肝肾损伤期D.恢复期9 .对黄热病的诊断方法中,发病后第5-7天出现的抗体是()A. IgAB. IgDC. IgMD. IgE10 .黄热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免疫预防B.卫生检疫C.病例管理D.患者隔离、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热病毒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约由核甘酸组成。2 .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对本病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病例远较为多。3 .我国至今尚无本病或病例的报道。4 .黄热病的典型临

    3、床过程可分为病毒血症期、缓解期、和恢复期。5 .黄热病毒只有血清型。6 .黄热病疫苗抗体于接种后天出现,持续至少年。7 .黄热病的传播媒介蚊种在丛林型比较复杂,包括、趋血蚊属、煞蚊属等。8 .黄热病患者在期内血中病毒滴度较高,可以通过检测病毒抗原进行诊断。9 .黄热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中,疾控部门要及时对病例的感染来源开展,搜索病例、评估疫情扩散风险。10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黄热病病例后要及时报告,使卫生行政和疾控部门尽早掌握疫情并采取必要的O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包括()A.蚊叮咬传播B.血液传播C.母婴传播D.呼吸道传播E.接触传播2 .黄热病的实验室检测方

    4、法有()A.血清学检测B.病原学检查C.病毒分离D.核酸检测E.尿常规检查3 .黄热病的易感人群为()A.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B.儿童(城市型)C.成年男性(丛林型)D.老年人(城市型)E.女性(丛林型)4.黄热病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高危人群包括()A.可能引起某些重要脏器发生感染和病变B.60岁以上接种者发生率可达1/50,000C.无不良反应D.60岁以下人群无风险E.所有人群均适合接种5.黄热病的地理分布特点为()A.主要流行于南美洲、中美洲和非洲等热带地区B.亚洲的热带国家也有分布C.我国尚无本病流行或确诊病例的报道D.主要流行于温带地区E.主要流行于寒带地区6 .黄热病的临

    5、床表现可分为()A.病毒血症期B.缓解期C.肝肾损伤期D.恢复期E.潜伏期7 .黄热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A.对前往疫区的人员开展免疫预防和旅游卫生知识宣教8 .加强国境卫生检疫C.做好病例的报告和管理D.开展蚊媒应急控制E.提高黄热病发现和应对能力8 .黄热病病毒的抵抗力特点为()A.易被热灭活B.易被乙醛灭活C.易被去氧胆酸钠灭活D.易被常用消毒剂灭活E.在冻干情况下可保持活力多年9 .黄热病的诊断依据包括()A.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B.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C.患者标本中病毒抗原阳性D.黄热病毒RNA阳性E.分离到黄热病毒10.黄热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6、包括()A.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猴及其他灵长类B.主要流行于热带地区C.全年均可发生,3-4月份病例较多D.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E.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2 .黄热病毒有嗜神经(小鼠)的特性。()3 .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对本病的传播作用不大。()4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只有一种。()5 .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6 .黄热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7 .黄热病患者在恢复期一般无后遗症。()8 .黄热病的诊断只能依靠临床表现。()9 .对前往疫区的人员只需开展免疫

    7、预防即可。()10 .黄热病的防控措施中不需要开展蚊媒应急控制。()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黄热病的传播途径。2 .简述黄热病的临床表现。3 .简述黄热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4 .简述黄热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六、参考答案单选题1. A2. D3. A4. B5. D6. C7. C8. C9. C10. D填空题1.110002 .重症患者3 .流行、确诊4 .肝肾损伤期5 .一个6 .7-10;30-357 .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顺序可换)8 .发病4天9 .流行病学调查10 .防控措施多选题1. ABE2. ABCD3. ABC4. AB5. ABC6. ABCD7. A

    8、BCDE8. ABCDE9. ABCDE10. ABCDE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简答题1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趋血蚊属、煞蚊属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后经9-12天即具传染性,可终生携带病毒并可经卵传递。2 .黄热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病情可从轻度自限性到致死性感染。典型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4期:病毒血症期:急性起病,寒战、发热,可达39-40,相对缓脉。剧烈头痛、背痛

    9、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结膜和面部充血,鼻翅。可有蛋白尿。症状持续3-5天;缓解期:感染期发病的3-5天后出现12-24小时的缓解期,表现为体温下降,头痛消失,全身基本状况改善。此期体内病毒被清除,血中可以查到非感染性免疫复合物。轻度患者在此期可以痊愈;肝肾损伤期:此期持续3-8天,约15-25%患者自缓解期后进入此期。体温再次升高,全身症状重新出现,频繁呕吐,上腹痛等。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出血表现如瘀点、瘀斑、鼻皿、粘膜广泛出血,甚至腔道大出血。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蛋白尿。心脏损害心电图可见ST-T段异常,少数可出现急性心肌扩张。可出现脑水肿,脑脊液蛋白升高但白细胞不高。高血压,心动过速

    10、休克,顽固性呃逆提示预后不良;恢复期:此期患者极度疲乏虚弱,可持续2-4周。也有报道患者在恢复期死亡,部分是由于心律失常。转氨酶升高可持续至恢复后数月。一般无后遗症。3 .黄热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对前往疫区的人员开展免疫预防和旅游卫生知识宣教;加强国境卫生检疫,严防疾病输入;做好病例的报告和管理;开展蚊媒应急控制;提高黄热病发现和应对能力。具体措施如:建议对所有到疫区居住或旅行的有真正暴露危险的9月龄及以上人群实行主动免疫;教育前往黄热病疫区的旅游者提高防范意识,采取驱蚊剂、长袖衣物等防蚊措施;口岸检疫部门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黄热病病例后要及时报告,

    11、对疑似和确诊病例隔离治疗;疾控部门要及时对病例的感染来源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降低蚊虫密度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有条件的省级疾控中心和口岸城市的疾控中心建立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医务人员对黄热病的发现、识别能力,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等。4 .黄热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病原学检查(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其中,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的结果较为可靠,一般发病后第5-7天出现;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抗体测定、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可确诊。抗原检测使用黄热病毒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避免和其他黄病毒的交叉反应;核酸检测应用RT-PCR.Real-Time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黄热病毒RNA,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病毒分离发病4天内血清、全血或死亡病例的肝组织均可分离到病毒,可用新生乳鼠脑内接种或Vero细胞和C6/36细胞等敏感细胞培养等方法分离病毒。对于黄疸前的患者,应及早采取血标本做病毒分离和抗原、核酸检测,后期主要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


    注意事项

    本文(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测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